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苏州街上,仿佛置身在江南水乡。那澄碧的河水,咿呀的小船,河岸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鳞次栉比的店铺外招幌,无不反映出苏州街往昔的繁华与喧闹。
这不是江南小镇上的苏州街,而是北京颐和园前身清漪园中的一个景区。
苏州街原称买卖街。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时,将苏州街付之—炬。1986年国家投资重建。
走在苏州街上,我们惊奇地发现,街上有许多穿清朝服装的人。正在诧异,迎面又走来了几位巡捕,前胸都有一个大大的“巡”字。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为了保持苏州街的风格,让人们重温过去的景象,苏州街三百多米的一水两街六十多处店铺里,店老板、店小二、船工、巡捕等,全部着清式古装,街内使用清式铜钱模拟经营,当铺、酒楼、茶馆、钱庄、药店、染坊、印书局、官服店、织布所、评弹厅、糕点铺、小吃店顾客云集,来来往往。每天早晨,由几位身着清装的小伙子喊:“开市了!”店家便纷纷开门纳客;傍晚,又是几位小伙喊完,店家纷纷关门。由于我们游览时是中午,便无缘看到开市和歇市的景观了。
我们在街上徜徉,走进一个又一个店铺,即使不买东西,也从身心中感受到中国二百年前的商业状况,管窥那个时代商业文化的缩影。
至于为什么要建一条苏州街呢?民间有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是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陪他母亲孝圣皇后游玩,发现江浙一带的水乡特别有韵味,人们乘舟在河的两岸进行买卖交易,这是他在京城里所看不到的。于是他下决心花巨资进行仿造。没成想,却被英法联军烧成了断壁残垣。
1986年,有关部门投资千万,历时四载,按原址原貌恢复了苏州街。据介绍,北京地名中,称苏州街的就有好几个,但从江南水乡的韵味上去考察都已名存实亡,只有我们脚下的这个苏州街却是名副其实的。这是我国在被帝国主义焚毁的遗址上,重建的第一个完整景区。
199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