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朝,大兴三年初春,荆南州,临湘城。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兵,就必须从小刻苦锻炼。每年临湘城招兵只有一百个名额,但是报名的人却有上千人。这说明什么?朝廷只要精锐!!!吃不了苦,流不了血的人,是当不了兵的!当不了兵会怎么样?你们都很清楚,要么去码头当苦力,要么去城外给人种田。就得做牛做马一辈子!!!你们想这样吗???大声回答我!”刘教头大声的吼道。
“不想!”学徒们异口同声大声的回答道。
“那要怎么做?”刘教头继续冲着所有人大吼。
“努力练、抓紧练、往死里练!”学徒们仍然同声整齐的回答道。
“对!就是要往死里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刘教头已经冲到一个学徒面前,抓着他的衣服大声的吼道。
“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那名小学徒不过7-8岁的年纪,被刘教头一把给提了起来。但是他努力的站直,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回答着。
“很好!我会盯紧你的!我会盯紧你们所有人的!”刘教头放开了那位学徒的衣服,冲着所有人说。“后天又是我们的小比时间了。每一个队中,连续三次排名最后的一名,将会被罚!你们记住了吗?”
“记住了!”学徒们有些疯狂的叫喊着。
训话的这人光头、长相凶悍,身材壮硕,他身穿着无袖劲装以及粗布长裤。丝毫不畏惧早春的寒冷。他就是聚英堂的馆主兼教头:刘长有。
刘教头背负着双手,那冷厉的目光更是朝左边那列扫了过去,那群学徒们一个个抿着嘴,乌溜溜的眼睛更是盯着这位刘教头,丝毫不敢出声。
“早晨,朝阳升起,万物生机勃勃。此刻正是吸收天地的精华,提高我们身体潜力的最好时候,双脚外开15度,与肩膀宽度相同,然后微微蹲下,然后双脚尖开始转向前,重心下移,逐渐蹲深,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直到三脚宽,双手由环抱变成平摆,手心向下。要紧记‘集中注意力,保持心中平静,呼吸要自然’。刘教头说道。
“现在,左军继续扎马步!”顿时已经休息一会的的学徒们,都按照扎马步的姿势要求做好。
“扎马步是基础,扎不得马,就练不好功夫。练不好功夫,就当不了兵,就是一个废物。你们想当废物吗?回答我!”
“不想”。大家用力的喊出来,那些学徒们立即一个个努力地站稳。刘教头轻轻的点了一下头。
又过了许久,中间的那群青少年们,有人开始抗不住了,一个个的倒地坐下。
“你们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我不会硬性要求你们,只是你们将来技不如人,也只能怪你们自己。”刘教头冷酷说道。“现在中军开始练拳!”
中间那列开始练习太祖长拳。南汉朝的太祖尚武,神功盖世,靠一双手打下了南汉朝。他的太祖长拳也广泛流传,基本每个士兵都会。这套功夫对打磨筋骨、筋肉强健很有好处,常年练习这些功夫,可以强身健体,所以是军中人人必会的功夫。
现在右边的队列,已经没有人说话了。扎了数个时辰的马步,还提着二个石锁,让他们也是非常的疲惫。刘教头只是瞪了其中几人一眼,然后大声说:“右军开始对练!”
于是右军的人,迅速的把手中石锁一丢,然后跑到操场的另一头,每个人都拿了一把木刀,一副木盾,就开始和身边的人开始对起练来。落单的一人,就对着木桩进行劈砍。
很快武馆内,木器碰撞声,练拳声此起彼伏。刘教头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满意的微笑。
太阳到正中时,武馆的后院传来清脆的三声鸣金。刘教头一挥手,大喊一声说:“全体都有!现在收队解散!吃饭!”。
”是,谢师傅指导!”学徒们兴奋的停下练功,一齐抱拳向刘教头行礼道。接着每个人都露着兴奋的表情,飞快的向后院跑去。
”耿天佑你留一下。”刘教头指着中间队列的一个人说道。
”是,师傅。”只见从后面走出一位少年来到刘教头面前。只见他10多岁年纪,身高已有一米六了,已经与成年人无异。剑眉星眸,清新俊逸,挺鼻薄唇。如果不是一身粗布衣物,还以为是饱读诗书的公子哥。
”你今天满14岁了,可以练习军刀刀法。现在我把刀式拆解给你看一次,你能记多少记多少。从明天起,你就在右军练习。知道了吗?”
