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3200000006

第6章 弃官日子的收获

22岁的老舍虽然自我封闭了官场仕途,来了一个大掉头,与《老张的哲学》中的乌烟瘴气的老张们永远分手。但是退婚的艰难,以及初恋的悲剧,给他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他终于病倒了。

昏昏沉沉地躺在公寓里两三天,醒来后,他觉得头又晕又疼,难受极了。人到了有病时,最容易想到家,想到亲人。他忽然想到母亲,他决定回家去。

他站起来磕磕绊绊地走了段路,只觉得身子打晃。正巧一辆拉散座的洋车路过,他叫住了车,强打着精神上了车。他闭着眼睛坐在车上,跑了一程,感觉好些了,才睁开眼睛。看见拉车的原来是位上了年纪的老车夫。由于年纪大了,他跑起车来连呼带喘,很吃力,黝黑的脸,一身补丁落补丁的对襟棉袄,一条粗糙破旧扎着麻绳的裤脚。老舍看此景,觉得心酸,就说:“您停车。”那老车夫以为到了地点,转身望着他说:“先生到了?”老舍忙对他说:“大爷,不是到了,我年轻轻的,您老拉着我,心里不好受呀。”

老车夫明白了他的用意,非但没停车,反而跑得更快了。边跑边说:“先生,打昨儿起一个主儿都没拉上,您今儿是头一份,抬抬手……”那老车夫呼哧呼哧地说着。听着那近乎于哀求的声音,老舍顿时喉咙像堵住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知道拉车的规矩,每天不管你拉上主没有,照样要交纳税钱。如果活少,拉不上主,自己还要倒贴。可是这些拉洋车的,哪个家里不是等米下锅呀。想起这,老舍眼睛湿润了。他忙说:“大爷,您慢着点走。”那老车夫感激地点点头,速度减下些,稳稳当当地走着。老舍对拉车这行道很了解,因为他有几个朋友就是拉车的,知道拉车的苦衷。年轻时,依仗好身板,腰带一扎,裤脚一系,抄起车把,一猫腰,十几里路就出去了。夏日,顶着酷暑,一趟下来,汗流浃背,边跑边擦着汗,脖子上的毛巾一拧水淋淋;冬天,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又冷又滑,有活还好,没活冻得直跺脚。尽管这样,干几年,盼着攒下个百八十元钱,再买辆新车,自己的车,不再受车主盘剥,愿意怎么拉就怎么拉,那该多好啊!

可是车夫有几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是到老了累了一身病,再爬不起来,就是像眼前这位老车夫过着凄惨的晚年。想到这,老舍心里酸楚楚的。

到了家,老舍加倍给了车钱。那老车夫感动得不知说啥好,一个劲地鞠躬点头致谢。车夫走了,老舍望着远去车夫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穷人活得难啊!”

这段经历是22岁那年的事。但那老车夫的影子始终都在老舍的脑海中。事隔十几年,老舍又偶然和一位当过车夫的同事在酒馆闲聊,提起洋车,以及洋车上的事,那位同事伤感地说:“车夫最得意的是买一辆自个儿的车,而不是给人家拉车。说有一位车夫,拉了十几年,好不容易挣了辆车,没几天车夫病了,便只好卖车买药。最后还是受穷。”

“还有位拉洋车的叫军队拉了夫,拉完了一分钱没给,还挨了顿打。后来那车夫一气之下,正赶上军队转移那股乱乎劲,顺手牵了三匹骆驼。虽说不能发大财,却也解了心头之恨。”

老舍听了这位同事的话,很有感触。不知不觉又想起那年自己坐洋车的事。从此,他再也抹不掉这些洋车夫的身影。十几年后,一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了。

