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有个古老的神龛,仿佛透过久远岁月,肃穆而立。四根柱子,中间两根没有油漆,就是本色的乌黑;旁边两根也是黑色,摸上去冰凉如铁,完全没有木的质感。神龛上是精美的雕刻,有一处明显被凿的痕迹。吴老师说是被一个画画的学生偷偷用刀凿走的,在那以后,就没再让参观的人上过楼。一些画画学生的表现的确让人失望,我就亲眼看见有那么一群人丢下满地白色饭盒,拍拍屁股背着画夹,转身离去。
塔川人生活得很悠闲。结识了一个每天走四十分钟山路,来吴老师家打麻将的老太太。80多岁,穿一件蓝布罩衣,头发花白、稀疏,一根大红头绳扎在脑后,利索地打了结,和那年王菲造型颇有几分相像。看她一边抽烟,一边笑声朗朗地出牌,那份闲适、散淡真让人羡慕。
张雨生说,“我闲了就工作;我累了就出游”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拥有这样的生活?
有信仰的人有福了
一
大海可以自我净化,也可以帮人修复身心。
素黑说,每当她疲倦了,就会收拾起行囊,即时即刻去看大海。大海会重新给她能量,让她获取宁静和勇气。
冥想时,头脑里经常幻化出蔚蓝的海洋,银白的沙滩,自己惬意的舒展身体。总有原因令出行计划一推再推,下决心趁春节去泰国出游。旅行如尽孝,不可以等。
行程主要分四块,甲米、普吉、清迈和曼谷。
甲米和普吉主要冲着自然风光而去,电影《海滩》《海角乐园》都取景于此,岛屿犹如天堂。在甲米准备去Railay,那里主要聚集背包客和攀岩爱好者,很少有旅游团的拉杆箱游客,可以更好的休憩、享受、体验,坐在海滩上静静的守望日出日落,听海水潮起潮落。听说有家瑜伽馆,设在悬崖上,四周通透,抬眼就可以看见海洋。
如果说甲米是不施脂粉、清秀脱俗、养在山野的村姑,那普吉就是浓妆艳抹、奢华高贵的社交贵妇。很多欧美客在甲米一住就是几个星期。
其实去泰国也存了感受佛教和瑜伽氛围的心思,也许这样的信念深入人心,当地人会呈现出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在网友的博客上看到一段描述文字,“泰国人生活得非常平静,与世无争。很多人看上去并不富裕,但生活的很悠闲。Maesa瀑布附近全是泰国人在野餐或者是学生在游玩,基本没有游客。很多做杂活的泰国人都背一个收音机,在他们的脸上你看不到生活的苦,只有平静和轻松。还有很多生意很好的餐馆,门面不大,客流拥挤,但是老板不会阔店面,而且雷打不动的周二全天休息。”
出游计划的最后一站曼谷,估计我会流连于感官享受,沉迷于美食和购物,做出狂欢姿态。
和家人一起旅行,会唤起温馨和相互依偎的感觉,大家朝夕相守,太过熟悉,陌生化的情境能新鲜相互关系;跟朋友一起旅行,会重新发现彼此的异同,知音感让一些枯燥单调的等待也变成交心私聊;一个人的旅行,会更纯粹的沉醉于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更孤单也瑰丽地打开自己。
希望隔一段时间能去旅行。
二
“人妖”、“芭堤雅”、“泰拳” 、“情色” ……这是大陆旅行社宣传泰国旅游的热词,总之灯红酒绿,花花世界。也难怪,在网络上搜“曼谷”、“清迈”,会自动跳出“曼谷爱情”、“清迈之恋”,情欲汪洋恣意。
在我眼里,泰国却另有风情。很多微小处体察到泰国人的生活态度。
在泰国,椰子树高大挺拔,已经够漂亮了,可是,大约觉得树干太长,视线所及处审美受限吧。当地人往往喜欢就地取材,用椰壳、小木框盛上土,栽些小植物,悬挂在树干上——中国画式的补白。
临街大排档前,摊主会栽种几盆植物,生意清淡时,专心清枝剪叶;一个非常草根的小吃棚,深藏于古城深处,也打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同样,没忘记摆上一小溜寻常植物;在清迈小街小巷闲逛时,撞见一家自行车修理铺,用铁皮桶、废轮胎做了花盆,保持一片绿意葱茏,就像修理铺的装置艺术。
