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IT(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缩写,指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电子计算机是这种技术的主要依靠工具。
那次和治泽来学校帮忙搬运电脑的经历让我对计算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脑)这个东西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可怜我在小学时仅仅触摸了不到两个月的电脑。而且那时我们根本就没有教材,任课教师就带着我们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只停留在感性层面的认识。比如它的一些部件的名称,还有怎样开机和关机等。大家全当是玩玩而已。
可是现在我们的情况也不是怎么乐观,虽然有教材,但这个课程还是没有被纳入参与正式考核的课程之列。所以能认真对待这门课程的同学也只是不多的几个。但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每周仅有两节课的上机时间。学校新建的那栋瓦房一共有三个房间,最西边的那个房间是教师的集体办公室;中间那个是多媒体教室;而最东边的这间教室就是我们学校唯一的一个机房。
机房里边计算机的数量就那么可怜的几台,显示器都还是那种******的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各个硬件都是白色的,计算机的品牌还就是清华同方的。计算机前还没有座位。
每次我们上机,都要从教室里带上自己的凳子去机房门前排成两队,依次进入机房。最让我难受的就是按照学校机房使用相关规定:每个同学在进机房前都必须穿上脚套。
这个脚套我还是首次见识。就是同学们在家里自己活着是请家人帮忙用一些布料缝制成的大概像袜子形状的东西,不过那东西要比袜子大好几倍,因为穿的时候是不脱鞋而连鞋带脚一块儿穿进脚套中的。
听我们的计算机教师说,这样是做是为了保持机房里的卫生,防止计算机被损坏。
如果哪个同学没有脚套或者是忘带脚套了,计算机教师是绝对不允许这个同学进机房的。
班里个别同学没带脚套有时甚至会用两个塑料袋分别包住两只鞋,在门口苦苦哀求计算机教师放他们进去,但还是被她给堵在门外啦!
因为我们三个班的上机时间总是错开的,所以班里又没有或者没带脚套的同学也常常去其他两个班问认识的同学借。
从这些现象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上机的热情。
我也就纳闷了,好多同学穿脚套的时候就是把脚套放在地面上再把脚给伸进去的,在这种情况下脚套底部本身就已经沾上了尘土,能起到啥作用呢?
不过我的反对和不满当然是无效的,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得不去走的形式。为了能正常上机,我只好选择和大家一样穿着脚套进机房了。
我的脚套是我自己在一块蓝色的布料上剪下两块形状像被剪开的袜子的布然后让妈妈帮我用针线缝起那条类似袜子被剪开的那条线而做成的,我穿的时候常常把那条被缝起来的线穿在正对脚面的位置,好像电视剧里那些古代人脚上穿的鞋。看起来还挺可爱的。
由于机房里计算机的数量有限,我们只能是两个人用一台机子,而两个人之间常常会因为时间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
那些个平时不遵守自习纪律,吸烟、酗酒的同学往往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比较蛮横,那些和他们同用一台机子的另外一个同学,有的时候两节课中上机的时间连十分钟都不到。
和我同用一台机子的同学名叫韩超,这个家伙是走读生,脸蛋胖胖的,经常穿着一件牛仔外套。
我和他在上机之前就约定,要么他先上机,要么我先上机,反正每个人上机的时间就是一节课。这样,我正常的上机时间还是可以保证的。
而为了抢上机的顺序,许多同学在机房门前排队的时候就叽叽喳喳,挤来挤去,闹得很不安宁。
“你们就吵吧,等你们啥时候吵完了,啥时候在进机房,如果两节课还吵不完,那你们就不用进机房了”
计算机教师时常这么威胁着那些吵闹的学生,而包括我在内的那些没有吵闹的学生也就无辜地被牵连着。
听到教师的威胁,那些吵闹的同学才渐渐安静下来。计算机教师这才让我们手里提着凳子依次走进机房。
我在用那台被分配给我和韩超的计算机的时候韩超在就在我的身旁闲看着。而他在用的时候,我也没闲着,而是在一旁用心阅读着我们的教材。
说我也真够特别的,因为像我这样带着教材进机房的学生没有几个,有好几次计算机教师在下课前布置作业的时候都是拿着我的课本来布置的。
好多同学在自己的“搭档”上机的时候就和邻近的另外几台计算机前没有上机的学生私下里闲聊着,有时候聊的声音还很大,使机房里变得异常嘈杂。
学校发给我们的教材是由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编著并经甘肃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信息技术》(全一册,就是供一个学年即两个学期使用)
这套教材是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教材前言里所写的部分内容让我充分认识到了学好IT(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
