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变化,才能更好的适应变化,导致现如今东西方的巨大差异随即将在适应变化的尝试中徐徐展开。但在述说东方和西方的不同尝试之前,先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这个变化的时代对我们人类的巨大意义吧!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全球通史》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之一。这部通史以1500年为时间节点分为上下两部。由此可见,1500年,对全球史观来说是多么重要。另外这样的划分也告诉我们,1500年之后,事情多了起来。
在这本书里,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的所描绘的重点,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巨大例外的原因。他相信,理解这样的原因,对现今的我们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西方文明为什么更加的革命?东方文明为什么会在强势之后走向衰落?
现在就让我们再度回顾大航海时代,或许可以和他一样找到关于回答的蛛丝马迹。
大航海时代。也被称作地理大发现,大约十六十七世纪左右,在这个时代,东方和西方同时开启了奔向海洋的旅途。至于结果,我们都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东方开始落后了。
所以让我们先知道我们因什么而落后?然后再找出西方我们的朋友们得以前进的原因吧!
这个时代被叫做航海时代,航海,这个词汇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常见,尤其是当我们把它和腓尼基人的航海、维京人的航海在欧洲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相比较时,这种不常见尤为突出。在中国可以被称作是航海的,仅有这举世瞩目的郑和下西洋。但我们这一次去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像西方一样,为了资源利益或是更好的物质,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差异借由这动机的不同又一次显露了出来,我们自认为地大物博,我们需要的是内心的尊严。本就有的骄傲支撑我们完成这次发展,而这种骄傲一次就够了。于是,郑和仅仅是郑和,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我们相较于这时的欧洲是富足的,随着明清理学的出现“存天理、灭人欲”成为了我们的准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儒家的规条迅速社会化,我们比欧洲强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把西方中世纪的社会控制和中国在明清时期的社会控制相互比较的话,就会很明显的发现——我们进入到了和欧洲中世纪差不多的阶段。
我们讨论过欲望的好坏(详见前面的文章),也疑惑过:没有欲望,压制欲望是不是会失去发展(请允许我把“发展”定义为生产力的提升,生产方式向近代推进、物质生活丰富化的这样的过程)的动力呢?在这个时代,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在东方的日本也开始了航海之旅。被中国人称为“倭寇”的他们在东南沿海登陆。大陆文明的保守性也再度显现出来:有人来骚扰,我们就关门,谁让我们地大物博呢!我们不习惯自己的信仰受到冲击。东南的倭寇变相给我们提供了好的理由,一个关门的理由——人做事总是需要理由的。砰的一声,大门关上了,本就无人光临的东方隐藏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门并不会永远关闭,很快就会有人来“光临”。而这光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将是一场震撼的交织。
而日本,深受我们保守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对于西方传教士、先进军事技术的恐惧中,曾经奋进的他们不久也和我们一样关上了国门,至此,东方彻底成为了日出时的阴影——神秘而又压抑。
我们关上了大门。所以在西方的爆发的新的思潮——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并没有随着商人的努力进入中国。不过世界很公平,在明清交替之际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也就是历史书上津津乐道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不巧的是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原因也很容易被理解: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必然会增加商人阶级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商人的实力,随之商人将进一步攫取更大的政治权利,这与中国千百年来地主和官僚联合的政治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不仅如此,随着北方的比我们稍微落后的民族——女真的进入,清朝建立。商人的流动性对于维护统治本身就存在隐患,更何况是商人企图攫取政治权利的愿望呢?因此,处于战乱和统治前期的压制的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资本主义存在很多优点,但毫无疑问的是,连马克思都承认,资本主义是更高级的生产方式,也将用其巨大的生产效率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增强我们的国家实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西方步入资本主义的这一时期,我们落后了。我们关上了大门,发展只属于自己的荣光。我们在宋明理学造成的社会控制下更加的保守、死寂——就和中世纪一样,我们的保守让我们习惯了古典时代我们建立的统治方式,我们不断调整使它看起来更加完美——君主专制在军机处的成立中走向巅峰;中央集权在跪奏笔录上传下达中不断发展。但,我们没有改变,也没有跳出在上一章中我们固有的圈。
在文化上我们也保守了起来,全面的让我们禁锢在我们自己构建的牢笼中。八股取士,以固定的考试模式、固定的考试内容、固定的录取以及之后的发展,在塑造一个更加保守更加专治的社会阶层流动之时,彻底封锁了我们上升的路。纵使后来我们出现了进步思潮,但我们始终把它定性成为“儒家思想的丰富发展”,这样的定性也就意味着,这只是在传统思想的简单升华罢了!
