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祝允明字希哲,因手生有枝指,故自号枝山。
祝枝山博学多才,但仕途坎坷,33岁才考中举人,以后屡次参加会试不第。到55岁时才得到一官半职,做了几年广东兴宁县知县,不久就托病辞职回归故里。祝枝山博览群书,为文多奇气。他曾题联言志: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此联个性鲜明,足见作者之至情至性。联中“先”、“自”二字,表达了作者善良的情操和好学的精神。
祝枝山工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笔势劲健,能出入变化,自成面目,尤其是狂草,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代表作《草书前后赤壁赋卷》下笔变化丰富,行笔沉着痛快,最能表现祝枝山豪放恣意的个性风格。苏东坡千古绝唱之文,经祝枝山生花妙笔,构成变化万状的画卷,堪称双绝精品。
由于在仕途上不得志,祝枝山从当初追求功名,怀有经伦治国的抱负转向崇尚老子哲学,游戏人生,形成了他放荡不羁和幽默风趣的性格。江南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他和唐伯虎的许多风流韵事。
有一年夏天,唐伯虎造访祝枝山,祝枝山正值大醉,赤裸着身体在纵笔疾书。唐伯虎见状对他戏谑道:“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祝枝山答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祝枝山极为欣赏魏晋名士狂放的风度。当年名士刘伶在家脱衣裸体,纵酒放歌。有人讥笑他,他说:“我以天地为栋梁,屋室为挥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显然,祝枝山在效仿刘伶,以此宣泄长期积郁在胸中的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并将此情恣意抒发于诗文、书法之中,在放纵和幽默的生活中自寻乐趣,以求解脱。这种风格直接影响到他的书法艺术。闲散之笔方能辄入妙品。这种艺术观使他在恣意任性的狂草领域达到了一代顶峰,被后人尊为明代草书“第一手”。
闲暇之时,祝枝山常与诗友属对取乐。祝枝山有个朋友名叫沈石田,颇有学问。有一天,他们两人在野外月下对饮。这一天刚好是十五,月圆花好。祝枝山即兴出句:
月半月圆,世上皆称月半;
沈石田举杯对道:
日中日昃,人间尽道日中。
接着,沈石田指着湖边一枝桃花出句:
桃花映水,一枝分作两枝红;
祝枝山笑着对道:
荷叶贴波,数点散作千点绿。
酒过几巡,沈石田乘兴又出句:
杜诗汉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诗;
句中,“杜诗”既是汉朝名士,又指杜甫的诗作,一词两义,应对不易。祝枝山略为沉思,朗声对道:
孟子吴淑姬,岂邻国孟轲之孟子!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为人所共知。而吴孟子为鲁昭公夫人,名淑姬,娶于吴,这就鲜为人知了。祝枝山以此应对,足见其博闻强记。沈石田听了,连连击掌称妙。
两人起身走到湖边,只见碧荷连片,露水如珠,煞是喜人。祝枝山动了诗兴,吟道:
池中荷叶鱼儿伞,
沈石田一时无对。转眼看见凉亭的梁上垂挂着蜘蛛丝,沈石田顿时得出下联:
梁上蛛丝燕子帘。
这时,坐在凉亭里的一个老乞丐突然接过话头,吟道:
被里棉花虱子巢。
两人不禁大吃一惊。祝枝山连连夸他对得出色,并问他为何也有闲情观鱼。老乞丐说:“吾与鱼同乐也。”祝枝山再问:“汝焉知鱼乐也?”老乞丐却反问道:“子焉知吾不知鱼之乐也?”祝枝山见他对答如流,猜出他是个落泊文人,便解囊相助,并与他结为朋友。
祝枝山虽然玩世不恭,但他生性刚直,极富正义感,最看不起那些欺压百姓的富豪财主。有一次,一个土老财慕名而来,请祝枝山为他写副春联。祝枝山知道他向来名声不好,便挥笔写下这样一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这副联如果在第五字断句,联意为: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这显然是好联。待土老财把这联贴上大门,乡里百姓都念作: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祝枝山设计了一副歧义联,让土老财在乡民面前出了丑。
祝枝山给另一位老财题的春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该联如在中间断句,则为: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意思是正面的。如在第二个字断句,则读成:
此屋,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则显然是相反的含义了。祝枝山巧妙地发挥了自己的怪才,捉弄了这个老财。
祝枝山戏弄富豪,得罪了一些人。杭州城的达官徐某忌恨祝枝山卖弄学问,狂妄自大,便请了朱、马、牛三位举人和祝枝山比学问。这三人有备而来,马举人首先出句:
屋北鹿独宿,
出句五个字中有四字同韵,应对颇难。祝枝山从容对道:
溪西鸡齐啼。
用的全是同韵字。牛举人见马举人没能难住祝枝山,接着出句: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祝枝山手指山前的麻姑庙,对道: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朱举人见两人都没占到便宜,傲慢地再出上联:
大丈夫半截人形,
出句中,“大丈夫”三字均含“人”字。祝枝山听了,应声对道:
朱先生三个牛头!
对句中的“朱先生”三字的上半部正好是“牛”字的上半部。三位举人听了,面面相觑,如同一盘冷水浇头。马举人还不死心,要祝枝山出句。祝枝山微微一笑,吟道:
三塔寺前三座塔,
马举人一听,心想,这有何难!赶忙张口就对:
五台山上五层台。
祝枝山说,我还没念完呢,我的出句是: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马举人想都没想,也接着添字: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台、台……
突然,他发现对不下去了。“台”字只能说三个,但这怎么能与前面的“五层台”相吻合?如果说五个“台”字,又无法与出句相对了。自命不凡的马举人张口结舌,窘态百出。三位举人知道自己不是祝枝山的对手,只好灰溜溜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