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新的课程体系,使初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懂得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简单多媒体作品制作原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水平,通过实践操作和创作活动,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道德规范,文明用机,正确地识别、获取和使用信息;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
在上机的时候我就完全按照计算机教师的要求做着教材上的那些教学内容,比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与Word、Internet(互联网)应用等。
让我高兴的是,看懂了教材上所讲的内容后,我在上机操作的时候就感觉得心应手,看来我看书的意义好大哇!渐渐地我迷上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平时一有功夫我就拿出我们的教材来看。
我的这些苦心孤诣为我今后在这个充满着海量信息的信息时代里更好地生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零零五年三月,当严冬的白雪渐渐融去,又一个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在这咋暖还寒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样,背着书包,走进了那沉静了一个寒假的校园。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与活力。
缕缕春风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阳光洒满了校园。树沟里沿边缘分布的那些柳树的枝条上也抽出了嫩绿的小牙。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播撒希望的季节;这是耕耘梦想的季节;这是编织未来的季节。
在这个新的春天,我们荡漾着激情;我们充满着斗志;我们继续着艰苦奋斗。
我们零四级的这些同学们就开始了初一下学期的学习生活。
刚刚开学,我就喜上眉梢。因为从这一学期开始,学校着手落实中央政府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是中央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像我和红芳这些来自贫困家庭且学习用功,成绩优秀的孩子毫无疑问就成为了中央这项惠农政策的受益者。
而在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治泽和成泽这两个儿时的伙伴,他们当初要是不要回老家去上初中而和我们在一个学校里学习那该多好啊!这完全是他们奶奶爷爷的失策啊!我想,如果他们在老家知道了我们学校这边的情况,肯定也会后悔万分的。
从中央的惠农政策中受益,使我和红芳这些苦命的孩子刻苦学习的动力更加强大了。
我们家这时的经济情况非常糟糕。
因为受不了西柚一家的肆意蹂躏,妈妈爸爸早在二零零三年的冬天就停止了给他们家打长工。于是,一年后的春天也就不再种植西柚给我们家的那二十多亩田地了。
在种西柚他们家给的那些田地的两三年里,妈妈爸爸省吃俭用,终于攒了一些钱。他们就用这些钱再次购置了一辆“潍坊”牌拖拉机,另外还购置了一辆摩托车。
没了地种,妈妈就在家里当起了“半全职太太”。她每天要做的事儿除了喂好我们家养的那头肉猪、给两只绵羊割草外,就是在家里做饭、洗涤衣物,照顾妹妹。
妹妹这时因为学不进去,已经辍学在家,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瞎转悠。
而为了养活一家人,爸爸就开着那辆拖拉机去县城的北大桥那边打工。好长时间都顾不上回家里一趟。
每次家里有什么事儿,我都是骑着自行车独自一人去他所在的那个工地上找他。这也正是平常周末我回到家都很少看到爸爸身影的原因。
到了摘棉花的季节,爸爸就会回来和妈妈妹妹一起给,某一户人家摘棉花,虽然每天很辛苦,但这时他们的收入要比一年当中的其他几个月要高许多。
红芳家的情况似乎比我们家更糟糕。
零三年八月的一天,有为陌生的叔叔来我们家,说是受芳爸爸委托来请我的爸爸去吃斋。
爸爸回来后我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会儿事了。
原来是候芳妈妈去世了。我当时就潸然泪下。多好的一位阿姨呀,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什么”上天有好生之德”啊,全都是骗人的鬼话!
我的眼前瞬间浮现出往日和芳妈妈她们在一起的那些温馨的画面,特别是她和红芳还有我和妈妈我们四个人一起去打沙枣的那次。
沙枣是一种个头只有指头尖大小的果实。没有成熟的沙枣都是浅绿色的,吃上去又干又涩,很难吃;而成熟的沙枣或红色或浅黄色,吃上去很甜,而且沙绵绵的。
我们家门前那些庄稼地东西两侧的地埂上的沙枣树星罗棋布,数量繁多。特别是有一条水渠两侧的沙枣树长得既茂盛又高大。我才这可能与它们容易喝到水有关吧。
沙枣树的形态各异,有高有底。高的可以达到十米左右,矮的也有三到五米。它们有的沿着躯干呈放射状向三维空间生长;有的躯干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斜着生长,好像有点儿舍不得那地面似的;有的……
我非常喜欢看沙枣的花。
那一朵朵黄色的小花,迎着太阳,在那浓密的树叶间展露着头角。那些绿叶掩映下的小黄花格外漂亮,每个小花都有四个花瓣,而花瓣围着的那个中心也恰有四根花蕊,每根花蕊的顶端都是黑色的一点。
而我喜欢的并不仅仅是沙枣花的这些,可能更多的是那沙枣花的香。每年的五到六月,漫步在田间地埂上;或者是在上学要走过的那条柏油马路上,扑鼻的花香迎面袭来。
我和那些小伙伴沉浸在花香的怀抱中,如痴如醉。这沙枣花的香味可是很浓,一直飘到很远很远。难怪沙枣有个别名叫七里香呢!以我看,那香味飘得应该不止七里远吧!
