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只将忍耐视为在遇到挫折和困难之时的权宜之计,其实忍耐还是我们人生中不断升华和提高的加速器。与他人相处,由于利害的冲突和一些恩怨的纠葛,指责和谩骂在所难免。当有人骂你时,你所做的最好的应对方法不是回骂,而是沉默以对。在一次会议上,主办单位中有人和会中一位来宾有过节。当这位来宾发言时,他竟然
不讲重点,反而当着二三十位来宾的面,把那个人骂了一通,扯出了很多过去的旧账,并且用词尖刻;这时人们都很担心场面会失控,但被骂的那个人却一点儿表情也没有,一句话都不回。最后那个骂人的嘉宾最后骂不下去,匆匆收拾桌上的文件走了。姑且不论他们二人之间的是非恩怨,我们倒是应该佩服被骂的那个人的定力,换做一个普通人,早就拍桌子挥拳了也说不定。这是对付指责、谩骂的最好方法:首先,打架要有对手才能"打",对方还手,你才能越打越起劲儿,若对方不还手,这个架当然就打不下去了。吵架也是如此,攻击的那个人若不还口,对方当然也会骂不下去。其次,你若不还口,对方气势就会越来越弱,此时会出现几种状况,第一是草草收场;第二是下不了台,脸红脖子粗地硬撑场面,最后气急败坏地鸣金收兵;第三是为了维持气势,他必须不断搜寻骂你的理由和字眼,有时甚至会前后矛盾,自露马脚,以至无法自圆其说,最终把自己弄得窘迫不堪。无论怎么说,不管你有理或无理,骂不还口可"塑造"你的"弱者"姿态,引起旁人的同情;当然,这样做也会引发旁人对骂者的不以为然。而你的"风度",相信也会获得别人的认同。
因此,骂不还口可使自己处于道义上的上风;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这相当不容易做到,因为一被骂,自卫的本能便会立刻发动,但如果你口才不佳却硬要回骂,有理也变无理,不过如果你自恃口才极好,唇枪舌剑一来一往,你也不一定占得了便宜。骂赢了对方,这对你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所以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沉默以对,让对方无功而退,因为他已经骂过了你,你又没还口,如此他怀恨的可能性便会降低。
有个政治人物据说常使用这个方法--当有人骂他时,他总是先沉默,等对方骂完了,他就笑着说:"对不起,你刚刚说的我没听清楚,是不是请你再说一遍?"对方会不会再骂他一遍,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他骂完了,气势已经下降了,不可能在刹那之间重新保持既高且壮的形象,而且人家不吭声地让你骂,自己已处于不利的地位,再被这么一说,哪有脸有理再骂人一次?
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遭遇困难险阻,能战胜它你就是英雄,不能战胜它你就是凡夫。俗话说:"不磨不成玉,不苦不成人。"在困难面前,绝不能俯首帖耳,去屈服于它,只有勇猛奋起把它打得屈服在你的脚下,你自然就是胜利者、成功者了。
你如果不能忍受人生中的困苦,那么在你一生之中充其量不过是在"人的动物圈"中享受着对他人的顶礼膜拜、鞠躬作揖。这样的话,你何处去寻找你的安逸与快乐、幸福与和平呢?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不管你所担任的是什么角色,你最终能不能成功,这就纯粹要看你的表演技能如何了。你越是能坚持,越是能奋斗,你成功的希望就会越大。
孟子说,自暴的人,不必与他交谈。自弃的人,不必与他同事。对于自暴自弃的自杀心理,我们谨慎地防范它。我们知道,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那些所谓的伟大人物,都是从艰难困苦中甚至危险中奋斗过来的。拿破仑、华盛顿、甘地等人都是这样的。汉高祖刘邦起兵之前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明太祖朱元璋曾是一个庙里的小和尚。再从中国上古来看,舜曾是一个庄稼汉,傅说曾是一个建筑工,孙叔敖曾是渔民,百里奚曾是秦穆公用5张羊皮换来的。
这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于渺小,而把环境的束缚力量估计得太大。只要我们坚定一种必胜必成的精神,勇敢地与外力拼搏,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困难可以诱发人们生命中的坚忍潜力,危险可以激发生命中勇敢的潜力,这两者都能引发人们的生命的光芒。你所面对的困难越多、危险越大,成功与发出的生命光芒也就越大。中国辛亥革命的成功就是孙中山先生以大无畏的精神,艰苦奋斗才有的结果。法国革命经历了长达80年的奋斗,几千万人的消亡,大量财产的损失,才取得最后的成功。而美国的独立战争,也是经过8年的奋战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在民国革命史中,黄兴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将领,他除了勇敢之外,最重要的是一刻也不忘战斗的精神。只要有机会,绝不放弃,将生命置之度外,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在许多次
