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的孩子,我出生在夏威夷这个种族熔炉中。我有一个带有一半印尼血统却经常被错认为墨西哥人或波多黎各人的妹妹,妹夫和外甥女又是华人后裔。我的一些血亲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外表相似,同时另一些血亲则看上去像是伯尼·麦克。于是我家的圣诞节聚会就像是一场联合国代表大会。毫无选择,我无法依据种族来奉献我的忠诚,或是以所属的宗族来衡量我的价值。
一、身为部落巫医的祖父
关于奥巴马的家族,追根溯源,我们需要提到奥巴马的爷爷——侯赛因·奥扬格·奥巴马。侯赛因·奥扬格·奥巴马的故乡是非洲肯尼亚的卢奥部落。在肯尼亚40多个大部落中,卢奥部落最为著名,这是一个颇具智慧的古老部落。当地人戏称这里的人“有智慧但很懒惰”。
肯尼亚是地球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肯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其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其南北。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达536公里。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22~26摄氏度最低气温为10~14摄氏度。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过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公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最早,土著肯尼亚人传统上实行的是部落制领导。肯尼亚有40余个较大的部落。其中最大的基库尤部落占人口的22%左右,其次是卢希亚部落(14%)和卢奥部落(13%)。前两者以农牧为主,主要集中生活在肯尼亚山脉的中部,那里拥有非洲最适合耕种的富饶土地和最好的生态环境。而卢奥部落则住在海岸线附近,以打渔和放牧为主。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1890年,英、德瓜分东非,肯尼亚被划归英国,英政府于1895年宣布肯尼亚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其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先是在沿海定居,继而推进到肯尼亚目前的首都内罗毕,然后修建了第一条非洲大陆的铁路线,连接海岸线和维多利亚湖,继而接通西边的乌干达。不仅非洲内陆的大量资源通过这条铁路线经海路被掠夺,而且大量肯尼亚土著人因此而失去土地,失去家园。英国殖民者从基库尤部落手中剥夺了大量土地,强行占有,而土著们则被限制在一块相当小的保留地里。先辈留下的土地,没有种植的权利,这加速了当地土著黑人生活水平的恶化。以基库尤部落和卢希亚部落为主的山地土著们。掀起了蓬勃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基库尤部落年轻的知识分子肯亚塔为首的反抗运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得益于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殖民主义力量分散,反抗运动到二战后的50年代达到高潮。在经过血与泪的抗争之后,肯尼亚最后摆脱了殖民地的统治,于1963年12月宣告独立。
奥扬格在卢奥部落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农民,也是一个部落巫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扬格就同许多当时被英国人雇佣的肯尼亚土著人一起去过欧洲与印度等世界许多地区,算得上是当地见过世面的人物。当乡亲们还仍然是只穿一件缠腰布、遵循着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生活时,奥扬格却已经穿上了西装,过上了英国式的生活,俨然成了现代文明的领军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扬格因为通晓英语并接触过现代文明,被英国贵族雇为厨师。当大厨的经历,让奥扬格比当地人更了解植物和药物。多年之后,奥扬格带着自己的积蓄离开首都回到故乡,他理所当然地成了当地一名通晓药理、能治病救人的巫医。年轻时的奥扬格由于接触了英国文明,曾作为一名基督徒信奉上帝耶稣,后来他继承当地传统成了伊斯兰穆斯林。
在卢奥部落的传统中,有一夫多妻制,男性可以拥有多个妻子,只要男性拥有足够的金钱来养活她们就行。在妻子中间,第一妻子享受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她的孩子才能享有继承权。在一夫多妻的家族中,服从男人是她们的义务,体罚不听话的老婆,是男人的专有权。奥巴马的父亲巴拉克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
巴拉克是奥扬格与其第二个妻子阿库玛所生,但却是由他父亲的第三个妻子萨拉将他抚养成人的。阿库玛生下这个男孩之后,由于无法忍受奥扬格的虐待,曾经多次逃回娘家想了断这宗婚姻,但都在奥扬格的阻扰下失败了。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最后总算离婚成功,不久她改嫁去了英国。
