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别人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过于强硬,循循善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在对别人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过于强硬,循循善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经常需要面对一些情况,比如说服他人,给别人提出建议。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好呢?下面一则故事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和鲁迅一样,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教育改造家,是改革教育的旗手。他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内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教育方式常常反其道而行。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的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
男孩站在校长室门口,心里惴惴不安。他深知陶校长平时和蔼,但遇到有违原则之事则是非常严厉的。想着想着,男孩攥着衣角的手已渗满了汗。他咬了咬嘴唇,心想毕竟自己是事出有因,如果陶先生责备,就大声把事实说出来,让他评判。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男孩愣住了,犹豫着该不该去接那块糖。还未等作出反应,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本能地伸出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他还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恍然大悟,禁不住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男生明白了,陶先生不是迟到,而是去了解事情的始末了。而且,陶先生从来没有打算冤枉他。他泪眼婆娑地看见陶先生和蔼的面孔扬起一丝微笑。这让他羞愧地低垂下了头,狠抹了几下眼泪。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就这样,陶行知先生巧妙地用了四块糖,让一名犯了错误的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退为进,循序渐进地对那个男生进行规劝,使得他不只是表面上屈服于老师的责备,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是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