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瑾对于那些聘他去做官的,不是拒之不见,就是以身体有病,一概推脱不就任。为了更明白无误地表白自己的志向,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矫世论》,用以讥讽当时那种虚伪世俗的社会风气。文章刚一传抄出去,侯瑾则毅然离开市侩之地,迁居到了偏僻的乡下,一边亲身从事农业生产,一边继续静心著书立说,直到终年。他先后写了《皇德传》30篇,杂文数十篇,受到后人的推崇,人们都习惯称侯瑾为“侯君”,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人生感悟:积极的人决不会坐失对自己有用的手段或机会,他会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天以及一切条件,去实现心中的远大理想。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成就。
刮目相看吕阿蒙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他曾经跟随孙权转战各地,官任横野中郎将,后又同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素以英勇善战著称。但是,由于他小时候家道贫寒,没有机会学习,所以没有什么文化,是个有勇无谋的大老粗。
正是因为这样,他常常被人瞧不起,甚至为人取笑。他自己也为年少时没有抓紧学习而感到后悔。
一天,孙权见吕蒙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什么心事。吕蒙照直说明了原委,又表示正在琢磨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孙权很喜爱吕蒙这员猛将,但也早就感到他缺少文化知识,美中不足。于是他真诚地劝告吕蒙下决心,从现在起好好用功学习,多多读书,特别希望他多读史书和兵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听完孙权的劝告,吕蒙觉得有了信心,便开始发奋读书,几乎把所有空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有时一个人关起门来读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这时的吕蒙已经是30多岁的人了。到了这个年龄再重新学习,自然有不少困难。但是,吕蒙这员猛将,完全拿出了战场上的勇猛精神,来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决不遇难而退。
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几年后,吕蒙学习进步很快,懂得了不少的事情,说话办事也变得沉着,有头脑了。
吴国还有一位大将叫鲁肃的,他一向瞧不起吕蒙这个大老粗,经常在各种场合用些成语典故来奚落讥笑他,往往弄得吕蒙很狼狈。后来,鲁肃当了吴国的军事统帅,更是不可一世,对吕蒙还是老眼光看待。
一天,鲁肃坐在堂中,突然心血来潮,又想借同吕蒙谈话的机会,来取笑他,开开心。鲁肃挑衅性地向吕蒙提了几个问题,举出一些掌故之后,便拈着胡须洋洋得意地斜眼期待着看吕蒙的丑相,可是没料到,他所提的问题,却被吕蒙一一对答驳回了。
鲁肃顿时很觉尴尬,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半晌才吞吞吐吐地说:“吕将军!我原以为你还是个只有悍勇的阿蒙,哪知道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已经不是当年的阿蒙了。”
吕蒙这时才觉得争了一口气,没有受人欺侮,便说: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人生感悟:吕蒙的“刮目相待”这句话,后来便成为世代流传的成语,提醒不要用老眼光看待那些后进突起的人们。应当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世界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吕蒙的变化则表明:若对自己不满意,不要盲目自卑,首先要把自己想像成理想中的自己,采取行动,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终会使自己获得巨大的突破。
皇甫谧浪子成才
皇甫谧小时候一直跟着叔父生活,沾染上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的坏习惯,不爱学习,成天手不沾书,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大家都以为他一定是个不成才的痴人。
放荡到20岁的时候,一天,皇甫谧的叔母把侄儿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20岁的人了,还这样地游游荡荡,心思一点也不用在学习上,真叫我这个做长辈的为你担忧和痛心。过去,孟子的母亲三迁以成仁,曾子的父亲烹豕以存教,和这些事迹比较起来,人家不光说你不争气,也说我们做长辈的缺少教养。再说,你也应该懂得用心学习,谋求长进,是为了得到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叔母越说越感到惭愧和痛心,不禁声音渐渐沙哑了。
皇甫谧听了叔母这番肺腑之言,顿时悔恨交加,由衷感激。他二话不说,便跑去请教老师,并借来了许多书籍,开始用功。
后来,当他的经济来源发生了严重困难,不得不去自己种地时,他也总是随身带着书,一放下锄头就拿起书本来读。仅数年之间,他博览了各种典籍诗文,过去的浪荡公子,竟变成了一个刻苦学习、沉静寡欲、有高尚志向的人。
在他不幸得了风湿麻痹症,半身不遂以后,仍然手不释卷,专心攻读,著书不懈,大家都称呼他为“书淫”。
有人曾经劝他说:“你这样废寝忘食,不要命地用功,会伤害身体的。”
他回答说,“只要早晨学到了知识,即使让我晚上死了,也不觉得命短。”
到40多岁的时候,皇甫谧不仅著有大量诗,赋,诔,颂,传等文学和史学作品,还精通医学,著有《甲乙经》,流传于后世,是我国论述针灸的重要文献。
由于皇甫谧才华出众,不少人劝他放弃乡居出去广交名流,以求得自己的更大名气。皇甫谧却不以为然地说,“一个人居住在穷乡僻壤,耕种在广阔的田野之间,也是很有乐趣的事,又何必为了自己出名而去趋炎附势,追逐世利呢!”
