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之后,桓温忽生大病,一连十几日卧床难起。
病好后,司马曜已经继位,桓温清醒之时听说后又气倒了,又躺下几日。
后来,桓温的病终于好转,却不离开京城,向皇帝和谢安提出加九锡之礼的要求。
孝武帝司马曜向谢安问道:“什么是九锡之礼?”
谢安答道:“九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这些礼器一般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王莽、曹操、司马昭都受到过这样的封赏,最后他们都建立了新朝,桓温是想学他们啊,桓温要求这样的赏赐就是想为篡逆做好铺垫。”
孝武帝说道:“那我不能同意了?”
谢安说道:“不,臣请皇上同意桓温的请求。”
王坦之说道:“既然你知道九锡是异常之礼,一旦相加,则我们晋室就危险了。你怎么能请求皇上同意赏赐桓温接受九锡之礼呢?”
谢安叹道:“但是,如果不同意他的请求,桓温会带大军进京,那时候晋朝才真的危险了。”
孝武帝面露忧色,说道:“看来我是要做亡国之君了,本来我可以不做皇帝,直接让桓温做皇帝的。”
谢安说道:“生在帝王之家,有些事是身不由己的,该你承担的你必须承担。对于这件事,皇上不用过度担心,桓温叛逆是不会成功的,有上天保佑,桓温是做不了皇帝的。”
孝武帝说道:“那你想好对策了?快快说来。”
谢安说道:“这个,臣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谢安把计策和孝武帝说了之后,孝武帝说道:“晋朝的命运就交给你们三个了。”
谢安、王坦之、袁宏跪拜之后离去准备依计行事。
谢安回到住处,把秦朗、顾才、祁虎、元豹四人喊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吩咐行事,四人点头应允。
这一天,桓温闷闷不乐,心想:“我给皇帝上表请求加九锡之礼那么多天了,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呢?”于是,再次派人催促皇帝。
刚打发好人出去就有另一个下人回来说道:“皇帝已经同意加九锡了。”
桓温十分高兴,心想:“加九锡之后自己离做皇帝只差最后一步了。”
袁宏被受命草拟诏命,并带着九锡准备给桓温。
桓温正准备接受的时候,突然有四个蒙面的人闯入,士兵们忙去抵挡,结果现场乱成一团,最后九锡之一的虎贲被四人抢走。
桓温大怒道:“袁宏,你是怎么办事的?这样终于的事情安全工作你都做不好?”
袁宏忙解释道:“下官也不知道,下官知罪。”
没等袁宏把话说完,桓温拿起砍刀,就把袁宏的头砍落在地。
桓温一边派兵四处搜查,一边上朝面见皇上,孝武帝说道:“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惜变成了一件坏事,朕也十分痛心。”
孝武帝把捉拿刺客的事情交给了桓温,桓温说道:“我一定捉到这四个家伙,让他们粉身碎骨。”
桓温又启奏道:“袁宏由于没有做好安全工作,让刺客轻易过来,我已经当场把袁宏的头砍下了。”
孝武帝十分震惊,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说道:“什么,你,你把他杀了?”
桓温说道:“难道袁宏不应该杀吗?他勾结刺客,按罪当斩。皇上为何要护着他?”
孝武帝怕桓温看出来是自己安排袁宏做的,既然人已经死了,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
谢安并没有像孝武帝那样表现出痛心,只是淡淡地说道:“桓大人真是雷厉风行,哈哈。”
桓温说道:“臣请皇上再赐九锡。”
孝武帝没有说话,看了看谢安。
谢安缓缓地说道:“刺客既然没有得手,那就另择吉日,再赐九锡吧。”
桓温解释道:“不是没有得手,九锡之一的虎贲被刺客劫走。”
谢安故作惊讶地说道:“可惜,可惜啊!”
桓温看到一向淡定的谢安如此惋惜,疑惑地说道:“不就是一个虎贲吗?皇上再赐一个不就行了?”
谢安说道:“桓大人有所不知,这九锡之礼在于形式不在于物品的价值。”
桓温说:“这个我当然是知道的。”
谢安说道:“桓大人你要求加九锡之后想做什么我也很清楚。”
桓温有点恐慌,说:“谢安,你什么意思?”
谢安说道:“可惜啊,可惜。”
桓温急切地说:“可惜什么,你快说啊。”
谢安说道:“相传,能受过九锡之礼的人可以大富大贵,来世一定是真龙天子。”
桓温高兴地说:“谢大人你言重了。”
谢安继续说道:“只是,如果东西丢失,那么这个人就必须把它找回来,否则无法再赏赐九锡了。”
桓温说道:“如果找不回来呢?为什么不能再赐?”
谢安说道:“相传,如果丢失之后皇帝再次赏赐的时候,那么加九锡之日就是那个人的亡身之时。”
桓温大惊失色。
谢安接着说道:“不过,桓大人不必担心,以你的才智,捉拿几个刺客,找回一样东西,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天下虽大,不也是你的天下吗?”
桓温勉强笑道:“是的,是的。”
从朝堂上回来,桓温就在琢磨这件事,这件事的主谋是谁呢?谢安吗?极有可能,可是现在我又找不到证据袁宏肯定和刺客是一伙的,但是袁宏已经被我满门抄斩,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捉到刺客。
于是,桓温命令人画出四个人的容貌,全国缉拿刺客。由于四个人都已经蒙上面,桓温和士兵们只能够看到眼睛,实在不好找到。
这四个刺客就是秦朗、顾才、祁虎、元豹四个人,完成任务后,谢安命令独孤清把那个虎贲藏了起来,桓温无论如何都不会找到的。
秦朗四人完成任务后,谢安知道这段时间桓温肯定拼命地查找他们,所以安排他们去了岳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