“师傅,右军不是要15岁才能进入吗?”耿天佑不解的问道。
“我看你身材与右军没多少差距。如果从现在开始练习军刀刀法,今年就可以去试一下!咱们南汉朝可没有规定必须满多少年龄才能参军。记住,朝廷只要精锐!”刘教头目带关怀的说,看来耿天佑在他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是,多谢师傅栽培!”耿天佑恭敬的冲着刘教头行了一礼。
“军刀九式,此刀法是开国的一位陈姓大将军所创。因为简单实用,威力大而闻名。被列为士兵必修功夫。大军作战,简单实用的刀法,才是致胜招式。至于更高深刀术,那是将军们才能学的。军刀九式,以刚猛快速为主。讲究一往无前,战场上只要你挥刀,挥刀,再挥刀即可。”一说完,刘教头拿起身边的一把木刀,单手快速的挥舞。一边舞动木刀,一边大喊着刀式的名称。几个箭步向前,然后一声大喝,手中木刀劈下,只见前方一个木桩竟然被劈成了两半,场上顿时一片尘土飞扬。
耿天佑站在旁边用心观看,生怕看少了一步。当看到木人桩被劈成两半时只咋舌。心想刘教头果然实力非凡,能以木刀砍断木头人,难怪能升到校尉一职。
刘教头示范以后,将手中木刀朝耿天佑一丢,说:“都看清楚了吗?”。
“看清楚了,只是弟子有些招式,不是很明白!”耿天佑老实的回答道。
”不错,你先好好体会,明天起你就开始和右军一起练,有不清楚的就来问我,或请教师兄们。”刘教头说道。
耿天佑一鞠躬:“多谢师傅!”。
“等会我还有一个考验给你!”刘教头期许的看了看他,转身向后院走去。
耿天佑也跟着向后院走去。
从操场绕过点将台,就到了后院,前后院有一堵墙相隔。中间有一道拱门。穿过拱门,仍然有一片空地,之后就有一排房子。这里就是刘教头的家,也是大家吃中饭的地方。
空地上有数块大石板,下面用石头垒起来,就成了一张张石桌。每一张石桌上,都有二个大陶盆,其中一个陶盆里面装着刚煮熟的时令野菜。撒上一些盐巴,野菜香气四溢,让人口水直流。另外一个陶盆,则是时令鲜汤。一些野菜花漂在汤上面,里面还有数只小鱼小虾。喝上一口,鲜香充盈口腔,能让一整天都舒爽。在空地的中间位置,架放着一口大陶缸,一米高,半米多宽。这是给学徒们煮饭用的缸。里面装着刚煮熟的粟米和高粱混合的米饭。刚煮熟的米饭香喷喷的,让人闻到后胃口大开。
每一个石板周围都有十多人,大家围成一圈,每人手里都端着一只大号木制海碗。耿天佑进来时,大家已经开始吃了起来。虽然午饭非常简陋,但是对很多在家里连饭都吃不上的人,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耿天佑连忙走到陶缸边,在旁边地上拿起一个大海碗。伸手在陶缸里使劲的勺上一大瓢饭,压着死死的,又接着再来一勺,直到碗里堆得老高,装不下为止。他又抽起一双筷子,扒了一大口饭,接着找了一个桌子,让身边的兄弟挤一挤。从桌上的陶盆中,挑起一筷子野菜送到嘴里,就着菜飞快的吃起饭来。在这里无论年龄大小,都是这么个吃法。只是年纪小的,一碗饭就饱了。年纪大的,可能还要再吃几碗。不过这饭菜虽然份量足,总归是有限的,想吃多点得靠抢。所以根本没人说话,大家都在闷着头吃饭。
刘教头和他的夫人也在后院吃饭。不过他们有一张木制圆桌,二张椅子。木桌上是一大碗刚煮熟的稻米饭,二大碟时令小炒,还有一壶酒,刘教头和他的夫人一边吃一边喝。还有一个粗使丫头在旁边服侍。
不过今天的刘教头夫妇二人的木桌上,多出了一个小碗。耿天佑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瞧见了。其实每位学徒每天进来时,都会瞧一眼木桌上的菜。因为那些碗碟里都有肉,大家看到肉以后,吃饭时会感觉更香。
今天木桌上的那个小碗里,就是一小块肉。白白的煮得非常烂的肉,碗底还有一些肉汁。远远的就闻着肉香,让人口水不自觉的向下流。所有在吃饭的学徒们,进来时都注意到了。大家都在用眼光扫视那块肉,那股肉香让人觉得,连野菜都有一股肉香味。
不过刘教头夫妇二人,只是把那碗肉摆在那里,却没有吃。虽然学徒们都蠢蠢欲动,只是没有人敢上前去讨要。刘教头的威严,可不是他们这种连军士都不是的人,所能抗衡的。
刘教头一边吃,一边目光不断的在学徒们身上扫过。每一个被扫过的人,都把头一低,不敢对视。这种军中带来的威严,让人感觉被猛兽盯上一般,让人头皮发麻。刘教头后来不断的在右军几个人中扫视着。扫得那几个人脸色通红,更加使劲的埋头吃饭。
过了一会,刘教头感觉到没劲,停止了扫视学徒们,嘟囔着说:“真是没胆啊!”
