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和姜晴便放下手里的活,朝他看去。老谭概要讲了新主任上任后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机关这次民主测评活动,并阐述了目的和意义。之后,又具体讲了测评的组织形式。即:中层以上领导一个组,在全机关范围进行测评;工作人员一个组,以业务组为单位进行测评,两组分步实施。好的当先进,差的办学习班。中层领导不参加本组评选,却要参加对本组人员的测评。接着,老谭把提前制好的民主测评表发给每人一张:竖栏只有陆战和姜晴两个人的名字,对应的横栏内是好、中、差三个选项。老谭最后强调,要切实端正测评态度,以对自己对他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填写……
正在这时,外面有人隔着门缝轻轻叫老谭,样子有些神秘。老谭带上门随那人出去了。
办公室顿时安静下来。
陆战很烦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搞得人心惶惶、相互设防,还真不如干点自己想干的事。
前几天,梅林又给陆战打电话,说你上大学时总爱写写诗什么的,这杆笔可不能丢下啊,说不定以后就能写出名堂来。陆战确实很喜欢文学,上大学时,学校校刊上经常有他的散文和诗歌,省、市报刊也刊载过他的作品,有一次还把梅林的名字挂上了。
也许是梅林的提醒,陆战突然就有了很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想写一首诗,题目叫《默祷》。
老谭返回办公室,打断了陆战的思绪。
“新闻,重大新闻。”老谭看看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到他这里,然后笑眯眯地说:“纪委进驻史志办了,有人要挨收拾了。”
陆战和姜晴就猜冲谁来的?
老谭说:“还会有谁,新来的主任呗。”
陆战有些疑惑,说:“他事业心挺强的!”
老谭笑笑说:“都是双面人,人前人后不一样。”
姜晴有些不解,说:“这个主任才干了三个多月,忒快了点吧?”
老谭说:“他就是太想干事了,急功近利,后勤那些人动得吗?哪个人没有根底?!水都深得很。”
那些日子,史志办在楼层顶头腾出两个房间,供纪委人员找人谈话。纪委调查组,一时间成了关注焦点。
几乎每天都有人传说,纪委又找谁谁调查了,谁谁去了一个上午……由此推断调查所涉猎的领域和整个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老谭有时将从其他办公室听来的传闻,回来绘声绘色地传播,说:“听说了吧,反映了八个大问题,三十多个小问题,目前与两个女人的事查实了。”老谭说完,看看大家,一副失语状,补充道:“哪说哪了啊。”
呆了一会,老谭的嗓子又痒痒了,觉得还是要把知道的情况吐出来,说:“这兔崽子还借单位名义出版个人书籍;借采访之机公款绕道旅游;还巧立名目,虚报立项冒领经费。”言毕,老谭的声音突然提了起来,他环顾一下陆战和姜晴,嘱咐道:“这些话可别往外传啊。”
因为老谭多年不受重用,对领导有一肚子怨气。新主任上任后,虽然讲过给他正式任命,但迟迟不见动静,老谭觉得他又是政客一个。
自从陆战有了创作冲动以后,工作精力便有些分散,他一直在构思《默祷》。
姜晴却很兴奋,说:“可有热闹瞧了,说不定很快就移交检察机关了,那时戴着手铐的主任不知什么表情?”
