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的“阅读大脑”的技术研究,其原理就是建立在人的大脑是个生物电磁场的基础上。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心灵感应同物理学的关系也许比它同心理学的关系更密切。”以色列科学家阿希萨尔的研究也发现:“大脑接收感觉信号的过程类似于调频收音机接收信号的过程从而使大脑中形成完整的感知图案。”
人类具有天然的心灵传感功能,借助这种能力,两个大脑或多个群体大脑之间,通过类似于“调频”的方式,互相感应,可以接收到远处人发出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同卵孪生子之间、亲子两代之间、恋人之间、师徒之间最容易同频共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都可以相互感应的原因。
墨西哥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宣称,一对恋人即使被两间房子分隔,他们的脑电波依然可以完全一样。领导这项研究的心理学教授格连伯格说:“爱的确可以把两个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这种心灵联系不只在恋人身上可以出现,好友、至亲或同事之间亦可能存在。
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心灵空间”的心灵感应,即“精神信息波”的共振。每个人都具有发送和接收“精神信息波”的能力,训练有素者功能更强些。血缘愈近,信息愈强。这种作用在孪生人之间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息息相通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双胞胎里的一个生病了,另一个也会生病;虽然二人身处异地,可是他们之间却真的有“心灵感应”。
在英国一个小镇诺斯维克,有一对孪生姐妹,她们的言行思想总是一致的。1994年4月8日,她们双双死于心脏病,倒在自家的后门旁。她们俩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应能力,两人不发一言,也能知道对方的脑海里想的是什么。
1998年年末,在意识形态研究上独树一帜的英国物理研究所,提出了“波浪式流动粒子”感应新理论。他们认为:人的思想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的内部,它还会像光线一样传播到数公里﹑数百公里以至数千公里之远。人类的思想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但它同时也在周围环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电磁场一样,思想也有自己的场域,即“形态发生场”,形态场里流动着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想法、愿望和意见。
通过人的脑电波阅读人的思想并非科幻,因为人在思考或者说某一特定单词的时候,大脑就发射反映该思维活动或单词的特征脑电波。这样,一个人不需要说出他在想什么,别人就能根据其发射的不同脑波来判断出来。利用一个人思维或者说话时大脑所发出的脑波来控制计算机,使计算机按照我们的意图来工作。没有键盘,也不用鼠标,光靠大脑意识就能操作计算机。
日本理化研究所已研制出这种脑控计算机的基础系统,它依靠安装在头部的电极接收脑电波,从而使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根据脑电波的强弱移动。解读脑电波信号的最大挑战在于脑电波十分微弱,而且其中有用的信号常常淹没在杂乱的背景噪声中。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思维传感是一种自然属性,是不停地进行着的。在冥冥之中一个眼神和一个动作,都能不约而同,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精神感应现象。
也许,有一天,大脑密码的最终破译,将使大脑“无线交流”这个过程变成一项现实技术。
笑一笑十年少真有其事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意思是说,笑能使人变年轻。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能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性格开朗喜欢说笑的人确实看上去比性格沉闷不苟言笑的人要年轻。人们只知笑能改善心情,也能延缓衰老,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内心(其实是脑的意识部分)随着精神情绪有一个意念涌出的时候,脑中的一些神经细胞便会产生与该意念有关的化学物质。已有许多科学证据表明,精神活动过程中伴随着形形色色的化学分子的产生和相互作用,每一精神活动都可追溯到和脑的化学反应有关。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资料积累,科学家在脑内和体内发现了许多信息分子和功能分子。这些“分子”因对人的心态、情感、健康和免疫系统有强烈影响而引人注目,它们就好像是在人体内到处流动的一小部分“微脑”,它们能制造和释放激素,也从大脑直接接收信号,甚至还把信号送到对行为施加影响的大脑,有的分子还在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进行双向通讯,起着媒介分子的作用。
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在其著作《脑内革命》一书中认为,人的一
参考《心脏移植改变性格》,《科学杂志》2006年第4期。
参考《脑内革命》,(日)春山茂雄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发行。切精神活动,包括思考、意念、情绪反应乃至更高层次的自我精神理想的实现等都会在脑内被“物质化”,凡“利导思维、正面想法、善良意念、心想好事、愉快心情”等,都会在脑内产生有益的激素,如“脑内吗啡”,反之,则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等。自信、乐观、愉快的心态意念,可使脑内分泌出能增强免疫力的“大脑天然吗啡”,脑内吗啡中能产生最强烈快感的是β-内啡肽,它可以直接与一种重要的白血球NK细胞(natural killer自然杀伤)的表面受体产生作用,而NK细胞在人的免疫力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杀死癌细胞。