“耿天佑!”
耿天佑听到刘教头叫自己的名字,连忙把碗放下站了起来,面朝刘教头。
只见刘教头中气十足的冲着耿天佑喊道:“耿天佑你今天加入了右军,在咱们武馆就算是成年人!按规矩,今天赏你一份肉食。”刘教头停了下来,又嘿嘿一笑说:”至于能不能吃到嘴,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这时耿天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块肉是给自己准备的。
但这个吃却是一个考验!
南汉朝军中的每一位新人,都会经过一个被老兵欺压的过程。这算是军中的传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被老兵们认可,大家才会成为同袍、成为战友。在战场上,如果有老兵的照顾,新兵们存活的机会也会大一些。有些新人好勇善斗,或者能够反抗不被欺压。但是从此也会被军士们所排斥,说不定下次战斗中,就会被战友露出的破绽致命。所以这种欺压,也就是叫新兵们能忍能熬。不经如此,大家就不会互相信任。
刘教头以前是军人,所以在武馆里也照搬了这一套。耿天佑加入右军,有一份肉食。但能否吃到,则要经过考验。当然例外总是有的,比如人缘好。没有人来抢!当然这不叫抢,而是叫“孝敬!”
当刘教头话声刚落,就有人突然笑了起来了。接着一个嚣张的声音,大声的响了起来:“原来这碗肉是给我准备的,难怪刚才肚子一直在叫!”
学徒们哄然大笑起来!不少人带着嘲笑的眼神,看着耿天佑。
耿天佑在聚英堂里,其实属于异类。他长得高大帅气、白白静静。与武馆中普遍长相普通,皮肤黝黑的学徒们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加上他识文懂字,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是高不可攀。也就只有刘教头非常赏识他,说他自侓有智慧,如果进入军中,将来必将成为一代名将。加上他努力训练,经常得到刘教头的表扬。大家对他更多的是一种嫉妒心态。
耿天佑听到声音,转身一看,原来是右军的刘昆师兄站了起来。刘昆师兄今年16岁,他家在城里是富裕人家,据说有不少产业。南汉朝的学武补助只到15岁,但他硬是自费在武馆多练了一年,为的是等今年秋天临湘城的征兵。小道消息说,今年来点兵的主官,是他家的远房亲戚。除了可以让他入选外,还会将他提拨为亲随近卫,升职发财唾手可得。所以他平时在武馆学徒中说一不二,跋扈惯了。许多人都被他欺负过。只是教头懒得管,大家只好忍气吞声。
只见刘昆甩了甩膀子,一脸凶神恶煞的走到耿天佑面前,手指着耿天佑的鼻子说:“你就是耿天佑?”
