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25800000023

第23章 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2)

清代有位朴学家周柄中,琢磨这个问题,把重点放在了“环而攻之”的“环”字上。他老人家从《周礼》里找出佐证,认为所谓“环”并不是把敌人包围起来,而是指一种占卜活动——打仗之前先占卜,神灵要说你能赢那你再打。所以呢,“环而攻之而不胜”意思就是占卜占了个大吉大利,可真一发动进攻,却发现老天爷刚才是跟你开玩笑!

那,周柄中就说得对吗?呵呵,也不一定。不过呢,“天时”跟一些虚头八脑的东西脱不了干系,这看来是错不了的。

看看,什么叫“天时”,看似很简单,其实很复杂;看似不是问题,其实很是问题。读历史会发现很多类似的情况,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如果深究一下的话会发现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我在上一本书里已经提到过“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封建社会”等等,其实还多着呢,你若不信,不妨自己查查什么“龙的传人”“上下五千年”之类,我们习以为常却又似是而非的历史概念如果一一考证的话,足以写一本厚书了。

别把“人和”当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真是一句令千古百代之人受用不尽的至理名言啊!瞧孟老师这话说的,多了不起!

——可是,这话真是孟子的原创吗?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这句话意思相同而字面稍有出入的话,孟子同时代的人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但版权究竟在谁手里,后人早已经弄不清了。我们不妨偷偷懒,就当是孟子说的吧。孟子接着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怎么又停下了?难道这句话也有问题吗?

如果抱着刨根究底的心态读书,也许每句话都能读出问题。

我们先看一篇晋朝人的奏疏,看看晋朝人是如何深入学习孟子思想,并用孟子思想指导实际的政治事务的。这是段灼写给晋武帝的奏疏,语言不难懂,括号里依旧是我的按语:

臣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五里之郭,圜围而攻之,有不克者,此天时不如地利。城非不高,池非不深,谷非不多,兵非不利,委而去之,此地利不如人和。【开篇一段全是引用我们刚刚读过的孟子这一节的内容,只是文字稍有出入罢了。那时候的人还不流行写文章要注明出处呢,要放在现在,如果是通俗读物,前面至少要加“孟子曰”,如果是严肃一些的书,就要注明引自《孟子》,某某出版社某年版第某某页。】

然古之王者,非不先推恩德,结固人心。人心苟和,虽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不可攻也。人心不和,虽金城汤池,不能守也。【拿“古之王者”说事,这种作风我们已经见得多了,儒家知识分子一贯如此。段灼继续阐发孟子的“人和”思想。】

臣推此以广其义,舜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而天下自理,由尧人可比屋而封也。【“推此以广其义”——这是典型的孟子式逻辑:推己及人、推小及大、推近及远等等,这种逻辑已经在上本书讲“梁惠王篇”的时候介绍过很多了。段灼往下树典型,毫不意外,一个是尧、一个是舜。儒家六大典型:尧、舜、禹、汤、文、武,翻来覆去被后人引用发挥。】

曩者多难,奸雄屡起,搅乱众心,刀锯相乘,流死之孤,哀声未绝。故臣以为陛下当深思远念,杜渐防萌,弹琴咏诗,垂拱而已。其要莫若推恩以协和黎庶,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告诉皇上要对大家施加恩德以达到孟子所谓的“人和”,这是政治的重中之重。最后两句还是直接引用《孟子》:“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这两句我们前面已经见到过了。】

是故唐尧以亲睦九族为先,周文以刑于寡妻为急,明王圣主莫不先亲后疏,自近及远。【段灼再做论证,举的例子是尧和周文王,还没出儒家六大圣人之列。段灼的意思是:前面虽然说了要广泛施加恩德以达到“人和”,但这施加恩德是有先后次序的,有好处应该先给亲人(具体到眼下就是皇亲国戚们),等把亲人们都安抚好了,然后再推而广之。换句话说,就是先让皇亲国戚吃肉,再给人民群众喝汤。——乍一看很反动是不是?其实从孟子的一贯逻辑来看,推己及人、有尊卑、有先后,还真就是这个道理。要是把肉和汤全搅和匀了,然后平均分配给皇亲国戚和人民群众,这样的革命性的主张可绝对不是儒家的思想,也是为儒家所反对的。但儒家同时也反对另外一种极端:统治阶层不但把肉自己都分光了,连汤也不愿意给人民群众留一点儿。】

