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刚上线,小英子就把我给逮住了,她劈头就问,哥,你上哪去了?跟蒸发了似的。
这就是小英子的风格。
我赶紧说,哪也没去,忙!没空上网。
我问你在哪?
她说,在哈尔滨。
我一下惊奇了。你不是在南昌上学吗,怎么一下子就到了东北了?
我跟同学去的,利用放假时间玩玩。她说,神态看来很轻松。
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我们是去年11月份在连云港开文学笔会时认识的。我们都习惯地叫她小英子。她是南昌外院英语系大三的学生,这使我们感到很惊诧:现在既非假期,又非实习,她怎么会能参加我们的文学活动呢?笔会期间,我们相处的很愉快,她管我叫哥,我管她叫小妹。我问她为什么不上课?她说,该实习了,课就不紧张了,认识点文学朋友不好吗?分手时,我们互留了通讯地址,她除了给我留了学校地址外,还给我了她的QQ和E-mail。回到天津后,工作一忙,我还是很少上网。那天,闲来无事,我就按她的QQ找了一下,没想到,她还真的在网上,红色的头像直向我晃。我十分兴奋,她也表示出意外的惊喜:呀!哥,是你吗?当时她正在宿舍里,她的惊呼惊动了已睡下的同宿舍同学,人家不以为然地说,你哥在网上就把你高兴成这样?她当时所惊叹的是:一是这么晚了,二是一个在天津,一个在江西,相距几千里哟!那晚,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她说,哥,你要是想找我说话,就给我打电话,我陪你聊。我看到她打字的速度极快,显然,她是一个网虫无疑。
以后,我们又碰上了几次,都是不期而遇,不约而同地上网。碰上就聊一会儿,碰不上就算。那天,我们又碰上了。刚一上来,屏幕上就有了她的问话:哥,你来了?
你在哪?我问她。我在厦门。她说。
跑那么老远干什么去了?我不解地问。
我实习了,在一家合资企业。
我真高兴。就说:是不是有意向留在那里?真是那样也不错啊!那里是沿海地区,发展快,有利于你的发展。是的。她说,我们已经签合同了。
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一个浮萍似的网友终于要扎下根了,再也不会成天漂来漂去了。这样不仅有利于她的学习和进步,也有利于她的方方面面。正暗自庆幸,一个念头又突然浮现在脑海:凭小英子的性格,她绝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女孩,她的天性,她的学识决定了她要用一生的精力去搏击,去闯荡,去打拚,直到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和领地。好在我们拥有现代化的网络系统,走到哪里都可以寻觅到她的芳踪,而不怕迷失了自己。
这话还真的被我不幸言中了。
那天上网一看,她又到了深圳。这个消息是她通过QQ的系统转告我的。留言上说,哥,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你上网了,我又来到了深圳,还是一家合资企业,条件不错,跟我的专业很对口,待遇也很高,请放心!
能扎下根吗?我在心里问。但立即又骂自己老土了:年轻人,是最好不要用旧框框束缚人家。想到这,我不仅鼓励了她几句,还用她的E-mail给她发去了一个贺卡,那是从网易里挑出来的: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树下是如茵的芳草地,野花芬芳,阳光灿烂。
20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