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继母安娜,普鲁登斯是这样评价的:“她很强势,非常聪明,打扮得体。可我这个人总是不修边幅,喜欢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
在普鲁登斯眼中,安娜所生的几个孩子也同样聪明绝顶、美貌过人,拉克伦和詹姆斯的妻子都是名模,伊丽莎白也是时尚达人。
默多克家的孩子们对于自己出身豪门望族的身份越来越在意,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孤独的皇宫里,只有普鲁登斯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毫无名人生活的压力。当默多克一家计划2008年圣诞节都开游艇去某个港口相聚时,普鲁登斯并没有想过要花一大把银子去买一艘游艇充阔。她只是打算掏钱去租一艘游艇应急。普鲁登斯之所以作出这番难得的决定,是因为她的儿子詹姆斯刚刚乘坐了其他亲戚的豪华游艇,在澳大利亚的伊奥利亚群岛痛快地度过了一个暑假。
默多克家的孩子们对于自己出身豪门望族的身份越来越在意,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孤独的皇宫里,只有普鲁登斯显得有些特立独行,毫无名人生活的压力。
“他们都有大游艇,每家都有。我儿子詹姆斯几乎都被洗脑了。回家之后,他就跟我说:‘我们不至于这么惨吧,妈妈?’我对儿子说:‘别那么说,我们只不过是不想买游艇罢了。’听了儿子这番话,我感到很受伤,因为儿子觉得我不够聪明,不能和舅舅和姨妈并驾齐驱。没错,我承认自己不够聪明,没法和安娜生的几个孩子比。他们几个人都比我高,这是让我感到最糟糕的,因为他们每次看起来都比我要漂亮很多。尤其是大家一起乘坐游艇外出时,当我们换上泳衣的时候,我总是那个最矮最胖的。”
普鲁登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局外人,所以她反而能做到畅所欲言。
普鲁登斯曾经对自己父亲说:“爸爸,我明白你为什么要染发,也知道我们都摆脱不了年老体衰的自然规律。不过,你要选一家合适的理发厅,你只需要把头发略微染亮一点就行了。然而爸爸只愿意在厨房的洗水池边来谈论这种话题,因为他不希望别人听到。我跟他说,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再看看报纸上你的照片,多难看啊!”
普鲁登斯还如实地告诉我默多克听完这番话后的反应:“哼……你也得做个整容才行!”
默多克和安娜离婚后与邓文迪结婚也让普鲁登斯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她认为自己对父亲是最了解的。
普鲁登斯告诉我:“当邓文迪刚生下格蕾丝和克洛伊之后,默多克家族的多位成员都感到很受伤,当时伊丽莎白和我谈过这个问题。有一天,我坐在那里自言自语地说道:‘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说完之后,伊丽莎白他们就说:‘这和你经历的情况不一样。’我回驳道:‘我经历的情况更糟,因为我每天还得跟你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不过,家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亲密的。例如,伊丽莎白和马修·弗洛伊德完婚,当时每个人都对弗洛伊德心存戒备,普鲁登斯自告奋勇地担任起默多克家族的信使,找到弗洛伊德,向他发出“必杀令”。普鲁登斯说道:“如果你敢伤害伊丽莎白的话,我会把你给宰了。”(弗洛伊德后来说,詹姆斯也说过同样的狠话。)
但是,家人之间也存在着生意场上的竞争关系。普鲁登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就是来自悉尼的拉克伦。本来,悉尼是普鲁登斯家的地盘。如果,拉克伦重新回归新闻集团(很难想象他不会这么做),并选择最适合他的工作(掌管新闻集团的澳大利亚分部),那就会阻止普鲁登斯的丈夫阿拉斯代尔·麦克劳德问鼎这一宝座。
普鲁登斯和拉克伦的气质也很不一样:普鲁登斯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邋遢女人,而拉克伦则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公子。普鲁登斯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她表示:“我总是很低调,很多人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就喜欢这样。”在普鲁登斯看来,拉克伦则是“悉尼之王”。拉克伦一家住在一幢价值高达700万美元、装修奢华、可以俯瞰勃朗特海滩的豪宅里。拉克伦的家在这座时尚之都里也是最具时尚气息的地方。而普鲁登斯的家,按照拉克伦的说法,就是一家人挤在一栋小房子里,看着门口平淡无奇的港口。拉克伦生性热爱自由,热爱户外活动,喜欢在悉尼的海滩上冲浪。而普鲁登斯的性格则更偏保守、压抑,喜欢凝望停靠在死寂的海湾里的游艇。
