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效应——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
“自己人效应”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反应,那就是人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心态,也就是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同样的一句话,别人说出来会让人怒火冲天,但是“自己人”说出来却可以让人如沐春风。
因为,在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人”的出发点和利益同自己当然是一致的,那么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就不是最重要的了,尤其当两个陌生人见面,这种感觉就更为突出,当双方均有一种对方是“自己人”的感觉时,就会有共同语言。这时,两个人的观点、思想便容易被接受,并取得一致。
反之,一个人如果让别人感觉是圈子外的人,那么这种对立的关系就会破坏掉所有的默契与和谐,所以,想要搞好人际关系,懂得和别人营造这种“自己人”的感觉尤为重要。
当今职场,谁也躲不开“面试”,面试就是企业寻找到“自己人”的一场表演,是一个人面对面的对某个人或多个人的回答,在这场考试中,聪明的人懂得利用人的心理,展开“反面试”。
一个人,无论他的才能多么出众,或者他在行业里有多么丰富的资源,这些是面试者最看重的吗?NO!我要说的是,即使他对整个行业有着锐利的眼光,对世界500强的企业管理机制如数家珍,但是他不了解面试的这家公司自身的特点,那么再丰富的创意,都绝对会遭遇“滑铁卢”。反之,掌握了这个秘密,即使他的条件和其他的面试者相比,相对薄弱,那么不要怕,以这条原则为宝剑,他一定能够打动每一个人。
具体如何做,让我想起了一百多年前,林肯的一句古老的格言,他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够捕到更多的苍蝇,人心也是如此。假如你要别人同意你的原则,就先使他相信:你是他的忠实朋友即‘自己人’。用一滴蜜去赢得他的心,你就能使他走在理智的大道上。”
对于这段话,验证了一百年,也成功了一百年,让我们锁定“忠实”这个关键词,你就会发现酿成这“自己人”的“一滴蜜”,忠实就是面试中可供酿蜜的“花粉”。无论面试官的性格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还是随意爽朗、难以把握,都可以用忠诚传达出忠实的感觉,搞定那个坐在对面的人!
对于任何公司来说,内部总有激烈的派系斗争,忠诚度比能力更重要。只有把握住面试的最关键点,才能在趋之若鹜的面试者中,立于不败之地!
讲一个真实的例子给你听:
张为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面试时的情形。
那天,他拘谨地坐在面试官的对面,汗水正悄悄渗出衬衣。张为认为自己昨晚做的工作已经非常充分了,但是面前的考官,洒脱随意,根本没有看他的简历,只是随意地提问,这让张为绝望,他围绕着简历准备的提问和回答全部派不上用场了。
张为已经预感到对方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是张为知道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收入和业内最宽广的平台,他不想放弃,于是面试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张为故作镇定地对面试官说:“我能和您交换一下名片吗?”
他看到对面的人愣了一下,然后也礼貌地互换了名片。
当晚,张为拨通了这个和自己发展生死攸关的人的电话,他撒了一个 “谎”,说:“很抱歉!今天我的表现很糟糕,其实面试之前,我已经参加了另外一个公司的面试,而且非常顺利,我以为自己明天就可以去那家公司上班了,所以,在面对您的问题的时候,我的心态就有些漫不经心。但是,通过今天的面试,我被您的魅力所征服,我改变主意了,我现在就想在您的手下好好干。”
手机的另一面果然传来爽朗的笑声,张为接着说:“是的,那时候我还惦记着另外的公司,但是面试回来的路上,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好公司不如一个好老板,我以后好好当您的徒弟,衷心为公司服务。”
后面的聊天就随意了起来,挂上电话的时候,张为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可是,“自己人效应”是被验证过无数次可以成功的金科玉律,这一次,也不会失败。一周之后,张为接到了该单位人事部的通知,正式踏入了自己梦想的公司。
现在的张为,坐在那张熟悉的椅子上开始面试别人,而且,他同样坚守着这样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培养自己人。
心理学专家支招
面试就是一场表演,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个人的表演效果就是让企业寻找“自己人”的过程,这就是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
面试前,一定要摸透这家公司和领导人的底细。如果你所有的方法都不幸失败,不到最后关头,都不要轻易放弃,你可以尝试与公司最大的领导联系,表明你对公司仰慕的态度。当然,大领导是没有时间处理招聘这个小环节的,那么他就会委派给人事部门处理,那时候,接到领导的电话之后,人事部门不懂得你和领导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自然已经把你当做“自己人”。
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关于海格力斯效应,是由这样一个故事得名的。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大力士,他的名字叫海格力斯。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挡了他的路,于是海格力斯便踩了那个大袋子一脚。
可是,让海格力斯非常吃惊的是,那个袋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它不但没被海格力斯有力的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增大。
这更加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立即拿起了一根大木棒砸那个袋子,可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这个大袋子飞快地膨胀起来,居然膨胀到把路也堵死了。
海格力斯非常无奈,想不到这个袋子因为他的打击而膨胀报复了他,海格力斯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一位圣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对他说:“朋友,这个袋子叫做仇恨袋,如果你恨他,它会更加地报复你,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但是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仇恨袋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在职场中,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一个人,如果怨恨自己的同事,会得到报复,但是如果怨恨自己的领导,得到的就是毁灭性的报复。
