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国举行国丧,换皇帝的时候,燕国乘机占领了河南,晋国再次失去了洛阳。
又过了几年,也就是公元369年,这时候的秦国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越来越强大。苻坚认为自己的国力已经超过了燕国,所以打算攻打燕国。
正在苻坚准备大举伐燕的时候,秦国的苻柳、苻廋、苻武和苻双准备谋反,拥立苻柳为帝。苻坚只好暂停伐燕,处理内乱。
在王猛的帮助下,苻坚解决了内乱,但是桓温的密探知道了秦国的内乱,又上表朝廷,要求再三北伐,说秦国内乱,正是攻打燕国的最佳时机。司马奕不敢决绝,只好同意桓温第三次北伐。
桓温其实是想在这次北伐之后再次建立大功,之后登上皇帝宝座,虽然算命的说他做不了皇帝。谢安早就看出了桓温的想法,所以不仅不支持桓温的北伐,而且暗地里做了一些工作,耽搁了北伐的进度。
这一年五月,桓温带领六万大军,向北行进。桓温的大军到达兖州,部下郗超说道:“大将军,前面就是汴水了,因战乱没有修复,我们不如绕道吧。”
桓温说道:“行军又不是去旅游,只有向前走,哪有绕道的道理,绕来绕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金乡。传令下去,暂时停止行军,三日之内开凿好水路。”
毛穆之三日之内成功开凿好河道,桓温的大军顺利进入黄河,桓温对毛穆之说道:“如果北伐胜利,你的功劳不小。”
郗超又进言说道:“我们进入黄河是逆水,距离晋国较远,难通漕运,万一燕国据守不战,我们不就陷入缺粮的困境了吗?”
桓温知道缺粮是自己北伐的主要制约因素,前两次就是因为这个吃了大亏,所以这次北伐时候已经带了很多粮食,但是粮食问题依然是个大问题。
桓温说道:“那你想到对策了吗?”
郗超说道:“我们应当尽率全军直击燕国都城邺城,不论前燕逃回辽东后方、拒守邺城或者全军出战与我们决一死战我们都是胜利在握。”
桓温担心地说道:“这个计策太急,带兵直接攻打邺城,孤军深入,兵法大忌,万一失败,我们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郗超:“如果将军要一个较为稳健的策略也有,就是我们守着河道,控制住漕运,一直运粮,储蓄粮食,直至明年夏天再继续进攻。只是如果不速战速决的话,拖延至秋冬之后,水量减少况且北方降温,我们的士兵很难适应,水土不服,将士生病,战斗力就会大幅度衰落,我们就很难取胜了。”
桓温说道:“不用太急,也不用那么缓,我们只需要正常行军就行了。”
第一战是檀玄在湖陆和慕容忠打的,首战大捷,俘虏了慕容忠,桓温大喜。之后,桓温亲自带军与燕国派来的慕容厉的两万步兵展开激战,取得胜利,士气高涨。之后,邓遐、朱序又在林渚击败燕将傅颜,燕国的高平太守徐翻还没有开战就投降了。前燕于是再派慕容臧率诸军抵抗桓温,但都被打败。前燕朝野震惊,只好派人向前秦求救。
这一年的七月,桓温的大军到达武阳县,燕国的兖州刺史孙元开城投降,桓温遂又进兵离邺城不到二百里的枋头,占领枋头后,晋军两天之内就能到达邺城。
燕国皇帝诚惶诚恐,准备逃离到故都和龙。
这时,吴王慕容垂说道:“现在邺城还有十万人马,晋军不过五六万,为什么要逃呢?现在逃了不就等于认输了吗,逃走之后晋军早晚要追到我们的,如果背水一战肯定会胜利,这可是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城池,我们不能轻易丢下啊。”
太傅慕容评说道:“晋军势如破竹,我们根本打不过他们,还是早点逃跑吧,你不要命我们还要呢,不要因为你而连累大家啊。”
吴王慕容垂坚持要战,太傅慕容评坚持要逃,燕国的小皇帝决定不了,在殿上急得直哭。
这时大臣皇甫真道:“前大司马慕容恪临终的时候说,如果国事紧急,一定要重用吴王,陛下您忘记了么?”
