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充实人生:我的体验
——与音乐沙龙、爱乐合唱团的座谈
(2003年3月)
同学们,晚上好!
吴晓同学作为你们音乐沙龙的主持人,几个月以前找我,让我参加一次沙龙活动,叫我讲一课。但是我想,学校里有专门的音乐教师,也有很多音乐造诣很高的教授,比如今天到场的李闳教授,所以,我还是以沙龙的朋友的身份来谈谈音乐和其它事情的关系比较合适。我想好一个题目”让音乐充实人生“如果再加冒号是”我的体验。
我先介绍我自己从小到大,是如何接触音乐的,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当中介绍音乐作品的话,我可能挑选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音乐,为的是提醒大家,即使像你们这样酷爱音乐的大学生,音乐也是一个浩瀚无比的海洋。
对音乐的爱好
我在江南小县城里长大,有几点幸运:小学有一架风琴,家里有一部收音机,哥哥正经学过小提琴。所以”音准“从小就没有出现大问题,不走调。
中学我是在上海念的,学校里有钢琴,开始学习识谱,学得比较好。到初三毕业,可以拿着歌谱自己学歌,打那以后,对我来说,歌谱和文字是一样的符号。对于一般不太难的歌,我应该可以直接把歌唱出来你只能问我这个歌唱过没有,不能问,这个歌会不会唱。就像我只能问你这部小说读过没有,不能问会不会读。
高中三年的音乐课不断,课外又花了不少时间,学会了五线谱,也知道怎么转调大概从高二开始,我当文娱委员,每星期有一个中午是全班学歌,都是由我教的。每过三、四星期,班级就多一首合唱曲。高中开始学合唱,分声部,班级排练过四声部的《国际歌》,我现在可以把四个声部背给你们听(哼唱四个声部第一句,热烈掌声)全校排练过大型多声部的《祖国万岁》,全长30分钟,参加市里比赛。记得那是时乐蒙作曲、魏风作词的。
高中我是一个人在家里,14岁,开始独立生活,充分自由。大学毕业的姐姐分配到复旦任教,也给我送不少的票。每年《上海之春》要听上海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蔡绍序、周小燕、温可铮。那三年还看过不少的歌剧,《茶花女》、《刘三姐》、《洪湖赤卫队》,买过很多的书和乐谱《外国名歌200首》、《杜那耶夫斯基作品选》、《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品选》、《叶夫根尼?奥涅金》等等。
学习文字就可以写作,读过小说诗歌,自己也就可以尝试。音乐也一样,你会识谱、记谱,你也应该可以写谱,写谱就是作曲吧。高中曾经练习过写曲子的。
到了大学,家在南方,学校在北京。不回家的假期常常是读点音乐理论《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曲调作法》,也翻翻音乐词典,看看音乐家传记。
文革开始,我算是逍遥派,学了一样手艺:手风琴,达到业余中等水平——勉强可以上台表演的水平。
到农村当中学教师,我教过音乐课,为学校从北京买一架手风琴回去,组织过一个合唱队,排练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女儿上小学了,小学里没有音乐教师,我很着急,儿童怎能没有音乐,就对老师讲,让我女儿教大家唱歌吧。女儿先跟我学”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第二天到学校教她同班的小朋友去。
文革之后当研究生,学业、家务负担都重。那时候已经有录音机、磁带的技术了,可惜买不起,也没时间。在学业上奋斗,为家务操心。那时候,北邮没有人知道我还有一扇音乐的心灵窗口。
后来到英国留学,特别是最后三年,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工作,有时间,经济收入也允许,皇家歌剧院呢,仅一箭之遥,对于歌剧的情结重新复活。《茶花女》、《卡门》、《绣花女》、《托卡斯》、《伊戈尔王》等等统统看过。
回国以后,当系主任、当校长,对音乐、对文艺活动,就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有一个如何与学生交流、加以引导的内涵,变成了一种工作、责任,就像今晚,音乐沙龙、爱乐合唱团希望我来,我应该来。
对音乐的理解
上大学,本科选的是物理专业,研究生读工程,受数理逻辑的训练很严格,时间很长,对事情总喜欢搞清本质,说出道理,给出准确的数学方式。中央C的频率是256赫兹,高八度就是频率的2倍。1920年勋伯格对12音阶的定义,小二度就是对2开12次方根乘以原来音的频率,小三度就是2的2/12次方等等,搞得很清楚。再有,用到高等数学的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来描写弦的振动,弹拨乐、打击乐、弦乐或者说吉他、钢琴、提琴,音色为何会有区别,大调小调怎么回事,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它们音程的关系如何,这样的一些数学物理方法也是当年很感兴趣的,记得我当教授以后,有一年给光通信的博士生面试,我问的就是弦的振动这样的问题。
这样一种对音乐的理解,是物理的和数学的,是造电子琴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也会发展成为计算机作曲,但是或许过于理性,与艺术家的个性化的创造是两回事。我并不希望同学们都是这样去理解和欣赏音乐,还是听艺术家更高明的理解为好。
我下面谈谈从音乐到底可以得到些什么呢