战斗中都是冒死奋战。他曾经说:"天下没有难事,只有"坚忍"二字,
才是成功的要诀。"
忍耐能使人的精神强健,也能提高一个人的度量,一个善于应酬的人,必然是极会忍耐的,一个人如果过分压抑、缺乏宽容,就会养成"不满现状"的心理,"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种状况在应酬过程中是很可能遇到的。原因非常简单,这些人的忍耐力还练的不到家,无法适应有时会在应酬中出现的那种紧张的无形的压力。一旦心理承受不了,就会冲动、就会去蛮干。随时随地使用谦恭的语气与人交谈,这在当今社会,已经可说是成为一条众所周知的应酬法则。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善于应酬的人,就必须懂得随时以谦恭的态度对人,唯有如此方能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修养。在今日的社交场上,人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哪怕明知是错误的,也往往是放不下所谓的"自尊",不肯痛痛快快地认错。也许,找借口以求解脱是所谓人之常情,在所难免的吧!与其编造一些谎言或来个支吾其词,倒不如痛痛快快的向对方道歉来得有效。许多主管面对部属诚实地向他道歉,而不以别的理由作为迟到的借口时,多会看在他那诚实无伪的态度上,立刻原谅他,不再追究。但是,对于那些一味掩饰的部属,不但会给予严厉的批评,还会因此使他的为人大打折扣。
其实,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是争取上司信任的一种巧妙的方式,有勇气对自己的过失开玩笑的人必定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就,要会与人相处,一定要有勇气、有风度,要有痛痛快快地承认自己的过失的担当。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的应酬中,对于自己或他人的过错,也都应表现出平和和坦诚的态度。人都是有情感的,当你欺骗他的时候,他自然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我被区别对待"的感觉,这在应酬上是很危险的一种行为。而当你有过错时表示一下"度量",他就会在瞬间对你认同。所以说,应酬需要度量,目的不仅可以为别人,也可以为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度量"也很重要,假如你是一个脾气不好而又没耐性的人,在应酬时你同样要有自觉,起码要忍耐极短的时间,把应酬的时间敷衍过去才行。
11.4忍耐之后的喜出望外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饮马黄河,问鼎周室,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君主。一次,楚庄王大宴群臣,文武官员和庄王的爱姬美妾都出席宴会。大家开怀畅饮,直喝到天黑酒酣,兴犹未尽。于是又点上灯继续夜宴。正喝得高兴时,一阵风吹来把所有的灯都吹灭了,宴会厅里一片漆黑,大家乱哄哄的。这时,突然有人趁乱去扯庄王的一个美妾的衣服,这位美妾却未叫喊,只是顺手把那人帽带扯了下来。然后悄悄对庄王说:"刚才有人趁黑扯我的衣服,我已顺手把他的帽带扯了下来,赶快点上灯,看谁的帽上没有了带子,就是谁犯下了非礼的罪行。"庄王听了心想:既然是我赏酒给大家喝,要求人人都一醉方休,现在这个人是酒后失礼,我又何必为了美人的节操而去羞辱、处罚他呢?于是庄王叫人不要忙着点灯,而是宣布说:"今天我请大家一醉方休,不扯断帽带不算尽兴。于是大家都趁黑把帽带扯下来吧!"喝酒的100多位大臣都纷纷把帽带扯了下来,庄王这才叫人把灯重新点上。大家继续饮酒,尽欢而散。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只有那个非礼的人自己心中有数。