《骆驼祥子》塑造的主人公祥子是个破产农民,沦落到北京,以拉车为生。他含辛茹苦奋斗了一辈子,受尽磨难,理想终成泡影。勤劳、健壮、朴实、要强的祥子,终于丧失了对生活的任何希望和企求,自甘堕落,沉沦了。作品通过祥子及其周围受苦人的遭遇,展示了旧中国城市下层劳动人民血泪生活的生动画面,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运动以后描写城市贫民生活的作品中,独树一帜,曾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被英、法、德、俄、日、丹麦、瑞典、瑞士、捷、意、匈、南斯拉夫、朝、西班牙、拉脱维亚、哈萨克等国家译为多种译本。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骆驼祥子》都是一部传世佳作。老舍也曾说过,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老舍从公寓回到家,一病不起,急坏了母亲。她一看儿子病得不轻,一摸头滚烫,正在发烧,急得团团转。当时有位号称“太医院”里出来的神医,自吹自擂北京城里名医施今墨是他换过帖子的师兄弟。问他为什么不挂牌营业,他说怕夺师兄弟的饭碗。他终日打游击,靠卖耗子药、狗皮膏混日子。但是当时百姓中很多人都迷信于那些民间游医,虽说那些游医凭着两片嘴,能说会道,像似能把死人说活,活人说笑,但偶尔也能治好三两个。当时母亲是有病乱投医,心想不管是什么医,只要能把儿子的病治好,哪怕你说《本草纲目》是你写的我都认。

那位游医用手轻轻往老舍脉上搭,闭上眼睛,一会儿睁开眼睛,像似深呼吸了一下:“哎呀,这孩子脉息太弱,虚实兼有啊,这病恐怕不好治。”母亲一听,心里一震,她哪知道这些人是拿把要大钱呢,吓得不知说啥好,直一个劲地说:“求求你,给好好看,治好治坏我们全不怨您。虽说咱是穷家小户,十块八块出得起。”那游医听了,觉得这老太太还挺实在,说话办事明白,就说:“有您这话,妥了,您老是个爽快明白人,您儿子的病包在我身上,治好了您看着给,治不好,咱分文不取。”

这游医一阵义气之言后,又翻眼皮,又看舌苔,翻来覆去,好一阵折腾,也没说出是“寒热”,还是“打摆子”,只是从包里拿出一支毛笔、一张纸,开了一副方子,然后收了钱。又悄悄告诉母亲:“这方子您可要留好,今天我是连祖传秘方都卖给您了。要不是这年月不好混,10元钱我才不能卖呀。”说得母亲千恩万谢地直点头,送走游医。

母亲忙去药铺抓来药,急忙忙地煎好药给老舍喝下去。这一夜,母亲没有睡觉,一会儿起来摸摸儿子的头,一会儿拽拽被子,一夜相安无事。连续服了几副药,老舍烧退了,人也有了些精神。母亲想:别说,这游医还真有医道,正庆幸儿子遇到了“神医”。可没想到,没过几天,儿子的头发却一撮一撮地往下掉,不到半个月,头发全掉光了,害得老舍当了半年多“和尚”,后来才慢慢长出头发来。

这场大病,使老舍瘦得像麻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损伤。身体虚弱的老舍,病好些了就起来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一天他来到书店,发现一本《拳术》,老舍买回来,研究起《拳术》来。他觉得学练拳可以强身健体,是养生之道。他决定去打拳、练剑。

他每天早晨请人教练“形意拳”、“六合拳”和剑术,很快掌握了一套拳术和剑术。从此,他和打拳练剑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是练剑术,老舍不但会舞剑,而且舞得颇有心得,曾编写过一本《舞剑图》专著。之后,打拳、练剑伴随着老舍一生。

据说1930年老舍先生由英国转道新加坡回到北京。有一天,《学生画报》的记者陈逸飞去看他,见他一个人正在屋里跳一种奇怪的舞蹈,一会儿学燕子飞的动作,一会儿学小动物淋雨后抖雨的样子,浑身乱颤。陈先生看完后问:“这是什么拳呀?”老舍答:“这是昆仑六合拳。”这拳有内家、外家之分,老舍练的是内家,专重气功。陈先生问老舍:“这功有什么用?”老舍说:“这功不但健身,又可用于防身。陈先生半信半疑,冷不丁向老舍胸口打来。只见老舍并不躲闪,略一收胸,拳头落了空。老舍就势将陈先生胳膊一拨,陈先生顿时觉得胳膊像触电一样,浑身麻酥酥的。陈先生心服口服地说: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舍爽快地送给他一本《拳谱》,让他照着去练。