坦白说,员工和领导的关系没有完全融洽的,工作中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就是最正确的领导和员工的关系。没有哪个员工在工作中能保证永远不被自己的领导批评,这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那就是冷静思考,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批评你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让你难堪,为了让你难受,为了让你颜面扫地?还是为了让工作顺利推动下去,让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问题,如果你足够的冷静,你应该有正确的答案。很多时候,员工看到的都是工作中的细节,但是缺乏大方向上的把握,领导要为整个公司的运营负责,站到了一定的高度。
如果员工理解了这一点,工作环节就会顺畅,如果不理解,那么至少也该知道服从,打仇恨袋,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雅姿在工作中,吃了大亏。
她的工作是网页设计,雅姿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还时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
有一次,她和领导产生了矛盾。雅姿为了让网页能将产品成功外销到公司的新市场,费尽了心力,每到晚上她都主动加班,坚持自己的设计一定要出最好的效果,对于制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她都认真地处理。
可是,距离客户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领导找到了雅姿,让她在限定时间做出来。雅姿有自己的坚持,终于延后了几天,在客户不满的时候递交了方案。对此,领导没有表扬雅姿的夜以继日,而是因为工作流程的不顺畅,在团队聚会时批评了雅姿。
这一次的批评让雅姿记在了心里,一方面雅姿从此能够准时地递交方案了,可是另一方面,雅姿始终对老板的批评有所抱怨,有时候在和客户的沟通中,她就流露出不满,对客户讲有的细节做得不够好,是因为自己的领导根本不懂得设计,而且为了更快地接活实现利润,领导也会让她赶工,这样质量就难免下降。
在雅姿和客户的沟通中,她赢得了所有客户的好评,但是她在公司很明显地被“边缘化”了。不知道为什么,雅姿发现自己无论有多少客户,无论工作多出色,她就是拿不到丰厚的奖金,也并未得到提升,公司开会时,领导对她公开怠慢,这让她的工作环境也恶劣了起来。因为同事们都是看领导脸色行事的,于是雅姿在公司越来越被动,她终于在反思中懂得了自己失误在哪里。
没有一个领导不关注自己的客户,要知道还有很多客户本身就是领导的朋友,领导不可能不知道员工在客户面前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记恨领导,在客户面前损害了领导的威严,那么领导的报复就会立竿见影。雅姿也非常后悔,她终于懂得了身为一个老板,要承担所有公司的成败,主观意识肯定很强,她不该因为记恨领导,以至于毁了自己的前途。
心理学专家支招
在公司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无论自己的领导是什么样的,一定要记住一条铁律,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领导作对,即使是心理上和自己的领导不融合,那么他也一定会被赶出公司大门。
只有在心理上懂得领导是必须尊敬的人,在和领导产生矛盾的时候,放下“仇恨袋”,发自内心地认可领导的权威地位,懂得领导做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难为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在公司扎稳脚跟。
在这里,还要提一点的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如果领导没有给你想要的待遇,最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如果你还想得到你想要的,你应该克制自己内心的不满,无论你心里有多少不满,在领导面前,都要努力做出毫不介意的姿态,强迫自己用更积极的心态工作,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效应,在生活中也非常多见,这就是“毛毛虫效应”。
这是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通过实验得到的道理,他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围成一圈,然后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约翰·法伯发现,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爬行,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它们就是没有办法摆脱这个怪圈,摆脱自己的队形,找到松叶。就这样,毛毛虫愚蠢地跟着自己的队形前进,最终居然就饿死在离自己近距离的松叶旁边。
这听起来令人觉得可悲,其实,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也曾经设想,毛毛虫一定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马上就会奔向花盆旁边的松叶,但是,没有一个毛毛虫从队形中脱离出来,它们习惯了跟着队形前进。
还有一个关于旅鼠集体自杀的故事,讲的也是“毛毛虫效应”。传说有这样的一种动物叫旅鼠,这种动物是巴菲特等投资大师开涮最多的动物。它们最特别的是会自杀式的季节性迁徙,一大群的旅鼠排着队、盲从地向海边走去而淹没在海中。前面的旅鼠已经葬身大海,但是后面的还不会停下来,它们会一直向前。关于这个现象,大师巴菲特还有句妙语:当惯性起作用的时候,理性通常会萎缩。
旅鼠自杀在本质上和毛毛虫效应如出一辙,这个悲剧就在于,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脱离出来,打破常规,就不会有集体毁灭的悲剧。
这个心理学效应在职场中给人们的启发是巨大的。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身在职场,不揣摩领导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得其法,认为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就是一味地服从、讨好领导。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领导更加了解“毛毛虫效应”的可怕性,他们更了解在从众这方面,人比毛毛虫和旅鼠都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