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2700000036

第36章 单兵闯奥运的感受和思考(5)

采访意识从哪里来

采访是记者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手段,这本来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难道不采访还能当记者?我之所以要反复强调强烈的采访意识,是因为:第一,中国纸质平面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现状要求新生代驻外记者有所突破。我在中国新闻学院学习国际新闻两年,在人民日报国际部迄今已工作十多年。在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感中国平面媒体驻外记者在采访这个最重要的新闻环节上跟西方主流媒体记者存在巨大的差距。经常阅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你会发现,它们的驻外记者从国外发回的报道没有一篇是记者不经过任何采访写成的。在《华尔街日报》工作的一位校友曾经对我说,很难想象,在《华尔街日报》,记者不采访也能写文章!由此可见,每篇文章都有独家采访内容已经成为西方媒体对驻外记者的最起码要求。实际上,西方媒体的驻外记者不仅做采访,而且做得非常深入扎实,其调查研究的工夫让人惊叹。反观中国,虽然不乏采访能力很强的记者,但总的来讲,我们的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自采率普遍很低,很多文章都是编译转抄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这一情况在中国驻美新闻界表现得更加严重和突出。由于美国主流媒体动作快,信息量大,不少中国驻美记者基本上不出门,整天待在办公室编译美国媒体的报道。这使得中国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媒体牵着鼻子走,成了美国媒体的传声筒,严重影响了中国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难怪有人嘲笑中国驻美记者:“你们不是在报道美国,而是在报道美国媒体报道的美国!”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全怪中国的驻外记者,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因素,比如西方主流媒体的驻外记者普遍在驻在国雇用当地人作为他们的新闻助理,这些人给他们的工作帮了大忙,使得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深入的采访活动,而中国的驻外记者在短时期内显然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在很多客观条件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能否大幅度提高中国媒体对美报道的自采率?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主要靠驻外记者多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第二,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驻外记者所面临的新闻采写环境,要求纸质平面媒体的驻外记者对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大调整。

如果说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前,驻外记者依靠编译外电外报尚且可以把报道工作对付过去,那么网络时代的来临则把驻外记者们逼到了墙角,驻外记者们面临的命运,要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要么就是被时代边缘化或者干脆被淘汰出局。为什么?因为没有采访,网络媒体的编辑们在国内编辑部就可以编发外电外报的消息,而且可以比驻外记者做得更快更好。对信息的垄断被网络媒体彻底打破,驻外记者们剩下的唯一优势,就是利用身在驻在国的有利条件进行采访活动,对国际新闻进行解释性调查性的深度报道。如果平面媒体的驻外记者们还是停留在抄抄编编的工作方式上,那么说得不客气点,他们可以回家了,因为这些工作国内编辑依靠网络都可以干。

第三,随着中国国力逐步增强,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力逐步攀升,中国驻外记者在开拓报道领域进行采访实践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以美国为例,以前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记者非常排斥,驻外记者即使想走出记者站与主流人群接触也没有机会。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主流社会精英,无论是来自政界,还是商界,还是学术界等不同领域,都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也越来越希望通过中国记者与中国公众对话。记者联系采访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得州仪器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谭普顿以及众多美国著名高校校长的时候就强烈地感觉到,他们很愿意接受中国记者采访,很乐意跟中国发展更加密切的关系。就是一向深不可测的美国政界也正在逐步改变态度。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里克·拉森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就不无感慨地说,要是回到几年前,他根本不可能接受来自共产党中国记者的采访。

在美国采访的几点体会

采访本身是一门学问。如何搞好采访,根据采访内容写出有深度有思想、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新闻作品来,确实很值得研究。我的体会主要有:

