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在山路上开了二十几分钟。天气阴沉、凉风吹面,人昏昏欲睡。突然我听见一阵隆隆的巨响,车子开始失控,人被甩得东倒西歪。
我还想问司机怎么了,无数石头已经从路边山上疯狂滚下来。只听“砰”的一声,山崩地裂般,客车顶像花一样绽开,一块大得恐怖的石头砸了进来。车厢里惨叫声一片。客车的钢架结构被打成麻花,我的右腿绞在了里面。
客车翻倒了,尘土漫天。开始还依稀有人在呻吟,但逐渐就没声了,再也叫不应。
我右肩、髋部、左腿都在剧痛,被压住的右腿尤其痛得钻心。我命令自己:“挺住!先躺着,等有人经过时你就呼救!”
几个路人最先听到求救声,灰头土脸地来搬石头。但巨石压住了车身,车身绞住了我的小腿,没法搬动。他们最终放弃了,把几瓶矿泉水放在我手边:“兄弟!渴了你就喝吧!石头足足有七八吨,我们搬不动啊!你要挺住!我们去喊110来救你!”
我连声说:“感谢!感谢!”那时我和他们一样,还不知道地震有多严重。其实那时光是汉旺小学就埋了几百学生,大家都在拼命救人,哪里可能喊得来110!
天黑的时候,下雨了。我真是晓得了什么叫做凄风苦雨!家里震了没有?亲人怎么样了?我都不知道。那个夜晚好恐怖啊,我永远也忘不了!
打断我的腿吧,我感谢你
到13日早上,我已咬牙捱过了一夜。两个过路的同乡娃子发现了我,我让他们马上回村报信。
那时村子已经全毁了。听到娃儿带的口信后,亲戚朋友们二话没说,丢下自己震垮了的房子,背上矿灯,带上钢钎、铁锤,赶了过来。道路上都是乱石,原本一小时的路,他们爬了5个小时。
夜幕再次降临,大雨时断时续。昏昏沉沉间,我依稀听到身边有人说话,是救我的人到了,能听出来里面有马代军、杨兴太、李万华……他们喊着:“老辈子(方言,意为老爷子)!坚持住!”还隐约听到有人在哭,好像是我老婆。
他们曾想过搬开石头,又想过把石头打碎,但是都失败了。干到晚上8点左右,他们个个精疲力竭,我的体力也已透支,血越流越多。再不拿出腿来,我只有死路一条。“要命还是要腿?”我转了好多次念头,最后一横心:“没办法了!你们把我的腿割断,拉我出来!”
断腿才能保命,道理大家都懂,却都默默站着,谁也不肯干。我叫我侄女婿动手。他流着眼泪喊:“老辈子!我咋个敢动手哟?打断你的腿,你叫我以后怎么面对你哟?”
我咬牙说:“你是在救我,不是在害我,我只有感谢你!动手吧!没刀没锯,你就用钢钎打,只管狠下心来弄就是了!”
侄女婿握着钢钎,流着眼泪动了手。我的天呀!才打了两下,我就痛得受不住了,喊道:“停哟!停哟!”但转念一想,不挺住就没救了,于是又让他打,只几下就打断了骨头。大伙拉住我往外一绷,那真是痛彻心肺!觉得全身没一处地方不痛,牙齿都要咬碎了。
有人哭着说:“老辈子,打断骨头连着筋啊!你骨头断了,肉还连着,这可怎么办!”我说:“你们找水果刀来割,我挺得住!”就这样,他们用一把水果刀,把我的小腿连肌肉带裤管一齐割断,将我拖了出来。那种痛没法子用语言形容。
右腿取出后血流如注。我神志还清醒,让他们去客车上扯两条电线,把断腿处扎紧止血。后来,我只依稀记得自己躺上了临时担架,被抬着慢慢前进;记得一路上不停地颠簸;记得黑夜里晃来晃去的几只矿灯的光,还有叫我“挺住”的声音。我的意识逐渐模糊,虽然腿痛得钻心,还是昏睡了过去。
没有腿了,也要做立起来的人
那天之所以能挺下来,和我的经历有关。我是一名煤矿工人,平时认真学过不少止血、包扎等自救知识,心理素质也算过硬,这才没有在关键时刻垮掉。
我被送到德阳的医院,做了第二次截肢手术。当时用的是半麻醉,我还能听到锯骨头的声音。手术后医生让我转院到重庆。
转到重庆后,我右腿被发现感染,需要进行第三次截肢。手术后的当晚,伤口痛得很。但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天大的痛我也觉得能挺下来。
为了保住我的左腿,柳峰等医生们反复研究,我感激他们。医生护士们都说我是“铁汉”,其实我不过是进行自救,又没有帮助别人,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次地震中,感人的事迹太多了,有的人为了救别人而牺牲了生命,他们才是英雄。
虽然右腿断了,我也要做一个立起来的人。
(来源:《现代快报》 记者:王晓磊 刘卫宏)
北川17岁男孩托吊瓶救活同学:
以后什么都不怕了
