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成稳定秩序。学校要有严明的纪律,努力形成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
三、培养文明习惯。
四、陶冶情感意识。培养人的情感意识是校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情感体现在忠于祖国,热爱事业,关心他人,严于律己。对集体关心备至,主动参与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讲团结,重友谊,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对学生,有爱心,关怀体贴。陶冶良好的意识倾向,主要是树立主人翁意识,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做学校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有自主、自尊、自强精神。
五、培养高尚精神。精神状态是学校成员思想水平、性格特点、风度士气的综合反映。一所学校精神状态好,应表现在政治热情高,同心协力,真抓实干方面;有正确的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有抓住机遇,勇于改革的精神;有适应社会,走向成功的进取精神;有不畏困难,迎接挑战的奉献精神。
学校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搞好学校信息的处理,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及时
就是对信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理。一是要求信息管理人员适时地记录、收集出现的各种信息;二是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加工和传递给各有关部门。信息具有时效性,其价值与提供的时间成反比,时间的延误,将会使信息的价值丧失。
二、真实
即信息要如实反映客观情况。信息管理人员在收集过程中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防止和减少各种干扰,保证信息不失真。假信息、失真的信息比没有信息危害更大。
三、适用
指信息的处理必须适合学校管理的需要,便于利用。在收集阶段,信息必须完整,在加工阶段,必须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便于传输、利用。在传输阶段,必须适应本学校的要求和情况,寻找相适应的高效的媒介手段;在存贮方面,分类、登记、编码、归档要便于今后查询利用。
四、经济
信息的处理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的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以最低的费用获得更多的信息;二是要求要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
学校管理评审制度
一、目的
通过开展管理评审活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学校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管理评审。
三、职责
1.校长负责主持管理评审,管理者代表及校办、教导处、总务处协助。
2.校长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办)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工作,并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有关年级科室负责准备相关的信息资料,参与管理评审会议,并负责执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有关本部门的改进措施。
四、工作程序
1.评审频度
管理者代表负责在适当的时机(通常在每年年底)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校长批准。确保管理评审每年至少实施1次,当学校出现重大投诉或相关事件,或组织结构有重大变动时,校长可随时召集管理层进行非定期的评审。两次管理评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出12个月。
2.管理评审的实施
(1)管理者代表、校办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需要,在正式进行评审前半个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包括:本次评审的目的、范围和内容;评审的依据(文件、资料);评审的具体时间和安排;参加评审的科室和具体的人员安排。
(2)管理评审实施计划经校长批准后,由校办负责提前10天发给有关参加人员。
3.参加人员除校长、管理者代表外,还应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科室负责人和其他认为有必要参加的相关人员。
4.管理评审的依据
(1)国家标准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
(2)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3)有关法律和国家教委、省教委有关法规。
5.管理评审内容一般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2)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其适宜性。
(3)组织结构是否合适,职责是否明确。
(4)资源是否充分。
(5)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6)内部质量审核结果。
(7)其他需要评审的内容。
6.评审前有关年级科室应准备好管理评审资料,包括
(1)家长、学生投诉记录。
(2)内审报告。
(3)纠正、预防措施记录。
(4)相应法规要求。
(5)工作检查的结果。
(6)满意度调查报告。
(7)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总结。
(8)年级科室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汇总。
7.管理评审由校长负责主持,评审参与人依据准备好的信息资料逐项评审,对每一项评审内容提出意见和评价,对不适宜的地方提出改进方案,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8.评审结果
(1)由校办负责做好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并将管理评审结果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校长负责审批。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2)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评审范围和时间、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管理评审概况、评审结果和结论意见、校长签字。
