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公之斯
【原文】
《孟子》:“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此一段既毕,而继之曰:“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书子濯、庾公一段,几二百字,其旨以谓使羿如子濯,得尹公而教之,则必无逄蒙之祸。然前段结尾,自常为文者处之,必云如子濯孺子施教于尹公之他则可,不然,后段之末,必当云:以是事观之,羿之不善取友,至于杀身,其失如此,然后文体相属。茲判为两节,若不关联,而宫商相宣,律吕明焕,立言之妙,是岂步趋模仿所能仿佛哉?人为儿童时,便读此章,未必深识其趣,故因表出而极论之。《左氏传》书卫献公奔齐云:“尹公他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他与差为孙林父追公,公孙丁御公。庾公差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车句而还。尹公他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他臂。”即《孟子》所引者,而名字先后美恶皆不同。
【译文】
《孟子》载:“逄蒙向羿学习射箭,将羿的本领全部学会了,认为天下只有羿超出自己,于是把羿杀了。孟子说:‘这事情后羿也有失误吗?’公明仪说:‘他应该没有失误。’孟子说:‘失误不大而已,怎能说没有失误呢?’”这一段说完,又接着说:“郑人使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发了病,开不动弓,我命该死了!’问他的仆人说:‘谁在追我?’仆人说:‘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死不了啦。’仆人问道:‘庾公之斯是卫国的神射手,您反而说死不了,这是为什么?’子濯孺子回答说:‘庾公之斯的箭术是君公之他教的,君公之他又是跟我学的射箭,君公之他是个正派淳朴的人,他选择的学生也一定是个正派淳厚的人,所以我说死不了啦’。庾公之斯追上来后问道:‘先生您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回答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拿不起弓。’庾公之斯便说:‘我跟尹公之他学习射箭,而尹公之他又是从您那里学来的。我不忍心用您的技巧来伤害您自己。但是,今天的事情是公事,我不敢完全废弃。’于是抽出箭,把箭头在车轮上敲去,射了四箭就回去了。”
《孟子》记述子濯、庾公一段近二百字,它的意思是假使后羿像子濯一样,得到像尹公那样的学生才教,这样就不会有逄蒙的祸害。然而在前段结尾处,结果是一般人写文章,一定要说像子濯孺子教尹公之他那样才行,不这样写的话,则要在后段的末尾处加上这样一句话:这样看来,后羿交友不当,以致招来杀身之祸,他的过失就在这里。这样全文上下才能贯穿起来。这里判为两节,好像没有关联,然而却相辅相承,相得益彰。孟子立论的巧妙,这是那些亦步亦趋的人怎能模仿得了的呢?每个人从小都读《孟子》的这一章,然而却未必明了它的意趣,所以我把它列出来详加讨论。《左传》对卫献公出奔于齐是这样记载的:“尹公他学射于庾公差,庾公差学射于公孙丁。尹公他和庾公差替孙林父追赶卫献公,公孙丁替献公赶车。庾公差说:‘向他射击就背叛了老师,不射,回去就会被处死,依照礼义射两箭吧!’于是向两个轮子射了几箭就回来了。尹公他说:‘公孙丁是你的老师,和我就隔得远了。’就掉过头来准备射击。公孙丁把车缰绳交给献公,向尹公他射击,箭穿透了尹公他的手臂。”这就是《孟子》那段话的出处,只是名字、次序以及各人的美恶都不相同。
万事不可过
【原文】
天下万事不可过,岂特此也?虽造化阴阳亦然。雨泽所以膏润四海,然过则为霖淫;阳舒所以发育万物,然过则为燠亢。赏以劝善,过则为僭;刑以惩恶,过则为滥。仁之过,则为兼爱无父;义之过,则为为我无君。执礼之过,反邻于谄;尚信之过,至于证父。是皆偏而不举之弊,所谓过犹不及者。扬子《法言》云:“周公以来,未有汉公之懿也,勤劳则过于阿衡。”盖谄王莽也。后之议者,谓阿衡之事不可过也,过则反,乃诮莽耳。其旨意固然。
【译文】
天下的各种事情都不能过度,难道只有万事如此吗?即使阴阳造化也是这样。下雨是为了滋润四海,然而过度就会造成水灾;阳气上升是用来培育万物的,然而过度就成了旱灾。奖赏是对善德的鼓励,过度就有僭越之嫌;惩罚是为了杜绝恶行,过度就会造成许多冤假错案;过于仁慈,就会像墨家那样兼爱而不顾自己的父亲;行义过度,就会像道家那样自私,不要君主。过于拘礼,就像是在向邻居谄媚;太讲信用,最终会证明自己父亲的过失。这些都是偏执的行为,就像平常所说的,过分和达不到效果是一样的。扬雄的《法言》说:“从周公以来,还没有人的德行像安汉公(王莽)这样美好,而其勤劳则超过了阿衡伊尹。”这是向王莽献媚的;后人议论说,阿衡的功德是没法超过的,超过就走向了反面,这是讥诮王莽的。扬雄的本意确实是这样。
致仕官上寿
【原文】
国朝大臣及侍从致仕后,多居京师。熙宁中,范蜀公自翰林学士以本官部侍郎致仕,同天节乞随班上寿,许之。遂著为令。元祐初,韩康公以故相判大名府,还都,拜司空致仕,值太皇太后受册礼毕,乞随班称贺,降诏免赴。皆故事也。
