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在思考了他10年的广告生涯历史时,这样总结道:“从1992年创业开始到2002年,我已经在传统的广告界做了10年,我觉得经过10年自己应该有所转变。在传统的广告领域,我发现自己不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在思考,我以前10年做过的事情到底对还是不对。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我所做的事情是必须经历的,但是是错误的,因为只要在这个行业继续做,那么你就要付出很多。”因此,江南春在“闭关”7天之后决定创造一个新的产业模式,使自己不再是夹在企业和媒体中间的广告代理商,而应本身就是一个新型媒体。但是,做什么呢?
正当江南春苦苦思索如何寻找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如何打造一个新媒体时,坐电梯的一次经历让他茅塞顿开。于是,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江南春又盯上了写字楼的电梯口这个新目标,即商务楼宇液晶电视联播网。
那天,江南春去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办事,结果就在等电梯的一刹那,他被电梯门上的招贴广告吸引住了。他发现,在人们等待电梯的那短短的时间里,除了聚精会神地看招贴广告外,他们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而就是这十几秒时间,电梯门上的广告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江南春十分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广告发布场所。也就在这时,江南春听见很多人抱怨说电梯很慢。等电梯的人随意的一句话,让苦苦寻找广告空白点的江南春产生了灵感。如果有电视,人们在等坐电梯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聊和时间漫长了。
江南春一时之间觉得电梯广告这个创意非常好玩,进而对电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再一次找到了国贸的老板和其物业管理人员。江南春对他们说,“我用液晶电视放一些比如时尚表演加广告怎么样”,此前江南春曾是LG的广告代理商,故而他对液晶电视非常熟悉。国贸的老板想了想,说可以考虑考虑。好不容易得到了认可,江南春终于松了口气,然而当他拎着液晶电视走进上海的50栋写字楼时,他并不受欢迎。
江南春几乎都是当场被毫不留情地赶了出来。一次次的被拒,使得江南春整整沉默了3个月,然而这时的江南春却已经决定开始尝试了。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忙着改造自己的液晶显示屏。起初,当江南春提着5厘米厚的液晶电视走进大楼的时候,物业以液晶电视过厚拒绝了他,不服输的他决定找人从技术层面上克服这个难题。再后来,江南春顺利地将3厘米薄的液晶电视挂在了大楼的电梯口旁。
千辛万苦的推广
在做分众传媒之前,江南春仔细分析了中国整个广告传媒产业的现状,经过思考认为分众的成功将来自4个主要的要素:运用高科技手段使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打动力;面对特定的受众族群,而不是对所有人讲话;创造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白天的电视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一种强制性的收视环境。
有了这4个理念的江南春,坚信他所探索的商业模式是有竞争力的,是可以对包括广告客户、楼宇客户、股东、员工在内的各方面实现互惠互利的。所以在注入资金去做这件事之后,江南春也坚信以他的理念能够说服和打动投资者投入大量资本来运营分众。
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江南春的真诚、耐心、勤奋、坚持,他这次真的下定决心要把广告做进写字楼。他觉得,看这种广告的人都是白领,他们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购买能力强,传播效果应该不错,但毕竟这是个新东西,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广告客户会不会买账呢?江南春说:“很多人打击我,说这个东西即使做到天边也就这么小一点范围。”
对于如何说服广告主来接受自己的新媒体,江南春有自己的主意。为了尽快打开市场,当时他每天都拎着机器上门游说。而为了让自己的销售人员能够打消客户的顾虑,江南春专门组织了一次培训。在培训会上,他俨然是一个专门挑刺的客户。
为了让客户接受户外视频,江南春专门给销售人员写了一本《百问百答》,把客户可能提出的100个最挑剔的问题都列了出来,并一一准备了答案。他以为这样一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措手不及。
江南春要把广告做进写字楼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承受物业管理的反对、不知情的白领的“白眼”。而把几万块屏幕,一个个挂进写字楼里,没有韧性更是跑不下来的。不过,早在大学时候的江南春就擅长跑客户,靠做广告公司,他成了华东师范大学里第一个校园百万富翁。只是那个时候,他是骑着自行车去拜访客户,而现在则是开着奔驰去劝说每一个客户。用江南春自己的话说便是:“我绝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即使机会微乎其微。”