接着,老谭就用肢体语言表现了无所畏惧状、一脸无辜状、蔫头耷脑状和慷慨就义状。
他形象的表演逗得大家都笑了。
不久,几人就又同情起主任来。他们曾在机关警示教育中,集体看过一个法制片,讲一个官员落马后,爱人疯了,十几岁的女孩离家出走,可谓家破人亡。其实人们眼气得是那个位置,谁在那个位置上,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纪委的人在大楼里忙活了一周。这期间,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干事,一直忐忑不安。
一周后,纪委的人撤离,案子没有移交检察机关,主任也没有戴上手铐,而是若无其事地伸出右手,微笑着与纪委的人逐一握别。
以这种方式收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态。陆战长出了一口气。说心里话,这几日,他一直提心吊胆,因为他从这位主任推出的各种举措中,看到了前几任主任所不具备的公道正派,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主任自然还是主任,只是精简整编的步伐减缓了些。有一次他对人讲:“在这里干事,比想象得难。”
渐渐又恢复了常态,该当领导的当领导,该干活的干活,办公室里仍然是笑话连篇、牢骚满腹。
之后,主任作风很深入地去了每个办公室。他的眼窝有些凹陷,精力却很充沛。他礼节性地问大家累不累?有什么困难?后来人们才明白了他的用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仍然是主任,经得起查。
主任来到传记组时,老谭从蜷缩的椅子里跳出来,主动迎上前,双手握着主任伸过来的手,微笑着不住地点头。那神态,和他背后对主任恨之入骨的表情,判若两人。陆战和主任握手的时候,他看到主任笑容里包含着几分真情。
姜晴在主任面前一点也不发怵,大大咧咧地说:“我们就是需要你这样有魄力的领导。”此言显然是口是心非,听起来,好像有点嘲讽的味道。
主任没有接话,却看着姜晴微微点头。
主任走后,陆战赶紧铺开摊子,撰写烈士传记,他想:工作还是要往前赶,自己不能和别人比,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靠“干”字当家,他第一次见这位主任就看到了希望。
本来趋于平静的办公室,随着主任的深入走访,又掀起波浪,人们又开始重新议论起来,有的说主任在向某些人示威,有的说是检查工作秩序,还有的说是考察骨干。其实,人们的心里是不会平静的,在这个文人成堆的剧场里,大戏还在上演。
民主测评继续进行,传记组的测评结果为:姜晴和陆战均为两票“好”,最终评出的先进是姜晴。老谭最后集中民主意见,说:“姜晴和陆战两个同志都不错,姜晴来得早些,又是女同志,先进就给她吧。”
姜晴低下头,脸色重了些,但仍掩饰不住她的喜悦。
其实,陆战对这次测评结果早有预料。老谭肯定在做“和事佬”,他不可能只选择自己,不选姜晴。陆战断定,测评前,老谭也对姜晴说过和自己同样的话。老谭想要个正式任命,也想利用姜晴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亲戚关系。姜晴也有求于老谭,作为直接领导,想正式调进来,没他点头不行。
接着是中层领导测评。中层领导们对这次测评都很重视,是关乎他们升迁的大问题,因此竞争十分激烈,不少人提前下了功夫。请客送礼、登门示好、群发短信,纷纷暗中较劲。老谭作为传记组临时负责人,也参加了测评,但只有他按兵不动,看似已胸有成竹。
测评前,老谭吃了泻药,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工作,中午饭都没吃,后来晕倒在岗位上。中午打了一针,开了些药,仍然继续工作。下午,老谭的老母亲气喘嘘嘘地来到单位,说老伴因突发心脏病住院一周了,连儿子的影子都没见,总不能光工作不顾家吧?单位的人听后都很感动,有的还陪着泪水。
事后,陆战暗自好笑。他觉得追名逐利实在没什么意思,真不如干点自己喜欢的。此时,他想起了梅林说过的话。便暗暗告诫自己:那支写诗的笔可不能放下。于是,那首《默祷》生动地展现在他的脑海里,快把他的心充满了,他要尽快把它写出来。
日月更替,草木又逢春。
春节一过,人们带着特有的懒散返回各自岗位。
陆战步入大楼的时候,正遇主任,他礼貌地问了主任“过年好!”并为主任开了电梯。主任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电梯里,温和地对陆战说:“你们几个见习人员的情况,我心里有数,好好干,我会给你们提供平台。”
陆战很激动,不住地向主任点头。
春节后的收心会上松散而混乱,大家互相说着问候的话。但随后主任的讲话,却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主任说:“进入新纪年,要开好局、起好步,要有新气象。我们要加紧精简整编,下决心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确保精干、高效。”