有人临街售卖花花绿绿的玩具小汽车、摩托车、小包包,非常漂亮。仔细一看,竟然是可乐瓶子和易拉罐改作的。在我们入住的酒店,看到不同的酒店会把毛巾和浴巾叠出荷花、大象的形状,妥帖地置于床榻,研究了一下,叠法并不复杂,但你要有这样的巧思妙想啊,难得大象和荷花还都是泰国的象征符号。就连电梯旁的垃圾桶,白砂上面也随意插了一花一叶。
说不出是生活艺术化,还是艺术生活化。在一家美容院做完按摩,对端上来的两杯水产生了兴趣,按摩的胖美女向我解释,是当地一种水果,切片脱水后研磨成粉,再冲泡的,一边拿出水果给我看。见我要拍照,随手摆了两片在茶盘上。一颗心本来因为小小的托盘就多了一分自重,又绽放了两片镂空的水果花瓣,情绪就像被洁白的羽毛拂过,格外轻柔、舒缓。
几乎每家店铺,都会在门口供有类似佛龛的微型供奉:寺庙、塔陵、菩萨、善男信女……陶、瓷、木、铜……各种材质的小摆设精心放置,多是一些善男信女或者憨态可掬的偶人。让人看了,难免情不自禁,嘴角漾起一个微笑。
说到微笑,泰国是典型的微笑之国。简直不好意思看人,大多数泰国人,前台接待、服务生、警察、导游、店主甚至路人甲,只要目光对视,对方都会报以微笑。
有调查说,一些服务行业的人容易患上职业微笑抑郁症。泰国人恐怕不会,看得出那微笑,由心底生发,白莲花般绽放,绝非职业的、敷衍的,因此极具感染力。难怪跟好几拨国际友人聊起泰国印象,大家都会说泰国人民“Very nice”。
泰国人贫富悬殊很大。我们在曼谷照着地图,沿河步行去大王宫。就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长长的旧货市场。那些旧货不是真假古董,而是一些日常用品:二手牛仔裤、鞋子、背包、钱包、小摆设……甚至还有电脑连接线、电线等等。好像没有什么不可以在这里二手转卖。
旅程结束,回到自家小区,看到垃圾桶旁,扔着一个完好无损的布娃娃,我都条件反射,“收拾干净,可以在那个旧货市场摆摊销售” 。
那应该是泰国底层人的生活了。那些摆摊人尽管衣衫破旧,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挣扎和苦难,反倒显得祥和、惬意。好几个人坐在摊子后面,低头读报纸,读完了手上的,就与旁人互换,好像一点不关心有没有生意;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让老公把头枕在大腿上,温柔的为他掏耳朵;还有一个头发凌乱的小女孩,站在妈妈身后,尝试着为妈妈梳头扎辫子……在白热阳光地直射下,他们放松、悠然,无所牵挂,有一种东西,让人心生羡慕。
在甲米的游泳池边我们请两位泰女做按摩,她们一直笑嘻嘻的,时不时低声聊上几句,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有一个很兴奋的说她会说一点点白话,当即就说了两句,虽然我们没听懂,大家还是一起吃吃地笑;而另一个在结束按摩时,问我们中国话“谢谢” 怎么说,高兴地重复,再次笑得花枝乱颤。
三
在曼谷打了个尖,就直奔甲米而去,近两个小时的飞行,落地在正午,太阳明晃晃的直射,植物葳蕤壮硕,满眼热带风情。
第一拨提了行李,在机场受理处报地名、买票,跟司机核对上大巴,坐在前排。
慢慢地,老外依次而来,车子装得满满的,第一排座椅的空档上,行李一件件堆积,直垒到车顶,让人担心压在最下面的不堪重负。一路上司机师傅母鸡下蛋一样,依次把大家投放在各自预订的饭店。
一般酒店布局都差不多,会配有游泳池、pool_bar、餐厅,一切都很方便。坐在一家通透的餐厅点吃的,旁边是个游泳池,有人泡在水里,更多的人躺着晒太阳、喝饮料、看书,反正举目皆闲人——穿着比基尼的闲人。这里的人好像没有时间观念,都两点多了,还有人不断进来点餐。
酒店餐厅很西化,不是很泰国,说实话,那种卷香草叶子、生豆芽还又酸又辣的食品,也实在难以下咽。
