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受忌恨的恶劣环境中,绝对不可锋芒毕露地刻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在权力角逐的政治斗争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使你一直洁身自好,没有什么过失也不能避免权力的争斗。一个有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也有可能会遭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的怀疑;一个言行谨慎而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的小人忌恨。所以,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受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锋芒毕露地刻意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节操。
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位居丞相依然不改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一直保持节俭,每餐只吃一道荤菜,睡觉依然盖着普通的棉被。因此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奏公孙弘,说他位列三公有丰厚的俸禄,却依然每餐只吃一个荤菜,盖最普通的棉被,实际上是沽名钓誉,为了骗取朴素廉明的美誉。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没有忙着为自己辩解,而是回答道:“汲黯所说的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就这样,公孙弘和汲黯两个人的形象就鲜明地摆在汉武帝面前了,一个人来给清廉的人告状,说他沽名钓誉;一个人直言不讳自己的做法,而且还夸赞对方忠诚。谁忠谁贤,已经很明了,不需要再进行辩解。公孙弘的这一招很是厉害,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也使得汲黯的形象在汉武帝的眼中大打了折扣。本来在这场较量中,公孙弘是属于防守的一方,但是他没有正面地去保护自己,而是以退为进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实际上无形中已经将汲黯推向了嫉贤妒能的境地。这不仅攻击了对手,而且无懈可击。
在防范别人的时候,合理的退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也不应该急于求成。对于自己的才华,有时候是需要拿捏的,要运用一点卖弄的技巧,才能得到适当的待遇。
《战国策》上记范雎见秦昭王,一次、两次,秦昭王向他请教,他都不说话。因为他发现秦昭王与他谈话时心不在焉,而他要讲的又是一套使秦国富强称霸的大道理,别人不重视,讲出来无益。直到第三次,秦昭王单独会见他,专心致志,虚心向他求教,他这才说出一席话,打动了秦昭王,并封他当了宰相。
自己有东西展示出来,是需要技巧的,巧妙地以退为进,激发起别人的兴趣,才能使得自己的才华与智慧不被浪费,真正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