两年后,齐国兴兵攻打楚国,楚庄王亲自率军迎敌。其中有一位大臣总是冲在前面,奋不顾身。两军5次交锋,那人5次都砍下了敌人的脑袋,最终打退了敌人。庄王对他的勇敢又感动又吃惊,忍不住问他说:"我德行浅薄,平常并没有对你特别好,你为什么这样把生死置之度外为我效力呢?"那人回答说:"臣下实在不好意思,我就是那天晚上酒后失礼被美人扯掉帽带的人啊!我那时犯下了死罪,大王却不忍心治我的罪,并且为了不让大家知道,让大家都扯下帽带,大王的仁德我不能不去报答。所以,我一直在想为大王肝脑涂地,用我的一腔热血去溅洒敌人。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机会,我还有什么可顾惜的呢?"庄王听了感叹不已,于是重用那人率兵退敌,楚军大胜。
楚庄王明明可以知道谁是那个非礼美妾的大臣,但却想办法放过了他,装作不知道这件事,结果得到那人出生入死的报答。这就是明知故昧所见的奇效。它既是一种处世策略,同时又是一种领导艺术。
对我们来说,生活在纷繁复杂、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之中,明哲保身不过是一种避免祸害的态度,明知故昧也不过是一种少惹是非的策略罢了。别说是一般的百姓,就是那三度为相、以敢说敢言著称的吕蒙正,当初入朝参政时,面对对手所发出讥讽,吕蒙正也明知故昧,装作没听见。有人想为他追查那个讥讽他的人,吕蒙正却阻止说:"不必了,如果知道了他是谁,必然会终生记在心头,这对双方都不好,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
作为领导艺术,明知故昧说白了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一些非原则性问题,能够放过去的就放过去。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就是这个意思。宋太宗时有两位名将叫孔守正和王荣,他们在边疆屡建奇功。有一次陪太宗宴饮,两人酩酊大醉后发酒疯争功,侍从请太宗治他们的不敬之罪,太宗却叫人送他们回家。第二天两人酒醒后向太宗请罪,太宗却说:"那时大家都喝醉了,你们二人讲些什么我可没有听见啊!"这个故事与楚庄王绝缨尽欢异曲同工,都显示了领导者用人的艺术,可见忍耐的重要。
楚庄王的忍耐给自己带来了胜利和成就了霸业,作为普通人,让我们来看一个现实中的例子,看忍耐如何给人带来成功和财富:明治时期的河市兵卫是日本矿业大王,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两个字"忍耐",他自己也是这么说的。古河小时候做过豆腐工人,然后被放高利贷的人雇去,专门做收贷员,这可是份苦差事,但他靠"忍耐"这一招法居然干出了名堂。在一天晚上,古河前往一个借贷者处催着要钱,对方对他非常的淡漠。让古河一个人在那儿干坐,到睡觉时干脆熄灯就寝,就当没有古河这个人似的。古河不为所怒,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忍冻挨饿一直乖乖地等到天亮。第二天清晨,古河端坐如初,脸上照旧堆满笑容,竟没有露出一丝怒意。最终对方被古河的耐性所感动,态度为之一变,恭恭敬敬地把钱还给他。古河这种认真随和而又富有耐性的工作、待人态度,使老板也对他大为欣赏。没多久,老板就介绍他去财主古河家做了养子。之后,他便进了豪商小野组(相当于现代公司一类的组织)服务。因为工作屡出佳绩,几年后就升为经理。后来,
德川政府将政权还给了明治天皇,明治初期物价暴跌,商品滞销,豪商小野组也倒闭了,又欠了一屁股债,在这种情况下,古河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私产全部献出来替主人还债,此举在当地引起轰动。
好心必有好报。两年后,古河买下一处废铜矿足尾铜矿,正愁无钱开发时,感于他替主人还债的义举,第一银行董事长涩泽荣一,主动不需要担保的便借给他1万两黄金,作为开发铜矿的启动资金。这个足尾矿井是一个早已被他人放弃的废矿井,世人皆认为该矿已经连一块铜矿石也没有了。因此,他一开始掘凿,人们就不断嘲笑,认为这是得不偿失,都视古河为疯子,认为借他1万两金子的涩泽同样也是神经病。然而,古河不为这些人的话所动,靠自己的耐心和意志跟矿工们一起日夜辛苦地挖掘,但结果十分令人失望。一次失败,他没灰心。他又从西欧引进新技术,买进新机器,接着干。哪怕有一次他在挖掘新矿坑时受了伤,他也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伤还美欧完全好就出现于矿坑现场,继续苦干。两年过去了,资金一天一天地减少,但仍然看不见铜的影子。古河一点儿也不气馁,面对困境,他咬紧牙关,抱定死在矿山的决心,跟矿工们同甘共苦,继续挖掘。经过4年艰苦奋战,在1万两金子几乎全部耗尽之时,苦尽甘来,他们终于挖出了铜矿,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成功的事。
有人问古河成功的秘诀,他说:"我是把别人已经掘尽的再挖掘一次罢了。""我认为发财的秘方是"忍耐"两个字。""能忍耐的人,能够得到他所要的东西。""有了忍耐,就没有一件东西能阻挡你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