在泰国,我以为最美味的本地食品,是靠山路一个泰女卖的椰子冰激凌。她熟练刮下椰肉,放进两个冰球,撒一点坚果,相当美味;还有随处可见的香蕉煎饼味道也不错,类似于印度甩饼。这些摊主拥有共同特点,就是业务娴熟,她们一边微笑聊天,一边漫不经心却令你眼花缭乱的连贯操作,很好的注释了工作着,美丽着。
甲米的奥南海滩没有想象的好,因为海滩泥太多,沙太少,不够松软。但视野内的景观很入画。夕阳西下的时候,沙滩上人越来越多,有人呼朋唤友开了一瓶红酒;一对老年夫妻相拥而吻;一个妙龄女郎蹲在海滩上,几乎把前胸完全贴在水面上,用最低角度的镜头捕捉“白浪逐沙滩”;两个精力旺盛的少年在踢足球;更有中年夫妻带着都、来、米、发四个孩子坐在台阶上吃冰激凌……
西天斜阳,悄无声息,下沉,最后一刻,突然纵身一跃,跌进云层。人流穿梭,车流不息,却感觉不到喧闹尘嚣。仔细品味了一下,不管车子多么堵塞,没有人摁喇叭,这不止是文明,更代表着心境。在甲米和普吉有个现象,很多十字路口都没有红绿灯,全靠司机和行人的主动谦让。没看到一次拥挤——很多有红绿灯的路口都会出现的拥挤。
预定了当地的一日游:主要项目有近海的划艇、骑大象、游泳。团员们先后上车,我们上来的时候,已经有一对俊男靓女先到, 36岁的意大利人和她女朋友35岁的德国姑娘。后来又来了一对瑞典老夫妻和一个曼谷来的单身女士。
原始森林骑大象时,牵象的农民能说流利的日常英语,他的一只眼睛好像患了白内障,但他不以为意,兴致盎然地拍照。拍一张,看一看,笑一笑,再拍一张,看一看,笑一笑,又拍一张……看到我对无人控制的大象有点害怕,故意挠我的脚心,逗我惊叫,然后大家一起笑,好一个宾主尽欢。
很喜欢在甲米的感觉,似乎所有人都没什么事,大把浪费时间。单单一个划艇,就在近海消磨了两个小时,转来兜去,讲讲海水里的树,讲讲树上的猴子。猴子们离我们很近,体型较小,因为在海边吧,看上去毛发干净,狡猾可喜。
无所事事,便在脖子后面摆了个浆,仰面躺着大晒太阳。老外恨不得全扒光了晒,不管是相当于公共汽车的运输客轮上,还是沙滩上,甚至临近海滨的街道上,比基尼是正常的,打伞是不正常的。我们闲极无聊时,曾给各色人等打分,结果发现人接近赤裸时,想得高分那是相当不容易。
名副其实的度假时光,想吃的时候吃,想睡的时候睡,想躺的时候躺,想读书的时候读书,想发呆的时候发呆……一切皆随意。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便能做什么,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便能不做什么。
那几天,我不止享受到自由,简直享受到超自由。
四
行囊里背着一本艾兹拉?贝达的《平常禅》,大师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在当下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一边阅读,一边行走,泰国人在我面前做出了动态展现。
看到一个数据,泰国人口6000万,其中5800万信奉佛教,这样算来,信教人口已在95%以上。泰国共有佛寺32000多座,平均每个行政村或者每1600人就有一座庙。
寺庙是最美的建筑,金碧辉煌,流光溢彩,蓝天绿树映衬下,格外壮观。在清迈和曼谷,我们分别慕名去了素帖山的双龙寺和大王宫旁边的玉佛寺。不知道是不是游客太多,带给我触动的,却往往是清迈古城闲逛时随意走进的寻常寺庙。
在一家庙里,刚好碰到一群系兜兜的幼儿园小朋友,为他们讲经的僧人大哥哥面貌清秀,笑容可掬,用孩子的语言,不时模拟象声词,逗引得孩子们表情随之变化。他带孩子们练习跪拜,有问有答有分解动作,气氛宁静又活泼。我盘坐在一旁,完全听不懂,一样感受到安详。
在曼谷的大王寺,碰到来寺庙的学生。一个小学生在偷拍我,发现之后请她合影,她露出略显紧张和青涩的笑容。中学生就大方得多,成群的在墙角凉影下吃盒饭,看到我在拍他们,立刻做出响应,兴奋地笑对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