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就需要他那三个胸肌赛金刚的兄长了。
“大哥,二哥,三哥,帮小弟个忙吧。”离开灶屋走到院里的杨国叫住了正在习武的三个兄长。
“四弟,说吧,如果是帮你抢个媳妇的话就算了,爹能活活把我们打死。”三哥杨报挥了挥手中的长枪,嬉笑着。
“四弟你也真是,这么忍不住么?要不要哥哥带你去窑子里逛逛。”舞着大刀的二哥杨忠跟着打趣这个四弟。
双胞胎兄弟对于调侃自家这个四弟还是很有兴趣的。
杨国的这对双胞胎哥哥相貌体型几乎一模一样,很难分辨,不过身为家人的他们知道,哥哥杨忠眼角有颗痣,而弟弟杨报没有。
两人的嗓音也不同,哥哥嗓音较粗,弟弟嗓音较细。
“行了,三弟,别瞎说,外面的闲言碎语也能相信么?四弟你说吧,要我们帮什么。”向来稳重的大哥杨尽放下手中的石锁,那铁扇似的胸脯比杨国宽出一肩有余。
看得杨国咽了咽唾沫。
“我想让哥哥们帮我去打点水来。”杨国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
“小意思,家里的水不就是我们扛来的么,四弟你要多少?”杨尽一口答应,长兄为父,二弟和三弟与四弟年纪相仿,只差了一岁,倒是他这个大哥大了四弟四岁。
平日里二弟和三弟爱胡闹,是他这个长兄一直照顾身体孱弱的四弟。
“这个,很多。”杨国挠了挠脑袋。
“嗨,再多的水在咱们杨家兄弟面前又算什么?”杨尽摆了摆手,扯下了身上的衣衫,浑身肌肉如拳头般一鼓一鼓,在阳光下油亮油亮。
同样扯掉衣服的,还有杨忠和杨报这对双胞胎兄弟,展现着他们两人身上如丘陵一般起伏的疙瘩肉。
扛水?
那叫事么?
杨家三兄弟很是自信。
看着这些肌肉,杨国满意地拍了拍手。
就在杨尽,杨忠,杨报三兄弟每人扛着两桶水元气满满地来到杨国所指的地方时,他们都怀疑自己看错了。
杨国正站在一个废旧的马场门口,这个马场本是麟州一富豪圈养好马之所,后来这富豪一家搬离麟州,这马场就在这闲置下来,不知由谁管理。
让杨家三兄弟惊呆的不是马场,而是这马场内,密密麻麻排满了水缸。
而这些水缸,都是空的。
“哥哥们,把这些都装满就行了。”杨国浅笑着提了个小小的要求。
听到杨国这句肯定的话,饶是那沉稳的大哥杨尽都狠狠地咽了口唾沫。
这谁吃得消啊?
牛都吃不消吧?
“四弟,你这是想要干嘛啊?”杨尽觉得自己是该跟自己这个四弟好好聊一聊了。
“大哥,我可以告诉你缘由,不时将有大事发生,到时候这些水将救麟州人的性命。”杨国收起了笑容,双目真诚。
前六天,他在城外水潭边告诉了成百上千的人将有大事发生,多备点水。
可无一人相信。
若是眼前这三位兄长不愿帮忙,那他只能雇佣别人扛水了,反正让他自己扛肯定是不可能的。
扛水是不可能扛水的,这辈子不可能扛水的,就是可怜了老爹给的买书钱。
杨尽信杨国的话么?
他并不信。
可他还是答应了四弟的要求,哪怕杨国的话听起来是如此的荒唐。
“大哥,四弟这种鬼话你也信?”杨家二郎杨忠扛着两个满满的水桶,在小路上健步如飞,语气抱怨。
那马场大成那样子,密密麻麻的水缸全装满,怕是一天一夜都够呛。
他们身体是好,但也不能这么造啊。
“你们说四弟会不会真的得了癔症啊?”三郎杨报本来不信满城对于自家四弟的风言风言。
但他现在真的有点信了。
走在最前面的大哥杨尽每个肩膀上都扛着一个扁担,两肩上面两块馒头似隆起的肌肉,扛着四桶水压得扁担都弯了,杨尽的身形还是笔直。
“行了,那个马场已经在麟州空置这么久了,很多想要买地的富商都未曾找到这个马场的地契在谁手上,你们觉得一个癔症能找到马场如今的主人么?”大哥杨尽在小道上大步疾走,一身汗在阳光下泛着光。
听了杨尽的话,双胞胎兄弟都沉默了,他们好像还真没这个能力。
两天半,这一马场的水足足让体力赛驴的杨家三兄弟扛了两天半才扛完。
把最后一缸水填满后,饶是大朗杨尽这个铁汉都吃不消了,跌坐在缸边,靠着水缸大口喘气。
二郎杨忠和三郎杨报好不到哪去,瘫坐在地上眼睛无神。
这两天真是活生生把他们三兄弟榨干了。
“哥哥辛苦,哥哥辛苦。”杨国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上去给三个哥哥擦汗按摩。
“四弟,这些水缸都是买的还是租的?”杨尽按了按被扁担压红的肩膀,心领神会的杨国赶紧来到杨尽身边给杨尽揉着肩膀。
“都是租的,马场也是租的,不过钱还没给。”杨国如实回答。
“那要不少钱吧,那些钱可是爹给你读书用的。你说你做的都是什么事,不过既然租了,也别赖账,毁了自己的信誉知道么?”杨尽真的不知道怎么说这个弟弟好。
做的都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真不知道如此纵容他是好是坏。
“放心好了,大哥,再过几天就是我要给钱,他们都不会要的。”杨国笑嘻嘻地给杨国按着胳膊。
这胳膊,真粗!
听杨国那莫名其妙的话,杨尽苦笑着摇了摇脑袋,这个四弟啊。
哪有人会不要钱的?
“哎,四弟,你是怎么找到这个马场的主人的?”二郎杨忠那天听了大哥的话后就对此十分好奇。
“对啊,四弟说说。”三郎杨报在旁附和。
“嗨,我找到麟州一家交子铺跟里面的钱民撒了几个慌,让他们帮我找出来的。”杨国又跑到二哥身边给二哥按着摩。
这交子铺就是民间放高利贷的地方,让他们找人,那是掘地三尺都能给你找出来。
在古代,高利贷早就普遍了。
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和《岳阳楼记》里的滕子京全都放过高利贷,在边境这种放高利贷的事比比皆是。
不过这两位是放了高利贷赚钱充当军饷了。
国家不给,边境又缺钱?能怎么办呢?
放高利贷就是最快的赚钱方法。
在现代,国家法律规定借贷利率超过20%就是高利贷。但是在宋朝,要是借贷利率只有20%那就是超级良心了,简直白拿啊。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就是让国家来给百姓抵押贷款,防止百姓被其他高利贷剥削。而这个宋朝的良心国家贷款,是半年20%的利息。
可怜的古人,真是超级韭菜啊。
“四弟,以后不许到处撒谎。”大哥杨尽听言皱眉,他可不想自己的四弟变成一个撒谎精。
人在世,不能没有信誉。
“好的,大哥,四弟知晓了。”杨国认真地点了点头。
虽然他不是一个需要人教的小孩,但他对于这个大哥很是尊敬。
如果在现代他也有这么一个大哥的话……
算了,没啥好假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