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以上的要点还不一定完全让对方充分地了解说明的内容,因为双方对于事物的认识会有一段差距,所以在说明结束之后,必须再向对方确认。利用彼此提出的问题交换心得,则可真正地提升双方的认知与了解,而误解自然也就减低。以下即是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对这一部分不懂或是有疑问的,请发问。”如果有人发问,只要根据问题的内容回答即可。对于似懂非懂的人,首先向对方提出:“A先生,关于目前我所提到的问题,可以根据哪两种方法处理?”如果对方能够顺利地回答,就可以继续下面的步骤。这样的发问,并不是在测验对方有无注意听讲,而是帮助对方提高对说明内容的了解程度。此外,对于理解方面可能产生误解的发问方式:“A先生,刚才我提供的说明,你认为恰当吗?”这样就可以清楚对方理解的程度。然后根据对方所提出的想法做纠正:“原来A先生是这么想的。虽然没有错误,但是依照目前的状况,希望能以我的主张为准。”如此,即可有效地统合所有的想法,这就是由说明者首先提出问题的优点。
相反地,接受说明的人如有任何不懂之处,必须尽可能的发问。但说是这么说,实际上勇于发问的人不多。发问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因为在提出问题之前,总是担心对方会不会说:“怎么还不懂?刚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或者“怎么那么笨,连这个都不懂”。为了避免尴尬,只好忍下来不问了。如果因此而不发问的话,自己永远也无法进步。关于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为了促进自己的成长而勇敢地提出问题。发问时有一个原则提供参考,那就是如果对整体的结构或理论非常清楚时,可以使用:“关于这部分,我认为……”的发问方式。例如,提问说:“刚才您对这部分的说明,我在两年前也读过某某人的著作。但是他的说明与今天的有所出入,不知道谁才正确?”或是:“刚才您的说明,我如果这样做的话,妥不妥当?”这样一来,对方也比较容易掌握说明的方向,并且能够正确的指出问题所在。“原来你曾经读过某某人的著作。因为他是站在那样的立场,所以会提出那种主张。他和我的理念相反,所以才会让你觉得矛盾。不过,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你了解了吗?”或是:“原来你是这样认为,不错,你没有不当的地方。”如果能够正确的掌握听者的状况,说明者就能针对问题的核心予以说明。
所以,发问时,如果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对于事物的认识与想法的话,对双方都非常有帮助。
4.“说明”只是冰山一角。
让我们回到“说明”的部分。所谓“说明”就好比是冰山的一角,因为浮现在海面上的冰山,只是全部冰山的1/10。向人家做说明时,如果只注意到眼前看见的部分,是无法完整地给对方一个充分的说明。因此,如果要上一个小时的课程,起码要准备十倍左右的内容,否则有可能回答不出来。对方提出的问题,如果正是海面下的冰山,回答得不好的话,自然地会使接受者对说明者产生疑问。相对地,如果一开始就准备了十倍左右的内容时:“刚才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无法详细地解释。你的问题其实是……”如此,就会提升接受者对说明者的相信程度。有时,对方提出的疑问,因为超出了自己的领域或知识范围而无法做答,此时,不要以为:“随便回答一气就行了,反正你也不懂。”对方如果信以为真,事情会变得难以收拾。遇到无法说明的情况时,必须告诉对方是说明者的责任:“抱歉,你的问题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无法给你正确的答案。不过我想大概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你要更深入了解的话,请你查阅书籍,应该就会找到答案了。”
无法明确提出答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信任,例如:“先生,你看,这是怎么一回事?”
“嗯……抱歉,我不大清楚。”
“不会吧!对自己公司的产品都不清楚,怎么会有人买?”不能清楚地回答对方,很可能因此而得到负面的评价。但是,真的不了解时该怎么办?
“这方面的问题,我请专业人员向您解释会比较清楚。请稍等一会,他马上来。”但是,本身工作上所应具备的一般常识以及专业知识,仍旧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掌握,以免在没人相助时一问三不知。在对方提出问题之前,必须事先自行揣摩一番。平时没有如此心理准备,临时遭到对方质问时,是无法做好说明的。
5.让对方采取决定的谈话。
首先,要深入观察对方。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说:“神赐给了我们双眼、双耳及一片舌头。”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利用双眼观看对方说话的神情、态度、用词及声调,加上双耳的聆听,最后再回话。综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服和交涉。也许有人会说,当对方进行说服或交涉时,我们如果不花两倍心思去观察、聆听的话,很可能会让对方达到目的。但是,自己如果拥有坚定的信念,三寸不烂之舌对我们来讲,也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要花上两倍的心思去观察对方?因为人具有真实与不真实的两面,而且,往往是先从不真实的那一面开始和别人交往。等到遇上了困难,才表现出真正的另一面。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对方真实的那一面,就必须认真地观察。假如观察了许久还不清楚对方是否真实的时候,只要提出一、两个问题即可。例如:“A先生,刚才你说的,是不是也包含这种意思?”或是:“B先生,刚才你说的,我把它定义成这样,可以吗?”待对方回答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意见,不但彼此能够确定是不是完全清楚之外,对于接下来的说服或是交涉,都有可能因此而随着自己的意思进行。
其次,是具体的实施办法。首先要让对方了解,做了此事或有决定之后,对大家都会有帮助。一开始如果没有强调会有益处或有帮助的话,往往无法得到对方良好的回应。例如:看到餐厅、饮食店的橱窗中摆设的样本,在套餐前面写着60元的价目表,它的作用就是要让客人感到:“便宜又好吃,量也不少。”如此一来,自然高朋满座、生意兴隆了。而这种作法,也就是先将结果呈现给对方的例子。
对于月收入5千的上班族来说,假如要购买一辆市价5万的自用小客车,因为无法一次付现,于是销售员便提出了:“A先生,我们正在实施分期优惠付款,订金加头期款只需l万元。月付方面,大约是2千。全部不到3年即可付清,而且明天就可以交车。”于是,A先生欣喜若狂地回答:“这样的话,既可以马上开车,付款又轻松,应该不成问题。”所以,站在对方的立场,让对方知道什么样的行动对他最有帮助,好让对方立刻采取行动。
说服对方时,如果没有热忱也是没有效的。满腔的热忱加上诚恳的态度,对方必会认为:“没想到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如此的有信心。”然而,若你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说:“试看看,不错哦!”对方则会以为这个产品与其他的大同小异,于是回答“再考虑看看”而转到其他产品上去。所以,提升促销商品的热忱度,诚恳地向客户推荐:“这是本公司到目前为止最有信心的产品,本人在此保证。”想必好奇的顾客会问:“在哪里?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