“托吊瓶的帅哥”李阳的事迹震撼了许许多多的人。当记者见到李阳时,更多注意到的是他脸上的天真稚气,还有那友善而略带羞涩的笑容。这个17岁男孩非常爱笑,即使刚刚经历了一场梦魇般的灾难。
李阳并不特别出众,如果不是这场大地震,他的日子应该会平静流过。但是这个男孩在这场大地震中“非比寻常”的举动,却成为一个关于生命和希望的符号。
目前生活 一个人的高一二班
“李阳从重庆回来了。”在位于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复课点门口,同学们这样半开玩笑地打趣,“这小子都成名人啦!”记者来到他所住的学生帐篷内,人不在,想到他是个酷爱篮球的孩子,于是决定到篮球场去碰碰运气。略有些简陋的篮筐下,几个男生正玩得不亦乐乎,场上身手最敏捷的那个果然就是李阳。
虽然李阳坚称自己1米7,但是在对手面前他并没有占据空中优势,只是他的反应更加机敏,虽然赤脚穿着拖鞋在场上搏杀,却也频频出手得分。
22日那天,李阳前往重庆看望被他救助的同班同学廖波,仅仅停留了一天时间,23日便乘坐长途大巴奔波一昼夜,24日就赶回绵阳。为何要把行程安排得如此匆忙?他很认真地回答:“因为我们高一二班只剩下我一个在校生了。”其他同学要么被父母接走,要么被转移接受治疗。地震中李阳的家倒塌了,父母目前住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的安置点中。“如果有家长来找我们班的同学,我可以负责通知。”他说:“只要我在这里,我们班就还在这里。” 兄弟情深 廖波的生日一辈子不会忘
篮球是李阳眼下排遣寂寞的最好方法,篮球也让他结识了廖波这个“最好的兄弟”。在球场上,李阳和廖波是一对配合非常默契的好搭档。但在生活中,两人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我的性格比较爽直,廖波和我不一样,他比较内向。”李阳最崇拜的篮球明星是科比,他说不出廖波的偶像究竟是谁。
经历这场劫难,李阳将廖波视为“患难兄弟”。说起到重庆看望廖波时的情景,李阳说:“他看见我特别高兴,一直握着我的手,连说了好几声谢谢。”李阳对自己的兄弟说:“你很勇敢,是个好样的!”此时,廖波的一条腿已经被截肢,但李阳说廖波的情绪很好,也能够坦然地面对这个现实。
李阳的性格大大咧咧,他甚至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是哪天。5月24日是廖波的生日,李阳说他以后可能还是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但是他一定会记得廖波的生日。永远被铭记的还有5月12日这个黑色的日子,用李阳的话来说,那一天他们两个人“得到了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
未来目标 考上上海交大
北川中学高一年级的复课时间未定,李阳已有些迫不及待,“距离期末已经很近了,我担心已经学过的知识都快要忘记了。”复课值得期待的另一个原因,是班上的同学也将能够陆续重返校园,其中自然也包括好兄弟廖波。另外,谈到今后的理想时,李阳说自己的目标是想考入上海交大,“这是我和表妹都想考的学校,而表妹已经离开了,是我亲手从废墟里把她挖出来的……”说到这里,男孩的脸上蒙上了悲伤的阴影,“这是为了两个人的目标。”
惊魂时刻 第一个念头是回学校救表妹
5月12日,两个男孩的命运被紧紧连在一起。活泼好动的李阳那一天前往县委礼堂,在一个活动中代表学校表演街舞。14时28分,活动尚未开始,县委礼堂便在大地的晃动中崩塌下来。幸运的是,李阳和同学们在生死瞬间及时撤离出来。
周遭的建筑物陆续倒塌,余震还在不断持续,在焦急等待的过程中,惊魂未定的李阳得知北川中学已被夷为平地的消息。一个小时之后,情况稍微稳定下来,活动组织者安排学生们离开,李阳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回家看看,而是迅速地向学校的方向飞奔而去。“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有个很强烈的感觉,我的父母肯定没事,但我很担心同学校的表妹,我要去救她。”