其实,这也是在情理之中。在这么多孩子当中,普鲁登斯是最不受宠爱的,而拉克伦则是最受宠爱的。拉克伦备受宠爱,却总是有逆反情绪,也让自己的父亲很受伤。相反,普鲁登斯一直很喜欢自己的父亲,也在维护着自己的父亲。
拉克伦
拉克伦的地盘不仅包括勃朗特海滩,还有萨瑞山庄。拉克伦把自己的办公区设在了萨瑞山庄,用来筹划以后的公司业务,这个办公区是由一个仓库改装而成的,装修带有贵族气质,和世界上很多地方的Loft风格办公区一样。
默多克的两个儿子长得都是玉树临风,曾传出一些同性恋的绯闻,直到两人都找到美貌的太太完婚之后,这种传闻才逐渐淡去。拉克伦原来外表英俊、身体健硕,当我在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后去悉尼采访他时,发觉他比原先胖了整整30磅。到了38岁时,拉克伦就像自己父亲当年一样,有些胖嘟嘟的(普鲁登斯说自己父亲当年在伦敦的时候,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流行减肥食谱,包括西柚减肥套餐)。
人们往往热衷于讨论孩子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但是他们之间的共性也是值得一提的。拉克伦和父亲一样,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不强。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显得有些冷淡,甚至让人觉得他们有点害羞,他们并不习惯于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有时刚和你对视了一眼就把目光移开了。他们讲话经常一句话都说不完整,需要别人来补充完整(在默多克看来,普鲁登斯是一个词不达意的人,而拉克伦则是一个自信满满、稳重可靠的人)。
在我的这次采访过程中,拉克伦表现得有些自鸣得意和装腔作势。看得出来,他和我交谈仅仅是因为父亲的要求罢了。在他内心深处,他巴不得父亲没有提出这一要求才好。和普鲁登斯一样,拉克伦都把这一采访当成是和父亲的对话交流。拉克伦想要表达的是父亲太把他当小孩子看了。
拉克伦在表达这一观点时,并没有直接说父亲不好,而是在说话时表达出一种不乐意的情绪,甚至是一种疲于应付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拉克伦自己的事业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是他却经历了职场上的起起伏伏:他曾受人训导,得到提拔,被封为“太子”,又受到父亲周边宠臣的排挤,在新闻集团内的地位被弟弟取代,然后抛下一切离开。
我们有必要了解默多克家人在家族的生意中倾注了多少感情,孩子们也一直关注着父亲的生意。
“我们一起走回家,我记得那是在1991年,新闻集团刚把天空电视和英国卫星广播公司的业务合并,合并之后公司的经营出现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局面。一路上,我一直在抚摸安慰父亲,我不记得曾这么频繁地抚摸过他。我记得当时父亲累得都快睡着了。那时我才十五六岁,但是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很担心父亲。”
默多克家的几个孩子进入新闻业也是命中注定的。
“你要明白,我父亲从来都没有说过非得让我们几个孩子在他的公司工作,我母亲还反对我这样做。尽管别人没有明确地向我们提出建议,但是作为孩子,你长大以后自然会发现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事。我想不是出生在我们家的孩子很难理解我们的处境。我父亲,包括我母亲,对于公司的事每时每刻都很上心。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你并不会把媒体业当成一种职业,你只是每天看他早上上班,晚上下班,他依旧是你的父亲。不过,家里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谈论的都是报纸,你知道吗,父亲会让我们浏览各大报纸,了解世界各地的大事小情。每晚父亲都会带回商业伙伴,有时候客人只是来喝上一杯,有时候是来家吃晚饭。因此,我们家总是有生意人和政治家在。周末也不例外,父亲每天都有访客。”
