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承认,自然主义文学确实有着巨大的审美缺陷。当我们赞赏左拉们的成就时,往往是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批判精神。忽略人的社会性、把人当作动物来加以考察以及对事物局部细节的静态罗列,不可避免地要扭曲生活的本质,影响宏观整体把握,从而湮灭人类的远景。然而本书作者诗人的乐观和激情,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点。主人公亨利的内心世界真实而复杂,紧张的战场感受中有着真切的生命体验,他的成长拂去了自然主义文学常有的悲观绝望,揭示了人类将永续发展这个真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小说的状物描写:
“东方天空上有一片为即将升起的太阳铺好的黄色云块”;
“片刻后军团离开进入黑暗中,它此时像一只多脚移动的怪物,空气沉闷,寒冷有雾,一大片潮湿的草地被踩过时发出丝绸般的沙沙声”;
“在原野里扎营,帐篷像奇异的植物很快冒出来。营火好像一朵朵奇特的红花,在黑夜里星罗棋布”;
“军团滑下一个堤岸,滚过一条小溪,悲哀的流水缓缓向前移动,水里有起泡的黑色眼状物渐渐变黑,盯着男人们”;
“前面的散兵把他给慑住了。他们朝着灌木丛和远处明显的树林里射出的子弹向他述说着一个个悲剧——隐藏、神秘而严重的悲剧”;
“毫无畏惧的大炮顽强英勇地发着话”……怎样的诗情画意!除了诗人有谁能写出这样的锦绣文章?史蒂芬·克莱恩是以生命的律动熔铸才情,并用真诚写成了不朽的经典。感谢翻译家刘荣跃先生,如此优美传神的文体只能来自深厚的语言修为。
相信那位时运不济的美国诗人九泉之下会颌首而笑。
2012年3月10日于四川省资阳市
因为年轻
吴杰
因为年轻,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新奇;因为年轻,我们学会了叛逆;因为年轻,我们会不经意的犯错;因为年轻,我们会自我辩护;因为年轻,我们懂得了改正。
近日,我阅读了刘荣跃先生翻译的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中篇小说《红色英勇勋章》。对这类国外战争题材的小说,我一向读的不是很多。但小说简单的故事链条却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意味和大量的心理描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构思的巧妙和鬼斧神工的表现手法。更为其对小说主人公的人物刻画,内涵的丰富价值观念所感到惊奇。
因为年轻,所以我能体会主人公那种内心的矛盾。小说所处的环境是美国内战时期,主人公亨利是一个开始对战争充满了新奇的青年,“那些模糊的血腥的战斗情景,那冲锋与战火的场面让他兴奋激动”,“他曾有几次迫切要求入伍。一个个有关伟大行动的故事震撼大地”。可以说,亨利一开始就对战争充满了希望,他为之前自己读到的有关行军、包围与战斗的报道感到热血沸腾,觉得自己能通过参军像故事里那么样讲的一样做出一些扣人心弦的战绩。
应该说,这些想法是美好的。因为年轻,所以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新奇,对新生的事物有了兴趣。也因为年轻,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始终不尽如意。在这里,我想提出而许多朋友可能会忽略的情节,那就是亨利参军时母亲的言行。在整个篇幅中,亨利母亲的出现就那么短短的一小节。但是,这一小节里面透露出的内容是很丰富的。
对亨利的参军想法,母亲一开始就“显得有些轻蔑的样子”。到后来,亨利将自己已经参军的事情告诉母亲后,“两滴眼泪在母亲惊恐的脸颊上留下泪痕来”。紧接着,就是母亲分段说的六句话。第一句是对亨利过于对战争充满激情的现实提醒,第二句是母亲对儿子的爱,第三句是对交友的忠告,第四句是要求始终记住父亲的优点,第五句是提醒亨利不要当逃兵,第六句是再次对儿子温馨的提醒。可以说,这短短的六句话显示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所有认知和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但是,我们再回过来看看亨利的态度。面对母亲的有些啰嗦,“这一番话他听着觉得难受,当然不耐烦了”。对这样的态度,我们非常能理解。因为年轻,我们叛逆。就像现在的青少年们,总是和父母之间存在的所谓“代沟”,对很多父母正确而又有道理的话明知是对的,却又逆反。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一来就把所谓两代人的交流上升到“代沟”的程度,以致让是非对错都变成交流的障碍。
