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19世纪一位博物学家是这样描写它的:“由于树干膨大,当它落叶后光秃而憔悴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风病人伸展开臃肿的手指。”另一个更早的探险者则描写道:“半兽半人一样的树,像一个头披白发、脑袋斜歪而且挺着大肚皮的老妖怪,皮如犀牛,无数细枝恰似乎指紧紧抓住天空。”这种树叫做波巴布树,它的树干很大,有的要40个人手拉手才围它一周,但个头不高,只有10多米,是名副其实的“大胖子树”,因为它的果实鲜美,是猴子等动物喜欢吃的食物,又叫作“猴面包树”。
猴面包树的故乡在干旱的非洲。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的枝头经常是光秃秃的,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拼命贮水,一株猴面包树据说能贮几千公斤甚至更多的水,简直成了荒原的贮水塔,当它吸饱了水分,便会长出叶子,开出很大的白色花。
猴面包树用途很多,它的鲜叶是当地人喜爱的蔬菜。树皮可以制作绳索、袋子、渔网等,还曾用来治疗疟疾,有退热作用。它的树叶和果实的浆液,至今还是民间常用的消炎药物。
猴面包树还是植物界的老寿星之一。18世纪时,法国一位植物学家在非洲见到一棵,据他估计这棵树已活了5500年。有趣的是,猴面包树看上去很丰满,但中间往往是空的,这就无法从年轮上来推断它的年岁。
在非洲,猴面包树常常与庆祝丰收以及其他的一些宗教活动有关。在塞内加尔的塞仑斯,诗人、音乐家、魔术师和史学家这一阶层的人,死后就葬在猴面包树的空洞里。有个著名的英国旅行家就曾在一棵猴面包树的树洞里看见里面躺着20多个人的尸体。除此以外,猴面包树还常常用作旅行者以及动物们的休憩场所。
不但在非洲,在毗邻非洲的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诸岛上,乃至澳洲北部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而且,不管长在哪儿的猴面包树木质都有很多孔。
对着它开一枪,子弹完全能穿透而过。除了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外,大象也喜欢吃,并且不但吃它的果实,甚至连它的枝叶和树干都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象成了猴面包树的天敌。
能产“大米”的树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能产“大米”的树,名叫西谷椰子树,当地人称它“米树”。
西谷椰子树树干挺直,叶子很大,约有3~6米,终年常绿,树干长得很快,十年就可以长成10~20米高,但是这种树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开花后不到12个月就枯死了,结的果实只有杏子那么大。它的树皮坚韧,但里面却很柔软,全是淀粉,开花之前,是树干一生中淀粉贮存的最高峰。然而奇怪的是,这些积存了一生的几百千克的淀粉,竟会在它开花后的很短时间内消失光,枯死后的米树只剩下一株空空的树干。
因此要在它开花之前将它砍倒,切成几段,然后再从中劈开,刮取树干内的淀粉。接着将它们浸在水里搅拌,水就变得像乳白色的米汤一样,然后将沉淀的淀粉加工成一粒粒洁白晶莹的“大米”,人称“西谷米”。用它做饭,就像普通米饭那样香软。自古以来,米树生产的“大米”一直是当地人的重要粮食。据测定,这种米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一点也不比大米差,目前世界上仍有几百万人还依靠西谷米维持生活。
西谷米不怕虫蛀,可以用来作纺织工业的浆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能出“乳汁”的树
假如你在无花果树干上砍上一刀,它就会从伤口里流出一滴一滴乳白色的液体,在植物界里,像无花果那样能流出乳汁的植物还有很多。这些乳汁有的可以做橡胶原料,有的可以提炼石油,有的还真可以像牛奶、羊奶等动物的乳汁那样供人类享用呢。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国家,许多居民的房子周围都种有“牛奶”树。
它有粗壮高大的树身,闪闪发亮的树叶。
如果割破这种树的树皮,就会流出白色的乳汁,味道和营养价值都和牛奶相似,当地居民就把这种乳汁用清水冲淡煮沸代替牛奶饮用。
如果把树皮划一个口子,一小时内可流出一公升左右的乳汁。
有趣的是,这种乳汁存储时间很短,否则就会变质,用锅煮时,面上还会出现一层蜡质,当地居民用它做成蜡烛供照明用。
在巴西的原始森林里还生长着另一种“牛奶”树,人们只要用刀割破这种树的树干,马上就会喷出白色乳汁。