我们四个人拿着两张大的床单还有一根很长的竹竿来到一棵沙枣非常繁多的沙枣树下。这是在冬季,那棉花地里都被大铁牛犁过了,树下的杂草都是一片枯黄,而沙枣树上,树叶似乎都落得一片不留,那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沙枣就完全暴露在我们的眼前。
红芳和那两位妈妈将大床单铺放在沙枣树下,而我呢,就拿着那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沿着树干向树上爬去。
“喂!鹏刚,你千万要小心啊!手要抓牢,脚要踩稳!”我正在爬树,红芳就把两只手放在嘴边大声地朝我喊着。
“知道了!”我没有回头就这么给她回着话。
其实两位妈妈也很担心我的安全,在来之前就提醒我穿上适合爬树的鞋子,因为一旦从树上摔下来,那很可能不是没命就是残废啊!
终于爬到了那个沙枣繁密的树枝上,我左手扶在树枝上,右手拿起那根长竹竿用力地向那些沙枣抡去,嘴里还高兴地喊着:“下雨啦!”
是的,这时红芳和两位妈妈的头顶上确实开始下起了雨,不过这雨是有颜色的雨,它的名字就叫“沙枣雨”
此刻站在树梢上抡着竹竿在用力打沙枣的我也感觉自己好伟大啊!我似乎就是红芳她们的老天爷,控制着这场沙枣雨,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想下就下;想停就停,太好玩啦!
刹那间,大大小小的雨点都落在了那两张铺开的大床单上,不过也有一些落在床单外面的“雨点”,红芳就和两位妈妈蹲下身子,一个一个地从那枯草中、田地土块的间隙中拾起来扔到床单上。她们似乎有一种“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
我们打沙枣是用来做沙枣馍馍的。芳妈妈是做沙枣馍馍的高手。擀开面,擦上一层清油,将淘洗干净的沙枣大把大把地放在面上。然后将面卷成一个细长的管,再把这个管一刀一刀均匀地切断。
接着将切下的每个小段截面朝上正方,两只手沿着那一个个小圆柱的表面略微搓动,使它们更加接近圆柱状。最后把这些小圆柱一个个都放进钢珠锅的蒸笼里蒸熟就好啦!
蒸熟的沙枣馍馍表面上零星地嵌着些沙枣,那沙枣的颜色似乎更加俊丽啦!不过有好多沙枣都是藏在馍馍里边,不容易看到,只有一口一口地去吃才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吃沙枣馍馍的时候要格外当心,因为吃的时候要把沙枣的籽给吐出来。
妈妈刚开始的时候不会做沙枣馍馍,芳妈妈就热情地教着妈妈做。
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儿,我们两家人就走得越来越近。
芳妈妈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她,在我心里她和我妈妈一样都有着东方妇女最朴实的形象:贤妻良母。
有时候芳妈妈和我妈妈在一块儿做针线,她就开玩笑地说:“让我家红芳长大后给你们家鹏刚做媳妇……”
我妈妈就顺着她的意思回话:“那当然太好啦!咱们本来就像一家人嘛!”
可是我连芳妈妈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因为在芳妈妈去世的前一年,红芳一家人就从我们“东面子”搬到头工村三组去了,好像是那儿有家人给她们一部分地在种。
而芳妈妈去世后,她爸爸和她就从头工村三组搬回了我们“东面子”,这次她们住的房子就是治泽他们回老家后留下的。而红琴因为年龄还小,她爸爸不好照顾,就被送回古浪老家由那里的亲戚收养了。
这样,我们家和红芳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邻居。两家相去不到二十米。
冬天,红芳和我在学校里的时候,家里就只有他爸爸一个人。有时候,我的妈妈爸爸就会叫她爸爸到我们家来吃饭。
“孩子在学校里,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划不来做饭,就来我们家吃吧!”妈妈爸爸常常这样对芳爸爸说。
由于妈妈爸爸说的都是实际情况,所以芳爸爸就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啦!
夏天,芳爸爸就出去在外边打工,而红芳好多时候又在学校,所以她家的房子就空无一人。
红芳很懂事,周末她虽然独自一人在家,但自己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学习、做饭、洗衣服,她样样拿手。
她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有几个晚上,我和她两个人就在她们家里看电视。
时间正好是在暑假里,那时候我们“东面子”有电视机的人家都一样,只能收到一个台,就是安西电视台。当时我们一起看的那个电视剧是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生活的斗争的电视剧。名字叫《野火春风斗古城》。
每天晚上只播放两集。我都准时去她家观看。
当我们看到深明大义的杨母纵身跳下楼顶天台的那一刻,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们被这英雄的母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终于明白了什么才叫“可歌可泣”。
芳妈妈去世后,红芳从未在我面前提起这事儿,我相信她也从未向其他同学提起。她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那些痛苦。然后从中渐渐地坚强起来,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为她们家的重担,就要落到她那稚嫩的肩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