老舍后来又学了少林拳、太极拳、五行棍、太行棍、粘手等等,并购置了刀枪剑戟。1934年家迁青岛,他家房前有个宽敞的院子,他常常在院内舞刀弄剑。1935年春节前夕,在山东大学举办的辞岁晚会上,他曾为群众献艺,来了个武术表演,得到大家的喝彩。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原有的刀棍都丢在青岛了。在重庆,他练起太极拳,每天清晨,总是穿着运动衣,在操场中央打拳。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有个带着眼镜清瘦的中年人拳打得好,姿势优美,动作娴熟,功夫到家,还真招来一些人想拜师学艺呢。

他一练就是15年。1949年,在美国,一天清晨他正在打太极拳,腿突然抬不起来。经检查,患有坐骨神经痛,住院开刀,成了“三条腿”的人,步履艰难,离不开拐杖。待回国后,老舍就舍弃了“太极拳”,而改为学习“太极气功”,向一位姓李的皮厂经理学,每天早晚,坚持练静功。老舍干啥都有个韧劲,一练又是几年,无论酷暑严寒,风雨不误,真是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1965年他访问日本,有位叫城山三郎的日本作家,闲聊中谈到武术,说得投机,来了兴致,城山先生当场就和拄着手杖的瘦弱老舍比试起来。出乎预料,老舍先生猛一掌,打了城山先生一个趔趄。当时城山先生大叫:“真有功夫呀!”这事一时还成了文学界的一条新闻。后来老舍逝世后,城山三郎在悼念文章中还提到这场不同寻常的文人“比武”。

陈逸飞先生读了城山三郎先生文章后,还曾在体育报上登载了一篇文章叫《老舍和昆仑拳》。陈先生想借此机会寻找老舍收藏过的《拳谱》,遗憾的是始终没有下落。

老舍由于和拳师们有过交往,了解拳术之道,并且装了一肚子拳师们的传奇故事,在1935年曾写了题为《断魂枪》的6000字短篇小说,后在美国把它改写成英文独幕话剧。

虽说打拳舞剑是青少年时老舍的一个业余爱好,然而这种爱好竟伴随了他一生。在北京,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拳。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遭难,他会终身受益。

虽然这个“秃子”没有当了真正的“和尚”,可有幸到西山卧佛寺疗养了一段。

每天出去散步,那里的人文景观,都深深地吸引着他。卧佛寺原名十方普觉寺,在香山附近寿安南麓,寺内有一尊巨大的铜卧佛,俗称卧佛寺,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地方。

他在这里游览了香山,风景宜人的八大处景观,是他常去的地方。日后,这里便成了他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场所。老舍在1926年写的《赵子曰》中这样描写:“卧佛寺西院的小亭子上是个好地方。你看,小亭子上坐好,四周的老树把阳光遮住,树上的野鸟供咱们奏乐。把白板摸在手里,远远的吹过来一阵花香,你说痛快不痛快?”

卧佛寺的周围长满了奇花异草,山石嶙峋,寺的西北有一条十分幽静的山沟,沟内有很多樱桃树,现在人们叫它“樱桃沟花园”。当时老舍常上这里来散步、游览。那里的放生池、丁松亭、大盘石、金鸽台、燕儿岭、烟霞窟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都印在他脑里,特别是那五百罗汉,更使他感兴趣。老舍看着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百罗汉,似乎想从那每张脸上的神态中,揣摩出每个人的心思,感到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是一本故事书。他常常寻找形貌心态与自己相似的那一个。

卧佛寺西南十来里地是八大处,顺着八大处再往西南走,便到了一个小口。这个小口叫磨刀口。这个地点,后来也收进了老舍《骆驼祥子》里。他在《骆驼祥子》中这样写道:由这里一跑,他相信,一步就能跑回海淀!虽然中间隔着那么多地方,可是他都知道呀;一闭眼,他就有了个地图;这里是磨刀口——老天爷,这必须是磨刀口!——他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就是八大处;从四平台往东南奔杏子口,就到了南辛庄。他顶好还顺着山走,从北辛庄往北,过魏家村;往北,过南河滩;再往北,到红山头,杰王村,静宜园了!找到静宜园,闭着眼他可以摸到海甸去!

