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3700000014

第14章 潘石屹:平凡的世界(4)

没有被贪婪破坏的智慧。

“他的身上有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精神。”潘诗麟评价他的儿子,“但他也相当小心,走一步也回头看看再往前走,绝不冒冒失失。”

潘石屹是一个相当谨慎的人。2007年SOHO中国上市后,潘石屹曾发动全公司的人给他找地,提供资源的有相应的奖励制度,可见他也曾急着把钱花出去。但是这个过程很短,没多久就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来了,他就谨慎了。“不像开始那样急着找地,很审慎,每块地都要测算好了才行,或者等着抄底。”SOHO中国销售总监金怀南说,“潘总这个人整体还是居安思危,虽然有钱,做事还是比较谨慎,这可能跟他吃过苦有关。他吃的那个苦可大了,一般人都没有经历过。吃过苦的人不一样,不像那些人有了钱,拿去赌输十个亿都无所谓。他是口袋里有现金,心里就踏实。”

也许,他过去见多了批斗,见多了那个颠倒混乱年代人的浮沉起伏。这种命运无常的幻灭感让他尤其谨慎。潘石屹说:“无理性的人就像过眼云烟。中国房地产历史,一批一批的人太多了,五年一批、五年一批,很快就没了,就是因为缺乏纪律性和理性。”

因为理性,因为“没有被贪婪破坏的智慧”,潘石屹曾从1993年海南房市破灭的泡沫里逃了出来。忆起当年,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天水话脱口而出:“本子呢。”那本子是海口市规划局账本,海口市房地产所有的秘密曾在潘石屹眼前一览无余。

万通六君子在海口九都别墅挖到了第一桶金。据潘石屹说,卖房的收入缴完税后,纯利润有一两百万(王功权的说法是有400万元左右)。这笔钱对潘石屹来说,是巨大的冲击、难以言说的兴奋。钱转账到账户上,他想:这钱真的能用么?他第二天早晨特意取了一点钱,买了面包吃。面包咬到嘴里,这钱真的能用。他还买了份两角钱一份的《海南日报》。

卖楼、发财、再卖更多的楼、再发更多的财。潘石屹的发家,是如梦幻一般的真实事件。当时的海南就像无根之岛在海水中摇晃,摇得所有卷入房市的人都有这样梦幻的感觉。

绝大多数的人,只顾闭眼做梦,却忘记睁眼看清醒的现实。名叫贪欲的病毒,让被感染的人陷入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中。海南正在复制17世纪荷兰郁金香球根泡沫的狂欢景象。

当时的海南房市,完全是混乱的,上演着“楼疯”的荒诞戏码。从政府制定的政策看违规成本很低,很多开发商一算,多盖几万平方米的房子,卖了赚的钱比交给政府的罚款多得多,划算呀。那些违规的房子,办不了房产证。据在海口生活了20年的一家公司老板胡先生介绍,至今海口还有三千多套房子拿不到房产证。

当时的海南就是做着没房产证的房子交易,后来一人拿着房产证跟潘石屹做生意,让潘石屹起了疑心。

当时海南房市有多混乱?一个开发商搞建设,起码后面跟着十个人炒楼。买房的人都看不到楼,根本不知道房子在哪里,没法看。有时候一套房卖给好几家,直到收房的时候同时到场才发现上当了。“你要买房,你怎么知道对方还卖给谁了呢?没有房产证,不像现在可到房管局查。”

“就跟买股票一样,有几个买股票的知道上市集资的公司是干什么的呢?买房也是这样。像我一个朋友,我买一套房子卖给他,赚了;他不平衡,又卖了,又赚了。接手我朋友的人再卖,一直卖到最后接手的人,就卖不出去了。”海南省旅游协会推广中心总经理孙德清告诉我,他1987年年底到海南,是海南房地产从疯狂到泡沫破灭的亲身经历者。

孙德清说:“当时房地产荒唐到什么程度?1993年我到海南下面一个县的农场花了几百万元买地,连地是哪一块都不知道。没有任何正规手续,也就一张收据。当时都是这样,很疯狂。政府一会儿找我要修路费,一会儿找我要水电基建费,但一直没给我土地。直到2005年起诉,2006年判决。我亏了两百多万元,疼痛只能往肚子里吞。”

