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位不争宠不奢求皇上均分雨露的人,却在宫斗中被毒害至死。
多么可悲的结局!
太子尧平哭得晕死过去。
御医急救,这才把尧平又叫醒转过来了。
静后一死,后宫无后,很多双眼睛又在瞄着空出来的这个位置。
刘贵妃原本是最在意这个位置的,最盼望得到这个位置的。但此时的她,深知自己与这个位置已是终身无缘了。
但她怂恿媚妃去争这个位置。
余媚妃并不受皇上的宠。但她的家世在所有后宫女人当中也算是高的了。
她的父亲官至太尉。也算是名门之后了。
并且在与六王爷与刘将军勾结起来的叛军的战斗中,余太尉也是功不可没的。
媚妃会当上皇后吗?且听下回分解。
在刘将军反叛前,宫中女人中家世最为显赫的当数刘莹莹了。袁若凤自遣回故居,后位不再退居袁妃之后,刘莹莹本以为封后于她来说不过是早晚的话,不曾想,人算不如天算,后位最终不曾落在她身上,也没有落在曼玉身上,反而是落在静妃身上。原因在于当时她有了尧平了。而她与曼玉怀的却是凤胎,生的是公主。失去了竞争力。
刘莹莹心中不服,时常故意找静妃的茬,暗地里对她使绊子。
比如暗地里查实静妃下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就买通了她房里的一个丫头,在她不在的时候在坐的地方埋伏了一个铁钉子,钉子尖头露一小点在上面,不仔细查看还看不出来。静妃一坐上去,铁钉子就钉得她心慌慌。
虽然受伤面积较小,但是发炎再加上感染,也够她折腾一段时间了。
静妃心里怀疑房里的丫头,但又查不出是哪个,最后只好几个一起辞了。静妃宫里那阵子可谓是无一日宁日。
再比如知道静妃对太子尧平管教甚严,就有意让人来引诱尧平出去外面玩耍,把个静妃气得肝火大旺,接连好几天流鼻血,精神着实不济了好几天。
恰巧皇上那几天去了静妃那儿一趟,见静妃那个颓丧的样子,便不肯歇脚,另找别处快活去了。
又比如晓得静妃最讨厌别人到她那宫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闲聊,她偏暗地里怂恿了几人,让她们轮番到静妃那没话找话磨她的时间,今天去一个,明儿去两个,后天去三个,把个喜静的静妃气得头皮发麻,双眼几乎冒出血光来。
见到静妃遭受苦楚,心生烦恼,日子难过,刘贵妃心里暗暗发笑。
光是使绊子还不算狠毒,这不,又下了毒,害死了静妃了。
最毒辣的莫过于刘莹莹这样的女人了。
如今的刘莹莹位次已下降为妃,不再是贵妃了。如果不是因为她也为皇上诞下凤女,只怕她的位次会降得更低。
失去了父亲这座大山的背后支持,刘莹莹的气焰稍稍有了收敛。
但谁也不知,她内心的野心因为父亲的死而更加地膨胀开来。
她暗地里培养自己的党羽。
媚娘就是她的一颗棋子。
媚娘这个女子虽然出身高贵,但可能是因为从小父母过于宠溺的原因,一向比较娇气,依赖性强。
因为她的娇气,有时做事就显出了几分任性出来,与她接触的人经常觉得她不好相处。所以她的朋友很少,甚至说可以算没有朋友的人了。
父母又不在她身边,因而她有时会觉得生活十分苦闷。
刘莹莹针对她的这个弱点,对她展开攻势,故意在媚娘面前说尽了好话,每每见了她都是和颜悦色的,让媚娘误以为她是极好的人,值得深交的人。每每刘莹莹叫她做什么事,她总是深信不疑地去帮着刘莹莹做了。
而今,刘莹莹让她揪准这次后位空出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媚娘父亲余太尉出面争取。
余太尉自是乐意。
他喊了手下官员,让他们上奏章给皇上,让皇上考虑立媚妃为后。
这事也传到了太后耳朵里。
太后心中早有打算。
尧平被太后叫到慈宁宫。
几番对话下来,太后对尧平甚是失望。
治国良策一问三不知。诗文礼数更是半懂不懂。骑马射箭也是一概不行。
文韬没有,武略又缺。这样的太子怎么把国家治理好?
太后摇摇头。
怎么办?另立太子吧!