臣以为太宰、司徒、卫将军三王宜留洛中镇守,其余诸王自州征足任者,年十五以上悉遣之国。为选中郎傅相,才兼文武,以辅佐之。听于其国缮修兵马,广布恩信。必抚下犹子,爱国如家,君臣分定,百世不迁,连城开地,为晋、鲁、卫。所谓盘石之宗,天下服其强矣。虽云割地,譬犹囊漏贮中,亦一家之有耳。若虑后世强大,自可豫为制度,使得推恩以分子弟。如此则枝分叶布,稍自削小,渐使转至万国,亦后世之利,非所患也。【这段开始论述针对当时具体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皇帝既要好好分封,又要防止诸侯将来会尾大不掉,所以应该仿效汉武帝“推恩令”的做法。这段里典型的儒家思想是:“君臣分定,百世不迁。”这就是“礼仪之邦”的最高追求。这个问题,《孟子》后文还会讲到,我们也到时候再说。】

昔在汉世,诸吕自疑,内有硃虚、东牟之亲,外有诸侯九国之强,故不敢动摇。于今之宜,诸侯强大,是为太山之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魏法禁锢诸王,亲戚隔绝,不祥莫大焉。间者无故又瓜分天下,立五等诸侯。上不象贤,下不议功,而是非杂糅,例受茅土。似权时之宜,非经久之制,将遂不改,此亦烦扰之人,渐乱之阶也。夫国之兴也,由于九族亲睦,黎庶协和;其衰也,在于骨肉疏绝,百姓离心。故夏邦不安,伊尹归殷;殷邦不和,吕氏入周。殷监在于夏后,去事之诫,诚来事之鉴也。【这段是列举历史的经验,重点还是在“人和”二字。段灼认为:国家的兴盛,要靠皇亲国戚亲如一家和黎民百姓的和谐共处,也就是说,只有上上下下各个阶层都达到和谐了,国家才能好起来。而什么情况会导致国家的败亡呢?那就是皇亲国戚们十个人十二条心,老百姓也对统治者离心离德,毫无信任感。】

段灼这篇奏疏,在当时是以孟子的“人和”思想来指导政治方针,我们现在读来,正可以把它当做对孟子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节的详细阐释。

同样一个概念,古代也有,现代也有,我们就很容易拿现代的概念去理解古代的概念。没有人不知道“人和”,可是,作为儒家政治理想的“人和”却不完全是我们平日里对这个词的理解。想了解孟子的“人和”,就要结合《孟子》的上下文来看;想了解儒家的“人和”,就要结合历代儒家的思想主张来看。

“人和”不仅仅是团结,社会上的所有人都要能够各安其位,当官的好好当一辈子官,种地的好好种一辈子地,甚至,当官的好好当几辈子的官,种地的好好种几辈子的地,各个阶层、各个等级和睦相处,当官的不欺负种地的,种地的也不眼红当官的,分到肉的别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分到汤的也别喝着稀的还惦记着干的——这样的社会,才是儒家“人和”观念的最高境界,即便像孟子这样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的人说到底也还是儒家,脱不了儒家思想的大框架去。

由此多说两句:读古书既然要尽量体会古人的原意,就既要提防现代观念对古代观念的不经意的曲解,也要提防一些形容词。——需要重点读形容词的书一般是文学书和艺术书,需要重点读名词的书一般是历史书和思想书。

曾读过一本书,其中讲到古代东西方建筑材料的不同,说中国人用木头,西方人用石头。——嗯,我把这样的话叫做名词的语言。然后作者接着说,我们中国古人用的是“温暖的木头,而不是冰冷的石头”,看,事实没有改变,但加了两个形容词,感觉就不一样了,一种民族自豪感便在我心头油然而生了。

但是,随后我一琢磨:如果是一个欧洲人来表达同样的内容,他会怎么说呢?

——在不改变“中国人用木头,西方人用石头”这个基本事实的前提下,他可以这样来说:“我们西方人用的是坚固的石头,而不是容易朽烂的木头。”这同样也能激发出洋人的民族自豪感来啊!