江南春凭借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的同理心和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从2002年6月到12月,说服了最早的一批四十多家高档写字楼。到了2003年1月,江南春的液晶显示屏装进了上海50幢高档写字楼的电梯旁,同时,招商银行信用卡和轩尼诗洋酒等企业客户也成为第一批广告客户。
分众呱呱坠地
随着步入改革开放黄金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特征。
此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年度专项报告显示,2004年电视、报纸、广播、杂志获得的广告份额分别为38.8%、23.1%、3.0%和7.4%,而2005年预期获得的广告份额为38.7%、22.1%、2.8%和6.9%,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下降。同时,媒介开始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部分人、满足某方面需求,也就是从“广播”向“窄播”、从“大众”向“分众”转变。
“分众”媒体(demassify/demassification media)有别于大众媒体(mass media),也就是我们一般所称的传统媒体(traditional media),前者更注重广告形式,而广告目标则更加明确,并且已经渗入生活。
例如,一家机场广告公司开发出一种飞机登机牌媒体,直接面对登机的中高收入人士,当乘客拿到登机牌,必然要注意是几号登机口及上面的广告,这样,登机牌上的广告就具有了100%的到达率,一些生产高档消费品的企业便会选择这种媒体。仅从小小的登机牌上,我们便可以看到“分众”媒体的运行理念和优越性。所以,尽管许多人认为江南春这个令他瞬间暴富的小创意只是缘于一次小小的偶然经历,但在江南春看来,十余年广告生涯让自己能够看清中国在经济开放过???中市场和广告传媒业的变化与走向。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的机会远比他遇见的多。”敢向青春要辉煌的江南春相信的确如此。他说:“分众的楼宇电视广告是我一闪念而来的,其实任何所谓的灵感都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基础之上,我10年的广告生涯就是这个积累过程,使我更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广告主希望什么,广告媒体能够做什么,也使我在整个广告传媒产业的范畴上做很多的思考。”
于是,江南春断言,在广告信息传播效果上,户外视频广告的动态影视化表现特性及其背后的高科技性使其广告信息容量、媒体打动力、刊播效率都大大优于传统的户外广告;同时户外视频广告推行分受众精准传播的理念,这与产品市场、人们生活形态、信息需求与接收方式的变化暗合,广告业从前以媒体为导向的传统理念受到以受众为导向的理念的挑战。
另一方面,江南春认为高级写字楼是一个不错的受众分布点,出入于其中的都是这个社会的高收入人群,也就是大多数广告主最想打中的人群,而电梯间的等候时间使人们处于一个比广告更无聊的空间和时间,使广告具有很好的收视效果。而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广告市场。
江南春同时也将目标锁定在月收入3000元以上“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在他们每天至少4次等候电梯的短暂时间中,形成强制性广告收视,成本却只有传统电视广告的1/10。
循着这样的思路,江南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广告无缝化传播理论和新载体。分众传播的角度强调立体化传播和无缝化传播,立体化指针对人们生活的多元化进行多渠道的传播,单一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立体化、多元化生活。无缝化传播是根据特种人群的生活习性,进行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传播。根据人们的文化生活习性和媒体接触点,来开发创造出一些新的原来没有的媒体形式、渠道、方式等。
2003年5月,江南春正式注册成立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并出任CEO。自此,分众在江南春高瞻远瞩的创意摇篮里顺利诞生,并且嗷嗷待哺……而谁能知道分众传媒日后是否会一飞冲天、飞黄腾达呢?事实会告诉我们一切。
起名亦有道
老子的一本《道德经》蕴涵哲理万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更是说明只有“师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顺”。企业圈也历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即响亮的企业或产品名字对企业发展事半功倍。
调兵遣“资”的江南春在运行新广告模式之初遇到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难题--成立的新公司应该叫什么名字合适?
