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性感真的不需要财富去修饰,当然,能袒露这种心扉的江南春,是个“性感”的有钱人。事实上,江南春幽默地说过,“即使分众上市,也不能让我有那种初恋的感觉”。这位怀念懵懂情感的诗人富翁,也许再也无法找回那份曾经拥有而现已逝去的感觉了。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是把玩和炫耀这段人生,还是从中领略经验体会,实际上是能否成大事的两种态度。对爱情“挑剔”的江南春以爱情折射出对人生的判断,与爱情“绝缘”的他从爱情中得到的是青春的感悟抑或人生的思考?
诗歌没有了,爱情也远去了。
坚持信念,执著追求
剑走偏锋,赌一个意外。正是逻辑以外的意外,成就了江南春的敏感和见识,换句话说,正是江南春对人性的领悟和魄力帮助他抓住了新媒介技术的市场机会,驱使他率先打造商务楼宇电视媒体的产业链,创造了分众媒体的商业价值。
但是,古谚云:“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也正是逻辑以外的意外,渗透着江南春的坚持与偏执。
这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东风悦达起亚广告部经理王敦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江南春在刚刚开始创立分众传媒时,为说服他的韩国老板投入楼宇电视广告吃了不少闭门羹。
因为他的韩国老板还没有看到楼宇电视广告对目标客户群有多大的影响。尽管他们的客户群确实是出入于办公楼里的中高收入者,但是老板认为他们大都是最勤勉的一族,早到晚归,几乎不存在驻足观看楼宇电视以打发等电梯的无聊时光的需要,或是他们上下班时不一定有楼宇电视开着。江南春为此多次巧妙安排他的老板在午餐、晚餐和最繁忙的办公时间上下电梯,体会这种分众化的广告形式的作用。
心动的韩国老板原本打算只投放一期尝试一下效果,谁知却一发不可收拾,2005年分众传媒已成为起亚几款重要产品最主要的广告合作伙伴。
王敦民这样讲述了他们与分众的合作:“汽车的消费群主要就是高收入人群,从这个人群的生活形态来看,他们由于工作繁忙,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接触的时间比普通人少很多,如果继续选用传统媒体去覆盖这些受众的话,将会有大量的预算浪费在错误的人群中。在起亚赛拉图上市前,我们利用分众传媒的商业楼宇电视进行预热宣传,之后我们在新浪网汽车人气指数投票中获得了50多万票,成为2005年度最具人气的新上市汽车品牌。对普通人群来说,分众的楼宇电视是分众化的媒体,但是对于中高收入人群而言,又是大众的。现在我们也看到因为它最充分地覆盖了汽车的可能消费者,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把分众传媒作为最主要的媒体组合之一。”
在过去的3年里,这样的例子在江南春的公司中不断发生。
同时,“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对任何人传播”,也成为江南春做广告的另一个执著信念。在分众成立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让他的液晶电视广告机遍布各个城市的商务楼宇,就是在这些被广告人忽视的电梯旁,他找到了这么一个超过10亿元的新兴广告市场。
在广告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江南春,凭借着对广告业发展的分众化趋势坚定不移的判断,独辟蹊径,以近乎痴狂的“固执”精神,上演了一个神速的创富故事,短短3年就完成了一个行业从创建到日益壮大,直至占领较高的市场份额的全过程。
带着对旧市场的深刻理解和从容,百折不挠地推行自己认准的创意,用江南春的话说,在一个执著的创意面前生意就是不平等的。2006年,坚定的江南春将目光瞄向手机,2007年,分众并购好耶,江南春开始涉足互联网领域,依靠好耶在数据库方面的优势,精确锁定受众,并使得分众的业务全面化。
“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饮水思源,切莫忘本。祭天,是对天地诸神的感恩;祭祖,是对生命的感恩。人活于世,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战国策》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他,不可不忘也。”中国人读了千年的《论语》更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教诲。“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俗语通通昭示着感恩在中国原本源远流长。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作者曾经说过:“人生一半靠行动,一半靠思考。”但笔者认为人生还得靠感激。每走一段人生路程,都应该驻足思考,去感激那些值得甚至不值得感恩的人。感激别人,才能感动整个世界。
江南春懂得如何经商,更懂得如何感恩。回顾江南春的创业历程,每一步都隐隐包含着感恩的情怀,都有着感恩的影子。
对于父母,江南春始终感激双亲的理解与支持。“我真的很忙,有些时候忙得好几个星期都回不了家。我知道我的父母很想见我,和我唠唠家常,但我身不由己。可是他们也确实很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和事业,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江南春满怀内疚地说。
