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过去了,男孩终究再未踢进一个球。
有些人往往只注重偶然性的事实,却忽视了自身必然性的潜力,结果是直到生命结束之时,他们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我们自然是要抓住自己该抓住的东西,但是我们也首先肯定得知道自己真正适合的是什么。
这对于仍处于事业打磨期和上升期的年轻人来说更为重要。找到真正喜欢和真正擅长的事情都是很难得。有时候因为偶然性的因素在某一个领域内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千万不能以此来判定自己必定在这个领域内就一定会有卓越的成就。
衡量自己是否能在这个领域内能否做出成就,有那么几个需要权衡且顾虑到的因素:一个是兴趣,有了兴趣才有为这个领域付出、流汗的冲动;一个是基本的技能和素养,不能期待在一个自己好不擅长的领域内发挥出超长的水平。电影里渲染了太多没有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学习,依靠天赋在短期内就去的惊人成绩的案例,但是电影和现实毕竟还是有差距地。还有一个是机会,这里的机会不是指让自己一跃成名的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是一个抽象的,普遍的存在于这个领域内的,对像自己一样的这类群体所大概蕴含的将来可能得到发挥的可能性。最后一个是这个领域本身的兴衰趋势。假如现在这个时代去卖盗版光碟就很没有可以期待的前景了,人们都掌握了下载技术,网络的免费海量资源可比花钱去买盗版光碟好多了。但是现在致力于互联网资源的发开就很有前途,因为面对资源共享的各种问题,人们还是需要专门的致力于资源开发的机构或者人才。
不要停,一个接一个
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
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
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的秋天,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
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在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痛苦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我感到无事可做了……”
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人生漫漫长路,我们经常为自己设定目标,当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必然应接着在完成新的目标。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像故事里的人,没有目标会自杀,但是我们会因为没有目标而消磨时光,自满自足,这更是一种精神的自杀。
人生不是想一步惊心动魄的电视剧,也不像是一个情节离奇的童话故事,当主人公经过了千劫万难之后,终于凭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美好的结局。故事和电视剧或者因为篇幅的限制,或者以为胶片的限制,没有继续告诉大家接下来主人公还会遇到的机会或者问题。
人生不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不会重复此前的种种场景。但是人生有一个惊人的规律,那就是“历史的惊人相似”,人总是处在一个非循环的循环中,这种大循环就是一种状态的循环。总是目标——努力——目标——努力的一个状态中。越往后面,目标越有质感,越上一层楼,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优雅、充实很多。
小贴士
洛克定律
洛克定律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A·洛克提出的,这一理论是指: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洛克定律又可称作“篮球架”原理,正是因为篮球架有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才能使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不能急于求成,想着一步登天。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最高目标,但一定要我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
人不能没有目标,失去目标的人生就等于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但没有一个明确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目标,所谓的理想也便成了纸上谈兵、镜花水月,最终一事无成。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有时很容易放弃当时言之凿凿的目标和计划,而之所以会导致一个半途而废的结局,往往并不是因为目标实现起来的难度较大,而是我们总觉得“成功”这个字负担了太多的砝码,以至于离我们太远,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