于是皇帝听了慕容垂的话,让慕容垂带兵抵抗晋兵。
这时候,燕国派去求救的使者已经到达了秦国,苻坚向王猛问计,王猛说道:“如果晋国灭了燕国后晋国的实力大增,对我们秦国不利,燕国既然愿意割地,我们就派一部分兵力去救燕国,如果燕国败了晋国也会大伤元气,我们乘机攻打晋国,如果燕国胜利了,我们和燕国联合灭掉晋国,之后再灭燕国,这样大事可成。”
苻坚点头应允,于是便派苟池、邓羌两位将军率五万军马去救燕国。
这时,晋朝的朝廷都以为桓温要灭掉燕国,皇帝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宝座。谢安知道了前线的情形在私下里说道:“桓温这个人孤傲不可一世,不听部下的劝谏,又不敢出险兵。燕国等待桓温的军队深入,有了机会,就会反攻,桓温把自己的军队安置在重要关口,进退都很难,却想着长期停留,等待敌军变动,这样看来桓温必败。”
慕容垂进兵到枋头,知道秦国来救,并不与桓温军交战。他先密派慕容德和刘当以两万重兵紧守石门,断去晋军漕运的水源,又派豫州刺史李邽守皋陵陆道,断去晋军可能会从陆路运粮的通道,再派尚书郎悉罗腾和虎贲中郎将染干津带一万铁骑,到达各郡县带领百姓抢收附近粮食,并阻止晋军就地收粮。安排妥当之后,慕容垂紧闭营垒,只守不攻。
桓温多次派兵向慕容垂的营寨进攻,慕容垂就是不应战,桓军无可奈何,双方在枋头形成了胶着状态。
这一天,桓温接到家里的书信,信上说马夫人产下一子,儿子出生时室中光芒照射,占卜的人说他是奇人,体重达到十斤多,由于体重过大,夫人难产,但是最后母子平安,夫人让桓温起名。
这时候是七月的下旬,桓温接到书信的时候已经是深夜。
桓温走出营帐,抬头向天空望了望,看到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恰恰是下玄月,桓温说道:“老年得子,世事变幻,离不开一个玄字,就叫桓玄吧。”
八月,秦国派去的救兵已经到达燕国,与燕军会合,但是慕容垂依然坚守不战。
到了九月,由于石门断了水,清河的水位开始下降,这样很不利于晋军的漕运,桓温急忙派袁真率一万兵力进攻石门,准备打开水源。
慕容德在石门附近设下了一支伏兵,打败了袁真。
桓温听说袁真败了,又派邓遐去皋陵打通陆道,同时派段思带兵就近筹集粮食。
结果,邓遐攻了好几日也没有打通陆道,收粮的段思也被燕军杀死。
桓温这时候决定与燕国的军队决一死战,于是向慕容垂的阵营发起猛烈的攻击。慕容垂坚守阵地,没有失去一寸城池,同时要求秦军抄晋军的后路。
桓温粮草不继,后路又遭袭,前后都是兵败的消息,桓温叹了一声“大势已去。”之后只好下令退兵。
这个时候因为河水太浅不能行船,桓温便下令大军把船烧掉,带军后撤。
部下劝慕容垂乘胜追击,慕容垂认为桓温用兵谨慎必然提高警觉,严加防备并以精锐殿后,所以只带领几千骑兵从后缓缓跟随。桓温果然如慕容垂所料,将精兵留在最后防备,桓温看到燕国没有大量的燕军,以为敌军不会来了,所以警惕性下降,急速退军。这个时候,慕容垂派十万大军向桓温追去同时通知秦军从另一面埋伏。结果晋军两面受敌,死去四万多人,逃亡和伤亡的不计其数,终于带着几千伤兵逃回晋国。
燕国的慕容垂打败桓温,威名大震。太傅慕容评更加嫉妒慕容垂,向皇帝进谗言,结果立下大功的慕容垂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封赏。
慕容垂虽然没有得到封赏,但是由于名声大震,在朝廷上还是很有威信,皇帝不忍降职,所以慕容评想办法陷害慕容垂。
由于皇帝和慕容评的猜忌,慕容垂不愿意造反也不想死,只好带着妻子和儿女投降到前秦。秦王苻坚听说慕容垂来投靠自己,喜出望外,亲自出城迎接。
王猛见到慕容垂之后,知道慕容垂一定不是平常的人,于是对苻坚说道:“慕容垂不是可驯之物,将来一定是我们秦国的大患,不如我们早点除掉他。”
苻坚说道:“看来先生也有看错人的时候啊,人家虔诚来投奔,不会有假的,你就放心吧,你们要团结起来治理好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