如果我们把东方和西方这使得繁荣用“华丽”这一奢靡的词汇代替,那么东方和西方在这个时候的上层阶级均很奢靡——你可以看见《甄嬛传》里的小主也可以看见路易十四的情妇;你可以在西方看见辉煌的白金汉宫、凡尔赛宫、卢浮宫,也可以在东方看见外强中干的圆明园、紫禁城、避暑山庄。是梦幻的新天鹅堡还是阿尔卑斯的山水,亦或是五岳的俊朗。在这个时期的文化创造乍一看都很辉煌——莎士比亚可以和曹雪芹合奏,卢梭伏尔泰可以和朱熹王阳明恳谈(虽然辈分差的不是一般的大)。但是我们会发现,西方的辉煌是前进的创造,而我们是在祖宗的基础上重复祖宗的活动,强大的我们却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在社会中萌发了一种巨大的惰性——保守和满足,随着我们看似丰富的但却没有动力的发展,我们反而更加满足、更加保守,最后这种惰性将拖着我们走向衰落。
中国结束了航海,但是西方不然。上一次谈到的更加强大的思想控制,对于我们保守的农耕文明追求社会控制借以保障社会稳定来说是一剂良方,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内心的依靠,同时也让集体主义有着更强大的合理性。我们维护我们的传统,因为我们认为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但走向强大的路和我们的预想恰恰相反,西方的强大恰恰是因为传统的崩溃、由此推动的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萌发出的强大的适应性。
先是传统的崩溃,如果你看见了马克思·韦伯的政治论述——《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哲学》你会清楚的了解到这段时期是欧洲强大的社会控制——宗教控制的崩溃期。也就是所说的社会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马克思所说的新经济因素影响上层建筑的时期、或者是封建社会迈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皇权本应最深厚的意大利,最初的反抗火种却燃烧了起来,而且越烧越旺。当1453年东罗马丧钟敲响的时候,人文主义思潮传播开来。它植根于个人主义,并且回溯了古老的希腊与罗马文化。它企图让每一个人获得突破传统束缚的权利。但当时的社会并不允许这样。于是我们的智者们开始进行第一步,先顺应过去再畅想未来。他们开始了建构,用独特的笔触,与众不同的画风,新颖的文化打着“复兴希腊和罗马”的旗号,向以往发起了挑战。继承了古老的文化的他们借壳上市。文艺复兴走向了世界。他们和我们的不同就从这里开始,他们打破了传统,让自己暂时成为了一张白纸,既然是白纸,就有了无限的可能。他们巧妙地摆脱了此时的我们不断累积的惰性,但摧毁传统是好是坏?这我们将在后面说起,现在看起来,似乎是好的。
这是一个开关,一连串的反应使得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化,而思想文化多元化将在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发挥得淋漓尽致,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开始传播,更多的人企图摆脱控制,将自己的目光由神转向人,这让上层文化也就是天主教的控制产生了一丁点的松动,这是一丁点的松动,将深刻影响了我们的历史。
文艺复兴的传播让社会更加的活跃,天主教的控制在人心中更加松动,但相反,天主教却不断巧取豪夺,加大对群众的压迫,终于,一部分群众受不了了——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王公贵族们的支持下,扯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大旗,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了。
宗教改革加剧了文化的多元化,原因不难理解:在我们说宗教改革的时候,总会把它和“民族国家(彼此间有明确的边界的政治共同体)”结合起来。欧洲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各色人种有着天然的种族差异,这样的种族差异导致了政治差异、文化差异,使得形成民族国家的基础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宗教改革,通过“有利于民族国家出现”的举动,如:本文圣经,教权低于王权等,进让民族国家形成并发展。文化是政治经济集中的反应,民族国家的出现,最终让欧洲大陆上的文化更加多元化,更多元的文化意味着更好的适应能力,这对于不断适应变化的产业——商业,是天然的温床。
