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对部落部族势力的依赖加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利比亚最高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主要从有限的几个部族中任命。卡扎菲主要依靠的部族为卡扎法部落,卡扎菲就属于这个部落。卡扎菲上台以后,对卡扎法部落加倍信任。来自卡扎法部族的人卡扎菲都极为信任,往往被安插在最为关键的军事部门,并让其担任重要的职务。
1995年2月,利比亚曾发生一次针对卡扎菲的军事政变,尽管军事政变的势力很快就被卡扎菲化解掉,但意外出现的政变未遂事件依然促使卡扎菲完全改用自己的部族,从此,利比亚统治阶级最高层再难以见到来自其他部族人员的身影。二是,利比亚全国的次要职位则由忠诚于卡扎菲的个别部族所充任。这些新的招募者主要来自与卡扎法部族有血缘上或亲属关系的瓦法拉部族。通过对部族力量的选择和确认,卡扎菲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力量。
其次,不断变换统治方式和权力分配形式,进而强化自己的权力和威信,达到以动致静的目的。按照马克斯·韦伯的标准分类,政治统治的模式可分为传统型、法理型和克里斯玛型三种,而中东的“强人政治”基本上都属于克里斯玛型。卡扎菲的统治模式是典型的克里斯玛型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卡扎菲的行政管理班子成员并非训练有素的“官员”,而是依据领袖的直觉加以召唤的“亲信”;卡扎菲领导地位没有所谓的“职务辖区”,也没有所谓的“权力界限”,政府没有固定的“机构”,没有规章制度及法律原则,而是领导人一拍脑袋地随时“创造”法律。他们更多的是靠政治上的不断宣传领导人的个人魅力,进而凝聚人心,但整个社会缺乏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
卡扎菲在利比亚夺取政权之后,严格按照埃及总统纳赛尔政府的形式为样板治理他自己的国家。埃及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由于纳赛尔自己的超凡魅力和感召力,在埃及政治结构中处于“无冕之王”的地位,纳赛尔有能力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其他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卡扎菲也希望参照埃及版本的利比亚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处于“无冕之王”地位,但并不奏效。
为了牢固控制权柄,卡扎菲提出建立人民委员会的想法,即“民众民主”。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利比亚建立各种形式的、服从卡扎菲的人民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总人民委员会派遣代表,卡扎菲授权总人民委员会成员在政府机构中的行政任命权力,包括任命政府的首脑、总理和各部部长。几年以后,政府的实际权力事实上都已经掌握在了卡扎菲自己的手中。
1993年9月,在纪念利比亚革命胜利24周年大会上,卡扎菲宣布:他已经不满足于利比亚目前的政治结构。他决定建立公社制度,即把利比亚划分为1500个自治的、自我管理的、自我调控的公社。
卡扎菲花样翻新地变换统治方式,其目的在于避免国家权力旁落,造成自己在利比亚政治结构中的边缘化。一番运筹帷幄之后,利比亚的权力部门大都控制在服从卡扎菲领导的部族手中,利比亚整个政治生态也已经被卡扎菲牢牢地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第三,在外交方面,利比亚经历着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即一个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从游离于世界之外到融入全球化的过渡时期。由于支持恐怖主义,因而卡扎菲成了美、英等国长期敌视的对象和打压的目标。
1992年4月,美、英等国以利比亚拒绝交出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2名利比亚人为由,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48号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多方面的制裁。
1993年11月,美、英又促成安理会通过了对利比亚制裁升级的第883号决议:禁止向利比亚石油天然气部门出售规定禁止的炼油设备和零配件,以及冻结利比亚的海外资产等。自1992年春到1994年末,国际制裁使利比亚经济损失了100亿美元。
1996年8月,美国还实施进一步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达马托法》,对向伊朗和利比亚能源部门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施行惩罚。
联合国的制裁不仅使利比亚在国际社会空前孤立,还使其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极大困境。据统计,到1998年底,联合国的制裁使利比亚损失了265亿美元。
联合国实施制裁后,利比亚的孤立处境和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困难,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促使卡扎菲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推动着他在外交理念上的变化和利比亚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四,后冷战时代卡扎菲外交思想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由激进主义开始向务实、温和的方向转变。
一方面,卡扎菲强烈谴责西方对利比亚的制裁,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他多次表示希望同美、英等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于是,利比亚外交实践相应做出了调整:一是强调对外政策的重点是非洲,二是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1998年非洲统一组织决定单方面解除安理会的制裁令。此后,包括非洲统一组织执行主席在内的多名非洲国家首脑乘飞机访问利比亚,以实际行动冲破安理会对利比亚的空中制裁。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还称赞卡扎菲:“是我们孤独时的密友”,指出“西方国家的敌人不是我的敌人,我不准备让任何人支配我的处事方式”。
经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1999年初,利比亚政府将2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随即宣布暂停对利比亚的制裁,利比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1999年欧盟宣布暂时终止对利比亚的制裁。同年11月,英国政府全面恢复与利比亚中断了15年的外交关系。
2.萨达姆倒台了,卡扎菲开化了
2003年伊拉克战争因“莫须有”的原因爆发后,卡扎菲思想在多种因素催化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卡扎菲思想突变的原因有三:
第一,卡扎菲担心成为继伊拉克之后美国的下一个打击对象。伊拉克的战败与萨达姆的被擒使卡扎菲意识到自己微弱的国力尚不足以充当“杀鸡给猴看”游戏中的角色。