小说中祥子牵着骆驼顺着山脚往北走的路,正是老舍当年从卧佛寺往西南来的路线。

可以说,老舍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用心、用脑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去反映、创造生活。

从卧佛寺回城后,瘦弱的身体健壮了许多,特别精神,他从萎靡不振中重新清醒起来。人往往是这样,有的人经历许多坎坷,或者失败后,能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去对待生活;而有的人则不然,受挫之后,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老舍可不是那种混日子的青年,他虽无藏龙卧虎之势,可他有自己的志向、抱负。他决定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不愿走仕途之路,也不愿在劣势中敷衍,更不愿虚度年华。他不想再回到那令人作呕,充满着乌烟瘴气的翊教寺公寓去住,那里虽舒适安逸,清闲自在,但一想到那些日子的空虚给自己染了一身的坏毛病,就有种遗憾、悔恨。

他从翊教寺公寓搬进了京师儿童图书馆。刚搬进来,就有朋友来看,并给他介绍去一所学校代课。

每天清晨,老舍早早就起来打拳、练剑。白天教书,晚上到缸瓦市基督教堂参加英文夜校学习,每周五次,每次两小时。当时夜校的主讲人是刚由美国回国的神学院毕业生宝广林(乐山)。虽说老舍以前在师范念书时曾学了点外语,但时间长了,有的也就忘记了。这次有机会重新学外语,老舍真是下了苦功,风雨无阻地坚持晚间上课。因他悟性强,口才又好,在英文夜校学习期间很引人注目。不久,他和宝广林老师成了好朋友,并与许地山、白涤洲等人加入了宝广林组织的“率直会”和“青年服务部”。“率直会”这个组织有十余人参加,是一种联谊会性质的民间团体,经常聚会漫谈,讨论国家前途。

这些有志、有思想的青年,他们也常常聚在一起研讨教育、文学、宗教以及改造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的问题。时而又探讨人生。特别是作家许地山,在文学上颇有见解,常常侃侃而谈,对老舍有很大启发,对他后来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老舍在当时教育界虽然辞去了劝学员这个职位,可他的口才、文笔是小有名气的。

当时,京师劝学会成立了京师私立小学,夏期举办国语补习会,目的是为提高小学国语教学水平。老舍又被推为“经理”,总揽一切事宜。他还亲自撰写了《京师私立小学教员夏期国语补习会领事(开言)》。该文发表于《京师学务局教育行政月刊》。

别看老舍才20多岁,可他有头脑,总爱琢磨些问题,出些点子。当他看到教育学校哪些地方需要改革时,便挥笔疾书。他的上呈“建议成立郊北区立马甸清真教国民学校”曾被批准。

这个时期,他参加社会工作,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可他没有忘记写个短文,投个稿。闲暇时间,他除了看书,就是练笔。

这段时间,他曾写了短篇小说《她的失败》和诗歌《海外新声》,署名舍予,主要表现了反帝反封建思想。

离开劝学会的这一段时间里,虽经历了事业上的坎坷、爱情上的失意,然而他没有消沉,他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在茫茫的人海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教仁

    宋教仁不仅获得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发展了自小就有的朦胧的反清革命思想。1901年,他考取了秀才,但他想的却是怎么样去推翻腐败的清政府。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与同学好友文骏等人登上书院东边的漳江阁。年青的宋教仁纵谈中西政治的得失,关隘的险要以及古今用兵的胜败,豪情地说:“中国人痛恨满清政权久矣!有英雄起,雄踞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天下。”巧得很,10年以后,果然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国政权。
  • 罗曼·罗兰契诃夫