二、父亲幸运的前半生
遵循肯尼亚的传统,奥巴马的父亲,就是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在儿时时常为家里放牧羊群,当小牧童。接触了英国殖民地先进文明的奥扬格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尽量给巴拉克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巴拉克从小就引人注目,他拥有天才的潜质,每次考试都能神奇地把第一名据为己有。在当时的肯尼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并不多,能接受精英教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旦学有所成,不论出世人世前程均锦绣可期。奥扬格一直把天资聪颖的巴拉克视为骄傲,深信自己的儿子在未来必然有一番大作为,所以他盘算着像白人那样把自己的儿子巴拉克送到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以便日后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但是,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巴拉克的调皮也是出了名的,顶撞老师,打架闹事,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最终老师们无法接受这种矛盾的事实,不得不把他从著名的肯尼亚马西诺高中扫地出门。在马西诺高中的记录中,巴拉克最终是被学校开除的,可见他的确玩过了头。失学之后的巴拉克只得步入社会,他去了肯尼亚的海边城市蒙巴萨做店员。但是他恃才傲物的性格却一点没有改变,不管什么场合,只要他觉得老板的做法有问题就敢直言不讳地顶上两句,最后落个被开除的下场。虽然有些不识时务、不通人情,但平心而论巴拉克确实是一个聪明、坚定和正直的人,只要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就一定会坚持到底,不惜代价。由于之前多次被雇主辞退,巴拉克想继续找好工作并非易事,他不得不找些技术含量低、报酬很少的事情来做。
但是时代救了巴拉克。在20世纪50~60年代,肯尼亚民族解放运动正在兴起,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了这个国家的新潮流。200年前北美大陆那场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极大地激起了肯尼亚的民族意识。眼看着原来的同学纷纷进入高等学府甚至英国名校深造,为国家的命运而努力,为自己的前途而打拼,看到此情此景,巴拉克心中平生波澜,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考虑自己的未来,决心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加之,巴拉克在18岁时娶了一个叫凯兹亚的土著黑人姑娘为妻,算是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成家之后巴拉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眼光。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并初为人父的巴拉克,人生在平凡中酝酿着转机。
终于,机会来了。
一天,巴拉克无意中认识了两位美国来的老师,交谈中巴拉克得知自己仍然有机会读书,而且是去美国留学,前提是他必须通过函授课程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高中学历。所以,已为人父的巴拉克报名参加函授课程,在家中重新拿起书本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数个月之后的考试结果让人喜出望外,他轻松地获得了高中同等学力。但是,问题却接踵而来,由于生活拮据,又有老婆孩子需要养活,巴拉克根本凑不到足够的学费。苦思冥想之后,他写信给美国的大学,希望学校能够给他提供奖学金。经过漫长的等待,夏威夷大学向他伸来了橄榄枝,学费全免。23岁的巴拉克“漫卷诗书喜欲狂”,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拜托给亲人照料之后,迫不及待地只身奔赴夏威夷,去亲身体验“美国梦”了。1959年秋天,23岁的巴拉克成了第一批肯尼亚幸运儿,与数百名肯尼亚青年知识分子一道,被送到美国的各个大学深造学习。他被美国若干基金资助,来到了美丽的夏威夷大学文理学院,攻读计量经济学。那是肯尼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肯尼亚人留学美国热潮。他是夏威夷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非洲黑人学生,他甚至有可能是夏威夷大学的第一位黑人留学生。