每棵树每次能挤出2~4升“牛奶”,味道略有些苦辣,但只要冲水煮沸,苦辣味就会消失,成为富有营养的美味“牛奶”。
在巴西的邻国委内瑞拉的森林里,也生长着一种能出“牛奶”的树。它产的“牛奶”不需加热煮沸就能喝,而且味道更好。
当然含有乳汁的植物还有很多种,但很多植物的乳汁是不能吃的,这点千万要注意。
如甘遂的枝条和叶子里的乳汁含有剧毒,只要有一小滴滴在人的舌头上,就会让人感到非常难受,如果吞下去一些,就会有被毒死的危险。
喜欢音乐的植物
除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外,其实植物也有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个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它的小麦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产量的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随后他在温室里放上录音机,24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其他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干要粗壮得多。史密斯感到很出乎意料。后来,他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的试验地播放经典和半经典的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完全出乎意料,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竟多收了700多公斤玉米。他还惊喜地看到,“收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假如在农田里播放轻音乐,就能够促进植物的成长而获得大丰收,这似乎不是遥远的事情了。
美国密尔沃基市有一位养花人,当向自家温室里的花卉播放乐曲后,他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栽培的花卉发芽变早了,花也开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经久不衰。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丽,鲜艳夺目。
比如这里有一株番茄,在它的枝干上还悬着个耳塞机,靠近它可以听到里面正传出悠扬动听的音乐。奇迹出现了,这株番茄长得又高又壮,结的果实也又多又大,最大的一个竟有2公斤。原来番茄也喜欢听音乐呢。
那么,它到底喜欢听哪种音乐呢?人们继续做实验,对一些番茄播放摇滚乐曲,对另一些播放轻音乐,结果发现,听了舒缓、轻松的音乐的番茄长得更为茁壮;而听了喧闹、杂乱无章音乐的番茄则生长缓慢,甚至死去。原来番茄也有对音乐的喜好和选择。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听懂音乐,而且在轻松的曲调中茁壮成长。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有的国家用“听”音乐的方法培育出2.5公斤重的萝卜,小伞那样大的蘑菇,27公斤重的卷心菜。
科学工作者还发现,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音乐“爱好”。黄瓜、南瓜“喜欢”箫声;番茄“偏爱”浪漫曲;橡胶树“喜欢”噪声。美国科学家曾对20种花卉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噪音会使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47%;播放摇滚乐,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听音乐能促进生长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那些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的规则振动,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陈代谢,而使植物生长加速起来。
食虫植物
按照我们的常识,动物吃植物是正常的事。但是,你知道吗?还有植物吃动物的。在众多的绿色植物中,约有500种植物能捕捉小虫,这类植物叫食虫植物。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捕食小虫的吗?
