谁都知道,动辄上百万的房价,使得买房似乎早已与工薪消费者无缘了,高房价成为灰色收入者的投资乐园。且不论购房者都是谁,也不论他们哪儿来那么多钱,只说每一轮公共投资的激增,都会随后紧跟着贪腐激增,随后再紧跟着房价暴涨,就暴露了都是谁在买房,哪儿来那么多钱买房。
认定追涨高房价是自住消费,难以让人相信。常识告诉我,投资者掏钱之前,想的是投资回报率;消费者掏钱之前,计算的是资本损失率。因而,是投资还是消费?这两类行为的特征大不一样。但凡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的,例如家庭中换个平板电视或节能冰箱,时间窗口总会推后--首先进入的是持币选购状态。你会货比三家,还会等等节假日看有没有促销价。总之,你宁肯推后购买,也要寻求最低价。而眼下的购房者,只有争先恐后的投资特征,没有持币选购的消费特征。因此,我相信追涨高房价的,大多仍是投资而不是消费。我还相信,与高房价共舞的,大多是灰色收入。这个价位上排队买房,无异于是排队抽脂、排队投注呢!
什么叫排队抽脂?谁都知道,买高价房的人群相对较胖,适宜于减肥。然而冬季来临,动物增膘御寒才对;经济转冷,全民捂紧钱包才对。怎么大伙儿反倒排队瘦身,要争着减肥过冬呢?
什么叫排队投注?说排队买房是排队押注,是指一涨再涨的房价早已岌岌可危、命悬一线了,可买房人还在走钢丝,还在押房价只涨不跌这个宝,危险不危险?房价升高,银行按揭的首付比例也跟着升高了。房价越高风险越高,银行要把跌价的风险转嫁到购房者身上。银行的房产按揭,为什么一定要首付呢?表面上看,是银行需要证明购房人尚有偿债能力。而实质上,首付是购房人付给银行的风险保证金。首付30%、40%、50%、60%,意味着房价一旦跌去30%、40%、50%、60%,打水漂的只是购房人付的首付,银行分文不亏。因此,银行提高了首付比例,也就是提高了风险保证金的额度,也意味着跌价的风险更大。“不对!你说得不对,房价一直在涨嘛。人家先买的先涨了,后买的后涨了。无论什么价位买的房,不都涨价了吗?但凡听信了房价要跌的人,全都错过了买房,越来越买不起房了,不是吗?”我知道,你会拿只涨不跌的事实来反驳我。当然了,我也会拿只涨不跌的事实去回答你:没错,你说的都是事实,但已发生的事实驳不倒我。
为什么?因为已发生的事实恰好证明,房价的只涨不跌出乎你的预料,原本不是你的预期。你是被这个意外震撼了,才产生了进一步涨价的预期。也就是说,只涨不跌,原本不是你的预期。你根本没想到,自己花了6万买的房改房、集资房,眼下能涨成100万,对吧?市场超出了你的预期。那么,一样的逻辑,只跌不涨也不是你的预期。总有一天,市场会用同样的逻辑重演意外,再一次震撼你。
而我认为,房价即将开始只跌不涨。因为增长性衰退来临,通胀已经变成了滞胀。通胀预期开始落空,已经成了假象。购房者追涨高房价的动机,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全部来自通胀预期。而通胀预期一旦放了空炮,追涨高房价的动机就没了依据。
房价一直在涨没错,但推定它未来还会一直涨下去,肯定不对。因为你把已经发生的事实,当成了尚未发生的事实。你把过去当成了未来,把假象当成了真相。市价泡沫是怎么产生的?就是“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金德尔伯格语)。
通胀预期是个什么预期?就是“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通胀预期一旦形成,也形成了大众的盲目惯性,形成了一拥而上的羊群效应。排队买房,就是通胀预期下,大众在继续贪婪、继续出击。之所以说排队买房是排队抽脂、排队投注,就是指高价买房的“荒谬、妄为与极度违背常理”(亚当·斯密语)。通胀预期已成假象,但大众不识庐山真相,仍在假象与谎言中博傻。排队买房,就变成了排队抽脂、排队投注。
一旦看穿通胀预期已是假象,你就应当卖房而不是买房。2008年通胀转折为滞胀,抛售房产、提前离场的精明人士,掀起了国内第3波移民潮。有数据显示,仅2009年国内移民美国的人数就达65000多人。他们最常见的理财手法是,不但卖房,而且买房--逢高出货,卖掉国内的房子。逢低吸纳,买进美国的房子。有报道称,2010年末,在美国洛杉矶河滨县艾西诺湖畔的房子价格是15万美元1栋,一天之内,有中国购房客在这里接连订购了17栋独立别墅。逢高吸纳,是盲目跟风,是众人皆醉。而逢高出货,才是特立独行,是唯我独醒。什么叫众人皆醉我独醒?就是众人皆持“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通胀预期时,你能看穿这个预期已经放空,成了假象。“许多家庭看到房价只涨不跌,就会跟风投资,决定不顾自身的偿债能力而匆匆买房--他们首付极少,而银行贷款又极易获得,于是,他们不再考虑自己的失业、生病、离婚等风险--如今美国的1200万负资产者,就是这么产生的”(克鲁格曼语)。
当局者迷,但旁观者清,听听美国人怎么评论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吧:“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事实上是中国的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都形成了一个信仰,即未来中国将以过去的速度继续增长。这一假设让更多的投资变得合理,进而带来更多的投资。中国的投资者把过去的增长率套用在了未来,然后被广阔的增长空间所迷惑。”(美国GMO公司报告)只相信“明天会更好”的香港楼市,把昨天的增长套用在了明天,被假象所迷惑。结果房价跌去60%以上,大批中产阶级被套牢为“负资产一族”。
连续3次加息并取消房贷利率优惠后,按揭购房者的收支越发不平衡了:像脖子上的领带扎紧后,呼吸开始局促了。物价上涨,日常支出增加。实际工资不涨,还贷月供在涨,像不像被房贷吊进井里后,人家割断绳子后扬长而去了?