“刘师兄,有何指教”。耿天佑低着头说,他可没自大到可以挑战刘昆的地步。
“老子想吃那碗肉,识相的话,就孝敬给我。不然我等会打爆你的头,那碗肉还是归我!”刘昆恶狠狠的说。
成年男子好斗心强,师兄弟之间也经常互相较量。刘教头对此是非常支持。要知道军中就靠一身热血与勇气,争斗是很常见的事,只要控制好力度就行。何况今天耿天佑必须经此一关,所以刘教头只是看着二人,并不说话。
“刘师兄,我承认我技不如你。但是今天如果我不做挑战就认输,就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也对不起刘教头的栽培。我今天刚刚学习了军刀九式,所以我想向师兄请教一下刀法!如果我输了,就当是承师兄指点的情,这碗肉必定双手奉上!”。耿天佑也不做作,知道男儿勇字当先,如果怕输就不比,那么以后师兄弟们都会瞧不起自己。
刘教头听到耿天佑的这番话也是直点头。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必成大气!
刘昆听到耿天佑这番话,也是一些犹豫。原本是想要好好修理一下他,现在想是不是只要打败就行了?
武馆学徒们见二人要进行比试,连忙大声叫好。有人很快的拿来二把木刀。大家也散开一个空地,让二人方便比试。
两人站到空地中间,相向对立而站。
“请!”,耿天佑对刘昆行了一礼,接着摆了一个起手式说道。
刘昆耍了一个刀花,他说:“我让你三招!”
“好!”刘昆话音刚落,耿天佑就向前劈出一刀。
耿天佑虽然还没练过刀法,但是经过这些年训练,力劲十足。木刀劈出,呼呼有声。
“来得好”。刘昆不退反进,向前一步,刀向上迎。二人的刀斗在一处。
耿天佑抛开杂念,将刚才所见所学,完全的发挥出来。虽然有很多刀式变化过于生硬,手脚与身体的配合也有些不到位。但整体来说,有板有眼并不难看。
反观刘昆一开始想着相让三招,让耿天佑输得心服口服。但数招过后才发现。他的刀法虽然不熟练,但是领悟力强,自己寻到的破绽,竟然被他用其他方式给挡住了。而且他明显是边打边学,把自己的招式学会后,补充了他的短板。这样破绽越来越小,自己反而有些吃力了。
接下来,两人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不过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刘教头对耿天佑的表现,也是不断点头。从一开始刀法生硬,到后面的逐渐圆通。很明显他是真的在向刘昆请教,在现学刘昆的招式。所以打着打着,刘昆竟然有些落入下风了。
刘昆也急了,要是今天落败,自己的脸面就丢光了。现在他已经顾不上相让,或者出风头。现在的他只想着一定要赢。于是他的刀法变得大开大合,不断的与耿天佑硬碰硬。场上不断传来噼噼啪啪的木刀交击的声音。
刘昆发挥出他的优势以后,耿天佑自然只有落败了。毕竟刘昆比耿天佑大了二岁多,这二年时间,普通人的力气都能提升一倍以上,何况是学武之人。
俗语说:一力破十会。接下来几招过后,耿天佑手臂酸麻,被刘昆再次大力一劈,木刀掉落在地。连忙抱拳认输了。
见到耿天佑输了以后,学徒们再次哄然大笑起来。
耿天佑转身走到刘教头面前说:“师傅,弟子刚才请刘昆师兄指点刀法,受益良多。请师傅准许弟子,将这碗肉送给刘昆师兄!”
刘教头点点头,刚才二位学徒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耿天佑一向是过目不忘、举一反三的能力,假如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绝对可以做到非常好。刘昆的表现也不太笨,知道赢比面子重要。能够临机应变,将来在战场上就有活下来的机会。
刘昆把木刀随手一丢,也不客气,径直走到刘教头的木桌前,说:“好香的肉食!”说完,拈起那块肉,直接丢到嘴里嚼了起来。众多弟子不由得又留下了口水。
刘昆几口嚼完后,又冲着刘教头大声说:“有肉无酒,还请教头赐酒!”
“哦?”刘教头斜着眼睛看了一下刘昆说,“那我们是不是也要比划一下?!”
“弟子不敢!弟子失言了!”刘昆脸色一黑,连忙又跑回自己的位置,继续吃饭起来。学徒们个个都低头大笑,只是不敢出声。
不过很快,大家风卷残云把石板上的野菜一扫而光,再用空碗喝了一碗野菜汤。不少人满意的拍拍肚子向教头行礼后离开了。有些吃得慢的人,则发誓明天要吃快些,把肚子再填饱些。今天的抢肉风波注定只是一个小插曲,往后还是会经常发生的。
耿天佑也吃饱了,满意的拍了拍屁股,向教头告辞后,离开了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