1991年年底,邓小平南巡前,孙德清以110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幢楼。1992年春节过后,涨到1600元。他不卖。1992年6月,2000元,还是不卖。1992年年底,4000元,卖了。净赚两百多万元,“当时可开心了,钱用麻袋都装不下”。据国家统计局数字,1992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是2556.12元。

孙德清说:“突然有了钱,当然开心啦。你开心,还有别人赚得更多、更开心。你挣了1000万,人家赚了3000万、5000万;赚了3000万、5000万的,上面还有人有了上市公司。”

进入这个市场的人绝大多数没有收手,直到楼市崩盘,逃不出来了。

1993年6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发表讲话,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次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提高存贷利率和国债利率、限期收回违章拆借资金、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银根全面紧缩,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哗啦啦,海南楼市倒了。4200元、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800元,孙德清以4200元一平方米买的一幢楼,从高峰期的5000元一直跌到800元,直到2009年也就二三千元的价格。孙德清目睹了有人年初开奔驰、年末骑自行车的景象。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开发商汇宇公司的老板,跑到了美国申请了破产,连出租车都不允许坐。这名老板卖完了楼,到下面的县里买了很多地。后来没人管,房子没盖起来,政府把地给收回了,打起官司。当时审判这桩案子的海南省高院审判员老刘,也审过孙德清的官司。他问孙德清:“汇宇是怎么回事?这么多人起诉他,有些请求只要他反驳一下就行了,诉讼是站不住脚的,他也不来应诉。”孙德清说:“可能他根本不管了,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无所谓了。”

泡沫破灭是不可承受之重。有的人跑了、有的人死了。

孙德清说:“我认识的好多人找都找不到了,不是他跳楼了,就是他无法面对的人跳楼了。”一些内地企业给别人钱炒楼,被套住了。泡沫破灭后,给钱的人跳楼了。

泡沫消散,留下的是成片的烂尾楼。

海口市海秀中路南大立交桥处,有一烂尾楼叫鸿泰大厦,成为流浪汉的天堂。几个光膀子的流浪汉在一楼用柴火煮饭吃。这里是海口市的商业中心区域。据保安说,当初投资跟不上是烂尾的主要原因。后来这幢楼的官司打了十几年,一直未了结,产权不明晰。曾经有很多公司问过这里想合作,都被复杂的产权关系吓跑了。

出租车司机陈先生1999年来海南,到处都是烂尾楼,他指着鸿泰大厦周边的几幢新建好的高楼说:“这些以前都是烂尾楼,这两年才修好。”

他说,早几年开车,路边接二连三,全是烂尾楼。每到夜里,黑糊糊的一片。

短短三年,总人数不过655.8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房价增长超过四倍。泡沫破灭后,留下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亿元积压资金,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见《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警示》,作者杨彬彬,刊登于《财经》杂志。

潘石屹他们据说是及时抽身的极少数人。孙德清告诉我,当年在海南炒房的人百分之九十都亏了。

同类推荐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本田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本田

    本田这个名字,不仅在日本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是名声远扬的,为什么?因为他出身不过是日本的一个穷乡僻壤的工匠,却以战后废墟般的国土上,白手起家,靠他的人格、智慧和奋斗精神,创造了一个奇迹,为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腾飞,立下了汗马功劳。从破烂铁皮房的街道工厂,一跃而创立了年营业额四兆三千亿日元,在全世界有许多海外公司的国际性企业。他的死,无疑是今日经济大国日本殒落了一颗巨星。那么,这颗巨星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呢?把他84年的人生浓缩一下,其生命中的“精华”,对改革开放的我国经济的发展,或许不无裨益。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出身于世宦之家。父韩仲卿曾为武昌令,以美政和文章出名。生三子,长子韩会,官至起居舍人,以道德文学着称。韩愈为小,生三岁,父死,养于韩会之家。十岁,韩会因事贬为韶州刺史,韩愈随兄而去,不久兄死。又随嫂北归河阳韩氏别居。嫂郑氏对韩愈情若所生,辛勤培养,诲化谆谆,及嫂去世,韩愈服而加隆(唐代嫂叔服小功五月即可),以报嫂养育之恩。
  • 中国病人·袁世凯1:亡清之鹄