第二,阿拉伯国家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冷漠态度使卡扎菲深感凄凉。伊拉克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尽可能置身事外,避免触怒美国。这一事实使卡扎菲更深刻地意识到阿拉伯世界内部的重重矛盾和面对危机时的无奈。
第三,卡扎菲自从执政以来国内外树敌颇多。在国内,对军队的清洗,针对商人和社会其他阶层的挤压,使越来越多的利比亚人成为卡扎菲的反对派。在国外支持恐怖主义,被西方称为“恐怖公司”的老板,遭受西方和国际社会的制裁。
因此,只有改变以前的思维才能使利比亚在未来的国际关系中免遭孤立。伊拉克战争对卡扎菲思想演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缓和与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关系,实施全方位外交。伊拉克战争以后,卡扎菲一改以前强硬作风,做出向美国和西方妥协的姿态。2003年,利比亚表示对“洛克比空难”事件负责,利比亚驻联合国代表阿赫玛德·欧文向安理会提交一份信件,宣布与恐怖主义断绝关系,同意向受害者家属支付27亿美元赔偿。同年12月,利比亚宣布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2004年3月,利比亚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加入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这一系列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
英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与利比亚改善关系。2002年,英国外长麦克访问利比亚,成为19年来第一位访问利比亚的外交部长。他在一次讲话中说:“我们的判断是可以通过鼓励而不是孤立利比亚达到我们的目的,利比亚人认同其长期利益必须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部分。”伊拉克战争以后,卡扎菲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更加友好的信号。英国首相布莱尔于2004年3月抵达的黎波里与卡扎菲会谈。4月,卡扎菲访问欧洲,为彻底结束孤立局面、重返国际社会迈出了重要一步。
其次,吸引外商,投资利比亚。由于利比亚长期受美国和联合国的制裁,经济损失惨重。加上外资来源枯竭,作为利比亚经济主干的石油工业一落千丈,原油产量从20世纪70年代日产330万桶降到新世纪的日产量130万桶,通货膨胀率高达30%。人民福利和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社会矛盾趋于激化。
伊拉克战争后,利比亚政府渴望吸引更多的外国公司来开发本国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能源,欢迎外资进入利比亚。卡扎菲曾在2003年6月份的一次讲话表示,将对利比亚的国有经济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从2004年起,利比亚对约360家国有企业实行所有制改革。利比亚全国50多家石油化工、钢铁、化肥、农业等领域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型国有公司将允许外资直接进入。除此之外,利比亚尤其欢迎外资进入石油领域,因为这一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外国公司的先进经验。利比亚政府迅速列出361家改制企业的名单,他们的所有制改革进程从2004年1月份开始,分三个阶段在一年内完成。其中241家小型企业将拍卖给本企业职工,其余中型企业则采取公开拍卖,至于大型企业,则在最后阶段由外资收购。这一举措旨在降低政府直接参与经营活动的程度,最大限度发挥私营部门的作用。这是自1969年卡扎菲当政以来,利比亚首次允许外国资本直接进入利比亚的国有企业。
2004年7月初,美国公司和利比亚进行了第一件石油交易。此外,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也有公司在利比亚开始投资。3月份,英德壳牌石油公司和利比亚国有石油公司签订了合同,后者控制了利比亚石油产量的50%以上。在2000-2005年的计划中,国家拨出350亿美元作为投资项目,来改善利比亚基础建设,为投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
第三,改变传统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全面推进经济改革和私有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国有化以及反对外国公司来利比亚投资的想法已经被彻底放弃。2003年,卡扎菲面对传统的伊斯兰社会主义原则,做出重大变更。他宣布公有化已失败,利比亚应该坚持私有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证券交易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年6月,利比亚总理穆巴拉克·阿卜杜拉被前经济和贸易部长苏卡利·穆罕默德替换,后者一直是市场经济的倡导者。苏卡利说:“利比亚的经济模式已经改变———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在这里任职的原因,我们正努力使私营部门参与经济。”利比亚外交部长阿卜杜勒·拉赫曼认为:“公有部门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事实上,卡扎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试图启动市场经济的改革,后因洛克比空难事件招致联合国和美国的制裁而被迫停止。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使西方国家对利比亚的封锁政策有所松动。借此时机,卡扎菲宣布要全面推进经济改革,实行开放的经济政策。
从卡扎菲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变迁可以看出其思想内容的演变经历了否定自我理论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经济层面上,从主张公有化到推行私有化的转换;政治层面上,从排除部族到依靠部族的转变;外交层面上,从对西方和美国的极端仇视到异常的亲西方行为的转折;行动理念上,从激进主义、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型。
由此,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耳熟能详的真理为卡扎菲思想演变作了最好的注解,这也是卡扎菲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
第二,卡扎菲呼唤民族大一统30多年,至今阿拉伯国家一盘散沙的现实是其思想转变的直接动力。
第三,卡扎菲思想的演变也说明国际社会的变迁和中东“强人政治”时代的终结。在中东政治生态中,强人政治现象曾经十分普遍。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仅凭铁腕和个人魅力赢得民众认同,显得日益艰难。因此,卡扎菲思想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伊拉克战争只不过是为卡扎菲提供了一剂清醒针。从卡扎菲思想转型的客观效果来说,它的确使利比亚摆脱了孤立,融入了久别的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