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曾国藩还是很疑惑地问:“阁下刚才不是说‘四眼狗’和李世贤英勇善战,无人能敌吗?”潘鼎新张口一笑:“那个李世贤是可怕,但他看到左宗棠大人急攻衢州,当然要全力营救衢州。他斩杀了清国一巡抚,因而觉得安庆并没有危险。而那个‘四眼狗’,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轻敌自大,不是什么大威胁。所以说,这正是湘军攻占安庆的好机会。”
曾国藩听完他的分析后,顿时惊愕不已,盛赞他道:“潘先生果然有经世之才。你的形势分析能力丝毫不在我军将领之下。”曾国藩一边说也一边想:从交谈之中能看出,潘鼎新对左宗棠恭敬有加,看来他更适合去左宗棠的幕下。“你让我对攻克安庆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潘先生不嫌弃,我把你介绍到左宗棠大人帐下带兵如何?”
潘鼎新心中一惊,他也在想:曾大人果然是知人善用之人,我最敬重的就是左宗棠大人。能到他幕下工作,是潘某最大的人生理想。他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满意的笑脸。然后他又从袖中拿出一封推荐信,小心翼翼地交到曾国藩手中。曾国藩凝眸一看,原来是程学启大人推荐的。曾国藩哈哈大笑:“原来是程大人推荐的,难得他能推荐这样一位才华卓著的人物啊!真是国家的幸事,湘军的幸事啊!”在信中,程学启也盛赞潘鼎新,认为他的才学和谋略胜过自己十倍。此时,曾国藩更坚定地接受了潘鼎新,使他成为湘军将士的一员。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曾国藩强烈地感受到潘鼎新不仅有才气,而且有节气,因为他不喜欢用人情关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先让曾国藩赏识自己,然后再递上推荐信。这一点受到了曾国藩的高度赞扬。曾国藩对身边人说:“在我军中,只有潘鼎新是独立起家者。”
最后曾国藩将潘鼎新送到了浙江巡抚左宗棠的幕下。在那里,潘鼎新立下一系列功劳,为湘军的振兴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曾国藩任用潘鼎新的例子。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曾国藩的“唯才是用”方针也有变通之处。当一个人才更适合其他环境时,我们就需要将他调任到适合他的环境。这样更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也能造就一个人的成功事业。
潘鼎新更向往浙江地方,于是曾国藩就将他调到左宗棠那里。事实上,曾国藩一向不喜欢不拘小节之人,而潘鼎新却不注重外表,这多少让曾国藩有些感到不自在。而左宗棠不一样,他不拘小节,潘鼎新到他幕下工作,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件事上,曾国藩用人的高明一览无余。这需要管理上的深厚功夫,也是曾国藩用人艺术沉淀的结果。“只要你是人才,到了湘军中就一定有用武之地。”曾国藩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拓展阅读
在眼下,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竞争力问题。但是,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很多企业家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发展企业竞争力,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因此,只有将人才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使一个企业长盛不衰。很多企业现在面临人才文化水平底、素质差和人才流失的严重局面。事实上,这样的企业经济基础再好,前景也是一片暗淡的。就人才问题,我想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启发一下我们的管理者。
在战国时期,各国名门望族都喜欢收养门客。最为著名的,当数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和赵国的平原君,他们并称为“四公子”。其中,孟尝君的势力最大,门客最多。此时,我们想说的,也正是孟尝君与门客之间的故事。