树立强烈的采访意识。作为超级大国,美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出新闻的地方,首都华盛顿又被称为“世界新闻之都”。面对每天浩如烟海的信息,一定要作出自己的判断:哪些消息是值得本报报道的重要新闻。一旦判断作出之后,马上要想:依据目前的新闻线索,我还能采访到什么?根据情况,采访的量可大可小,采访最后体现在文章里,可以只是引用专家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篇专访,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建立庞大的专家学者库。最理想的目标是:在采写任何一个领域的报道时,都能找到该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学者,让他们就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背景和原因。西方记者很善于利用专家学者之口来表述观点,这样可以让整个报道显得更客观更有权威性。其实,就某个新闻事件或者采访主题跟专家学者聊聊,即使不在文章里引用,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选择角度也会有很大帮助。中国记者应该学习这种做法。建立能为自己服务的专家学者队伍并不是很困难。美国有很多有影响力的思想库,还有很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其中工作的学者教授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跟媒体打交道,通过接受媒体采访宣传他们的学术观点,并借此提高他们的媒体曝光率和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所以媒体和学者之间实际上是彼此相互利用的双赢关系。这为记者跟专家学者建立关系提供了良好条件。专家学者的联系方式其实是比较好找的,美国的透明度相当高,所有相关机构都有网站,网站上会有类似信息,可以把这些信息下载下来放到专家学者文件库里,日积月累你就有一个庞大的专家学者队伍了。迄今为止,我已经建立了一个大约有数百人的专家学者数据库,他们的联系方式和学术专长等信息都记录在我的电脑里,只要需要,我可以随时与他们取得联系。这就是我的大量文章都有对专家学者的独家采访内容的主要秘密。新闻事件的发生是不管周末和节假日的。但由于美国人很注意休假,所以周末、节假日很难找到专家学者,一般美国人又不愿意把手机和家里电话告诉别人。为了解决这个空当问题,我跟一些专家学者(尤其是华裔学者)建立了更密切的联系,出于信任,他们把手机号码和家里电话提供给我,以方便我随时能找到他们。

要有大局意识。虽然是驻美记者,但一定要胸怀世界,时刻关注发生在中国、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重大新闻,关注中国国内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现在做到这一点也不难,只要经常上国内网站看看就可以了。只有对国内情况和全局性的东西有所了解,才能在采访中加强针对性,提出国内读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写出国内读者真正爱看的文章。综观国内最近一两年来的新闻热点可以看出,学术腐败、教育公平性问题、医疗改革、房价高涨、社会公平、贫富分化、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等是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我在确定采访报道选题时就密切联系了这些关键词,在采访中特意加入了这些方面的问题,让美国专家学者对此发表看法,大大提高了报道的贴近性和针对性。

联系采访要打提前量。美国主流社会的精英人群个个都是大忙人,不是想见就立刻能见到的,联系采访时一定要打提前量。按照我的经验,起码要提前半年到一年向被采访人所在的公共事务部门提出书面采访申请,以便对方将你纳入考虑范围,并适时作出采访安排。在这漫长的等候过程中,一定要时不时给对方打个电话或者发个邮件,还可以把相关的新闻作品传给他们,这等于是提醒对方:我对这个采访很重视,不要忘了我!

采访要突出个人风格。采访时间确定后,在采访临近前的一段时间里,一定要借助网络,对被采访人做全面调查了解,原则是越熟悉越好。如果在采访中提到被采访人最近写过什么有意思的书,说过什么有意思的话,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对方一定会倍感亲切,这样做有助于消除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初次见面时的陌生感和疏离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活跃采访现场的气氛,有助于采访话题的深入。采访前最好跟国内编辑部商量,合作搞一份采访提纲,但具体采访时则不能拘泥于提纲。什么时候需要穷追猛打,什么时候需要见好就收,都取决于记者的临场发挥能力。我的感觉是:人物采访一定要突出个人风格,切忌写出千人一面的东西。我给自己的人物采访的风格定位是:有深度、有思想、有格调,同时还要有人情味、有细节、有质疑。比如,在采访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时候,我就问他曾经做出的预言当中哪些是失败的。在采访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共同主席里克·拉森时,我问他作为国会对华友好的少数派是否感觉孤单?在采访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时,我问他是否对当年支持阿富汗宗教势力对抗苏联从而让拉登和“基地”组织做大感到后悔?在采访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时,我问他是否在招生时遇到过来自权势人物的“关系电话”?这些火药味十足的问题能够刺激被采访对象的情绪,让他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从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精彩答案。要知道,但凡有能力的被采访对象,都讨厌四平八稳的问题,都喜欢接受挑战,从而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充分利用这种心理,就能够激活记者和被采访人双方的情绪,从而让亮点和看点脱颖而出。