同样的,回到小说中,的确,母亲对儿子参军的阻止不符合当时国内形势下青年追求正义的历史潮流。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下,母亲让儿子守住农场而阻止其参军的确是母亲对儿子无比的关爱。因为舐犊情深,所以她反对儿子参军,毕竟战争会有很多的伤亡,保不齐死亡的那个就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当儿子参军后,母亲不再是阻挡,而是用朴质的语言敦敦教诲,支持他。母亲那纯朴而充满了温馨的话语其实在后文中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和影响力。母亲的话语是真正现实的反映,是真正的人生哲学。
到了亨利真正参军后,面对数月单调乏味的营地生活,他开始对自己之前对战争的看法进行了修正,“他不得不承认就战争而论,他对自己一无所知”。俗话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真正战争打响的时候,他忘记了母亲的忠告,求生的欲望让他当了逃兵,脱离了军团。
当战争结束后,亨利开始返回部队。在这一返回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亨利自身的矛盾,一方面他为自己的逃跑行为深深自责,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的行为而寻找千万个理由来安慰自我。为自己寻求理由来开脱罪责比自责所占的成分更多。“显而易见他是根据是非常正确的、值得赞扬的准则采取行动的。他那样做颇有远见,富有策略。只有了不起的人才会那样跑开。”
在路途中,他甚至有时嫉妒受伤的士兵,因为那就是一枚红色英勇勋章。上天对他还是有所眷顾的。一名士兵用枪击打了亨利的头部,让他“光荣”的挂彩了。在回到军团后,他谎称自己是子弹击中的。因为有了这枚“红色英勇勋章”,他成了部队里的英雄。
尽管他良心受到了深度的谴责,但是他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英雄一样主动出来认错。当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英雄位置开始让他自信起来后,“他把先前那种让人心悸苦恼的事置之脑后”。“他是在黑暗里犯的错,所以他仍然是个男子汉。”因为自信,也因为出于对先前逃跑行为的后悔,在后来的战争中,他勇往直前,英勇杀敌,成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一名真正的英雄。
在这里,我无意过多去展开亨利的英勇场面。我想说的是,面对亨利这个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我们应该要学会从中得到启示。
因为年轻,我们允许犯错,但不应该犯同样的、重大的错误。亨利的逃跑行为在战争中是不允许的,更不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而千方百计的隐瞒。尽管最后,亨利成长了一名英雄。但始终没有向任何人提及自己逃跑的行为。这一点,我们要清醒的看到。
十多年前,我还在读中学的读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名师长去看望一名受伤青年战士的故事。青年战士因用身体排雷被塑为英雄,师长去看望准备对其及家属进行抚恤。面对领导的关心和所谓的“英雄”称号,青年战士在病床上几经碾转反侧最终道出了实情:自己是意外跌倒而非故意用身体排雷。尽管他知道一旦说出真相,他将从一个英雄跌为胆小鬼。但是,诚信的力量让他忘记了荣辱,最终选择了坦白。在这里,我们要清楚的看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尽管亨利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英勇,但青年战士的诚信是比亨利更高的。
美国小说家德莱塞说:“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也认为:“诚信乃为人之本。”诚信,应该是我们的一条人生坚守的信念和准则。人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知晓,犯了错不愿意改正。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像青年战士那样勇于承认错误,也要像亨利那样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
面对当前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要清楚的知晓:虽然我们年轻,我们可以犯错;但是,正因为我们年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一定要把握好自己。
2012年3月18日上午于内江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