音乐是世界语言
音乐是世界语言,可以用来交流。一个中国朋友与波兰姑娘结婚了,我们去参加一个party,我给他们唱了一首《波兰圆舞曲》,用中文,
(唱)”有位姑娘去到森林寻找红莓果
但她看到一位猎人年轻又灵活“(掌声)
波兰姑娘高兴得不得了,用波兰文和我一起唱,随后我们又用英文交谈这首歌曲,整个party气氛很融洽。不同民族之间距离缩短了,后来他们一家人几年后回中国,还没忘记来看我。
还有一首歌,是小时候学会的,我知道它是韩国歌。
(唱)”蓝蓝天空银河里,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
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
飘向西天。“(掌声)
一首歌写月亮写得这么优美,不容易。1995年我应邀到韩国去参加国际会议,给他们唱这个歌。我临走的时候,他们说,很高兴你知道这首民歌,准备了张光盘送给你,里面有这首歌。
各民族的歌曲都是依据语言的节奏、声调写的。因此学唱歌有助于学语言。我自己学俄语学英语,觉得歌曲使我获益不少,而且记歌词记得很牢,比背诗、背课文容易。
我是凭俄语成绩考取的研究生,32岁才学英语,从A、B、C开始,。由于对音乐的爱好,学习英语也忘不了买两本英语歌本。
(唱)”Thislandisyourland
Thislandismyland
FromCalifornia
toNewYorkisland
FromRedwoodForest
toGulfsteemWarter
Thislandwasmade
foryouandme“(掌声)
怎样的语速,怎样的停顿,怎样读重音,其实全都有了。当然也有语法,这算是我自己的快乐英语吧。
在伦敦,一位香港的博士生,要跟我学普通话,我说简单,唱歌。他们认识中文,但不知道发音。看着歌片,听磁带学发音,他果然进步很快。他回香港后担任一个公司亚太区负责销售的,常来大陆。我请他来学校给学生作过一个报告,讲普通话已经没有问题了。
向音乐学习生活
对于歌词,我不仅唱,而且学习,思考,欣赏。因为它反映人们社会生活每一个侧面。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当时我们一帮在英国的留学生在一起看电视转播,歌唱家们唱”阿芒的咏叹调“。我问一屋子十几个人谁知道这个歌,没有人知道。
(唱)”你在普鲁文察地方
度过幼年好时光
自从离家远方去
亲爱的故乡都遗忘
故乡的田野和森林
盼望浪子回家乡
回到亲人的怀抱里
得到平安和修养“(掌声)
这是茶花女中的一首歌,是阿尔弗雷德的父亲阿芒唱的,他要劝说儿子,我们家有身份,你怎么可以和一个交际花谈恋爱,你应该有很好的前途啊,你别在巴黎耽着了,跟我回家吧。当然,他这个人物,好象在阻挠茶花女和阿尔弗雷德的爱情,但是它反映了当父母的一种心情,通过音乐的语言表现出来,很优美,奥运会开幕式选上它,自然称得上世界文化精品,而我们学生之中知道这些东西的真的不多,所以我想,我们的音乐修养需要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来提高。
再比如匈牙利的歌《娶新娘》:
(唱)”正当年轻力壮,我来找个对象
就是难得决定,娶怎样的新娘
娶个大家闺秀,不会纺纱织布
要做件把衣裳,还要花钱去做
娶个有钱小姐,她就常会骂人
你这无耻懒汉,就会向我要钱
娶个穷家姑娘,结果又会怎样
我是穷鬼一个,难道还成一双(笑声)
老天爷,老天爷,这真叫我为难,
到底是去求婚,还是做个光棍(笑声)
现在我已明白,是要三思而行
为了前途打算,还是不要结婚(大笑,掌声)“
这样一些歌,其实是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思想、爱好,他们对事物的看法都会反映在歌曲这个艺术形式里。你不一定要采取什么样的立场,接受什么观点,你是通过歌曲了解这个社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丰富你的体验。
有一天,我在英国打开收音机,突然听见一首熟悉的歌曲
(唱)”Intheearlymorningrain,
withadollarinmyhand,
withanachin‘inmyheart
andmypocketfullofsand
Iamalongwayfromhome
andImissmylovedoneso
Intheearlymorningrain
withnoplacetogo“(掌声)
流浪,没钱,从这种歌曲反映出来的离开家乡的悲伤。这首歌的中文歌词我也知道,我觉得译配很高明,
“我的心中多悲伤
孤独地站在那飞机场
在那蒙蒙的晨雨里
雨水湿透我衣裳
想念那远方的姑娘
如今你正在什么地方
钱包里面空荡荡
我只好流浪。”
对比中英文歌词,不知不觉之中,你也会提高素养,提高自己的翻译技巧。
歌曲像诗、像散文,什么情感都可以表达;歌剧像小说,像史诗,什么情节都可以描述。有的歌就直截了当讲哲学讲人生了。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我当系主任的时候,唱过一首歌,在学生文艺晚会上,叫了个乐队伴奏。
(唱)“世界属于你,是因为你年轻
有多少人羡慕你,羡慕你年轻
世界属于你,是因为你年轻
有多少人嫉妒你,嫉妒你年轻
你可知道什么道理人们羡慕你,
是因为他们曾经也年轻
你可知道什么道理人们嫉妒你,
是因为他们不能抓得紧
趁你还不知道翻来覆去考虑又考虑
趁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叹息
趁你还不知道装模作样证明你自己
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掌声)