    中国病人·袁世凯1:亡清之鹄

    本书的重点落在一个“病”字上,国家病了,个人病了。国家之病在于转型之难,共识破裂。纵览青史,当统治阶级不得不回应民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诉求时,往往会打大文化牌,将“病灶”推到道德上,转移视线地告诉大家:只要每个人都正心诚意了,社会风气自然就好了,无需改变制度。于是,唯制度论者和唯文化论者开始死掐。个人之病在于每一个体最终都无可避免地变成了他曾经厌恶和反对的那个人。突出的代表便是袁世凯。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龙神传奇

    网游之龙神传奇

    得真龙血脉,取真龙之器,主乱世妖星,举世皆敌,逐鹿荒古,一个天真少年一步步成长的故事,爱恨情仇千言万语难道尽其分毫。群号:221383951
  • 谁敢抢朕的皇后

    谁敢抢朕的皇后

    开始,他爱她,她不爱他。接着他爱她,她也爱他。最后,他却无法再爱她,她哭的撕心裂肺,天昏地暗。一睁开眼,以为这只是一个会让人哭的梦。她选择忘记。
  • 圣天大道

    圣天大道

    圣天大陆地域之广阔无边无际,大陆之上万族林立、诸圣争霸,帝国、门派、家族,各大势力明争暗斗,称雄一方。
  • 娱乐圈的爱:总裁大大的心肝

    娱乐圈的爱:总裁大大的心肝

    他,外界传闻冷血总裁,年仅22就拥有数亿身价,从未有过绯闻,外界也没见过真面目,传说各国的总统见了都怕,杀人不见血,但专宠她,遇见她后,变的很暖!她,领证时被男友和闺蜜背叛,和他一纸婚约定下终身,这期间她从三线小明星到影后少不了他的默默支持,在所有人都讨厌她时,他还在她背后默默支持她,两人由一纸婚约到修成正果!(我一定会把这本书写好的,都支持我哦!O(∩_∩)O~)
  • 总裁老公不讲理

    总裁老公不讲理

    老爸公司破产,老妈去世,继母也不喜欢,一夕之间,叶依冉从万人拥簇的大小姐,变成没人要的孩子,还要养一个上学的妹妹,被逼无奈,她把自己卖给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秦氏总裁,然后乔月影的"幸福生活"就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科技狗

    末世科技狗

    世界在逐渐崩塌,到处都是尸横遍野的景象,然而肖寒宇却只是默默的摇了摇头,苦笑道:“无敌是多么寂寞...”或许别人都还在为自己的安危担忧,为已经所剩不多的食物苦恼,但他看着身后的堡垒,只是缓缓举起八二年的拉菲...没错,因为他有一条来自未来世界的科技狗,只需要杀死足够的感染体,所换取的能量足够满足一切需求...?“星期五,给我准备好十瓶拉菲,顺带来一架脉冲离子炮”“星期五,磨磨蹭蹭的干什么?老子的意大利炮呢?”“星期五,看到前面的那群丧尸没?给老子开炮!”?这是一个关于人和狗怎么在末世生存(为非作歹)下去的故事...?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脸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古惑丑女:翻身记

    古惑丑女:翻身记

    孔念被逼回国与养父的儿子们一起居住,本来她还满怀欣喜的想给哥哥们一个好印象,可没想到......因为容貌和身材被路人嘲笑,无所谓。被老师同学嘲笑,无所谓。被自恋狂们嘲笑?——滚!老娘要减肥!要变白!逆袭成功后——“养女,今晚的舞会应该没人邀请你吧,本大爷就发发善心,同意你跟我一起去”“哎,邀请我的人太多了,所以我的闺蜜就帮我办了一个比赛,谁赢了谁就是我的舞伴,咦,你兄弟们好像都去了。“
  • 初刻拍案惊奇(上)

    初刻拍案惊奇(上)

    《初刻拍案惊奇(上)》是明朝末年凌蒙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二刻拍案惊奇》总称“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内容庞杂,思想倾向也不尽相同,故事题材虽多出自前代著述,却表现着晚明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气息。《初刻拍案惊奇》的叙事风格更加统一,写奇事,叙奇遇,情节更有“拍案惊奇”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