把握媒体特性争取一稿多用。作为驻美记者,现在一般都会为多家媒体写稿,其中既有平面媒体,也会有网络媒体,广播和电视媒体还会经常来要求记者做电话连线。就拿我的情况来说,我的供稿单位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国际版和国内版、《环球时报》、人民网、《生命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一般情况下,平面媒体篇幅有限,《人民日报》更强调政治性,《环球时报》更强调可读性,人民网则可以容纳海量信息。根据这些特点,我会在同一个采访的基础上写出好几篇稿件,分别发到不同的媒体,我把这称为“集束炸弹”。

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既可以让稿件达到最大的传播效果,也可以成为日后争取更多采访机会的资本。试想,如果对方知道你的采访能够在人民日报旗下的多家重要媒体出现,他还有什么理由拒绝你的采访呢?

对未来驻美记者的建议

写到这里,我想对那些未来的驻美记者提几点建议,与你们共勉:

要加强人文素养。驻美记者一般都是学英语出身的,一般来讲人文素养相对欠缺。如果没有足够深厚的人文素养,对国际政治文明常识一无所知,在报道中很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局面:分不清美丑,看不出好坏,弄不清正邪,从而会在报道中有意识无意识地表露出不正确的个人偏好,影响中国读者对美国的全面认识,影响中国公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比如,由于一些国内媒体有意识无意识的煽动,目前国内部分公众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这种东西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害,驻外记者要自觉抵制,不要再为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火上浇油。对一些民族主义情绪过于强烈的约稿,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作为职业记者,我希望我们的对美报道更加客观更加平衡一些。

要耐得住寂寞。目前国内腐败现象猖獗,新闻界也难以幸免。

但相对于国内新闻报道而言,中国目前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还是一片净土,相对比较纯洁,驻外记者不可能像某些国内同行那样整天忙于收红包、拉广告、搞关系。我采访过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有时候连一杯水都喝不到。驻外记者的收入跟国内同行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甚至不及后者。相对的寂寞和清贫对人的意志是一个考验,如果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下心来钻研新闻业务,争取多出精品,这样的驻外记者一定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要知道,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寂寞和清贫中诞生的。

要有批判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一定不会一天到晚只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相反他一定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凡遇到社会丑恶现象他总想站出来予以报道,以引起社会对这一恶疾进行疗救的注意,从而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无论这个丑恶现象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美国。我为什么要连续报道杜邦“特富龙”不粘锅事件?就是因为看到杜邦这样的跨国企业也有诚信问题,几十年来一直对制作“特富龙”品牌不粘材料的全氟锌酸氨有毒性隐瞒不报,损害了全世界消费者的健康。我为什么要报道伪书问题?就是因为看到伪书正毒害着中国读书人的心灵世界,而许多人却因此大发其财。每当接到国内编辑部这样的约稿,我都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这样的激情推动着我完成后面的调查全过程。

同类推荐
  •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继《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之后,新井一二三的旅行告白;旅行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拥有了旅人精神以后,就能过一辈子的旅人生涯了,而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本来,我的世界只是东京都新宿区的小巷,不仅很小,而且很矮,过一条大久保通的小马路,就是最大的冒险。二十岁的夏天,在北京火车站国际列车月台我发现了世界的入口,从那里可以到莫斯科,再到柏林、巴黎、罗马、伦敦、阿姆斯特丹……这是一场寻找世界入口的成年礼,但是为了进入世界,首先你得一个人离开家。旅行磨练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人去旅行,为的是回来。我认为,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否则,我们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放逐了……
  • 青春变成鱼尾纹

    青春变成鱼尾纹

    上海这座城市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常常令我感到困惑。我在这里读书工作,已历14年,这是个不短的年头,可我似乎一直没有从与城市的紧张关系中摆脱出来。当我一再意识到城市只是我的居所,而我只是城市的过客,无限的悲凉就从心底漫起。只有透过居室的窗户,看到那一小片宁静的夜空,才让我有片刻的喘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火

    天火

    "或轻读,或精读,方便舒适有所得亦小说,亦散文,完整人格无所失《有价值悦读:天火》是“有价值悦读”丛书之一种。汇集文坛奇人汪曾祺老先生毕生小说及散文经典作品。可谓一书在手,揽尽老先生的人生意趣、思想品格。本书的许多篇什,已被收进大中小学生教材。"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好好在一起

