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文
新广武连着旧广武,一个在岸边,一个在水中。
水中的广武,万亩良田,千家农舍,十几座庙宇,成队的石人石马,一人多高的石狮子,雕画的牌楼,建筑精美的都督府……28年前的10月,以富庶闻名银南的广武营默默地沉入了水中。广武人为青铜峡水库的修建作出了巨大的也是痛苦的奉献,献出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广武人陆续迁到水库西岸,在一片荒漠中艰苦地开拓、耕耘,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他们打地窝子贮水,挖土窑住人,在刚开出的处女地上种庄稼,栽果树,在风吼狼嚎的新广武扎根安家。然而,尽管广武人吃苦受累,国家连年扶持,20年里,新广武变化却不大。广武人一直受穷,广武人有句话,叫大锅饭饭碗好端饭难咽。实行责任制前两年,广武有两个生产队连续三年人均收入20多元,另一个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值7分钱,一亩地撒下20公斤种子只打四五公斤粮。
政策里有钱、有粮,有累累硕果。大包干在广武简直像神奇的魔术师。还是这块土地,还是这些广武人,实行生产责任制一年之后,新广武甩掉了靠国家救济的贫困帽子,去年人均收入已达546元,广武人的腰杆挺起来了。
值得广武人骄傲的是新广武的园林事业,经果林,是宁夏农村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后崛起的一支新军。想了解宁夏农村经果林的现状、潜力和发展前景,不可不看看广武的园林村。从包兰路起,向东延续3公里,直抵青铜峡库区岸边,一条1500米宽的整整齐齐的经果林带展现在我们面前。四五万株苹果树、梨树、桃树、枣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熏风徐来,绿浪翻涌,摇曳的枝头,果实累累,馨香四溢。这规模,这阵势,使人惊喜不已,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说,这是目前我区农民的第一大果园。那抿着红唇嬉笑的是水灵灵的仙桃,脸上已透出红晕的是爱害羞的红玉苹果;“金特恩”等6万公斤早熟苹果已经开摘上市,当家品种红黄元帅苹果正自信而不动声色地发育着、生长着,一时还不起眼的青枣冬梨,也在悄悄地使自己日趋丰满、完美。园中的新贵“红富士”、“秦冠”等引进的新品种,虽未结果,已受到特殊的礼遇,村民们在土水肥上对它们照顾有加。园林村年轻的村长叶永文不无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园中,仅苹果的品种就有72个。
在园林村走走,一眼就能看出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一些已拆掉门窗屋顶,尚未来得及推平的寂静院落,向我们展示了园林村农民住房演变的足迹。园林村翻建之时住的土窑洞,已成为历史的遗存,第二代土坯房也已残留无几,代之而起的,是绿阴深处一砖到顶的红砖房。我们信步走进一户农民的新房,主人刘全贵告诉说,前几年他买了辆卡车跑运输,后来算来算去,感到开车不如种果树合算,就又把车卖了。现在,夫妻双双围着承包的100多株果树打转转,去年收入七八千,今年可能近万元。最近他花了1万多元修起了拥有6间房子的漂亮庭院。他家的生活水平,在这个村子也只算是中上。这个村家家都有电视机,其中近半数是带彩的,接收天线像一只只巨大的蜻蜓,俯视着园林村农民温暖的农舍。我们没能算清园林村的人均收入,据县乡的干部们讲,光去年区果品公司汇给园林村农民的苹果款一项,全村人均过千元。
园林村农民靠果树致富,整个广武乡的农民也都在跃跃欲试。全乡几乎家家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果树,少则十几、几十,多则上百棵。谈起广武园林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乡领导对我们说,这不仅要数数我们广武栽了多少棵果树,更要看看广武培养了多少种果树的人才,看看广武农民学习果树栽培技术的劲头。今年6月,广武乡办的两年制果树学习班有20多人毕业;广武中学把果树栽培技术作为初三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在青少年中培养园艺人才;今年乡里和村上请来了区果树专家讲学,重点培训技术尖子;园林村已家家都有懂果树栽培的技术人员……这些才是广武园林事业发展的最大后劲。数年之后再来看看,那时广武定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
自流灌溉的银川平原,感谢黄河的恩惠,感谢广武人为建立青铜峡水库曾经作出的贡献。无论是连年枯水还是洪峰从上游涌来,由于有了青铜峡水库,银川平原的数百万亩农田都能安然地承受着黄河的甘露。同时,人们更钦佩广武人建立新家园的创业精神,感谢广武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黄河母亲的衣裙上,缀上了一颗令人炫目的绿色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