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没有人举手了,李昊便接着说道:“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有两件,一是建立大唐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二是开办长安科技大学。”
李昊将要设立秦王府小学的消息,经过一夜的功夫就已经传沸沸扬扬。
秦王府所有员工的适龄子女都必须进入秦王府小学学习,这算什么?
据了解内情的人私下透露,所有员工是包含下人、奴仆,难道贱民的子女也可以进入学习读书?
虽然入学读书并没有身份限制,但普通民众就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更别提大笔的学习费用,怎么可能会将自己的子女送入学校读书呢?
秦王府小学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据传还会为学生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免费提供一年四季每季两套服装,这样一来,只要入学就相当于不用自己养孩子了!
而且,入学读书是义务,是必须要尽的义务。
更为严重的是,不分身份贵贱,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还有,男女同校同学,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这又算什么啊?
难道女子不应该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至于钱多到没处花的家庭,把教师请回家来做女子的家庭教师不就得啦?
况且,女子的教育应该是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主要内容,如果还嫌不够,再加上识字、记数以及浅易经书就完全可以了!
这种贵贱不分、男女不分的教育,再过十年二十年,全天下所有的人,没有身份的区别、没有民族的区别、没有性别的区别,大家都受过相同的教育,这难道不可怕吗?
到那时,世家、士族和普通民众还有什么区别?男人和女人又有什么区别?
于是,一听到李昊说到“义务教育体系”,虽然还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但很多人的直觉是,这绝对不是个好东西!
再于是,孔颖达又举手了,同时举起来的还有另外三五只右手。
“敢问秦王殿下,何为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后世的一个全新词汇。”
“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或者免费义务教育。”
“要正确理解义务教育,我们就必须要知道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义务教育的第一个特征,是强制性,又叫义务性。”
“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在座的不是朝廷重臣,就是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对于义务教育的这一基本特征的理解是件很容易的事。
按照这一基本特征,所有适龄人员都必须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否则就是违法,就会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强制性处罚或制裁。
这样一来,贱民的子弟不就同世家、士族的子弟一样,都能、而且必须进学读书了吗?
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朝廷的官员队伍中就会出现大量寒门子弟,而且其所占的比例一定会远远超过世家、士族子弟。
毕竟,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计算,世家、士族的人口比例还不到大唐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大家都没有说话,会议室里安静到只有人们的呼吸声。
“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在后世,所有的国家都实行了义务教育。华夏联盟实行的是十六年义务教育。”
“十六年义务教育包括四个阶段,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本科四年。”
“在前三个阶段,也就是十二年的时间内,所有入学的孩子学习内容完全相同。”
“进入义务教育的第四个阶段后,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大学本科的十三个学科近六百个专业中,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四年的专业学习。”
孔颖达又举手了。
“殿下,听闻后世的学校,儒学经典并没有纳入学生的学习内容,是这样吗?”
“严格来讲是这样。在义务教育的前三个阶段,没有专门的儒学内容。”
“后世的小学课程中,有一门《修身》,初中有《齐家》、高中有《治国平天下》,这三门课程学习的就是儒学的内容,不过课时只占总课时的百分之一左右。”
“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校开设有《国学》这个专业,是专门研究儒学的。”
“到了义务教育的第个四阶段,有的大学有‘国学’这个学科,儒学是国学的内容之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学习这个学科。”
“说到这里,我说两句题外的话。”
“在华夏民族历史的古代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通过神化皇权,赋予神权神秘化、宗教化,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西汉政府实现大一统的目的要求。”
“第二,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用后世的观点来看,同孝家、德家、礼家、法家、墨家、兵家、术家、义家一样,儒学曾经只是盛行于古代华夏的许多敌对学派中的一派,只是灿烂群星中的一颗明星。”
“这个问题要阐述起来很复杂,我们只要记住,在后世,儒学只是提供给学生自愿选择的大学本科十三个学科六百个专业中的其中一个学科中的专业而已。”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另外找时间来讨论关于儒学的问题。”
说到这里,李昊停了下来,他认为应该还会有人提出问题。
结果,好几个看上去欲语还休的人,并没有举手。
李昊只好接着往下讲。
“现在,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上来。”
“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它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这是被历史发展经验所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在大唐推行义务教育制,建立完整的义务教育体系,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不管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我们都得先把这项工作做起来。”
“我们不可能先统一了思想,然后再来开展工作。”
李昊一挥手,一张数据化可视大屏幕出现在大家面前,屏幕上播放的是一段视频。
视频中,李蓉站在书桌边,一边为李昊磨墨,一边紧张地看着李昊写字。
李昊用欧阳询的欧体,书写了一幅繁体字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李昊指着写好字的纸为李蓉介绍道:“欧体字适合用半熟宣或者熟宣,生宣太洇,适合狂草或者榜书。”
“耶耶,蓉儿记住了。”
李昊还在写第一个字的时候,欧阳询就盯着李昊运笔的那只手,等李昊写完,欧阳询已经张大了嘴。
欧体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的特点,被李昊演绎得活灵活现。
坐旁边的虞世南看了看发呆的欧阳询,小声地问道:“欧阳兄以为如何?”
“想不到啊,欧体还可以这样来写!这个已经不能算是欧体了,它远远超越了欧体。”
视频中的李昊将写好字的宣纸移到了书桌的另一端,重新铺上了一张宣纸。
这一次,李昊是用简体字书写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欧阳兄,这是哪家字体?”
欧阳询摇头说道:“老夫从来没见过这种字体,恐怕应该叫‘昊体’。”
“耶耶,这是什么字体,蓉儿好喜欢?”
“这是柳体。”
“想不到啊,殿下已经超过了我们所知的任何一位书家。”虞世南赞叹道。
欧阳询赞同地点着头。
“这幅字是我早上手书的,送与大家共勉。”视频结束后,李昊说道。
“我们必须要以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来推动建立大唐的义务教育体系。”
“在任何时候,总会出现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对于这些人,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理会他们。”
“我们的态度是,你不愿意干可以,你就在一边呆着去,但你不能挡道。”
很多人悲哀地发现,不管你愿不愿意,在强大的力量面前,要么放弃自己的思想,要么把自己的思想隐藏起来。
只要与李昊的思想不合,他就把你放在一边,根本不去理会你,你就成了历史的弃人。
“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顺利推行,我们将依照后世的做法,制定大唐的《教育法》。”
“任何违反《教育法》规定,阻碍或破坏义务教育实施的行为,都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受到强制性处罚或制裁。”
“以上就是义务教育三个基本特征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即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或者义务性。这个特征是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