    本书精选多篇关于爱情、婚姻、生活的情感美文结集,有磕磕绊绊的陪伴,有错过一生的遗憾,有幡然悔悟的悔恨,有初恋的美好情结,全书以不同的视角来呈现出各种爱情的模样。是一部用故事诠释关于爱情的心灵读物。
热门推荐
  • 爱与被爱着的人:你永远是我叔叔

    爱与被爱着的人:你永远是我叔叔

    天空中一位男子抱着小女孩飞往云剑宗路上,来到了他的住处,持云把脏兮兮的小女孩放下,给她找来了澡盆。里面倒满水,脱下衣服的小女孩被持云放进可以容下足足七八人的澡盆。持云对小女孩说:“欣儿张嘴!”小女孩张开嘴巴,持云把一颗丹药塞进了她的嘴里。接着又拿出了一颗丹药,一掌拍碎把丹药直接弄成粉末,撒进水中。刚吃下丹药的小女孩出现不正常状况,面色潮红。然而不过多久,洗澡水变成了墨汁一般,还冒着白烟。持云又拎了一桶水,叫小女孩站起来,然后整体冲洗一边。洗干净后,换上了刚刚买的衣服,不知怎么的小女孩感觉这个人特别亲近,持云对她说:“以后叫我叔叔!知道了吗?”小女孩点头答应道:“叔叔!”……
  • 重生之八零后高手进化论

    重生之八零后高手进化论

    原以为家乡的五个宝是个传说,白芸重生后却被阴差阳错解救了的便宜师傅传承了这五个宝,并授予绝世武功、失传医术、奇门遁甲,从此白芸告别上辈子浑浑噩噩的人生,携五宝和一身武功、医术一步步进阶,开创自己的80后传奇人生。某高冷男死皮赖脸的说到:“咱俩比一场,我赢了,我娶你;我输了,我嫁给你怎么样?”白芸整个人风中凌乱:“有区别么?”某男继续高冷:“…”..........看白芸重生如何携五宝一步步进化为高手,打造80后的传奇人生。
  • 你是我的寓言

    你是我的寓言

    [花雨授权]她的身上有太多的秘密,她的话语里有太多的谎言,让他分不清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既然注定要沦陷进去,在对她的爱里迷失自己,那么就让他彻底地沦陷吧,只是她到底在害怕什么、逃避什么……
  • 长生修真记

    长生修真记

    天地万物,转眼云烟,世间一切,皆为虚幻,唯有修真,方可长生,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传说,修真的最高境界便是真仙,何谓真仙,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首席,情深致命

    首席,情深致命

    她是他的玩物,“去哪了?”黑夜里低沉的声音压抑不住怒气,他狠狠把她压在床上,用身体惩罚晚归的她,看她在身下哭叫求饶,却始终有抓不住她的心的空虚感。她依附在他身边,只因为他是她复仇的利刃,明令禁止不能让身心沦陷,却不由自主迷途深陷。
  • 修仙游戏满级后

    修仙游戏满级后

    (书友群:786598061)对于一款游戏的资深玩家而言,把游戏全部能够玩的都以完美姿态玩了个遍后,似乎退游成了最终归宿。资深玩家叶抚玩了快十年的《仙路漫漫》,当他脱坑退游,选择卸载游戏时,突然就穿越了。他很快就发现,他似乎是带着游戏的满级属性穿越的……
  • 我在火影搞基建

    我在火影搞基建

    当一个来自中国的基建狂魔带着一个MC异空间系统,在火影里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整本书作者第一次写。
  • 易天神棍

    易天神棍

    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做个与世无争的老好人总不难吧,可这也不行,还是要天天提心吊胆。总有天命要你命,总有横祸粘上身!是宿命,还是人祸!就是要向天要个理由!我命由我不由天!生命不息,抗争不止!小命没了,还是要顽抗到底,换个地方和你斗!我相信有神,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所以,我欲成神!
  • 左岸咖啡,离之殇

    左岸咖啡,离之殇

    那时年少,我们忙着微笑和哭泣,忙着追逐天空中的流星,放肆的笑,矫情的哭,在一次次的跌跌撞撞中,迷失了原本最纯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