    罗曼·罗兰契诃夫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契诃夫是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本书对其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做了翔实叙述,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要原因。阅读此书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为其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4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黑暗时代三女哲:施泰因、阿伦特、韦伊评传

    黑暗时代三女哲:施泰因、阿伦特、韦伊评传

    1933—1943年,这十来年,就是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在一首诗中所说的“黑暗时代”。在这个时代,诺言受到嘲弄,条约遭到践踏,法西斯主义与种族观念合流,政治形势极度混乱。本书选取评述了三位女性——埃迪特·施泰因、汉娜·阿伦特和西蒙娜·韦伊,她们都是犹太人,也都是哲学家,都敢于批判她们的老师(胡塞尔、海德格尔和阿兰),并想超越他们。她们的著作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的悲剧性事件有密切的联系;她们自身也被卷入时代的漩涡,或流亡,或殒命。透过书写她们的生命经验、思想历程,观察她们如何解读现实,回应时代,西尔维·库尔廷-德纳米为这个黑暗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
  • 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本书介绍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在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尤其探索了他们成功的主观因素,对广大探索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否极人生的自传

    否极人生的自传

    一个满是平凡故事的男人自传,人生无常,细品五味人生,从爱情到事业,从彩色年华到人生低谷,从满是斗志到自甘认命。虽然并无起起伏令人刺激的小说情节,却是一个人生感悟的开始。
  • 狂想青春曲

    狂想青春曲

    雨晓来自小说世界的花白白小城,与年轻作者做了场交易,进入现实世界的校园按自己的风格生活。进行的如许多小说一样戏剧化,主角的能力不停地向狂想能力迈进,可美好的空想去残酷的现实交织……不如愿与偶然的契合开始他的故事~几千年的少年进行着现实的青春!
  • 异域武林

    异域武林

    讲述了古时期一个功夫小子郝如峰去到了中华大地的另一片武林里叙说为人处事之道同行侠仗义兼保家护民的故事,
  • 仙在今朝

    仙在今朝

    传说重启此世,成仙就在今朝!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图霸全球的神秘组织,有一个传承神话的古老山门,有一个三观不正的少年,还有一些女子……
  • 倾世佳人撞上腹黑王爷

    倾世佳人撞上腹黑王爷

    她只是平平凡凡的一个女生,却因车祸意外穿越到了古代,变成了一代才女,还遇上了一位腹黑的王爷,高冷单纯的她不懂王爷的腹黑啊。
  • 无敌战神之路

    无敌战神之路

    携战神神格降临武道文明,以狂蛮姿态会尽天下高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拳头解决不了的,一拳不行,就一万拳。”
  • 武玄灵者

    武玄灵者

    这是一次从无能者到一代强者所走的路,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谈未来。
  • 王子代嫁记

    王子代嫁记

    什么?王子要嫁到帝都当妃子,众人倒。难道没有女人了么?嘘小点声被王府的人听到你就废了。她田靖一出生就被叫做“王子”的公主,平生不学无术为所欲为,唯独不可以学女人所学的琴棋书画女儿姿态,没想到该嫁去做妃子的美女妹妹没到帝都就驾鹤西去了,大伯父认为此路凶险决定卜卦问天,没想到龟纹裂出紫“田”字,于是伯父大手一挥:田儿我的好侄儿上天都发现了你知书达理兰心蕙质秀外慧中贤良淑德......所以你嫁去帝都。田靖愣一下:开什么玩笑。阴谋家
  • 梦三国之从卧底开始

    梦三国之从卧底开始

    短篇祭奠陪伴我成长的梦三国~~~~~~~~~~~~~~~~~~~~~~~~~~~~~网吧怎么这么坑爹?开机的时候把隔壁姐姐的机子给关了!!!!
  • 青铜镜

    青铜镜

    高中生严巧是个性格懦弱、内向自卑的孩子。与世界格格不入的她在学校备受欺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一次偶然的机缘、一面神秘的古镜、一个白衣的翩翩少年,将她带入了一个似曾相识的神秘世界。在此,各种光怪陆离的经历使得她渐渐由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蜕变成玩世不恭、艳冠群芳的风流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