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定不可太过狂傲,应该明事理,知进退。
有人评价韩信的一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韩信一生的传奇是自己走出来的。而在韩信的一生中,两次不同的抉择,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次是他受胯下之辱。《汉书·韩信传》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在韩信尚未显示出自己的战略才能,放浪形骸于市井之时,淮阴有个年轻的屠夫想侮辱韩信,对他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平时喜欢带着刀剑四处乱逛,但是其实你是个懦夫。”并且当众羞辱他说:“如果你敢杀我,就用你的剑刺我;如果不敢,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注视着那个屠户很久,慢慢地低下身来,从那个屠户的胯裆之下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一个怯懦之人。但是当时谁会知道韩信的深谋远虑呢?其实在韩信的心底已经进行了冷静地考虑。韩信日后重回谷底的时候,他对世人讲明了他受胯下之辱的原因:“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但杀了他也不会扬名,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失去自己的性命,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韩信并不是懦夫,只是他的志向不在于追求一时的个人荣誉,在他的心里有更远大的理想,所以能够保持冷静的思维,不意气用事,可忍常人之不能忍。
韩信正因为有这样的卓识远见,才能在日后的楚汉之争中,赢得一次次以少胜多的战争,留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佳话,为汉朝打下了三分之二的江山。
而他第二次的抉择却没有第一次那么明智。汉朝建立了稳定的政权之后,韩信仍旧面临一个重要的抉择,在刘氏的汉家江山中他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可惜的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功劳太大,拥兵过多,而天下已经平定,以刘邦的狡诈必定会担心韩信对他刚刚坐稳的江山的威胁。而且早在楚汉之争没有结束的时候,刘邦就流露出了对韩信的不信任。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而与此同时,刘邦已经派人去游说齐国投降了。
在刘邦以借口把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的时候,韩信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虽然他也采取了装病不朝的手段想减少刘邦对他的戒备,但是他始终居功自傲,甚至以和樊哙等人同列为耻辱。到被刘邦软禁起来,韩信开始急躁了,没有再作退避,而是想起兵谋反。结果正中了刘邦和吕后的计谋,暴露了谋反的野心,结果落得个株连三族的下场。
常言说得好:“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也就是说,君子要聪明才华不露,才是明哲保身、消灾远祸的最好方法。功高盖主历来就是为官的大忌,任何君王都不想自己的身旁有人威胁到他的统治。做臣子一定要掌握好这个度,既要有一番作为,又不应该让君主对自己的忠心产生怀疑。工作时也是一样,虽不至于被株连三族,也一样有不在其位不谋其职的潜规矩。做人一定不可太过狂傲,应该明事理,自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