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越南取得了独立,但是被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1964年美军借口"北部湾事件"大举出兵越南。越南军民使用游击战展开了对美军的攻击,让美军吃尽苦头。在南越,几乎是每家每户都组成一个战斗单位。屋内挖有防炮洞,野外挖有防空洞、藏粮洞和藏牛洞。每村每乡都是一个战斗堡垒,村有民兵、乡有游击队。大部分村、乡,尤其是那些靠近敌占区边缘地带的村乡,成了布防森严的战斗村和战斗乡。这些村里,村民有各自的战斗岗位。游击队和民兵站岗放哨,一有情况立即投入战斗。越南南方游击队机动作战,进行了一系列奇袭战、伏击战、攻坚战、围点打援和反扫荡战。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回忆,1964年他到位于西贡不远的古芝县采访,位于县城中的甘密河里漂着一具具美军尸体,无人处理,河水和血交融在一起,在阳光下泛着恐怖的墨绿色。在美军的一个战地抢救部,被炸得缺胳膊少腿的士兵躺在病床上,几乎每天都要处理掉四五袋残肢。
不得已,1973年1月27日,美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失败。美国向越南投下了800万吨炸药,超过"二战"时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万人死亡和1000多万名难民流离失所;美国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本来不被认为是主力部队的游击队,却给美国人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心灵创伤。
12.1真正的主力并不张扬
有一句老话说:真人不露相。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在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里是不会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贵重的物品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并且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
也是如此。俗话说的"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实则充满,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真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不能一味的逞口舌之快。要是当年和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只顾着吹嘘自己,估计很快就被曹操灭口了。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反应快,口才好,心思灵敏,在生活或工作中与他人有利益或意见的冲突时,往往能充分发挥其辩才,和对方辩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把对方辨的哑口无言。这种人不管自己有理还是无理,一要用到嘴巴,他们绝不会认输,而且也不会输,因为这些人有本事抓你语言上的漏洞,更会转移"战场",四处攻击,让你根本没有招架之力;即使是你有理,他无理,你就是拿他没办法。在辩论会、谈判桌上,这种人也许是个人才,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中,这种人反而会吃大亏,因为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合不是辩论场,也不是会议场和谈判桌,你面对的可能是能力强但口才差,或是能力差、口才也差的人,虽然你辩赢了前者,但这并不表示你的观点就是对的,你辩赢了后者,只能凸显你是个好辩之徒罢了。而一般常见的情形是,人们虽然不敢在言语上和你交锋,但对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反而会同情"辩"输的那个人,你的意见并不一定会因为你辨赢了而得到大家的支持,而且别人因为怕和你在言语上有交锋,只好尽量地去回避你。如果你得理还不饶人,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和自己辩论的人没有台阶下,那么你已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这对你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一个人有好的口才不是坏事,但运用不当则会坏事,所以如果你是有好口才的人,最好把口才用来说明事理,而不是用来"战斗"。不过,当有人攻击你时,你当然可以"自卫"。有好的口才,也意味着你必须要有相当的内涵,否则别人会笑你全身只有舌头最发达。要驳倒对方,维护自己的意见时,学会点到为止,切莫让对方"无地自容",换句话说,你要学会给对方台阶下。别人得罪你时,你即便是理直气
壮,但也不必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若自己的观点有错,更要学会勇于认错,勇于担责任,并接受对方的观点,切莫用辩论的技巧死命反击,因为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硬辩只会让旁观的人看不起你。不过,有好口才的人,常会因"所向披靡"而忽略收敛的重要型,因为他把"逞口舌之快"当成一种"快乐",这是这种人最大的悲哀。
除了管好自己的嘴巴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实际行动,具体来说就是不轻易张扬自己的个性。许多人都认为个性很重要,他们最喜欢谈的就是张扬个性。他们最喜欢引用的格言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时下的种种媒体,包括图书、杂志、电视等也都在宣扬个性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不管这些人是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艺术家或者军事家。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非常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凡·高是一个充满了艺术妄想的人。名人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突出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会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会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诞的。名人确实有独特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造性的才华和自己的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的行为很可能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喜欢谈个性,那么喜欢张扬个性呢?我们需要先探讨一下年轻人所张扬的个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们张扬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一种风格、习气,是一种希望自己能任性从而可以为所欲为的愿望。年轻人有许多情绪,他们希望能够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社会中复杂的条条框框中,所以年轻人喜欢张扬个性。张扬个性肯定比压抑个性更加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为了任性,仅仅是为了能够意气用事,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的话,那么,这样的张扬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的话,警察很可能会来干涉你,会罚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不注意安全,横冲直撞的话,还有出车祸的可能。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社会本就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群,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要注意不要碰到身边的人。当我们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我们张扬的是什么,学会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它。我们必须要清楚: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我们纵容自己缺点的一种漂亮的借口。社会需要我们创造价值,社会首先关注的是我们的工作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个性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的个性有利于创造价值,是一种生产型的个性,你的个性才能被社会接受。巴顿将军性格粗暴,他之所以能被周围的人接受,是因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他能打仗,否则他也会因为性格的粗暴而遭到社会的排斥。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只有你的个性能融合到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你的个性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如果你的个性没有表现为一种才能,仅仅表现为一种脾气,它往往只能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你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把个性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协调一些,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12.2大丈夫能伸能屈
