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个群体的集体性格,往往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企业家即便有财富开道,也难逃出自己的历史情境。时代的养分,还不足以让这个年轻的企业家群体一夜长大。在这个“桑田沧海的巨变,或许只是一刹那”的社会,企业家群体需不断蜕变,衍生出更多的生存基因。随着社会舆论逐渐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舆商基因已成为企业家必备的生存智慧。舆商,同企业家的智商、财商、情商一起构成了企业家精神。
舆商,指的是个人及组织(企业、政府等)与社会舆论的博弈能力,其中包括巧妙应对媒体与公众提问、发表自身观点、优化企业与社会舆论关系的智慧与能力。从定义看,舆商并不是企业或企业家的专属智慧,其他组织(如政府)也同样需具备舆商。
舆商主要分为两方面:
第一,个人与组织(企业、政府等)顺应当前爆炸式信息社会的特点,学会借力打力,巧妙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现实空间人们自发的口碑相传等信息传播媒介,放大其正面优势,提高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时,社会舆论充当的是引发个人与组织(企业、政府等)品牌“晕轮效应”的催化剂角色。
从企业家或企业角度来看,他们“借势造势”的舆论智慧,几乎与中国商业同时起步,其发展历程也是一波三折,“摸着石头过河”,经历着不断地蜕变、转型与“试错”。
改革开放初期的舆论借力,偏重于原始的口碑相传和地毯式轰炸,并附带一些狡黠的伎俩,充满了野蛮品性。
1987年,在杭州一个不起眼的街巷里,47岁的宗庆后获得了浙江医药大学一位教授研制出的一种儿童营养液配方,其原料为桂圆肉、红枣、山楂和莲子。随后,宗庆后的娃哈哈以广告词“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红遍大江南北。到1990年,娃哈哈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让宗庆后获得空前胜利的,并非娃哈哈的原料配方有多么出其不意,而在于宗庆后排山倒海式的广告轰炸。那些对娃哈哈没有兴趣的公司,也被宗庆后略施小技俘虏——宗庆后躲在小旅馆中,按照当地的黄页电话簿,给当地的商场、百货公司和经销公司打电话,他只问一个问题——你那里卖娃哈哈营养液吗?没多久,当地的经销公司就会挖地三尺般寻找这个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公司。
创业初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企业强力切入,靠强打硬拼及管理者个人魅力,显示生猛霸道之气,余威所及,皆尽慨然,企业完成从低位到高端的初级蜕变。但草莽终究日暮途穷,市场格局已定,竞争加剧,此种战略路径已不能提供动力,企业徘徊原位。
随着商业环境以及社会舆论环境的不断成熟,企业家的舆论造势也逐渐系统化与规范化。而舆论造势方式也学会讨巧,逐渐改变以往密集式的作战方法,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尽量以最小的舆论成本获得最大的造势效果。汶川大地震期间,王老吉被“封杀”即是证明。
不仅是企业的舆论处理能力在进步,政府在舆论应用上也更趋于公开与透明。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不约而同把报道汶川大地震灾情作为第一要务。不但国内媒体可以自由报道,中国政府同样欢迎国外媒体的深度报道。媒体和记者被赋予很大的自由,可以对灾区的各个角落进行播报,也可以对领导者提出尖锐甚至刻薄的问题。
各大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对灾情及救灾状况客观正确的报道,既保证了公众对汶川大地震的知情权,也为相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信息的透明化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人性政府。
第二,个人或组织(企业、政府等)利用舆论,成功化解危机,甚至转危为机。舆论成为个人或组织(企业、政府等)进行危机管理的“安全阀”。
生存的欲望再加上成长的希望,构成了企业起跑的原动力,但精彩的起跑并不等于会有圆满的句号。有很多企业,在生存与寿命期限中辗转,意欲缔造百年老店的神话、成就基业长青的传奇。然而,危机,却成为企业家与企业的成长瓶颈:发迹于“制度滞后行为”的经济萌芽期,却顶着原罪的帽子在法律、制度的空白地带游走,原本小心翼翼的擦边球成了原罪的元凶;他们富可敌国,在富豪榜上闪耀夺目,却在“大富骄横,以暴制暴”的富豪法则中栽了跟头;他们纵横捭阖,驰骋疆场,却一脚迈进多元化、并购的陷阱,最终画地为牢,中了自己的圈套;由于企业家个人的一句不合时宜的话,“祸从口出”,企业家和企业灰头土脸,陷入社会舆论的集体讨伐,使得消费者在产品市场及资本市场上用脚投票;社会舆论中突然出现有关企业家个人或企业的负面消息,负面消息被以迅雷之势转载
同样,政府也面临着多重考验。今天的我们,政治与经济体制变革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开始走向深水区。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变革都不可能是帕累托式改进,会有得利者,也会有失利者,得利与失利的斡旋与博弈,往往滋生种种矛盾与冲突。而且,中国公众越来越趋向理性,渴望自由与民主。同时,游离于人力之外的自然灾害,会在不经意的时候不期而至。多种因素交织,致使危机以空前迅猛的姿态向社会渗透,考验着公共服务提供者——政府的危机处理力。
危机处理中有一种减法,100减1等于0。看似荒谬,实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只小小的蝴蝶能够引发大洋彼岸的风暴,一根细细的手指能够推倒一大片多米诺骨牌,一颗小小的石子可以激起无数涟漪即使99件事都做得天衣无缝,但有一件事情做错了,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舆商固然不能保证个人及组织(企业、政府等)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但当他们面临危机时,能否干净利索地处理危机,则与舆商息息相关。他们出现危机,公众与媒体质疑声不断。要不要发声,是坚持沉默是金还是坦诚相见?如果坦诚相见,谁出面与公众沟通?沟通的媒介是什么?是说明真相还是隐瞒真相?如果企业家或政府官员舆商过低,无法在合适的时间、场合将合适的信息披露出去,企业或政府就会陷入更为被动的地位,招致更大的危机。
更何况,有些危机就是由舆论本身引起的。这时,更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尼采说:“一个更富于阳刚之气的,再度把勇气视为荣誉的时代急需大批做好准备的、勇于任事的人。他们将是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他们具有爽朗、忍耐、简朴、蔑视虚荣的个性。”对于个人或组织(企业、政府等),仅具有这些素质还不够,他们需要有游刃有余的处理社会舆论的智慧,而恰当的高调与适宜的低调,也会转化为巨大的正向力量。这,就是“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