国内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在4%~5%以上,属全球最高。银行的各类收费有增无减,沿袭着国企靠垄断维持暴利的明规则,也沿袭着国企“一个萝卜两头切,两头都是他得”的潜规则。房价上涨时,房贷打折促销。房价带起了通胀后,银行又单方面取消折扣,并连连提高利率。20年期百万房贷的本金,利息已涨至77.5万,比签约时几乎翻了一番。
房奴们越发感到,还本付息这20年,不啻给银行打工20年。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人,也曾押宝“股市不败”、“地价不倒”、“房价只涨不跌”。对于有样学样的国内投机者,我只能把头摇成个拨浪鼓:“咱们中国人发明了醉虾,你又不是不知道!”什么是醉虾?就是脑子昏了,身子仍在弹跳。用“醉虾”比喻争先恐后的狂躁投机者,我认为很贴切。为什么?因为一涨再涨的房价,终究会变成一跌再跌。房价一直在涨,也会变成一直在跌。有涨就有跌,是“1+1=2”的常识,而迷信房价只涨不跌的人,也即忘记了“2+2=4”的最基本常识的人,是假傻还是真傻?
炒房者靠博傻游戏,肯定能赚钱。但炒作赚钱的前提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加入“醉虾”的炒作游戏时,必须心知肚明并如履薄冰。一旦看穿转折,就要提前退场。在任何投机游戏中,你想侥幸险胜,笑到最后,要诀是只能装傻,不能真傻。
投机大师教导你,要“认清趋势转变不可避免”--好,你已看出滞胀取代了通胀。大师又教导你,“要点在于找出转折点”--好,你也找出了2008年增长已转折为衰退。于是,你不难预见,往上荡得越高的房价钟摆,一旦往下荡回来,也会跌得很惨。
郎咸平曾预言多数国内白领会破产,因为高房价下,谁买房谁破产。为什么会破产?因为你不得不为通胀与泡沫埋单。经济热胀冷缩的周期更替,跟钟摆一样左右摆动。要应对上下摆动的市场高涨与市场衰退,你必须备足两手,“在大众贪婪时你要缩手,在大众恐惧时你要出手”(巴菲特语)。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进我退、人弃我取的特立独行?不仅由于游戏规则是逢低吸纳、逢高出货,还由于贪婪与恐惧构成了投机。所谓投机,就是你必须有取有舍,有进有退。前边我们引述过索罗斯的原话:“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房价大跌你会破产吗?
次贷市场所有的行为及产品都是建立在“房价只涨不跌”的假定上。离开了这个假定,整个次贷市场就崩塌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在一夜之间消失;1997-2003年,中国香港的房价下跌了70%,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如何能离开这种法则与历史呢?
