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研究生报考的时候,想象着全国又不知有多少学子在考研大军中舍身忘我地拼搏,心里突然万分感慨。
我是研究生,自费的。这句话已经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了无数次。当我接到研究生的录取通知,当我到这个繁华城市开始我的“继续深造”生涯,当我站在“淑女屋”前看琳琅满目的精致的衣服,当我拎着饭盒在食堂里眯着眼睛寻找最便宜的菜。我都有要说这句话的冲动。
我今年被录取到南方这座繁华都市的这个大学。初来乍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新鲜的面孔本该让年轻的心多出几分激动,而在开学后享受到的“自费生”的待遇,却把我心底的那丝憧憬和热情击溃得无影无踪。
“自费”是个什么概念呢?也许你不懂,那我告诉你。以我所在的新闻系来说,自费是不设奖学金的,即没有最低的生活补贴,没有公费医疗,没有书费报销,然后还得加上每年9000元的学费和800元的住宿费。说白了,就是你挂了个名在这地方读书,其他的一切,都得自己想办法。
而随着这个“自费生”的身份,我的烦恼也开始接踵而至。
首先在开学交了几百元七七八八的杂费后,办好校园卡,转好团的关系,购买好必要的生活用品等等,摸摸口袋中仅剩的几文,不由得悲哀万分,突然想到叶圣陶先生笔下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心痛是如此真实,然而吃饭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所以还是毫不犹豫地在餐卡上充了100元。即使这样,吃饭时还得小心翼翼地盯着卖饭师傅的手,生怕一不小心多打了卡而浑然不觉。更多的时候,我学会了吃泡面,长长的面条在开水中泡不到3分钟,加上佐料便是我最美的一餐了,方便又省钱。
生活上苦点不是问题,学习上的苦却无以诉说。研究生的“质量”在于发表论文的多少,所以查资料,写作业,电脑是个不可少的工具。
逛了无数次电脑城,货比三家,最便宜的也得要3000元左右。对于一个生存都十分艰难的人来说,买电脑是多么地奢侈。那就忍忍吧,借同学的电脑摸几下,过把瘾算了。
这就是我,一个来自农村的研究生的全部感受,很无奈,却很真实。近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自费生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也许和我一样,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高校,怀着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憧憬,做着拼搏的梦,然而在生活上却备受煎熬。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内的人想出去。
考研究生又何尝不如此?我知道当我们在这里为了生计奔波,为了学业苦读,为了学费发愁或是怨天尤人时,在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学子正在埋头苦读,只为了圆心中未完的研究生梦想,只为了在几经拼搏后能跨进理想中的学校,继续深造。而一旦成为圈内人,其中要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一如今天在生活中彷徨和无奈的我,几多叹息,几番挣扎。
初秋的黄昏,落叶飘飘。坐在33路公交车上,我提着行李,去送我寝室的学友。她读的也是自费研究生,历史系的,因为多种原因,退学了。我不知道她这样做是对生活的妥协还是叛逆,但我们都知道那种研究生热在我们的心里已完全冷却。
看着学友背着行囊一步步走向火车,我心里突然有种决裂般的痛楚。她用她的勇气,向这个人人向往的殿堂告别,她说她要开始崭新的生活,而不是在茫然的摸索中跟着感觉走。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泪水,而当她转身离去,我突然听到了自己泪水坠地的声音。
哦!我是研究生,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