这段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此时却是那样艰险而漫长。当他回到那个再熟悉不过的学校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完全惊呆了:每天传来琅琅读书声的教学楼从视野里消失了;赶到的医护人员正在残垣断壁中艰难地搜救;平日里嬉戏玩耍的操场上,到处是满身血污的学生。李阳冲上了瓦砾堆,他听见石板下传来了呼救的声音——那里还有人!当他走近细瞧时,才发现被压在底下的竟然是自己的好兄弟廖波。
最深感受 以后什么都不怕了
由于被石板压住了腿部,廖波暂时无法被救出。赶来的医护人员为他打上了点滴,但是还有太多的伤者需要救助。此时没有人能够停下脚步照料他,李阳立即承担起手举吊瓶的重担。
当时廖波的神志非常清醒,在痛苦地呻吟,李阳大声地在一旁鼓励着他,让他一定挺住。当时他说的一句话,事后感动了无数读者:“你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不想你死!”
在李阳的记忆里,尽管那个下午目睹了恐怖景象,但是仍然有几位同学和他一样,也在废墟中千方百计地救助着兄弟姐妹。事实上为廖波举吊瓶的也并非李阳一人,而是由几位同学接替完成的。当时余震仍在持续不断地袭来,脚下的废墟还在不时剧烈颤抖,但此时李阳的脑海中已不再有任何恐惧的感觉,“因为活了第二次的关系,我从此以后就什么都不怕了!”
(来源:《北京晚报》)
震中失去20亲人
七尺男儿废墟上叩拜儿子
王洪发,北川民政局局长,包括儿子在内的20位亲人被地震夺去生命。昨(24)日上午8点,王洪发正在北川中学的物资发放点忙碌,这位身高1.75米、长相英武的中年男人,一脸倦意。他说,悲伤都在心里,现在只能继续着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干部、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情。
叩 拜
闪回:2008年5月14日黄昏。那是王洪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一天的抢险救援工作结束时,独自回到儿子罗宇航遇难的废墟上。暮色中的北川,废墟顶上的碎石仍有热气。顺着大姨姐家住宅楼因地震形成的山包往上爬,王洪发心里的痛与累,越来越深,双腿逐渐发软。在他42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想过称自己为“帅哥”的16岁儿子,就这样离去。
泪眼婆娑中,王洪发来回地走,他根本不知道儿子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只能来回地走,一声声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宇航!宇航!”这个声音嘶哑的中年男人,希望奇迹能出现。然而,没有奇迹!王洪发跪了下来,磕下头去,一位父亲,在儿子遇难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叩拜!
他吼 你背不背得回去嘛?
昨日上午8时许,记者抵达北川中学,比前一日跟王洪发预约采访的时间提前了近一个小时。打电话给王洪发,他说在分配物资,没时间接受采访,记者问他所在地点时,他挂断了电话。
在北川抗震指挥部,有人告诉记者王洪发在上面,急急忙忙往上跑,找到了发放物资所在地。工作人员说,王洪发刚刚离开,北川医院的女护士们这样形容:“到下面去看,一个多高多帅的,穿迷彩服的就是。”再度跑到抗震指挥部,在帐篷里找到了王洪发,他不停地分配任务,不断接电话,记者无法插话。一边接电话,王洪发一边往民政局所在的帐篷走过去。半道上,桂溪乡敬老院院长李元贵拦住了他:“敬老院现在还差帐篷。”
抗灾、救援、抢险。5月12日震灾发生后,王洪发的工作就像一根紧绷的弦。5月23日下午,他得到堂侄遇难的消息,到那一刻,他和妻子两家人失去了包括儿子在内的20位亲人。地震发生后,王洪发只是机械地重复着一件事:救人!地震发生至今,王洪发只见过自己的妻子、大哥、二哥、堂侄和一名妻子的兄弟,这是家里为数不多的生还者。幸存亲人彼此间见面,交谈并不多:“我不知道堂侄现在在哪里,反正他活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