【译文】
本朝大臣及侍从官退休后,大都居住在京城。神宗熙宁中,范蜀公镇从翰林学士的位置上以本官户部侍郎的身份退休,同天节的时候,请求随着朝官上寿,神宗答应了。于是著为律令。哲宗元初年,韩康公绛以前相官的身份判大名府,回到京都,拜为司空后退休。恰好赶上太皇太后受册,大礼完了以后,韩康公请求跟随朝官前去祝贺,太皇太后下诏免了。这些都是本朝由先例形成的一项制度。
桃花笑春风
【原文】
王荊公集《古胡笳词》一章云:“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章云:“春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二者贴合,如出一手,每叹其精工。其上句盖用崔护诗,后一句久不见其所出。近读范文正公《灵岩寺》一篇云:“春风似旧花犹笑。”以“仍”为“犹”,乃此也。李义山又有绝句云:“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语意两极其妙。
【译文】
王荆公安石辑录的《古胡笳词》,第一章说:“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一章说:“春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二者合起来看就像出自一人之手,我常常赞叹其精巧。其上句用的是崔护《游城南》中的诗句,后一句很长时间查不到出处。最近读范仲淹先生《灵岩寺》诗,发现其中有这样一句:“春风似旧花犹笑。”以“仍”为“犹”,原来出处在这里。李商隐又有一句五言绝句:“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语意各尽其妙。
严先生祠堂记
【原文】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用《屯》之初九,《蛊》之上九,极论汉光武之大,先生之高,财二百字。其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张伯玉守河阳,作《六经阁记》,先托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于府,伯玉一一阅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时曾子固亦预坐,惊起摘伏。迈顷闻此二事于张子韶,不能追忆经阁所在及其文竟就于谁手,后之君子,当有知之者矣。
【译文】
范文正公仲淹为桐庐(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县令时,在钓台建造严光先生祠堂,并作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用《屯》的初九爻辞和《蛊》的上九爻辞,充分论述了光武帝的胸怀博大和严光先生的节操高洁,全文仅有二百余字。文末的歌词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文章写成后,他拿给南丰李泰伯看。泰伯读了赞叹不已,接下来说:“这篇文章出来后一定会闻名于世,我冒昧地给您改一个字使之更加完美。”范仲淹惊奇地握住他的手,请他快说。李泰伯回答说:“云山江水一句,意义博大,蕴含丰富,下面紧接一‘德’字,似乎显得窄了点,换作‘风’字,您认为怎么样?”范公端坐频频点头,几乎要拜下去。
张伯玉守河阳,作了一篇《六经阁记》,先让游士及僚属每人作一篇,一共七八篇,写完之后一起送到衙门里。张伯玉一一阅读之后,铺开纸写了十四个字,让在座的人传看。这十四个字是:“六经阁,各种子书、史书和文集都有,不提它们是为了尊崇经书。”(“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当时曾巩也在座,惊奇地站起来表示佩服。我不久前从张子韶那里听说了这两件事,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来六经阁究竟在哪里和《六经阁记》成于谁手,后世有博学的人,可能会知道的。
大言误国
【原文】
隗嚣谋畔汉,马援劝止之甚力,而其将王元曰:“今天水全富,士马最强,案秦旧迹,表里河山。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嚣反遂决,至于父子不得其死。元竟降汉。
隋文帝伐陈,大军临江,都官尚书孔范言于后主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度邪?臣每患官卑,虏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帝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已而国亡,身窜远裔。
唐元宗有克复中原之志,及下南闽,意以谓诸国可指麾而定,而事力穷薄,且无良将。魏岑因侍宴言:“臣少游元城,好其风物,陛下平中原,臣独乞任魏州。”元宗许之。岑趋墀下拜谢,人皆以为佞。
孟蜀通奏使王昭远,居常好大言,有杂耕渭上之志,闻王师入讨,对宾客挼手言:“此送死来尔!乘此逐北,遂定中原,不烦再举也。”不两月蜀亡,昭远为俘。
此四臣之佞,本为爵禄及一时容悦而已,亦可悲哉!