晚会之后,教他们音乐欣赏的杜老师问他们,你们喜欢系主任给你们唱的歌吗?同学们说“喜欢,但我们不知道上哪找这些歌”。
好歌很多很多,歌词好,曲调也出色。像《欢乐颂》,你们一定知道的。创作这样的经典,流传几百年。席勒,当然是个很大的文学家,戏曲家,能够创作这样的歌词,再由贝多芬配上这么优美的曲子。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光辉灿烂照大地
我们怀着无限崇敬
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
抛弃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
我们团结成兄弟。”
我跟李老师说,学生合唱团要把欢乐颂排下来。新年也好,迎新也好,都要唱。
我现在忙,没时间看小说,看电视剧,不过我还是常“看”歌的。但是,现在有些歌词都看不懂了,有一首《中华民谣》,谁能给我解释解释?
“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人在风雨后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字,我认得,组词,我也懂,但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真的是不明白。我不是贬低这首歌曲,这首歌曲调挺好的,年轻人很喜欢,我自己也会唱,歌词也记住了,就是不懂。(笑声)我也问我上大学的孩子,你们懂吗,你们唱?回答也是不甚了了。有时候,我也怀疑这也可能就是我们这些人学音乐学艺术的局限。我们总是想用理性的东西去理解艺术。学物理学数学学多了,就是这么个秉性,你们不要学我。毕加索的画,正面已经有眼睛,侧面又画一个眼睛。人家艺术家就是这样来表现世界,你这个学物理的人也就因此成不了艺术家。(笑声)所以,我不想影响你们,有些东西我不懂,我是不敢妄加评论。
同文学一样,音乐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我脑子里记的很多地名,第一次都是从歌词里学来的。贝加尔湖、塔里木河、乌苏里江、万泉河、太阳岛等等。
我讲《通信发展趋势》这门课,第一讲是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我用一首歌的歌词说明工业化:
“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
装载着木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
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带进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
音乐也记载着历史,反映出政治,文化革命造出一个红海洋,同时也就产生一组《红太阳》。法国大革命胜利,1795年将《马赛曲》定为国歌,你们大部分人应当知道这一点,但有人知道歌词吗?没有。
(唱)“起来吧,祖国英雄的男儿,斗争的时候来到了;
我们面前的暴君的血腥的旗帜举起来了。”(掌声)
这是大革命时期从马赛出征的志愿军的<莱茵军战歌>,到了拿破仑,路易十八等帝国时期又被禁唱,直到1879年恢复为国歌
中国的国歌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不也是反映着一段历史吗?
现在俄罗斯的国歌呢?我相信你们这个年龄的大学生是不会去注意的,没有人知道吧,没有那是亚历山大罗夫作曲,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确定的国歌。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总统选用了一首老歌作俄罗斯国歌。普京上台后,重新采用亚历山大罗夫的那首苏联国歌。但有一条,没有歌词。为什么?因为歌词是这样的。
(唱)“伟大的俄罗斯
把各个自由的共和国
结成永远不可摧毁的联盟
万岁各民族意志所结成的统一
而坚强壮大的苏维埃联盟”(掌声)
这个歌词当然就不能再用了,联盟都没了,当然没法唱,但是用这个曲子,也唤起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自豪感。现在的俄罗斯,一些人说把列宁从红场挪走,一些人说不能挪,普京总统说,在俄罗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以前,不讨论把列宁挪走,因为很多人的一生都是与列宁分不开的。处理国歌的方式,处理列宁遗体的方式,都反映普京的政治智慧,而在这背后,不也包含着音乐的修养吗。你们说,音乐里是不是也可以学习政治和历史呢。
愿更多的北邮学生喜欢音乐
当音乐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就可以充实一点;
当你学会了欣赏音乐,心态一定会平和一点;
当你感受到音乐的美的时候,对生活就会更加热爱一点;
当你参加过音乐的集体创作,合作精神会更好一点。
我觉得音乐对于我有很多的帮助,我为音乐花了时间,但很值得。是音乐充实了我的人生,陶冶了我的情操。但我的水平有限,比如说,我一直相信,流芳百世的是旋律,反映水平的是歌剧。结果使自己受到局限。我对交响乐的理解,在你们沙龙里不知道能不能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