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昊的提醒下,大家才发现电影中的情景同李昊说的完全一样。
在后世,男女已经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地位平等,甚至还有过犹不及的势头,但有一点李昊故意没有说明,那就是由于华夏联盟军人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数量巨大,造成战后男
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女比例高达1:2.9,这种情况在后世六个国家都普遍存在。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男女能平等吗?李世民相信应该可以,但他清楚地知道,在唐朝,想要男女平等,很难,非常难!
隋唐是华夏封建王朝最为繁盛和开放的朝代。
在这个华夏少有的“开放性”朝代,汉族是以汉族为父系、鲜卑为母系的新汉族,唐文化体现出来的便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大气派,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女性地位自
然不同于其它封建朝代的妇女。
唐朝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拥有一定的法定继承权,女性可以单独为户主,具有较为独立的经济地位,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发挥着作用。妇女不仅可在公共场所骑马击毬,而且在婚姻离
异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
但是,尽管唐代妇女享受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多的社会自由,毕竟她们没有超脱出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因而在法律、现实和观念上仍然受到各种不平等的待遇。
女子参议朝政,绝对是士族、特别是儒家大能所不能容忍的!
李世民还没有想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杨紫衣说话了:“嫂嫂也不是只会享福的人,但我一个女子,像朝廷其他官员一样在外抛头露面,这样做合适吗?再说了,我以前并没有做
过这样的事,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得好。”
“紫衣嫂嫂有两个顾虑,一个是女子能担任朝廷的官员吗?二是女子有没有像男子一样做事的能力?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女子能不能像男子一样,出任朝廷官员,或者走出家庭,出来工作。
“在后世,男人能干的所有的事情,女人一样都能干!大至朝廷的各级官员,低至各种普通工作,男子可以做,女子同样可以做。在后世,这叫男女平等。
“在后世的各个国家,‘男女平等’写入了各种相关的律法之中,而且,它就像一个普通的常识一样,是每个人的自觉意识。
“换句话说,在后世的各个国家,任何一个职位,既可以是男子担任,也可以是女子担任,在选择人的时候,只会按照能力来选择,而不会按照性别来选择。”
“这个……在大唐实现‘男女平等’会遇到很大的阻碍……”李世民顾虑重重。
“当然会有阻碍,因为这与大唐现在的世俗观念不合。但我坚信,很多不合理的落后观念一定会被打破,因为这些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说句不讲理的话,你们当中有谁会相信今天大唐的观念,会比一千六百年后的观念更合理、更先进?
“当然,要实现‘男女平等’,肯定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我们要做的事,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强大和兴盛有关系极大的事,任何阻力都不可能动摇我们的决心和信心。
“在两位嫂子的模范作用下,再加上我们的积极引导,‘男女平等’的观念一定会深植于每个大唐人的心中。”
“五郞,不会这么简单吧!”杨紫衣有些犹豫。
“就这么简单!要改变男尊女卑这种落后的世俗观念,实现‘男女平等’,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要从心里接受‘男女平等’这个观念。”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先得为大家讲解两个更基础的问题。一个是华夏民族历史分期,另一个是纪年法。”
李昊说话间,数据可视化屏幕上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华夏历史的分期。
“在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中,华夏民族的历史,被分为三个大的时期,分别是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华夏古代史是指公元1840年以前的华夏历史,我们大唐这段历史,就被划分在华夏古代史里,在后世人的眼中,大唐人就是古人。”
“从这个历史划分中可以看出,在后世的人眼里,大唐是多么的落后啊。”李世民感叹道。
“应该是有这层意思。现在又扯出一个问题,就是公元某某某某年。”
BI大屏上出现了下面的内容:
公元紀年法:公元六二六年
干支紀年法:丙戌年
年號紀年法:武德九年
“如果有人问:今年是哪一年?大家最熟悉的答案是:武德九年或者丙戌年。”
“我们先来看‘武德九年’这个答案所表示的意思:这是耶耶开始用武德这个年号的第九年。这就是用年号来计算时间的方法,在后世被称为年号纪年法。”
“现在我要问:开皇十五年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五叔,我知道。”李承乾和李泰同时抢着说。
“那承乾来说说,开皇十五年表示什么意思?”
“前隋杨坚使用开皇这个年号的第十五年。”李承乾说道。
“李泰,你觉得大哥的答案是不是正确的?”
“回五叔,大哥的答案是正确的。”
李昊点了点头,说道:“两个小家伙都不错,承乾的答案是正确的。我再问,开皇十五年到现在,过去了多少年?”
孩子们都不说话了。
李渊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开皇至今,共四十九年。开皇历二十年,仁寿历四年,大业历十四年,义宁历两年,加上武德九年,共四十九年。”
“耶耶的答案是正确的。我再问,汉武帝刘彻的元封六年到现在过去了多少年?”
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连李世民这样阅读了大量史籍的人都不知道答案。
“这个问题对大家来说,可能很麻烦。因为我们不但要知道从元封六年到武德九年这之间,共有多少个年号,还要知道每个年号各是多少年?
“而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我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而不是年号纪年法:元封六年到现在,过去了七百三十年。
“在公元纪年法里,元封六年是公元前104年,武德九年是公元626年,这中间的差是七百三十年。”
“在年号纪年法中,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有的皇帝还会使用多个年号,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汉武帝刘彻就使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
汉、太始、征和、后元等十一个年号。
“这还不是最多的,在华夏历史中,使用年号最多的是我们大唐的一个皇帝,他一共使用了十四个年号……唉,他的确是个不嫌麻烦的人。
“年号纪年法,在很多时候显得太复杂,复杂到非专门研究历史的人是很难搞懂的。比如,一千六百年以后的人,只有少数人知道‘武德九年’。”
BI大屏上显示的内容不断地随着李昊的讲解而变化,并将李昊讲解的要点显示给大家。
为什么屏幕上的文字和图表,会随着李昊的解读而变化?并且显示的都是李昊讲解的要点?
虽然大家都有疑问,但相比于今天所经历的震惊,这两个问题已经可以不算是问题了。
“今年是武德九年,也是丙戌年,这个丙戌年就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在后世被称为汉历、农历或者阴历。
“现在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就是‘汉’。
“我们都知道,华夏民族在经历秦乱后,建立了又一个华夏王朝——汉朝。汉朝不仅统治的时间长,西汉、东汉的历史加起来长达五百年,而且空前强盛。
“因此,华夏民族自称‘汉族’、‘汉人’。‘汉’是因为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强大时期出现在‘西汉’,自此,汉族成为华夏民族一个荣誉称呼,延续至后世。
“在后世,华夏民族被称为‘汉族’、‘汉人’,华夏民族的纪年方法被称为‘汉历’,华夏民族的语言被称为‘汉语’,华夏民族的文字被称为‘汉字’,华夏民族的服装被称‘汉
服’……
“干支纪年出自黄帝时代,至汉章帝元和二年,也就是公元85年,干支纪年以朝廷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尔后各朝各代,实行年号纪年之外,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沿行不废。
“干支纪年法也很复杂。它复杂到什么程度,我就懒得去说了。
“干支纪年法是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使用的,这就更增加了它的复杂程度。
“在干支纪年法中,从甲子开始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所以干支纪年法也被称为‘六十甲子’。
“古人寿命不长,大部分人的一生也就六十年左右,这种情况下,六十年作为纪年法的轮回数字很合适,对应着人的寿命,所以人活到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现在,问题又来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逐渐增加。到我来大唐的时候,后世的人,平均寿命达到了一百五十岁,此时,‘花甲之年’的说法还合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