商业也在此刻迅速发展,被中国“放弃”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方的意大利手工工场却造成了大的变革,资本主义走向台前,首先就是商人们,商人们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商业迅速发展,但欧洲毕竟市场有限,仅仅是本大陆的贸易是绝对无法满足满足不断发展的商业需求的,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在古典时代就开始航海之旅的欧洲商人们们开始走向了更远的地方。但他们需要一个导火索或者是为心中的目标选择一个合适的动机,这时富饶的东方的传说传入了他们的耳中——那可是一个“黄金遍地”、“人口众多”的巨大市场。那些想要积累财富的公爵大人们发现了东方的魅力。于是在上述因素——内心的澎湃的需要,新思想的发展,对金钱的渴望,让一批又一批的人奔向前所未有的时代。
哥伦布向西,迪亚士,达伽马向东,在他们的身后,无数的航海家从波光粼粼的波罗的海,雨雾烟风的北海,阳光明媚的地中海,开启了他的航海之旅。这与在古典时代中,所看见的骑士,女子,高大的城堡完全不同,这一次充满海盗,寻宝,朗姆酒的冒险之旅。
这样的时代进一步发展,最终,无论是造船厂的主人还是新兴的工厂主,那怕是在高大宫殿中的王侯将相,他们都十分清楚的知道他们可以从这样的时代中获利,他们纷纷催促着船长们下海。渴盼着新的更好的船下海。
这个时期的扩张逻辑核心就是金钱和资本的积累,要么是葡萄牙西班牙的直接套现(暴力掠夺,强制奴役开矿),要么是英国荷兰投资套现(殖民地、种植园、商站)
西班牙与葡萄牙为了财富,为了奢侈,而英国,法国的是为了壮大自己。在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之后,一个又一个日不落开始崛起。而往往前一个会受到压制,而且会被压制的很重。
西方的下海之路,最终来到了东方,伊丽莎白女王让英国成为海上的霸主,英国人随即来到了印度,而荷兰人在台湾驻扎了一批军队。还有早已流通西班牙银币,使得东方和西方进一步交汇。如果说上一次的交汇,是经由阿拉山口的羊肠小径(丝绸之路)在东方占主导的方式下进行的话,那么这一次交汇,就是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由西方占据主导的新的交汇。
总之,这是一个欧洲再向上,我们也在向上的过程,他们脱去了传统的阻隔,而我们则背上惰性的枷锁,但这只不过如同树林中的两个岔路,一个向这边,一个向那边,我们都在前进,这两条路也终将会会合在一起。
随着交汇,东西方的冲突也初现端倪,你可能知道郑成功收回台湾的英勇故事。与此同时,新发现的美洲也并不太平——从黑奴问题到玛雅印加文明的消失。在世界连成整体的时候,纵使西方的文化再多元、包容性再强,冲突也总是在所难免。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就在冲突的不断解决中向前发展。
这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是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开端。虽然在亚洲,旧有的思想不断强化,不断的达到顶峰。但在欧洲,以古老文化为载体的全新思想,开拓者进取者的自我革新,对大海的渴望,让更多的人奔向海洋。
1500年,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个分水岭。对比最初的故事,你会更加明确的知道这个时代对人的重要性——我们用了近两百万年才在世界各个角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从这个时代开始已经已经到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经历的上万年的沉寂从这一刻开始了爆发。
看似到目前为止,东方依旧是强势的,但下一阶段的残酷结论将毫不留情的揭示出——唯有突破传统的变化才会更加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不变化的,是最悲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