江南春对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也怀有感激之情,“华师大是所兼容并包的学校,如果不是母校的包容,我早已被退学了。毕业那天,拿到毕业证书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真切切的。”
在江南春博客上,有一篇名为《做一名义工》的文章,里面提到江南春和几个朋友一起筹建了华夏慈善基金会,主要用来筹资救助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我捐了200万,大家共筹了1500万,今年可以救助500个先天性心脏病人做手术,我们的目标非常量化和精确,我们的目标是,凭我们的力量一年是否可以救助3000人呢?”在江南春看来,感恩的行为是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企业家必然会选择的道路。“其实,这和做义工一样。‘义’是一个颇有延展空间的词,江湖上快意恩仇、除恶扬善是义,为更多人的幸福不计私利是义,悲天悯人、心怀坦荡是义,保家卫国是义……可能不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侠义,但我想每个人都可以为道义做一点什么。从义出发,帮别人,也是帮我们自己享受另一种幸福。”
事业的伙伴也始终是江南春感怀于心的对象。“天桥是我很好的朋友,若不是他的点拨,可能我还真不一定想得到这么有创意的点子,我很钦佩???。余蔚,哈哈,没有他怎么会有今天蓬勃发展的分众传媒?我要谢谢他才是啊。”
作为一个商界新人,江南春习惯于“紧张工作、简单消费”,但在财富方面,他习惯于同时让更多人分享财富。随着并购的一再进行,江南春的股份被稀释掉了近10%,这近几亿美元的损失让他人都开始为其心生遗憾。“早期也许放弃的多了点,但我无怨无悔,最重要的是我‘过关’了,我选择了成功。”对于“太傻”的质疑,江南春如此回复。
“做成功一件事情,不在于你自己多优秀,而在于你能协调多少资源。”竞选学生会主席时说过的话,依旧让分众副总嵇海荣印象深刻,而凭借对资源价值的准确认识,和自己的肯于放弃,近乎于白手起家的江南春周围迅速聚拢了一批资源,并借用利益关系高效率地调动资源。
分众团队经常这样开玩笑说:“江南春挖了一口井,找了很多背水的人卖给喝水的人,结果背水的人发财了,挖井的人也发财了。”感恩,不一定非得惊天动地,它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可以发现生命中的感动并确实为之感动的情怀。感恩让江南春学会三思,学会内敛,学会反省,为灵魂找到了一个可以停靠和反思的港湾。
文学才是最终的梦想
江南春,是诗人,还是创意人?是广告人,还是传媒人?是企业家,还是资本家?面对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角色转换,江南春自己恐怕也难以说清个中缘由。可是据江南春一位儿时密友网上博客所言,他在读大学以前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青年,“他说他初二的时候就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我下巴差点没掉下来。老实说,我高二的时候读海德格尔,虽然没读懂,但很是暗自得意过。”
而江南春在《抒情时代》的诗集扉页上则引用了安德烈·纪德的一句话:“为了使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我们曾经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江南春更是亲口承认:“对于文学,我在内容上崇拜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形式上则比较认同阿根廷的魔幻派代表博尔赫斯。”
因为写诗,所以与创意不远;因为广告,所以与传媒不远;因为企业,所以与资本不远。一环套一环,遵循着生存法则和竞争逻辑,谱写出事业的巅峰和生命的伟大。一不小心,江南春被“逼”而成为身家数十亿的传媒大亨,这是他别无选择的幸运。
江南春的爱好不多,除了看书写东西。“我不喜欢音乐,也没有时间去听。能喝一点酒,但不爱应酬。”
如果成功必须有代价,那么江南春的代价是时间、个人爱好甚至性格,还有从事文学的梦想。因为随着大学一起逝去的,除了爱情还有文学。用江南春自己的话说,就是“变成了一个很片面的人”。
“我上学倒不是最用功的,老师在上面讲,我就借了书在下面看。我的记忆力很好。考数学的时候,也是靠记忆力来做。我例题看得太多了,看到题目的时候,不是想怎么解题,我不掌握方法,而是想这道题在哪里见过,和哪个例题很像,回忆例题是怎么做的……基本是用做语文、做政治的方法来做数学、物理、化学,甚至生物。”有亿万身家的江南春说这番话时笑呵呵的,活脱脱一个大男孩,“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写作”。
不过,在《抒情时代》自序的首段,江南春这样写道:“写作,现在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了,即使为自己大学时代留下的诗稿写上一篇序。到如今想起多年以前师大校园的生活,总令我有穷途末路的感觉,生命中的最高峰时刻真的已经过去。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夜晚比白天长。”