因为耳濡目染,默多克家的孩子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怎样把自己手里的事做得漂亮,他们的表现一直比同龄的孩子更出色。当时处理家务事的是安娜,默多克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意和家庭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这样也就培养出了多位擅长打理媒体生意的家族经理人。
不过,默多克注定也会面对难题。默多克将权力赋予给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愿意他们放弃权力;默多克把孩子培养成才,但却不愿孩子离开自己;默多克从来都没有想过让孩子在新闻集团以外的地方找一份工作,让他们积累一些自己的经验或是给别的老板打工;默多克也没有想过要让孩子们掌握几项新闻业以外的职业技能,这样他们就算离开了新闻集团也能谋生。默多克之所以不主张也没有让孩子们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人能比他给孩子更好的引导。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默多克的控制欲极强。
默多克想要拉克伦再走一遍他当年走过的路,再现他当年的辉煌创业史。当拉克伦刚刚22岁的时候(他父亲也是在这个年纪接手了《阿德莱德新闻报》),他就被父亲派往了澳大利亚,成为新闻集团在当地的“总督”。当这位年幼的“总督”来到父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作过的这片热土之后,当地的每个人都对他呵护有加。当时年轻的拉克伦还没有什么成就,新闻集团的元老们在他面前都很有优越感。默多克要把拉克伦培养成为一位优秀的媒体经理人,最后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成了澳大利亚的“王子”,他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澳大利亚人。他娶了一位名模。拉克伦在澳大利亚充分学习了报业的相关知识,做了很多父亲之前做过、他也应该做的事。之后,他就被调回了新闻集团总部,担任了非他莫属的重要职位。
那么,新闻集团的这位创业元老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他心里肯定是一相情愿的构想,而非纯粹基于生意或是管理的构想。他想当然地认为他钟爱的儿子肯定会留在他身旁,这个也肯定会接手《纽约邮报》,他肯定会得到彼得·彻宁的悉心辅佐。更重要的是,默多克认为孩子会耐心地、充满崇敬地、忠诚地且充满爱意地对父亲“高山仰止”,在父亲的细心栽培下,逐渐学会父亲的所有绝招。
在默多克随从的心目中,他们对大老板的这种心态是非常了解的。在新闻集团内部,拉克伦是和鲁珀特一样如雷贯耳的名字。如果肯定会有某个忠诚的家族成员来接鲁珀特的班,那么新闻集团的员工会认为那个人是拉克伦。
在澳大利亚,人们认为拉克伦是一个聪明能干、处事干练的老板,是一个推动流行趋势的潮人,和自己的员工及高管也相处融洽。在美国,人们认为拉克伦和他父亲相比,显得有些软弱和可悲。在人们眼中,拉克伦显得过于敏感,性格乖戾,缺乏魅力,而且不够精明。
在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拉克伦经常会感到生活在父亲阴影下的一种羞辱感。每次开会的时候,父亲都显得很不耐烦,他咄咄逼人而且事事插手。只要父亲在场,下属难免会把注意力从他身上转移到这个集团创始人身上。拉克伦想走父亲的老路,因此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拉克伦也给传统的《纽约邮报》带来了新鲜气息,他举办了几次时髦的聚会活动,还和电影明星在纽约哈得孙河西岸聚会,他也劝说自己父亲去投资拍摄更具时尚元素、更加嬉皮的电影,例如《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这部电影默多克并不喜欢,它在拉克伦的支持下才投资拍摄的。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默多克作为父亲,一心想要打造一个伟大的家族王朝,为爱子感到非常自豪,如果爱子来接班,他会欣喜过望。但是,默多克并没有学会该怎样放手,哪怕是刚刚放松了一点控制权,他马上又会找机会弥补回来。
默多克家族里波涛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