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发生斥责的行为时,其中一定有上下不同的身分关系。此关系若维持常态,尽是上位者在斥责下位者的话,那么被斥责的人便只好唯唯诺诺,不可置词了。因此站在对方的立场加以设想,便成为一个很必要的手段了,其目的是在于平衡对方的情绪。
自己过去也曾有过同样的错误。然而那时自己又是如何呢?此外,设想自己与这部属同年纪时,究竟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这些都是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形。
只有立场中立、理性化的斥责方式,才是企业组织内最适当的斥责方式。同时又可以很轻易地发泄感情。但是,有关这方面要做到理性的解决,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道路要自己开辟。自己选择的工作场所会觉得更有亲切感。把工作场所当作是自己的家一样的人,慢慢地会得到好的结果;早点适应的人是成功的。
报告及接受报告
1.提出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报告需要快速又准确。报告与电脑作业相似。电脑在处理情报时,首先将各种资讯输入各程式中进行分析,最后再将其结果输出,交给其他部门使用。
制作报告前,收集大量正确的情报,即是促使报告更具完整性和正确性的重要关键。报告必须尽早提出,因为情报都具有时效性。时机来临了,却来不及适时提出的话,仍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因此,快速并能准确地整理情报,对于制作报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项条件。
首先来谈如何有效地加速情报的准备。其中之一便是先提出结论及结果,再说明其内容及经过。其次是,报告要尽可能的简短扼要。但须格外注意的是,千万不可因想将报告简化,而忽略了其中的重点。总而言之,该注意的重点应注意是否有所遗漏。仔细的校对之后,再列入资料中提出。
关于如何提升报告的准确度方面,必须准确的掌握报告的内容及事实,才不至于造成对方判断错误。窍门则在于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及小心应该注意的地方两点。
其次,在报告时,不宜将主观的意见及感情置入其中。也就是说不该将自己的想法、过去的经验、感受等加入报告里面。应以第三者的立场,冷静地向对方提出报告。因为在报告中加入个人的想法及感情时,容易误导对方的判断,并有失报告的准确性。
最后必须提出具体的报告。所谓具体,并非是将内容尽量地向对方解释,而是帮助对方了解重点所在。
我们每天阅读的报纸和看到的电视、新闻等,确实的以第三者的立场向大众提出报告。如此一来,大众便不至于受到传播媒体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前面已经提过,在提出报告时,不可将主观的意见及感情注入其内。但如果觉得自己的考虑或构想较为妥当时,则可在报告中另加注解,说明这是我的想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报告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判断,自行在报告中加入意见。所以,很可能会影响报告本身的正确性,进而导致听者发生错误的判断。因此,报告者必须秉持公正的心理,待报告完毕后,再加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相信即可使对方理出完整的思维。
2.接受报告时应注意的事项。
到此为止,我们谈到的都是向对方提出报告。接下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接受他人或部属提出报告时,应注意的事项。
如一张白纸般的状态开始接受对方。事先没有任何主观的意见或预设立场,来接受他人提出报告。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往往成为误解整个事件的主要原因。听对方到说完为止,就是说应耐心地听对方将报告全部发表完毕为止,向对方表示已经了解。也就是说,对方表达的内容,在脑海中整理后,再向对方求证是否正确。
3.报告时应注意的事项。
报告时,须注意以下三点:结果不尽人意时,必须尽早提出;报告的顺序;提出问题。
最后,针对“报告”再稍做补充。所谓报告,可以说是增强信用度最重要的方法。“他非常勤于报告”的意思,其实就是代表“他值得信赖”,所以报告对一位商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商务之道是双赢为主
推销员备忘录
不管是谁,在与人初次碰面时,总是会为着不知该从何说起才好而踌躇着。开口说话较不容易。在寒暄后的数秒里,彼此间由于都不说话而存在着一段空白。如何和对方共同把这空白突破,这是有诀窍的。
第一句话该从何处开始说起?这有几个可循的方法。最好的方法便是在事前将对方调查得十分清楚,再把对方目前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很自然地提出来谈谈。如事前有介绍,则更是方便。“我叫李小民,请多多指教。对了,听说这回我们的公司好像要增加资本,您是不是有什么新的企划提案呢?”对方因对自己的公司会有一股自负心,所以他会马上回你的话。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准备一些对方最容易回答的问题来交谈。
“我叫李小民,请多指教。听张先生说在我们公司里,尊夫人也很喜欢打麻将是吗?”