--易宪容
虽然通胀出笼如猛虎下山,但与资产虚估后的贬值速度相比,货币的贬值速度仍旧缓慢,譬如人民币的贬值以10年、20年或30年计为时段。国内上一轮通胀/通缩周期内,房产贬值的速度快过货币。从1992-1994年国内通胀期的房地产狂潮过后,到2001年通缩结束前,在不足6年的时间里,各地的房价曾经下跌了超过一半。
因此,我坚信,这一轮狂潮后房价会跌,资产虚估只能靠资产贬值来纠正。但有人却坚信房价还会涨,资产可以永远虚估下去。例如有人说:“从长期看,房价还要涨,该买房的就不要等了。”还有人说:“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很大。”长期看,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你不妨听听周立波怎么讲:“我可以毫不负责任地说,房价在10年到15年后,肯定必跌!为什么?这与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1978年,全国有864张独生子女证。现在,32年以后,全国的独生子女达到了1.4亿,这已经不仅仅是现象,独生子女是世界上的全新物种。爷爷奶奶有一天要走,一套房;外公外婆有一天要走,两套房;爸爸妈妈有一天会走,三套房。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孩,也是三套房,一共六套房,两个人再按揭一套房……十几年后,你会看到满街手里有六七套房子的中年夫妻,但是他们付不起水电费,所以就要将房子抛售,于是房价就必然会跌。”但预期“地价不倒、房价不败”的人太多了,大家一心赚钱,不愿退出游戏。不愿离场,是因为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在赌博,而不是在投资。更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在火中取栗、险中求财。拿房价押宝的,大多是被房价弄昏了脑子的“醉虾”。但其实,小房子涨价涨成了黄金屋,完全出乎你我当初的预料,原本不是大家已有的预期。像白日梦一般,变魔术一般,一套越住越旧的小房子,没几年竟然变成了市价超过百万的金娃娃,实在是个令人不信也得信的泡沫奇迹。
纸面财富虽是一时假象,但刺激起了进一步涨价的预期。原本没想到的奇迹发生了,搁在谁身上,都会恍惚起来,产生侥幸幻觉:看来,一个穷人要想身不动、膀不摇地坐地成为百万富翁,除了去抢银行,唯一的发财捷径就是追涨房价,让它永远不停地涨下去--永远涨下去?太过美妙的预期一旦变成了幻想,终有一天会大梦惊醒。
能把预期变成幻想的,正是泡沫与通胀。越住越旧的小房子,能够一口气吹成市价膨胀百万的黄金屋,正是通胀造成的资产泡沫。但凡泡沫,总要破灭。而房价之所以不跌,泡沫之所以不破,就是因为你、我、他都成了“醉虾”,大家一起犯傻、博傻,击鼓传花地共同吹大了泡沫。
但“任何资产泡沫都是一种没有人操纵的、自然形成的‘庞氏骗局’--只要不断有傻子加入进来,涨价链条就不会断裂,也就能不断赚钱。然而傻子终究有限,一旦没人愿意再当傻子,泡沫就会全盘崩溃”。“细想想就奇怪,2005年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人们靠卖房子过活的社会,他们相互买房子的钱都是从中国借来的,这绝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或者生活方式,但现实如此。2005年,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方式很不错,但它肯定难以为继”(克鲁格曼语)。
西方建设史上,一直有“一曝十寒”的景气循环。那就是,每二三十年里,就会有几年大建特建。铺开盛宴后,留下一堆烂摊子。然后是空置率升高,收益率降低,不得不缓建停建。花上更多年头,去消化库存。国内1992-1994年的房地产泡沫,用了将近10年才慢慢消化。那一轮通缩时,上海也是空置率升高后,房价降低。空置率最高的1998-2000年,上海房价曾下滑了近50%。国内当下空置率再次升高,房价也面临着再次下降。
房市兴旺,曾经挽救了“9·11”之后的美国经济。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买不起房的穷人,借钱也要买房,从而造成的次贷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根据美国住房和城建部的最新报告,2010年11月,美国20个大城市的房价,仍在继续下降。比2008年11月下降了8.08%,比2007年11月下降了24.7%。拉斯维加斯的房价3年间的降幅为51.61%,洛杉矶、坦帕、迈阿密、凤凰城、底特律房价的降幅也都超过了30%。
美国2010年11月共售出新房29万套,新房销售价格(含地价)中间值为21.3万美元,由于住房多为独立别墅,美国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积中间值是303平方米,地产面积中间值是1416平方米。而2009年,美国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为4346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普通工人可用不到5年的工资,买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新房。而中国一线城市的一套小房子,已经能折合一个工人100年的工资,或20辆中型轿车或1000台大屏幕平板电视的价格了。月薪2000元的应聘台前,有人排队。每平方米2万的楼盘前,也有人排长队。但愿排队买房的中国人,不要有样学样,制造出中国的次贷危机。
国内“投资靠盖房子,消费靠买房子”已蔚然成风。谁也不难看出,房地产已大病缠身。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病源是投资饥渴;对于民间来说,病源是发财饥渴。开发商不停盖房子,民间倾财买房子,一时间,房地产业貌似个双赢游戏。
其实,对于扩城筑路的投资饥渴,是官员对丰功伟绩有“病态渴求”(黑兹利特语)。而民间的发财饥渴,实质是对一夜暴富有“病态渴求”。官民合谋,两种病态渴求一拍即合,盖房子、炒房子就成了最快捷、最便利、机会成本最低的合谋。我们已经跟2005年的美国人一样,生活在一个靠盖房子、买房子过活的社会里。只不过感觉良好的人越来越少,感觉苦恼与困惑的人越来越多了。
民众为什么会对高房价日渐愤懑?最初的财富拥有感,为什么会变成财富被剥夺感?因为高房价不但会伤你的财,还会伤你的心。
不论你是有房还是没房,也不论你有没有购房需求,那个动辄百万的房价搁在那儿,始终是个贫富参照系,是个贫富试金石。试金石面前,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变穷了--“判断一个人是穷还是富,是由他能否负担、享用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娱乐品的程度来决定的”(亚当·斯密语)。只能对生活必需品的小房子望洋兴叹,你不是变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