孟尝君素有重义轻财的性格,这使得全国各路英雄都慕名而来,就连外国有罪之臣民也来投靠。有一天,孟尝君正在院里散步。突然家臣报告有人前来投靠。孟尝君疾步走到门外,只见一个壮汉站在门前,衣衫褴褛,足蹬草鞋,腰间挎着一口没有剑鞘的剑。孟尝君知道这是个穷苦人,于是上前问道:“壮士姓甚名谁?有何见教?”那壮汉拱手就道:“我叫冯谖。现在没有去处,特地来此寻一口饭吃。”孟尝君连忙问道:“那你有一技之长否?”冯谖摇摇头:“我什么也不会,所以才落到今天的地步。”孟尝君见他落魄,于是对下人轻轻一挥手:“安排个处所给冯谖吧!”下人非常不情愿地领着冯谖,将一间下等房分给了他,每日给他下等的衣食。
几天之后,孟尝君问侍从:“冯谖这些天在干什么?”下人摇摇头:“别提了,他整天弹着那破剑说:剑啊,快快随我离去吧!这里一日三餐也没有鱼虾。”孟尝君愣了一下,然后道:“给他中等客房,看他还会不会埋怨。”下人只能照办。几天之后,孟尝君又问侍从同样的问题,他们有些怨愤地道:“冯谖又在说:剑啊,随我同去吧!这里并无车马。”孟尝君为了服众,马上就给冯谖备了车马。但没过多久,他又听到冯谖在唱:“剑啊,随我同去吧!在这儿并不能养家。”孟尝君毫不犹豫,让身边人送钱给冯谖之母。到此,冯谖才停止了弹唱,但孟尝君的下人对冯谖更加愤恨。孟尝君劝慰大家:“说不定会有用到他的一天,那时他就是个大人才了。”
一年之后,孟尝君威望越来越高,并做了齐国相国,门下门客三千多人。庞大的集团要维持生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孟尝君也渐渐感到府库空虚,入不敷出了。于是他想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因为那里他有大量的租金和利息没有收上来。孟尝君左思右想,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因为这是一个的苦差,德高望重的人根本不去。就在此时,有门客向孟尝君推荐了一直游手好闲冯谖。孟尝君顿感绝妙,所谓“养才千日,用才一时”,现在孟尝君终于可以用到他了。
当天,孟尝君就对冯谖说了这事,冯谖倒没有因为是苦差而拒绝,他满口答应,而且问道:“公子家中还缺什么吗?我顺便买点回来。”孟尝君非常高兴:“你看家里缺什么你就买点什么回来吧!”交谈完毕,冯谖就回房准备了。第二天清晨,冯谖便坐上大马车,向薛城奔驰而去。
其实,薛城百姓非常贫困,加上收成不好,冯谖根本不能收回所有的债务。他刚刚薛城,债户便闻风而逃,他只能联系到几个富庶的债户。冯谖见状,不慌不忙,大声对到来的债户道:“过几天我请所有债户喝酒,我不要钱,就是看看借据,不还不要紧。”消息传开后,那些衣食不周的乡民全部赶来赴宴。在宴会上,冯谖出人意料地宣布:“那些还不起债务的乡亲现在把借据拿出来,我看了之后就可以烧掉了。”众人听到这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冯谖一把火烧掉那些借据时,乡民个个跪拜感激。
一个月之后,冯谖收了一部分租金回到京城。孟尝君了解情况之后,不禁勃然大怒:“冯谖,你怎么能把借据都烧毁呢?”冯谖笑着解释道:“公子,我不是收了一批租金上来吗?至于那些贫农,他们是还不起债的。还不如烧了借据,做个大人情。”孟尝君又要发怒,冯谖上前劝止:“公子息怒,您不是让我买些家中缺少的东西吗?我看我们也没什么缺的。而今我免去债户的租金,其实是为公子买回了仁义道德。这可是千金难买的宝物啊!”孟尝君听到这里,心中怒气顿时平息了下来。他直着嗓门道:“哦!你买的东西的确别致,看来总有一天会用到的。”就这样,孟尝君停止了对冯谖的责难,事情告一段落。
又过了几年,秦、楚两国到处散布谣言,说孟尝君势力过大,功高盖主。为了自我保护,齐王很快革去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势力江河日下的孟尝君看着门客们一个个离去,仰天长啸起来。冯谖陪着他,护送他回老家薛城。还没有等他们进城,众多乡民就在道路上夹道欢迎。原来,他们都是感谢孟尝君免去他们债务的贫困百姓。孟尝君看到这个场面,不禁触景生情,黯然神伤。
回到住所,孟尝君对冯谖大加赞赏:“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你买来的仁义道德我终于用上了。”正是冯谖的出色表现,让孟尝君有了安身之处,更让他有了东山再起的资本。
我们能看出,冯谖一开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才,但孟尝君能养着他,让他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合理的作用。这样一来,冯谖反而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曾国藩用人的精妙之处与之相似。他曾经教育门生:“虽然有贤才,如果工作不适合他的特长,就不如普通人才。”这也是孟尝君任用冯谖的原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