把皇上的几个龙子轮番想了想,最后还是选定了曼玉新近所生的龙子尧敬。
尧敬年纪还很小,不过七岁。俗话说:三岁定终身。就在三岁那年,太后六十大寿,小家伙就让太后眉开眼笑,嘴巴甜,讨人欢心。这一点跟他的娘曼玉有几分相像。小家伙也有霸气的一面,这也是太后印易最深的地方,当时太后一高兴,就赏给了尧敬一串朝珠。有人借口拿去看看却偷偷用一条普通的串珠换下了尧敬这小家伙的好朝珠。小家伙眼还挺尖就发现了那人的阴谋,就骗那人说自己发现珠子有一粒色调与其他大不同,让那人最后又自己主动把真朝珠串子换给了尧敬。
那人走后,尧敬就把这事讲给太后听。
太后听到小家伙惟妙惟肖地描绘那心怀不良的人的动作语言神态时,她不禁暗暗替小尧敬叫绝。
“这么小就这么善于察言观色,这真是一颗当帝王的好种子啊。”太后心里暗想。
静妃在时,太后终究还是没动过另立太子的念头。
但现在她去了。太子的表现又不太尽如太后的意,看来,另立太子的事是大势所趋了。
“得跟皇儿商讨商讨立后以及另立太子之事。”一念及此,太后立马行动。
她穿戴一新,华服在身,随从驾着马车,很快就到了京城效外皇上的一处行宫。
此时皇上在那里静养,这点太后是清楚的。
皇上自从那次兵变之后,身体不是很好,时不时会出点小毛病,因此到行宫的次数相比之前会多一些。
行宫建在山之央,四周翠绿之树环绕,清水在侧潺潺流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这里着实是风景美好之地,是皇上休闲好去处,更妙之处在于此地不受人流嘈杂的干扰,在这里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风凉心自然静的宁静心境。
母子相见。自然是欢喜地寒喧一番。
然后太后切入主题。
太后先说出自己的初步打算。
然后静听皇上何溯源发话。
“早先儿臣就有过欲立曼玉妃子为后的想法,但后来因为那时她生的是公主,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不想立了太子之后,曼玉肚子竟争气起来了,接连帮朕又添了两个龙子。两个龙子当中朕也特别喜欢尧敬一些。再则,尧匡也更小一些,立他为太子也较为不妥。这样吧,就依母后所言吧。”
主意已定。接下来的事就是诏告天下。
当刘妃听说了曼玉为后的消息后,不由怒火心生。
不但如此,她还恶向胆边生。
刘妃刘莹莹与新任皇后洪曼玉的交往不可谓不密切。
前面说过,曼玉本是烂熳之人,较为单纯。照理说,这种人是不太适宜当皇后的。这其实也是当初太后考虑静妃而没有考虑让她当皇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今日与往日相较,已是沧海变桑田,物是人非事事非了。先是母以子贵,再则是她本也受皇上宠爱,又是皇上真正心仪之人。又则静后斯人已逝。因此此时她当皇后实是大势所趋!
正因以前曼玉过于单纯,没有心机,什么事都跟刘妃莹莹讲。所以刘莹莹脑海中就对曼玉存下了一个印象,认为曼玉这个人好对付。三下两下就可以把她击倒。
因此,她刘莹莹就打算在封后仪式下大闹一番,能把曼玉拉下皇后的位子是最好了。如若不能,至少也可以让她日子不好过一些,也让其他人瞧瞧自己的泼辣精干一面,让所有人知道自己也是不好惹的,从而一洗前耻,东山再起。
刘莹莹把曼玉的几点作法作了一番细细推敲:
一是形象甜美娇俏有余而端庄不足,与他人言语交谈不够慎得,有口无遮拦之嫌怎可为一国之母。举例为证:公众场合,吃零食甚欢,形象着实不够优雅。赏给手下物件,常说尽管拿去,并扬言天下之好物件皇上皆肯赏赐她,传扬出去有损皇上的清誉。
二是只懂风花雪月,妖媚偏能惑主,并不懂辅助皇上基业。并且也没有任何的人脉关系可以好好供何家好好利用。
三是尧敬虽然聪明过人,但忠厚不足。这都是曼玉这为娘的不懂教育儿子的结果。
刘莹莹把这三点拿出来与媚妃商量。
依刘莹莹的原意,是想让媚妃来替她出这个头。万一媚妃打击力度不够,她再来打一枪,成也好,败也好。总归搏它一搏。
媚妃有点担忧这样攻击曼玉,万一无功无返还不要紧,累及刘莹莹的公主以及自己的刚出生不久的龙子怎么办?
“不用怕!姐姐我绝对不会害你的!姐姐我是宁肯牺牲我自己来帮助妹妹的。这一回妹妹你不给她曼玉一个下马威,妹妹你以后的日子只能是任人欺凌啊。”
听着刘莹莹这样的信誓旦旦,媚妃也就信了她了。
这一天,朝廷后宫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热火朝天的样子。
曼玉封后的典礼即将举行了。
曼玉原本已做好了一套极为华贵雍容之华服要在封后场合亮相穿出。不想等到要穿时竟然发现少了一个扣子。曼玉只好把另一套也还算过得去的华服穿了出来。
一出场,媚妃立即故意大叫一声:“瞧娘娘穿的,还不如平日穿的好看呢!怎么这么不重视呢。”
这一声叫喊,把个曼玉羞得头都不敢往上昂。
“玉妃,不,玉后,高兴,神采飞扬,头抬高点。”皇上何溯源一见曼玉要受委屈了,急忙低声提醒她。
这真是雪中送炭的好建议。要不,这封后的主角可就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