这两种说法有哪个是错的吗?哪个都没错!它们陈述的事实其实是完全一样的,而各自所用的形容词也全都是非常贴切的。

那么,同样的,如果有人想提倡泛神论,他也可以说:“中国人用的是曾经有过璀璨生命历程的木头,而西方人用的则是无知无觉的石头。”

你还可以造出许多这样的句子来,每个句子的倾向性和情感诉求各不一样,但我觉得如果是读历史,遇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还是尽量把它们还原成原本的“名词的语言”。

孔乙己读书法

概念问题完了还有细节问题。

读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陶渊明式的,叫做“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一类的典型代表还有个诸葛亮,诸葛亮读书往往是“观其大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个大概,把中心思想差不多搞明白了就完了;还有一种是孔乙己式的,叫做“寻章摘句老雕虫”,看到一粒茴香豆,就要琢磨琢磨这个“茴”字有几种写法。

不知道各位当中有没有第二种读书人?要想知道也容易,我搞个测验,一测便知:《孟子》这一节里说的到底是几里之城,几里之郭?

对这个问题没感觉的人就属于陶渊明和诸葛亮式的读书人,恭喜你了!

下面我来给出答案:

孟子说的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可方才段灼的文章里引用孟子的话,却说的是“三里之城,五里之郭”,而且分别说了两次,全是“五里之郭”。不信就再仔细看看:“三里之城,五里之郭,圜围而攻之,有不克者,此天时不如地利。……虽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不可攻也。”

“三里之城”都一样,可这个“郭”到底是五里还是七里呢?

——有人会问了:这个问题很重要吗?好像无所谓嘛!

你要是研究古代的城市规划,这个问题当然就重要了;你要是搞古文献的版本校勘,这个问题自然也有些重要;你要是吃饱了撑的实在闲得无聊,研究一下这一类的问题也不失为一个很有趣的打发时间的办法;你若是个古代的严谨的读书人,恰好四书五经又被国家立为经典,那这个问题可就很值得你好好思考了。基督徒都知道,《圣经》里的话是一个字都动不得的,同理,难道儒家的“经”就可以轻易受到质疑吗?

有的古人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是不是《孟子》抄录的笔误呀?”因为从常理推断的话,“三里之城”还真不大可能配一个“七里之郭”。

我先得解释一下什么是“城”,什么是“郭”。

什么是城,大家都知道,古代盖一圈墙,圈一块地,里边住人,墙头有人守卫,这就是一座“城”。如果城外边再圈上一圈墙,这就是“郭”。也就是说,“城”是内城,“郭”是外城。后来,“城”和“郭”两个字经常连用,我们在诗词里常能读到,比如“城郭人民半已非”等等。

古代像样一点儿的城都有两圈,里面一圈是“城”,城里住的是国王或者诸侯什么的,所以“城”里是宫殿区,“城”的外边被“郭”围起来的地方,住的就是一些王公大臣和各色闲杂人等了,甚至还有墓地和农田,当然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后来的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像明清的北京城就是三圈的,最里面是皇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博物院,外边一圈是内城,再外边又一圈是外城。

古代内城一般都是宫殿区,建筑物都比较高,国王、诸侯们站在高高的宫殿上往下一看,哈哈,那感觉真是很爽很爽!——这就渐渐成了统治者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晚清,如果你是个住在外城的老百姓,就算再有钱,也不能盖高楼,这是被政策禁止的,为的就是保持统治者的尊严,当然,还为了保护统治者的隐私。慈禧在世的时候,洋人在紫禁城外边盖教堂,教堂本来就高,顶上还有钟楼,洋人在钟楼里一站,可以直接看到紫禁城里去!单是这也就罢了,雪上加霜的是,洋人是有高科技的,往钟楼上一站,望远镜加上照相机,对紫禁城搞偷拍!这还不算,雪上加霜再加冰雹的是,他们偷拍完了还把照片寄回国登在报纸上。清朝皇家威严扫地,慈禧没辙,好说歹说加上花银子,这才让洋人搬了家。

——搞明白了城和郭,再看看《孟子》这节,难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有什么不对吗?

古代还真有一些人觉得不对,其中有人拿出来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灼的那篇奏疏,认为段灼连续两次都说“五里之郭”,所以不大可能是笔误,而段灼明显是引用《孟子》,所以段灼当时看到的那个《孟子》的版本,应该是写做“五里之郭”的,而也只有“五里之郭”才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五里之郭”就合理,“七里之郭”就不合理?