当1960年东西方中心正式成立时,奥巴马的父亲又被转到夏威夷大学校内的东西方中心,成为该中心的首批研究生之一。因为是作为肯尼亚的精英选出的,他很聪明,学习上也很刻苦,同时心高志远,意气风发。专攻计量经济专业,说明他的数学基础应该不错。他当时在中心的社交活动中相当活跃,还帮助发起并组织了东西方中心的第一个国际留学生协会,同时被推举为第一任协会的会长。东西方中心的总部位于夏威夷的檀香山,夏威夷大学校园内。东西方中心严格来说并不是夏威夷大学的下属机构,而是在1960年由美国国会批准建立的一个独立的联邦教育与研究组织。它的宗旨是通过文化传播(教育)与合作研究,来增强美国与亚洲及环太平洋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及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互动。它期望通过文化交流来训练各国精英,进而增进美国文化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同时也借此帮助美国人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与文明。东西方中心与夏威夷大学合作组成的,被称作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的机构,恐怕是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分。其实,东西方中心还拥有首都华盛顿办公室、外部事务办公室、东西方中心基金会等。它通过与多所大学与文化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来达到它的目的。它的资金有一半多来自于政府的专项拨款,另有约一半来自民间援助。2005年,在东西方中心所收到的近4000万美元经费中,有一半就是来自美国国会的直接拨款。东西方中心的建立,近50年来对亚洲及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5万多人曾先后参与过东西方中心所组织的相关项目,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各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政治精英、学术精英及企业和传媒的领导者。
巴拉克是于东西方中心成立之前的1959年来到夏威夷大学的,并于1960年,东西方中心正式成立后,作为首批参与者并人中心的夏威夷大学部分,学习计量经济学。也是在这一年,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安·邓哈姆作为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进人了夏威夷大学的东西方中心本科部。
巴拉克与邓哈姆是在1960年9月份开学第一个月的某个时候认识的。18岁的邓哈姆当时也在夏威夷大学读书,这名美丽、善良、热情而又通情达理的白人女孩儿深深地吸引了巴拉克的注意,认识不久,巴拉克就展开了对邓哈姆的热烈追求,而邓哈姆也被巴拉克英俊的相貌、不俗的谈吐以及渊博的知识所吸引。当时,巴拉克是夏威夷大学的第一批非洲留学生之一,加上个性颇有吸引力,师生们对他十分好奇,不时有人请他演讲,当地报纸也经常采访他。巴拉克常与同学一起喝啤酒,吃比萨饼,听唱片,大谈越南和政治,大家都很想与他交流看法。这也深深地吸引了邓哈姆,她没有在意巴拉克的种族与肤色,毅然与他相爱了。
邓哈姆是个脾气非常好的女孩,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邓哈姆的宽容。那是邓哈姆和巴拉克认识不久,有一回,巴拉克叫邓哈姆在学校的图书馆等他。当邓哈姆到那儿的时候,巴拉克还没到,天气很好,邓哈姆躺在图书馆前的椅子上睡着了。一个小时后,巴拉克和他的几个朋友出现了,邓哈姆也醒了,巴拉克说:“你看,我说了她是个好女孩,她一定会等我的。”
巴拉克与邓哈姆大概是在9月中旬就同居了,那是个黑白还处于等级分明,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在美国大陆本土既合法也很流行的年代。1960年10月份,邓哈姆怀上了小奥巴马。当时,人工流产在美国还是非法的。邓哈姆对巴拉克似乎是真的情深意长,但巴拉克对邓哈姆的不诚实也说明了不少问题。1961年2月2日,他们在夏威夷结婚,到那时邓哈姆还不知道巴拉克已有家室,而且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巴拉克在夏威夷的东西方中心待了整整3年,获得了一个硕士学位。1961年8月4日,小奥巴马出生,那时邓哈姆18岁,巴拉克25岁。1962年8月,小奥巴马刚过一岁生日不久,26岁的巴拉克因为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他离开夏威夷前往波士顿。据说,他当时还得到了一份来自纽约一所比较一般的大学的一份全额奖学金,资助额度更高,足够他们一家三口的开销。但他选择了质量更好的哈佛大学,虽然那儿的资助只是勉强够他本人生存。
三、父亲凄惨的后半生
1963年,巴拉克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1964年1月巴拉克与邓哈姆离婚。1965年6月,巴拉克在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之后,回到了他的故乡。当时,28岁的巴拉克刚从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归来,而且学的又是经济学,这在当时的肯尼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6年的美国求学,将他训练成了一个对美国式西方市场经济最权威的肯尼亚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