当脑内分泌出β-内啡肽时,NK细胞十分活跃,免疫力随着提高,从而防御疾病。有学者甚至用脑内吗啡的结晶体与NK细胞进行接触,把它们放在孵化器里48小时,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已经老化的NK细胞核变成蜂腰状,分为许多分支的细胞又变成棍棒状的年轻细胞。据此认为,这是脑内吗啡产生的“返老还童”现象。
有一种称为“POM”的蛋白质会根据人“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心情,在脑内出现两种不同的分解过程。这说明,精神情绪状态能够影响是否分泌脑内吗啡,而脑内吗啡又左右人的精神情绪和身体反应,它的确是一种连接身心的化学物质,凡事向前看的乐观主义者就能沉浸在脑内吗啡源源不断的快乐世界里。另外,大脑α波与脑内吗啡的关系就像鸡和鸡蛋的关系,即进入快乐或冥想、心想好事等状态,大脑就会产生α波,大脑产生α波,脑内吗啡又会源源不断,而脑内吗啡源源不断,大脑又会大面积生成α波。因此,学会控制情绪便会使大脑在适当的时候产生令你心情愉快的化学物质。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逊对“笑”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笑能调动53块肌肉。人的面部表情肌共有44块,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一共能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各种不同的笑就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动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加起来就可以调用53块肌肉。他认为,笑是最自然、最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当你笑时,脑中的快乐激素便会释出,快乐激素是最有效的止痛化学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笑也有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一个人大笑的时候,大脑立即释放内啡肽,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尤其是微笑让一个人看起来也更有魅力,给人一种很有活力的感觉。通过上面的解释,你可以清晰地领悟到“笑一笑十年少”的背后确有其科学道理。
音乐可以治疗那些伤痛?
让音乐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音符如潮水般涌动,心也随之时起时落,音响里飘出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听着听着,慢慢开始感到仿佛在音乐中有美景不断涌现,那个
参考《笑一下调动53块肌肉 止痛强心》,《生命时报》,2008年03月10日。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愉快。用身心去感受音乐,可以不需要言语。比如,在先秦《列子》一书中,讲了一个“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琴曲《高山流水》由此而来。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此人是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伯牙顿感此人是知音,当即为他兴致勃勃地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子期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子期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并约定后会有期。然而,当俞伯牙如约前来钟子期家拜访他时,钟子期已经因病去世了。俞伯牙悲痛欲绝,奔到钟子期的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钟子期的墓前,这就是“俞伯牙毁琴谢知音”的典故。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感悟到,在纯净、盘旋而又广袤的旋律中,巨大的艺术渲染力骤然迸出,哪一个听者的心灵能抗拒这种震撼呢!
还有像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可以使大脑沉醉在安乐祥和的状态,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有些人甚至一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就会情随音乐意境而达到忘我的状态;古典音乐使人变得平静、理性,摇滚乐则使人变得情绪沸腾;尤其是疯狂的打击乐加上疯狂的速度,还有深喉式的吼叫,给人一种精神错乱的感觉。音乐为什么会具有如此非凡的魔力呢?
人类大脑皮层有140~160亿个脑神经细胞(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与另外1000~10000个其他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脑内复杂的神经网络。实际上,突触也是由蛋白质分子构成的,并受蛋白质分子的调节。而神经细胞是由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生命信息分子构成的,细胞中的关键分子是脑内DNA、RNA及各种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正是这些脑细胞构成的网络或分子连接形成的“功能网络”,时时刻刻在以有效的、受控制的方式储存、转移和处理信息,并由此在大量的神经集合中便自发地产生了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