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相助?圆德大师,你一定弄错了。”何奈对圆德的迷惑不解。
“孩子,没错。你先坐下,容我把这件事情的始末慢慢道来。”见圆德一脸郑重,何奈不由感到心跳骤然加快,坐下凝神听他讲话。
原来,在与万重岭相距五百里远的西北方,有一带雄伟的大山名叫大芒山。大芒山是喜马拉雅山系的一个分支,从西北面迤逶而来,一直延伸到了卧龙山。如果从高空俯瞰,剔除一些枝枝节节,大芒山外形酷似一条长龙,龙头龙身龙足龙尾样样俱全。传说佛教祖先释迦牟尼从西天东游途经此地,见大芒山形神皆备,堪为风水佳域,不由凡心大动,从半空中抛下一菩提,淹于万山丛中。释迦牟尼还许下诺言:谁若有缘取得菩提、证得此中正果,便将衣钵传于他。
数百年来,无数佛教信徒来到大芒山中,遍寻宝物菩提,以求解脱,终未能成。于是,一些有道高僧便在大芒山建了庙宇,广布福音,参禅问道,以求了悟其中真谛,证得菩提。这卧龙寺,便是其中的一所。
佛寺的创始人为天一大师。天一是人间一大奇才。他早年出家,与佛家极有缘份。青年时期,他讲授的佛经就得到朝廷宰辅大宦的交口称赞。当皇帝欲请他讲经时,他却以皇帝无佛缘为由,不愿屈就,云游四方而去。后到首阳山中修庐面壁清修,不问世事。经过十年潜心修练,他的佛学造诣有了突飞猛进。他认为,佛法的最高境界乃天人合一。如果能够参透天地,达到天人合一,就能证得善果,开得慧眼,找到菩提,解脱万事万物。于是,他从天文和地理入手,不懈地研究宇宙起源,探寻洪荒渊流,寻找天地之间的关联奥秘。
后来,天一从他人口中了解到释迦牟尼的故事,自认为此事绝非空穴来风,定有其中的奥妙。于是遍勘大芒山,踏寻佳所,最终在卧龙山下选址建寺,自此定居下来。
天一在此地建寺的消息传开以后,佛教信徒们不辞辛劳来此求教。天一从信徒中精选有佛缘、有悟性的收为徒弟,利用闲暇指点一二,让他们经营佛寺,自己则一心向佛,不理杂务。辛苦钻研几十年后,天一大师终于小有成就。他进而认为,天地本为一体,古者天地混沌,轻而清者上升为天,重而浊者下降为地。因而,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游鱼、山中的草木、世间的俗人、以及宇宙中的星体皆有共同的地方。这些物体,虽然有着各自的生活节奏,但一定有着共同的物理。雪花降、山风起、松涛鸣、虫鸟乐、猿狮吼、仙鹤舞等等等,全都合符一种韵律。只要能够其中的韵律,则会一通百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当然,欲通晓天人合一的大同之境界,首先必须学会鸟兽虫鱼的语言。为此,他向民间精通音律的乐师们学习,苦修各种乐谱。三年之中,天一即学会了人间的大部分乐器乐理。此后,他再次回到卧龙寺,独来独往。春听花开,夏品天籁,秋察霜花,冬卧风啸,全部心思转入天人合一的音乐之中。到88岁高龄时,他已经能够辨兽音、识禽语,还能倾听草木之声而预测山间气候,夜观星相变幻而卜人间吉凶。半年之中,他将所学所研整理成册,并专门制作了一本集吹拉弹唱于一体、能自由转换声部、转换乐器的曲谱,名曰《合欢谱》,意思为天地大同,天人合一,欢乐永恒。
为了使《合欢谱》不至于失传,天一大师又在门徒中选择了颇通音律的和尚,习学乐谱。不料这些人天资不足,根本无法达到天一的悟性。即便手把手教导,也极难理解曲谱十一。无奈之下,天一只得退而求其次,让他们习学其中的一门技艺,慢慢通晓其它乐器。
由此一来,和尚们的压力大大减小,全都勤奋钻研。不过,他们最后都只能够领悟所学乐器的七成精髓,难以大成。天一对此并不苛求,见徒弟们一心向佛,不用督促,自此拂袖闭关,再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遗憾的是,天一大师死时,门下弟子竟无一人知晓。天一98岁开始闭关修练,第一年半月进一食,第二年一月进一食,第三年一季进一食。从第四年开始,他便再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世事,传话非请勿忧。因而,寺中众僧便不再到关前问候,一年半载难闻音讯。直到第八年立秋,住持遇上大事前去请教,才发现天一已然仙逝,坐化在关内。
遵照天一遗愿,众僧没有再去移动天一的金身,直接将天一封在关内,直至如今。
天一逝去后,寺僧们虽勤勉学习《合欢谱》,由于没有得到那部原谱,后来学习的都只有分部手抄,还有些光靠口耳相传,如此一来,曲谱不免有失偏颇;加上学者各自资质不同,领悟能力各异,不免日渐衰微,技艺日差一日,一代不如一代。数百年后,天一所创《合欢谱》中的大部分曲艺都已散轶,存下的了了无几。
二十多年前,卧龙寺内发生了一件惊人之事,合院震动,引得方丈圆德再求《合欢谱》,以解寺中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