“哈哈!哪里,只是偶尔玩玩而已。”
“我也是很少打,只是无聊时……”
在女性方面,由于警戒心较强,所以从其脸部、特征、个性、优点等方面谈起,乃至兴趣的讨论,如此一来便很容易进入情况了。
1.使交谈顺利进行的窍门。
当然过于细密的事前调查也是不好的。只要掌握住重点即可。尽可能地事先准备约三项问题,作为填补交谈当中出现的停顿空隙,使交谈顺利地接连下去。而且,此时您必须装出一副不知详细情形的样子,而倾听对方的说明。
一说到推销,很容易马上联想到要谈些有关商品的话题,但是正确要领应该是:一开始得先听对方说,然后再谈商品。在谈商品的话题当中,您得反过来掌握住由对方所提出质询下的气氛,也就是“不插嘴,先听听”。
第二便是要掌握住您与对方间的“共同话题”,这话题也是尽可能越普通越好。
“黄先生,听说您籍贯是广西啊!我太太也是广西人……”“噢!真巧,是广西的哪个地方?”
这时您一定要小心的便是在交谈当中,不能将黄先生的家位于贫穷的村落,而自己的太太则在大户人家中出生等话语毫不考虑地说了出来。
“此地的陈东升先生,是小学时高我三届的学长。”这类说法在小公司里,职员们彼此间都完全熟悉对方名字时才可以;而若像是在地方上拥有很多家分店、分社或支局的大公司或国家机关,像这类的说法便不适用了。若是明知陈先生身居重要职位,没有任何人会不认识的,这时则另当别论,而在这种情形下,对方多半只会“噢———”一声地答复您;而当陈先生本身是个吊儿郎当的职员时,您也一定会被人当作是个吊儿郎当的人来看。
第三就是拿四周的景物当作话题。
“陈太太,方才我要进门的时候,看到门边开着的小白花是什么花呢?”
“这家公司的建筑物还很新,是什么时候建的呢?”无论如何反正最先都是要听对方说的。一旦没什么话可说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而此时即使是说些无伤大雅的假话也行。
“总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您,在一看到您那一刹那,突然有种印象……却一时想不起来。”
“是什么时候见过我的?”
“嗯……好像是在舞会里……”
“不可能的,我从未去过像舞厅这类场所。”
“那么……可能是在某人的结婚典礼上吧!”
“不,最近我也未参加这种典礼。”
“这么说……可能是在XX地方……总之……我只记得当时您打扮得很漂亮就是了。”
“啊!那今天这种装束实在很抱歉,哈哈。”
而相反地若是先由对方开口说出时,只要是确定这些话都毫无凭据可查时,您便可因而顺利搪塞过去了。
“我好像在哪儿见过您……”
“嗯!啊!就在昨天,在哪个地方,我当时正感到身体有点不适时,哈哈……”
像这样对话亦可。虽是白说白话,但这对于身旁有人或有适当的女性在场时的情况而言,都是很恰当的。
2.推销自己、夸赞对方的窍门。
中国人多半有谦卑的习惯,称赞他人或是受到他人的赞扬,则比较少见。特别是男性之间更是有这种倾向。对于对方率直的赞赏,多半将其视为奉承巴结或是有事相托时才讲的话。
像是只为了要别人买自己的商品便随意地夸赞他人,这是完全不适用的。叩头般地低声下气的作法,在现在只是徒遭人所厌恶罢了。
对商品有确实的认识和自信,便可产生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所作的交谈,只不过是制造些单纯的气氛罢了。与其犹豫不决地烦恼着,还不如以你本身的明朗性格来应对处理要好得多。
3.让人信赖的说话技巧。
专业人员就是在公司所指定的工作岗位上,经常去思考自己所行的方法,天天实验,天天去学习的人。并非只是专门冒失鲁莽地工作着。给自己设定的条件就是要去彻底地思考、研究某件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迅速地找出解决的方法来。这不但和公司全体有关,也因此构成为提出商品的方法。
设定的条件并非仅限于本身,有时也在于对方,当周围的组织结构更加严密,不消说,必须考虑的条件也就更加多样化。
让交易成功的谈话
1.让对方充分了解谈话内容。
首先,要让对方了解所谈论的事情,然后再进一步说明。对于事情的说明,许多人都以为不重要。因此,对方经常在你说明的时候提出疑问:“这个部分,我不是很了解”,或是:“能不能针对这部分再做更详细的说明”。这正表示说明者对于整件事情的认知程度,还不是非常的彻底,换句话说,我们经常对于自己了解的事情非常有自信,但向他人解释时,会发现有许多自己意料之外、或是不明白的问题。
例如,听到有人说:“今天早上,太太送我出门。”通常唯一记得的只有“太太送我出门”这个部分而已。如果问:“您太太穿什么衣服送你出门?”相信能够回答的人不多。不是自己对这些事情不关心,而是认为不知道这些事是理所当然。对自己戴的手表也是一样。如果有人说:“从现在开始不要看手表,然后将心中所记忆的样式画出来。”最后能够详细画出并感到满意的人,一定非常少。什么地方是点、线,数字是什么样式等,总是无法清楚地回想起来。