松散而混乱的会场,一下子就安静了。
“这次要彻底打破大锅饭,所有编内人员改为聘任制,奖勤罚懒,优胜劣汰。”主任喝了口水,挺挺身,头抬得更高了,声音也大了些:“多年来,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不少有识之士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挑肥拣瘦,好逸恶劳。相反,想干事的人却难得应有的位置,我们要大张旗鼓地给干事的人提供平台,给干成事的人应有的待遇。”
会场静极了,掉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到。
这种场面在史志办已经习以为常,以往也有过零打碎敲的改革,但如此伤筋动骨的举措还没有。多年来一直未能改变的老的用人方式、老的规章制度以及那种吃大锅饭的老的付酬方法等等,之所以不能动,是因为那些像礁石一样的既得利益者庞大而稳固,改革之船无法行驶,一行驶就触礁。
主任最后大声说:“我就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会议在寂静中散了,人们低着头默默离去,姜晴搬着她的椅子,显得无精打采。
陆战最后离开会场,他心里有一种振奋。途经大厅时,头扬起来了,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光芒四射。这是他三年多前刚进大楼时的感受。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
过了好一会儿,还是老谭打破了寂静,他说:“这兔崽子终于要对我们下手了!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老谭虽然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工作安逸,各种待遇也说得过去。如此下去,平安着陆还是可以接受的。但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就不一样了,那意味着他端了几十年的铁饭碗有可能被砸掉。
老谭越想越来气,冷笑道:“唉?没想到他被查以后,还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了。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姜晴一直在聊电话。近期她的电话特别多,先后处过几个男朋友,正课时间也经常外出,很少有心思花在工作上。
陆战始终没吭声,在这种场合他必须保持沉默,不能让人摸透他的真实想法。开始没人在意陆战,当老谭突然感觉到他的存在时,办公室立即鸦雀无声了。这种异常的反应,让陆战即刻想起了那次主任大张旗鼓表彰他时,人们看他的眼神。
沉思了一会儿,陆战反倒冷静了,他突然想成个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闲暇时写写诗,会别有一番情趣。于是,他自然就想起了梅林。一起上学时,梅林对自己确实很上心。可能是替她抄笔记的原因,每次考完试,她都对自己有所表示,或是偷偷出去撮一顿,或是给块巧克力,最次也是发个短信感谢一番,她可从来没有对其他男生如此主动过。但不知道她现在有没有成婚、有没有意中人?
梅林在心目中的位置凸现后,陆战对工作上的事就不那么看重了。
后来的日子,对精简整编的说法很多,经常一阵东风一阵西风,把一件事说成甲乙丙丁,大家焦急等待着一个规范的说法。
半月后,精简整编方案出笼了,发至每人一份。顷刻间,史志办沸腾了。
总员额精简三分之一,史志办领导由上级任命,以下岗位都实行合同制,三年签一次。全员按劳计酬,多劳多得。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群众推荐和上级考核相结合。
关键是附则里那句话:此方案一周后实施。
最牵肠挂肚的,就是老谭这些人。老谭在传记组虽然是个临时负责人,但经过与领导交涉,享受中层干部同等待遇:有岗位工资、通话补贴、交通补助。他平时工作不做具体事,只在别人搞的东西上勾勾画画,这一切早已成了习惯。可往后,这一切将不复存在,他要想再当中层领导,就要从头再来。他突然沉默了,下班也不走,总在微机上敲敲打打。
眼看一周就要过去了,以往舒适的日子将要结束。
没有仕途追求的人已经听天由命,顺其自然,抱有这种心态的人占多数。姜晴仍然毫无顾忌地聊电话。陆战只顾做自己的事,还想着早些完成他的诗作。老谭照样一声不吭,脸阴沉沉的。沉闷的气氛里,都预感到将要发生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