当时,汉武帝也几次下诏,征聘他到朝廷去做官,他都以自己身体不好而辞掉,决心终身不去混官场。不过,只要有读书的机会他是从不放过的。有一次,他给汉武帝写辞书时,还顺便提出要向皇宫借书读。结果,汉武帝真的赐给他一车书,以表示鼓励。皇甫谧得了这车书,如获至宝,简直不要命地昼夜苦读,一直钻研到68岁寿终,他硬是一本一本地读了个遍。
人生感悟: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要低估自己。星星之火还可以燎原,没有一个个平凡的脚印,就无所谓伟大了。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就应像皇甫谧那样,刻苦钻研,清心寡欲,有高尚的情操,不被世俗的名利所引诱。
王羲之立志专精
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艺术,吸取了汉魏以来各书法家的精华,创造出一种新的笔风,开辟了新意境。
他写的字体都有独到的功夫,笔势开放俊朗,结构严谨。人们形容他的书法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7岁就非常喜爱写字,就连吃饭、走路、休息的时间,也在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和笔法。他不仅心里琢磨着,手指还不停地在自己的手心和身上,一横一竖一点一撇地来回比划着,一次几次,一年几年,长此不断,连身上的衣服都被手指划破了。他坚持天天练字,每天练完字,就到池塘里去洗毛笔,天长日久,整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尽管这样,起初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同辈中,还不是最好的。后来,他根据书法的要领下工夫锻炼自己写字的笔力。于是他逐渐养成一种爱鹅的癖好,只要哪家养了鹅,不管多远的路程,他都要去观看一番。他经常独自一人蹲在水池边细心观看鹅用掌划水的有力动作。山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听说后就跑去看他的鹅,看得十分高兴,还想出钱买几只带回去。道士听说他是个书法家,便要求他帮助抄一部《黄庭经》,然后赠送一群鹅。王羲之高兴地答应并立即动手抄写,抄完《黄庭经》果真带着一群鹅回家了。
这就是广为传颂的“书换鹅群”的故事。
从此以后,王羲之更是天天揣摩鹅掌拨水的动作来运用笔力,因而他的书法更得以日见功夫,越写越好,终于超过众人,居书法家之首。世人赞誉他的书法为“铁划银勾”,正是形容他的书法笔力强劲。
传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让刻字匠雕刻,刻字人发现王羲之的字迹已经入木三分。虽然这是一种传说,而且带有后人的夸张色彩。但是,王羲之的书法强劲有力,功夫过人,这确是人人可见的事实。
王羲之有7个儿子,他对孩子们也是用“立志专精”和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进行教育,他常说;学书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奥妙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最主要的是要立志专精,勤学苦练。写字的时候除了精神集中而外,还要姿势端正,笔管要直立,握笔的手指要实,而手掌则要虚,运笔时,要像鹅的两掌奋力拨水一样,使全身力量都贯注到笔尖上。只有做到这样,手笔才会运用自如,妥切得力。他不仅这样说教,还注意在实践小对孩子们进行严格训练。为了检查孩子们写字时是不是真的使了劲,他经常偷偷地从他们身后用手抽笔,如果笔被抽了出来,就说明写字还没有真正下工夫。每逢这时,他就要警告孩子们说:写字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是不能偷懒的。
正是经过这样长期的刻苦磨炼,王羲之的7个儿子以及他的妻子,都能写出一手好字,尤其他最小的儿子王献之更是出众,成了年轻有为的著名书法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父亲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被称为“小圣”。
人生感悟:业精于勤,荒于嬉。王羲之之所以在书法上有如此高超的造诣,这是和他立志专精、勤学苦练分不开的。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干一行,精一行。许多取得伟大成就的文学家、科学家,都将整个身心全部集中在了事业上。
小鸡学游泳
小鸡见小伙伴们在河里戏水,也想下去同它们一起玩。
但自己不会游泳,它就让小猪教自己。小猪说:“学游泳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有危险,还是不学为好。”小鸡听小猪这么一说,就不想学了。
小鸡要走,小鸭看见问它:“怎么又不学了?”
小鸡说:“我怕出事!”
小鸭说:“不会的。你看我们这么多会游泳的,不都没出事么。来,我教你。”小鸡听小鸭这样一说,又想学了。
小鸡刚要下水,小狗看见了又说:“学游泳有什么用?
要是出了事就晚了。不会游泳的多着呢,学不学没关系。”
小鸡一听又不学了。
这年夏天雨水大,一场暴雨就把小鸡的窝淹了。小鸡不会游泳,眼看要有危险。小鸭正好路过这里,马上把小鸡救了出来。小鸭对小鸡说:“这回你尝到的不是会游泳的危险,而是不会游泳的危险!”
人生感悟:对有危险的技术,怕有危险不学,是不对的。只有掌握了它,才能避免更大的危险。
转了向以后
大地回春,大雁小燕全往北飞。
有只大雁掉队后,转了向,不知往哪里飞了。它正踌躇不知所向时,被北飞的一只小燕看见了。这只小燕过来对它说:“看样子你是转了向,我们这只小燕队飞的方向没错,你跟着我们飞吧,准能找到你的大雁队。”
这只大雁觉得自己若是让小燕带路,有点太失身份了。
于是,它就装模作样地对小燕说:“我没转向,我知道往哪里飞。我是想在这里玩一玩,一会儿再赶路,你快去飞吧!”
小燕飞走后,这只大雁还是在那里打转转,不知飞向何方。
人生感悟:古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己解决不了的或者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去求助他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