由此可知,人类常常对于某些事物的记忆及认识,无法保持清楚的印象。所以,当我们要向别人说明一些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楚的事物时,要求对方能充分的了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不清楚、不明确的说明,无法成为采取行动的依据,因此容易造成对方的不信任。所以,在说明事物之前,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先完全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2.让对方充分了解的原则。
当自己对某事物了解相当清楚时,其程度与对方的所知是有差距的,所以你在说明时,无法顺利流畅进行下去,是理所当然的。想让对方充分了解,必须遵守以下几点原则。(1)对了解的事物维持着高度的兴趣。
(2)让对方明白了解这件事,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3)是否做过类似的工作。换句话说,有没有基本的知识或经验。
遵守这三项原则,得到的结果会大不相同。对事物维持着高度的兴趣,并认知它对本身未来的工作有莫大的助益,再加上基本的知识,将可快速地让对方了解。
当自己了解某事物之后,准备进行说明时,如果发现对方并没有兴趣该怎么办?若对方基本上对此事物不感兴趣,并觉得对他不重要,加上没有基本知识的话,要让对方充分的了解是很难的。
向对方进行说明时,假设说明者的了解程度只有三分,而说明者也以三分的程度向对方说明,对方会清楚吗?准确的说,想让对方达到充分了解的地步时,说明者必须要有十分的程度才能办到。
大家熟悉的伊索寓言中,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伊索在田里工作,看见远处来了一位似乎历经千里跋涉的旅人。当旅人走到伊索面前时,问道:“年轻人,我已行走多日,请问我还需要再花多少时间才能走完全程?”伊索停下手边工作,说:“嗯,你先走走看!”旅人:“我知道要走,但我是问你还要花多少时间。”伊索还是回答:“你先走走看。”旅人以一副不悦的表情,边走边嘀咕:“这个人真冷漠,提示一下都不肯。”目送旅人的伊索,待他走了20公尺左右之后,向旅人喊说:“喂!再五天就走完了。”
这一则故事告诉我们,年轻人精力充沛,也许只要三天就可以走完。但身心已经相当疲惫的旅人,因走路的速度较慢,所以需要花上五天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必须先仔细的观察对方之后,再提出适当的应对办法,而这也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如果你和对方都是从事家电方面的工作,谈话之间,可以尽量使用专业用语。但是,如果彼此从事的行业不一样,专业用语就要尽量避免了。其他诸如使用学术用语、外语等,道理也是一样。
方言也是如此。本地方言对自己来说,是出生后便开始接触、学习的语言,但由于对方生长的环境不同,所以容易产生无法理解或误会的情形。所以,利用方言做说明时,必须注意对方是否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含意。
要使对方了解说话内容的要点如下:
(1)条例式的说明。当说明的事项繁多时,可用条例式的说明方式提出。例如:“对于机械方面的说明有三点。第一,使用前的准备。第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第三,使用后的保养。”排出先后次序,再依顺序逐一进行。如此一来,更能有效地让听者集中精神。
(2)循序渐进地告知。任何事物,都需按部就班。好比下棋,要先知道如何摆棋,进一步再讲究每个棋子的特性和走法。
(3)重要事项必须反复提醒。不要以为只要说明一次,对方就会完全的了解。一般人都是健忘的,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必须一再重复地提醒,以加深对方的印象。一再地重复重要的事项,虽有提醒的作用,但是如果太过频繁,也会造成情绪的反感。“又在老调重弹了。每天说,不累吗?”例如:宣传工业安全时,为了达成同仁的共识,可以利用新闻媒体的报导进行辅助说明:“今天的报纸都看过了吗?发生这样的事故,就是因为平时没有注意工作场所的安全。就像我经常说的,哪些地方有危险必须格外的小心。”如此才能让对方乐意地接受。(4)提出具体的佐证。所谓具体的佐证,并不是只有嘴上的长篇大论而已。只用言语的说明就要让对方完全了解的话,是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在说明的时候,必须配合相关的资料、样本、图表或是模型加以说明。有了尺寸、样式等,对方的视觉因受到了刺激,就更加清楚了。例如:营业部长集合了所有的营业员,说明今年的营业状况:“你们知道今年的营业额要比去年减少了很多百分比吗?再不努力的话,年底大家都会不好过的。”诸如以上的说明方式,相信还有许多人无法清楚目前的状况。相对地,当部长把去年和今年的营业图做比较的话,大家马上就会发觉:“哇!差那么多,不加油不行了!”3.确定对方是否完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