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瞬间一月之后的殿试之期已到。
因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故不设考官,只设读卷官,由皇帝亲简大学士二人、部院大臣六人充任。
殿试只考制策一场,日暮交卷。试题大多在殿试前一日由读卷官密拟,以俟钦定,有时也由皇帝亲自拟定试题。殿试时,派王公大臣监试,另有御史四人参与监试。之后以礼部尚书为提调,由内阁、翰林院、詹事府、光禄寺、鸿胪寺等处派出二十余人,执行受卷、弥封、收掌、印卷、填榜等具体事务。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一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也叫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四月二十日,是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殿试的前一天,这天皇帝将会任命殿试读卷官,朝中执领一部一衙的高官,这天都可能奉诏进宫觐见。
索额图和明珠二位内阁大学士自不用说,必定是本届殿试读卷官之一,除他二人之外,奉召进宫的还有武英殿大学士兼史部尚书熊赐履、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太子太傅兼兵部尚书王熙、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吴琠、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佛伦、太子少保兼户部侍郎李枏。
殿试读卷官必须是进士出身,这是规矩。一个进士,纵使没担任过会试和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和同考官,至少也明白流程,分辨得出文章好坏。而殿试所考察内容并非八股文,乃是天子出的策问题,读卷官哪怕判断不出文章的好坏,但观点立论是否合规,总是看得出来,届时随声附和,给个批语,壮壮天子声威即可。
读卷官中六部翰林学士负责选拔优异的文章,内阁大学士则负责审阅之后呈递天子。
天子此番召见众臣是在文华殿内。文华殿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其位于紫禁城东部,并曾一度作为“太子视事之所”,“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故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绿色琉璃瓦。
文华殿是清代举行经筵的地方。清朝皇帝御“经筵“都是在春分、秋分两季。皇帝会撰写御论,阐发自己学习“四书五经”的心得,清朝皇帝的经筵御论使用满语和汉语各讲一遍。文臣们跪在御前,聆听皇帝御论。皇帝讲得兴高采烈,来了情绪,还会指名文臣辩论。然后,皇帝赐给大家清茶一杯,稍事休息。最后,作为对有幸参加典礼的文臣们的特殊奖励,皇帝率大家打开文华殿后门,来到殿后文渊阁,赏赐文臣们翻阅阁中的藏书。
殿试头一天,大臣奉诏前往文华殿,其实就已经知道自己,要被任命为次日殿试读卷官,这对大臣来说,算得上是皇恩浩荡。天下士子由你来代天子选拔,以后他们既是天子门生,也算是你的门生。
众臣进入文华殿内,康熙早就到了。
索额图、明珠两位内阁大学士站在最前面,其余六部要员排在后面站定。
众大臣皆跪安行礼。
康熙微微抬起头来,看着在场之人,摆了摆手:“朕躬安,平身叙话就是。”
众大臣皆都直起身子,不过要低着头,不能与天子对视。
康熙让秉笔太监将一份制诰转呈给明珠,道:“朕明日所颁之诏书,与众卿家一览。”
在场的大臣知道,这是康熙皇帝明天要对参加殿试的众贡士所发的制诰。
皇帝亲自作为出题者和监考者举行殿试,选拔进士,首先天子要对参加考试的所有贡士说几句话,这些话就好像是演讲稿一样,既要文采斐然,还得表现出天子的威仪以及天子对众贡士的礼遇和期盼。
这种诏书一般都是让翰林院大学士代为草拟,皇帝拿到审阅后,到时让太监宣读便可,倒不一定非得要皇帝亲笔所就。但此次庚辰科殿试,康熙显得格外重视,居然亲自草拟诏书,让大臣来提出意见修改。
明珠作为内阁首辅,先行看过,再传阅与在场众位大臣,除了明珠和索额图两位阁老需要认真推敲上面的字眼外,别的殿试读卷官只需要将文章通读一遍即可,因为即使要修改这篇制诰,也轮不到他们。
等所有大臣都传阅完毕,制诰重新回到康熙手中,康熙道:“众卿有何见地?一并说来……”
康熙重视水利,曾将平定三藩、河务、漕运列为朝政三要务,刻于宫中柱上。黄河水患是历朝大患,而这些问题当朝也一直没法解决。此番以治河为策论试题,测试天下贡士,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众人自无异议。
康熙见众人并无异议,便说道:既然众卿皆无异议,那明日殿试便如期举行,诸位明日请早。
“嗻”,众臣跪安:
康熙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天还没亮,杨丹枫就匆忙起来收拾,这天是贡士进宫参加殿试的日子,也是他生平第一次踏足金銮殿。
这天黎明时分,参加殿试的三百零五名新晋贡士已然立于承天门外。
三百零五名贡士分成三列,作为庚辰科礼部会试会元,杨丹枫位于三列中左首位置,在他旁边分别是季愈和王露,正是此科礼部会试前三名的人物。
通常每期会试只录取三百名贡士,如今参与殿试的却有三百零五名,多出来的那五个,其实是上一科的贡士,因特殊原因未参加那科殿试的补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