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文盲卖瓜”与“教授卖瓜”。“文盲老汉知识不多,所以想的少,顾虑也少,下定决心卖瓜立马就做,最初也许有波折和风险,但越做越有经验,最后终于赚了大钱。教授卖瓜则先计算毛利,再计算工商税务,末了还要权衡卖瓜的风险:如果我买来一车西瓜,万一有1/5生的怎么办?即使没有那么多生的,那万一有1/5是坏的或根本卖不出去又怎么办……这样算来算去,顾虑重重,最终不卖瓜反而是‘胜利’。”
故事的道理很朴素,就是要想得简单,才能做得成功。而江南春给分众的取名其实与故事异曲同工。
江南春并没有召集公司的精英和他一起冥思苦想叫一个什么样的名字,也没有花钱委托所谓的策划公司为其撰名。简简单单地借鉴公司新广告的模式和模式的目标群体,江南春一锤定音,称公司为分众传媒。
企业命名的关键在于名称能够准确有效地传递企业的“基因”。分众--分目标群体。名字不但响亮且力度十足,更能直截了当地凸显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核心理念。
起名亦有道!分众传媒可谓是江南春创意的又一代表。
化“无聊”为利润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说:“经营者只有从事创新活动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约翰·霍金斯更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正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英国伦敦,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金融业。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网站CEO马云宣布,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的投资。这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马云的这次大手笔震撼了业界。马云表示,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中B2B电子商务模式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也没有上市公司做B2B,“阿里巴巴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在大家觉得B2B模式不会成功的时候,我们却始终在坚持做”。
目前,阿里巴巴每天的利润超过了100万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为6800万美元。
26岁开始创业的陈天桥,选择了网络广告、电信分成等模式以外的新赢利模式,从为韩国人做网络游戏代理商做起,很快成功转型,打造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网络游戏帝国。
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盛大、分众传媒,它们的赢利模式都不是从国外照搬来的,都充满了这些财富新贵们的创意。也许有人会问:到底是产业成就了创业英雄,还是财富新贵的创意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产业?那么不妨看看江南春的经历吧,他或许能给你带来完美的解答与思考提示。
“无聊产业”盛行的年代
社会在进步,有些人“蜕化”得出奇无聊,有些人却“进化”得出奇聪明;有些人无所事事地无聊着,而有些人却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无聊来变现。
也正如“定位”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和艾尔·赖兹强调的那样,要使得营销信息传播奏效,企业必须由原来的“传播者导向”转变为“受众导向”,即从“消费者请注意”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
而在如今这个年代,时间、注意力和信任度都成了社会的稀缺资源,都市年轻人总是在不断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在可支配时间里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消费者时间的缺乏常常意味着注意力的缺乏。换句话说,注意力正在成为消费者手中的一笔财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的膨胀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了商家争夺的最为宝贵的消费资源之一。因此,消费者一天中难得的“无聊”时间理所当然地成了企业争夺的最佳营销传播时机。
另一方面,根据AC尼尔森200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位消费者平均每天留下记忆的广告条数是1.79条,而18.8%的消费者几乎记不得任何广告,能够记住1~3条广告的人累计为46.6%。消费者每天接触到的广告信息多达数千条,企业的营销信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那“千里挑一”呢?选择最能引起受众注意的媒介渠道,把握最佳的营销传播时机无疑比广告设计本身更加重要。“无聊空间”更多地反映了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望与广告的结合。
实力传播集团中国区副总裁郑香霖认为,抓住无聊的眼球,在“等待经济”中诞生的新媒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如何通过不断创新的内容吸引注意力,如何通过不断的服务维系终端客户。这些新媒体隐身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广告和娱乐结合得更为紧密。这些新媒体很好地找到了每个人单独的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了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未来,户外广告、移动电视等多种载体的整合,将成为必然。
看来,“无聊经济”似乎完全能解释诸如楼宇液晶显示屏这种新媒体的出现和市场基础。对于经营“无聊媒介”的人来说,抓住人们在各种地方短暂的无聊空隙、掠夺他们的注意力成为一座巨大的“金矿”。
当然,占据人们“无聊”时间的媒体,它们的存在如何持久,还得进行探讨和研究,毕竟作为新生的事物无时无刻会遭遇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质疑。但不管怎样,事易时移,以江南春为代表的一群人在“无聊”中找到了一个超过数亿元的新兴广告市场。这是个盛行“无聊产业”的时代。
分众也“无聊”
在家看电视,你面对一个选择题--节目还是广告?在楼宇电梯口,你也面对一个选择题--广告还是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