从小学开始,江南春文学方面的天赋和优势就显现出来:每次作文都受作文老师嘉奖,还拿过不少作文方面的奖项。高中期间拿到了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是江南春一生的自豪,也正是这次作文比赛,使江南春有机会第一次进入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我以后应该到这么美丽的校园里来读大学。”江南春当时就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年之后,江南春因为那次作文竞赛的胜出被保送进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走进了充满魅力的华东师大,江南春却没能将其对文学的喜爱继续下去。“其实我只上过一个学期课,去考试的时候我根本不认识老师,也不知道考什么科目……后来大学毕业的时候,师大的老师们讨论,这个学生从来没有上过课,是应该开除呢,还是让他毕业。结果还是让我毕业了。前一段时间我回师大,我还在开玩笑说,如果我不是出身在中文系,不是出身在华东师大,估计我早就被开除了……”不过,他的同学却是另一种说法,江南春那会儿是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和老师们关系都很好,也因为这个,他下海之后常常不去上课,老师们也都没难为他。
可是江南春大学时的辅导员李明洁老师却说,江南春在读大学的时候并不特别突出,因为那个时候中文系的才子才女太多了。那个时候复旦、华东师大中文科分数最高的都在文史哲,满腹才情的精英都聚集在这里,可谓是“群英荟萃”。
不管现在的江南春多么神采熠熠,事业上是多么如日中天,文学还是他最终的梦想,正如江南春在他的诗集中所写的:“当我人到晚年,一个人捧着这本诗集,静心地坐在宽阔的阳台上,注视着远方,回想起漫长的往事和那些从容美好的时光,我想,或许那就是我的全部。”
梦想将来拍一部武侠电影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鸯。”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学青年,没有几个不为金庸风靡、震撼文坛的武侠小说而痴迷。江南春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有梦想。江南春说:“如果有来生,我想最好能从事一些不同的事情。比如去演话剧,就像回到大学那样,穿上中山装,把一条长长的围巾拖到舞台的地板上,在舞台上来回走动,激情洋溢地朗诵自己的诗歌;或者做编剧也很好……来生我想做编剧……编拍一部武侠电影,展现古典的中国、温文尔雅的中国和文化气质丰富的中国。”
沉醉于金庸武侠小说离奇复杂情节的江南春,还喜欢看《英雄》。对于《英雄》,很多人褒贬不一。中文科班出身的江南春与其说喜爱《英雄》宏大叙事的故事情节,不如说喜爱《英雄》的叙事结构,一种他一直推崇的博尔赫斯型叙事结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将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的武打结合。
“也许我本来就应该是个写诗的文学青年,只不过现在‘蜕变’而成了会创造生意的小资派。如果能选择的话,我希望让大学时代的青春生活重现。”对于未来,已经很久没写诗的江南春曾设想,“我想以后公司的具体工作不用我做的时候,我就专心思考创意。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写写文学和社会评论,字字珠玑跃然纸上,引天下英雄竞折腰。到40岁时写电影剧本,拍一部武侠电影,用电影语言展现我的灵感,最好将来还能写出类似于《英雄》用心于传统文化与感情的武侠片。尽我所能,拍点新鲜东西给观众看,要让别人看得舒服,很实在,很容易接受。”
江南春与年轻人谈创业
“人生如果过错了季节,多数是可悲的体验。”尽管大三就有了自己的公司,江南春却认为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江南春表示他并不赞成大学生比较盲目地创业,相反,在他看来,适当的就业经验的储备可以让人更好地创业。
“我觉得创业是一个过程,会经历很多次失败,所以我觉得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只要自己全力付出过,全力去创造过,我觉得都是非常值得尊重的。”《创智赢家》访谈中,江南春谈了他自己的创业观点,他认为《创智赢家》让中国的很多有创业梦想的人得到了一个实践自己梦想的机会。“一个创意的成功,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来,赚几百万赚几千万都可能是成功,不见得每个人都在纳斯达克上市,都到纽交所报到。”在他看来,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到自己能够做到的规模,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模式,就已经非常好,大可不必强求多大的目标。
“选择创业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在江南春看来,大部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在行业知识、管理经验、社会阅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不够彻底。而工作,可以帮助大学生体验别人的创业过程,积累相关管理经验,也在熟悉行业的过程中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