为什么总说人要能屈能伸呢?因为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总会有自己估计不到的方面。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天,爷儿俩赶着一头驴进城,子在前,父在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子竟然不骑!"父亲觉得有理,便叫儿子骑上,自己跟着走。走了不一会儿,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路!"父亲赶忙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背。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这下子总该没人有意见了吧!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
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头瘦驴压死?"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并把驴子的4只脚绑起来,一前一后用棍子扛着。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起来,结果就掉到河里淹死了。很多人做人做事就像上述故事中所讲的父亲,人家叫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结果呢?大家都有意见,而且大家都不满意。
一般来说,这么做事的人会有以下两种心理:要么是不愿意得罪任何人,想要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至于是非对错,就懒得去管啦!要么是本身就是没有什么主见的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所以谁说得有道理,就听谁的。不管这是怎样的心理,但你要明白一点:想面面俱到,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为人处世,你不可能顾及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就算是你认为你照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根本不领情也有可能;在做事方面,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立场,事实上,不管你如何做,必定会有人不满意!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为了面面俱到,把自己累得半死,因为你总是怕对方不满意,还要去小心的察言观色,揣摩那些人的心思,这多辛苦啊!恐怕非神经衰弱不可了;再就是别人摸透你想面面俱到的弱点,但会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地索要,二是他们知道你不会生气,于是你就变成了人人看不起的人,成为了那种给人好处别人还不感谢你的超级大笨蛋。所以,做你该做的。也就是说,你认为是对的,你就要毫不动摇地去做,参考别人意见时要看意见本身,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这么做确实会让一些人不高兴,但是如果你不受动摇,就可在事后赢得这些人的尊敬,毕竟人们还是服从公理的,除非你的坚持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这么做,会有人称赞你,也会有人骂你,但如果你想面面俱到,恐怕结果是每个人都嘲笑你。
动物界的刺猬可以说是能伸能屈的化身了。你看它身处顺境时拱着小脑袋,凭借着满身的硬刺,横冲直撞,当它身处险境时,则缩回脑袋,把自己滚成一个刺球,让敌人无隙可击。能伸能屈,与其说是生物界的一种智慧,倒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伸是进取的方式,屈是保全自己的手段。人生在世,都是在反复伸屈的状态中走过来的。
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若去运用"屈"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去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条性命都保不住,那样,还有什么资格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呢?
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作为人质,去给夫差当奴役,从一国之君到为人仆役,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但勾践忍了。他是甘心为奴吗?当然不是。到吴国之后,夫差外出时,他就亲自为之牵马。有人骂他,也不还口,始终表现得很驯服。有一次,吴王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便可痊愈。于是勾践去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就问他为什么。勾践就顺口说道:"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有点儿苦,所以您的病很快就会好的,请大王放心!"果然,没过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于是很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之后,依旧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是为了笼络人心;二是因为国力太弱,为养精蓄锐,报仇雪耻。他睡觉时连褥子都不铺,而铺的是柴草,还在房中吊了一个苦胆,每天尝一口,为的是让自己时时不忘所受的苦。吴王夫差放松了对勾践的戒心,使勾践有时间恢复国力,厉兵秣马。最终,两国在五湖决战,吴军大败,勾践率军灭了吴国,活捉了夫差,成为霸王,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所受之辱、所担之苦,可以说达到极点了,但他熬了过来,不仅报了仇、雪了耻,还成了当时的霸王。正是"先当孙子后当爷",如果当时不屈,当"孙子"时就死了,还能成"爷"吗?
谈到屈的问题时,还要牵扯到我们所谓的"面子"的问题。中国人的"面子"观念由来已久。从孔子开始就很讲面子。有些人甚至为了面子,可以舍弃自己一生的幸福,尤其是在封建社会,对于广大妇女的要求更是如此。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好像人必须为了脸面而活。中国还有句古语:"人要脸,树要皮。"可你想想如果连家庭都不
能保障,连生命都受到威胁,那还要面子有何用?学会取舍,实际上就是学会生活。人的一生就如一条大河,不可能一直向前,直奔大海,必然要根据地势、地貌,弯弯曲曲。人生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当人处于逆境的时候,或者说,在倒霉的时候就应该委曲求全,收起自己的锋芒。这就是屈的功能。从而以屈求伸,等待时机,再创生命的辉煌。俄国十月革命时,苏维埃刚刚夺取政权,德国就有向东侵略的倾向。很多人主张组织军队立即与德国决战,而列宁却不同意这样做,派专人去德国进行和谈,签订了很多对苏维埃不利的条约。这其实是一种妥协,这种行动并不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革命立场不坚定,而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得不这样做。否则,新生的革命政权就会很快被推翻。
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在形势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时候,必须要采取以屈求全的策略,耐心等待时机。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被亲人误解,都应在所不惜。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周易》提出"潜龙勿用"的思想。即在一定条件下,寻找时机,卷土重来。孔子在《易系辞》中,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宋朝的朱熹则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认为"屈伸消长"是"万古不易之理"。他提出,在时机未到之际,要"退自循养,与时皆晦",要学会"遵养时晦",即隐居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