【译文】
隗嚣准备叛汉,马援极力阻止,而其部将王元说:“现在天水中十分富裕,兵强马壮,我们应该像秦人那样,表里山河。请允许我用一个泥丸替大王您封住函谷关。”于是隗嚣反叛的决心已定,最后父子被杀,王元竟也投降了刘秀。
隋文帝准备攻打陈国,大军临江,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天险,自古以来就阻隔着南北方的交通,现在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我常常为我的官位太低感到不安,敌军如果胆敢渡江,我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战功而登上太尉的宝座。”有人妄说隋军的战马死了不少,孔范说:“这是我们的军马,为什么会死呢?”陈后主听了,笑着表示赞同,并不作认真的准备。不久陈国灭亡,孔范也逃窜远方。
后唐元宗有夺取中原的雄心壮志,灭了南闽之后,认为各国可以指日而定。然而实力弱小,并且没有一员良将。魏岑在宴会上对元宗说:“我从小就游过元城,喜欢这里的风俗和物产,陛下您平定了中原,我只请求委任我作魏州的地方官。”元宗答应了,魏岑快步到台阶下拜谢,世人认为这是佞人的表现。
后蜀的通奏使王昭远,平时就好说大话,志向是杂耕于渭水之上。听到宋军来攻,便搓着手对宾客说:“这是来送死的。乘此机会我们北伐,平定中原,不用麻烦再次用兵了。”不到两个月,后蜀也就灭亡了,王昭远本人也被宋军俘虏了。
这四位的花言巧语,本来是为了爵禄以及博得一时的宠爱,也太可怜了!
宗室覃恩免解
【原文】
淳熙十三年,光尧太上皇帝以圣寿八十,肆赦推恩,宇宙之內,蒙被甚广。太学诸生,至于武学,皆得免文解一次,凡该此恩者,千二三百人。而宗子在学者不预,诸人相率诣宰府,且遍谒侍从、台谏,各纳一札子,叙述大旨,其要以为:“德寿霈典,普天同庆,而玉牒支派,辱居胶庠,顾不获与布衣书生等。窃譬之世俗尊长生日,召会族姻,而本家子孙,不享杯酒脔炙,外议谓何?今庞鸿之泽如此,而宗学乃不许厕名,于义于礼,恐为未惬。”是时,诸公莫肯出手为言,迈以待制侍讲内宿,适蒙宣引,因出其纸以奏,仍为敷陈此辈所云尊长生日会客,而本家子弟不得坐,譬谕可谓明白。孝宗亦笑曰:“甚是切当有理。”时所携只是白札子,蒙径付出施行,遂一例免举。其人名字,今不复能记忆矣。
【译文】
孝宗淳熙十三年,太上皇(宋高宗)过八十大寿,施恩大赦,宇宙之内都蒙受恩惠。太学乃至武学学生,都得以免除文解一次,受此恩惠者达一千二三百人。而赵氏宗室子弟在学的不在免除之列,于是这些人一起到宰相府求请,并且一一拜见了侍从官和台谏官,向各衙门呈交了一卷札子,讲述自己的要求,其大意为:“圣上大寿,普天同庆,而我们这些宗氏子弟在太学里读书的人,却得不到与平民子弟学生同等的待遇。我们私下里打个比喻,一般的老百姓长辈过生日,大会宾朋,假若本家子弟连一杯酒、一块肉都捞不到,别人会怎么说这家人呢?现在这么大的恩泽,宗室子弟为太学生者却不在蒙受之列,无论从道义还是从大礼上讲,恐怕都不合适。”
当时,朝官们都不肯替这些人在孝宗面前说话,我正以待制侍讲的身份住在宫内,恰好赶上皇帝召见,我趁势把他们的札子奏上,并向孝宗陈述道:这些人所说的尊长过生日会宾客,而本家弟子却不得陪坐,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孝宗也笑着说:“这个比喻很是贴切有理。”当时我所带的只是白札子,承蒙皇直接交付有关部门执行,于是宗室子弟也一律得免解。只是当时写札子的人的名字,现在我已记不起来了。
唐书载韩柳文
【原文】
宋景文修《唐书》,《韩文公传》全载其《进学解》、《谏佛骨表》、《潮州谢上表》、《祝鳄鱼文》,皆不甚润色,而但换《进学解》数字,颇不如本意。元云“招诸生立馆下”,改“招”字为“召”,既言先生入学,则诸生在前,招而诲之足矣,何召之为?“障百川而东之”,改“障”字为“停”,本言川流横溃,故障之使东,若以为停,于义甚浅。改“跋前疐后”为“踬后”,韩公本用《狼跋》诗语,非踬也。其他以“爬罗剔抉”为“杷罗”,“焚膏油”为“烧”,以“取败几时”为“其败”。《吴元济传》书《平淮西碑文》千六百六十字,固有他本不同,然才减节辄不稳当。“明年平夏”一句,悉芟之。“平蜀西川”,减“西川”字。“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减“祠”、“其”两字。“皇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减下“臣”字。殊害理。“汝其以节都统讨军”,以“讨”为“诸”,尤不然。讨者,如《左传》讨军实之义,若云“诸军”,何人不能下此语。《柳子厚传》载其文章四篇,《与萧俛》、《许孟容书》、《贞符》、《惩咎赋》也。《孟容书》意象步武,全与汉杨恽《答孙会宗书》相似,《贞符》仿班孟坚《典引》,而其四者次序或失之。至云:“宗元不得召,内闵悼,作赋自儆。”然其语曰:“逾再岁之寒暑。”则责居日月未为久,难以言不得召也。《资治通鉴》但载《梓人》及《郭橐驼传》,以为其文之有理者。其识见取舍,非宋景文可比云。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