狸藻是我国各地池沼中常能见到的一种水生植物,尽管它的名字中带有“藻”字,但是,它是种子植物而非藻类植物。它的茎细而长,叶如细丝,有一部分叶变成了特别的捕虫囊,囊口边上生了几根刺毛,还有一个能向囊内开的“门”。当小虫随流水游入囊中时,就被关在里面被狸藻慢慢地消化掉了。
茅膏菜也是一种食虫植物,在我国东南各省常见。它的个子仅10厘米左右,叶片变成一盘状捕虫器,盘的周围生有许多腺毛。腺毛是植物上的一种分泌结构,不同植物上的腺毛所分泌的物质不一样。当小虫爬到茅膏菜的叶上,腺毛受到刺激就向内蜷缩,把小虫牢牢地“捆住”。与此同时,腺毛也开始分泌消化液把小虫消化掉。之后,腺毛又慢慢地张开,等待下一个受害者的到来。
捕蝇草也是一种珍奇的食虫植物,在世界许多植物园都有栽培。它的捕虫器形状很像一个张开的“贝壳”。“贝壳”的边缘有二三十根硬毛,靠中央还生有许多感觉毛,当小动物触动感觉毛时,“贝壳”在20~40秒之内就闭合上了,然后靠消化液把小动物“吃”掉。捕蝇草的一顿美餐大约要花7~10天的时间。
在我国的广东、云南等南方各省,你可以见到一种绿色小灌木,它的每一片叶子尖上,都挂着一个长长的“小瓶子”(实为变态的叶),上面还有个小盖子,盖子通常情况下是半开着的。这“小瓶子”的形状很像南方人运猪用的笼子,所以人们给这种灌木取了个名字,叫“猪笼草”。奇妙的就是它的这个“小瓶子”。猪笼草的“瓶子”内壁能分泌出又香又甜的蜜汁,贪吃的小昆虫闻到甜味就会爬过去吃蜜。也许就在它吃得正得意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一头栽到了“小瓶子”底上,瓶子上面的盖自动关上了,而且瓶子里又贮有黏液,昆虫很快被黏液粘得牢牢的,想跑是跑不掉了。于是,猪笼草便得到了一顿“美餐”。
用瓶状的叶子捕食虫类的植物还有许多,在印度洋中的岛屿上就发现了将近40种。那些奇怪的“瓶子”有的像小酒杯,有的像罐子,还有的大得简直像竹筒,小鸟陷进去也别想飞出来。但是要说构造的精巧、复杂,我国的特产——猪笼草的“瓶子”是要排在第一位的。
夏天到来后,在沼泽地带或是潮湿的草原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它的叶子是圆形的,只有一个小硬币那么大。叶上面长着许多绒毛,一片叶子上就有二百多根。绒毛的尖端有一颗闪光的“小露珠”,这是由绒毛分泌出来的黏液。这种草叫毛毡苔,也是一种吃虫草。如果一只小昆虫爬到它的叶子上,那些“露珠”立刻就把它粘住了,接着绒毛一齐迅速地逼向昆虫,把它牢牢地按住,并且分泌出许多黏液来,以把小虫溺死。过一两天后,昆虫就只剩下一些甲壳质的残骸了。最奇妙的是,毛毡苔竟能分辨出落在它叶子上的是不是食物。如果你和它开个玩笑,放一粒沙子在它的叶子上,起初那些绒毛也有些卷曲,但是它很快就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可口的食物,于是又把绒毛舒展开了。
通过上面的文字,你一定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食虫植物食虫全靠它们各种奇妙精致的捕虫器。但是,不要忘记这些捕虫器都是由叶子变化来的。也许你会问,绿色植物不是自己能制造养料吗?为什么这些绿色植物要吃虫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些植物的祖先都生活在缺氮的环境中,而且它们的根系又不发达,吸收矿质养料的能力较差。为了获得它们所不足的养料,满足生存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一部分叶子就逐渐演变成各种奇特的捕虫器了。
致幻植物
什么叫“致幻植物”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食用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说,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等,当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可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梦幻当成真实,从而做出许许多多不正常的行为来。
有一种叫作墨西哥裸头草的蘑菇,体内含有裸头草碱,人误食后肌肉松弛无力,瞳孔放大,不久就发生情绪紊乱,对周围环境产生隔离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但从外表看起来仍像清醒的样子,因此,所作所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如果有人误服哈莫菌,服用者的眼里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据说,猫误食了这种菌,也会慑于老鼠忽然间变得硕大的身躯,而失去捕食老鼠的勇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视物显大性幻觉症”褐鳞灰生的致幻作用则是另外一种情形。服用者面前会出现种种畸形怪人:或者身体修长,或者面目狰狞可怕。很快,服用者就会神智不清、昏睡不醒。
服用大孢斑褶生会丧失时间观念,面前出现五彩幻觉,时而感到四周绿雾弥漫,令人天旋地转;时而觉得身陷火海,奇光闪耀。
美国学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玛雅文明中就发现有致幻蘑菇的记载。不久后,人们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遗迹中又发掘到崇拜蘑菇的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