9.管理评审报告发送校长、管理者代表、各年级科室。
10.校办、教导处、总务处对管理评审后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并记录。
11.管理评审产生的记录由校办整理保管。
科研机构、经费及课题管理制度
一、教育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1.教育科研经费是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保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其目的在于用教育科研经费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教育科研经费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用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经费。它包括科研事业费(含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和科研基本建设费(包括设备购置)等。
3.教育科研经费的拨付与管理,一般采取一次核定、分期拨款、单独建账、专款专用、节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制度。
4.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实施经费管理的时候,要认真做好决算和各项开支的分析工作,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提高教育科研经费的使用价值和教育效益。
二、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本校的教育改革,做好校长的参谋,为学校决策出谋划策。
2.利用举办教育理论讲座等方式,组织教职员工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普及教育科研知识。
3.编制本单位教育科研计划,组织学校课题申报工作。
4.检查课题执行情况,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5.组织专家鉴定课题成果,并对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6.加强科研资料室建设,做好课题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订阅科研杂志,收集有关科研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服务。
7.监督检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1.所研究的课题范围不宜过大,应是学校能够承担的。
2.研究项目的性质不宜是纯思维、纯理论的,应以应用研究为主。
3.研究的项目时间不宜过长,力争在2~3年内完成。
4.请一些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人员担任课题顾问,专家的参与会有助于提高课题实施的质量。
学校教职工考勤制度
一、考勤制度
1.每位教职员工要自觉执行学校考勤制度,因病、因事不能坚持工作,半天以上要持请假条,经主管领导批准,年级组登记方可生效。事假要提前请;急病来不及请假的,一定要及时电话通知(最迟不得超过当日)。严禁“先斩后奏”,否则,一律按旷工论处。假满返校要及时履行销假手续。
(1)病假
3天以上要有医生诊断书。需续假时,再次履行请假手续。1学年内,累计请假在半年以上者视为长期病休人员,列为编外休息。长期病休人员病愈后要求上班,须先试用3个月,如确实能坚持正常工作,从上班之日起发给全额工资。
(2)事假
①婚假7天,其他规定另行通知。
②丧假(直系)7天,配偶的父母去世可给丧假5天(路途所用时间除外)。
③产假:一般56天,难产70天,晚育100天。办理了独生子女证并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者可享受产假6个月。
④流产:(采取上环措施失败者)休息15天,其他原因流产的以病假对待,1年内流产2次者,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并扣发3个月奖金。
⑤做上环手术1天。
⑥1个月内教职工中因独生子女生病请假半天,或教工本人是独生子女者,因父母生病准假半天。
⑦教工子女在外省服兵役者回来探亲时,准假1天。
⑧教工子女结婚准假1天。
(3)旷工
凡旷工者按日扣发工资。旷工1天,停发学校奖金;旷工2天,除停发学校奖金外,同时停发奖励工资;旷工3天,除停发前两项外,再停发期末奖金;旷工超过1个月者,按规定执行。
2.坚持8小时工作制,坚持坐班制,坚守工作岗位。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闲聊,不串办公室,不干私活。按时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教学研究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因特殊情况需要晚来、早走或中途离校者,要向年级组长打招呼。
3.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上课铃声落,任课教师必须进入教室,中途不得随意离开课堂。课间、下课的时间不准授课,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锻炼和娱乐时间。
4.不履行请假手续,或虽有手续但未经领导批准而不上班者,以旷工论处。
5.各年级组长按要求认真填好每周考勤表,每周一早按时送交教导处,学校按月汇总上报。
二、考勤细则
1.连续请假8天以上者,假期间的星期日、节假日和学校活动后的休息,均不另扣除。
2.学期末请假、学期初仍未上班,两头累计超过30天者,连同假期合并计算。
3.外单位借调人员,停发学校一切奖金,不再享受学校的任何福利。
4.教职工申请调动,在未办理调动手续前,应在校坚持工作,如擅自离岗,按旷工对待。
三、考核办法
1.缺勤考核
病假1天扣发当月出勤奖30%;事假1天扣发当月出勤奖20%。50岁以上(含50岁)的教师,享受老教师待遇:每月因病可休假1天(不扣除奖金)。
2.在岗考核
(1)上课迟到、课中随意离开教室或提早下课,发现一次扣除10元。
(2)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确因病、因事需临时外出,必须与年级组长请假,否则发现一次扣除10元。
(3)因特殊原因迟到者,需向组长说明情况,不说明的发现一次扣除10元。
3.奖罚条例
根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对坚持出满勤干满点的教工,学校予以奖励;对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影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罚。
(1)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超代一节课奖励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