这些人认为是“七里之郭”和“三里之城”比例失调。咱们看看这些人有多孔乙己,他们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引经据典拉出了一堆新的证据,来证明“三里之城”应该搭配“五里之郭”,这是当时城市建设的定制。

同类推荐
  •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中国现当代伦理思潮

    本书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中国马克思主义三大伦理思潮的发展特征和主要人物的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对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新发展做出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阐释,涉及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伦理思想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认为要建设中华伦理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清理和发掘以儒家为主干的传统伦理文化,借鉴和吸纳近现代西方伦理文化。全书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未读哲学小经典:瞧,这个人

    尼采曾以“炸药”自喻,是“与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对抗的‘狄奥尼索斯’”,也是进入本世纪才大放光芒的哲学家和诗人。尼采以第一人称的自问自答,在生平第一部自传和绝笔之作中,逐一点评了自己的代表作,对“尼采”如何成为“尼采”,做出了权威的诠释。这是一部以思想为核心的自传,也是阅读尼采其他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书,为尼采的其他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篡那个朝谋那个位

    篡那个朝谋那个位

    一段可歌可泣可爱可笑的官场腹黑史。一个对物质生活宁缺勿滥的痞子少年。官场上的心狠手辣,生活中的幽默风趣。他纵然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他的宗旨一直是:为了自己能吃肉让别人看着,不择手段又如何。(各位大大,看完别急着走,没有票票也放入书架,小弟跪求.本书有望成为第二本《庆余年》你们怎么看)书友群:176025142
  • 啊荣正传

    啊荣正传

    二零零七年八月底,我背着一个巨大的旅行包,风尘仆仆地来到兴盛镇二中,从此开始了我的初中生涯。据说,这所学校设施一流,师资雄厚,人才辈出,驰名于镇内外。它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里面立着宏伟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学校的门卫室住着三位门卫大叔,这三位大叔个个满脸横肉、面露凶恶,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他们的工作就是白天看门口,晚上在校园内四处巡逻,一旦发现有学生鬼鬼祟祟地欲爬墙出去,就大为兴奋,奋力奔过去将其逮住。常常有些家伙刚才爬到一半,就被扯下来,自然很没面子。
  • 迷糊厨王

    迷糊厨王

    小厨师勇斗富少,自己却又变身成了假冒富少的故事。主魂在都市,分魂在异界。然后,都市,历史,修真,玄幻,游戏等等各种类型的故事混杂在一起,各种滋味熔于一炉。
  • 君回眸一笑

    君回眸一笑

    女主凌若汐,相府的千金。男主墨子辰,皇室太子。一个活泼开朗,一个外冷心热,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第七号酒馆

    第七号酒馆

    一家神秘的酒馆,一位喝霸王酒的少女,一场鸡飞狗跳的追捕,兜拉着脑袋的少女心不甘情不愿的抵工压债。多重人格的馆长,顶级黑客的调酒师,强势犯罪的扫地工,神出鬼没的黑衣男……半夜在后厨偷吃鸡腿撞见梦游主厨磨刀霍霍的少女:⊙v⊙!好像我不小心来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
  • 末日行者系统

    末日行者系统

    七大洲板块漂移合并为一块大陆,全世界人口仅存不到十分之一。在新的大陆上,病毒爆发,人类陷入危机。而一名小小的青年,在这时踏入自己的行者之途!QQ群:264074860喜欢的话加群一起探讨,有什么错误,也可以进群跟我说!!!
  • 其实我从未放弃

    其实我从未放弃

    新书《朕醉了》,请大家多多支持! 秦晴认为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不能“坐等靠”,遇见喜欢的要麻溜的上。哪怕是一座冰山,也是可以套路的。冰山呵斥:大街上公然调戏良家男子,真不害臊!秦晴厚颜无耻道:反正这街上也没人认识我。冰山:公平起见,这次该我了。秦晴鄙视:刚才还说别人调戏,现在自己又偷袭?冰山狡辩:我这不是偷袭,是礼尚往来。好了,亲了我两次了,是时候该给个名分了。秦晴:“……”你追梦,我追你。奋不顾身的爱恋,甜中带暖。
  • 名侦探柯南之毛利羽

    名侦探柯南之毛利羽

    黎海兰从高楼跳了下来,不仅没死,还穿越到了属于名侦探柯南的二次元世界里,变成了兰的妹妹——毛利羽最终结果是什么?我能生活下去吗?
  • 公子不良:爱妻,别闹!

    公子不良:爱妻,别闹!

    这一次,她求死,却又重生。原本厌弃她的相公,偶遇的俊美男人,冷峻的侍卫,还有那荒院里的神秘少年……歌尽桃花后,终是有人动了真心。可惜,那名动天下的公子一出现,其余的通通成了点缀!他含着她唇,欺上她的身,“娘子,咱们得努力一把才行!”“为何?”她问。“咱们总得留下一个宝宝祸害他们吧!”他笑着。“也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