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
韩昌盛是一名乡村中学老师,在劳力劳心又繁琐的工作之暇,坚持将自己的见闻感悟付诸笔端,使之成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昌盛说过,他写小小说,最初的动因仅仅是为了给学生看。这一点我能理解,我也是语文教师,如今中学语文课本中那些所谓的经典,其实很多离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实际是有距离的。昌盛大概是为了反叛才动笔的。果真如此,我们感谢这种反叛。
仔细品读昌盛的多部作品,发现他的作品都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那就是生养他的那片淮北平原。在这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风淳朴的土地上,昌盛的目光又紧紧地盯着他日夜工作和生活的校园,他的心更是时时思考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因此,昌盛的作品处处给人一种美感。
师生融洽之美。受职业的影响,昌盛笔下的人物少不了的是学生——那群如天使般的孩子们。当下中国,工业化进程使得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儿童。这群孩子,因为缺少了父母的管束和可以触摸的爱,有的沾染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但在昌盛笔下,因为有“美”的老师,所以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孩子。《一等奖作文》中,因为思念父母,星期天,五个看录像、喝酒、闹事的孩子,被110带走,在真正走入了他们中间的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认识到了错误,知道了感恩。正因为作者是用学生作文的形式来展示这件事的,所以作品中我们看不到这几个孩子丝毫的“恶”,包括老师“我”在内,处处体现的是一种美。
亲情之美。《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中,一位离异的母亲,在离开这个家之前,给女儿绣了多件“飞扬着、飞动着、飞舞着”,有“一种别样的美”的叶子,以便女儿在童年、少年期间都能置身于母爱之中。不难想象,对一个离异的家庭来说,至少他们曾经经历过不如意,甚至是吵闹和仇恨,但昌盛将这些丑“捂”着,让我们看到的只是美,包括围绕着孙小丹的那群孩子。《十六岁的盛宴》也有这种美:一群尚不懂事的初中生,整天你到我家我到你家地吃喝,为的是能得到那种“大人般的礼遇”。可是,当他们发现了刘海家异常贫困的时候,这群孩子立即变了。作品中,打渔崴了脚的刘海父亲、平时连油都舍不得买今天却买了肉的刘海母亲,以及我们“下星期不准再转了,认真读书”的顿悟,无不令人震撼。但震撼之后,父母对子女的爱之美、孩子们对父母们的理解之美,又让人不由地感动。
学生间的纯洁之美。“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从天而降的礼物》中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那个年龄段的人性美。在这篇作品中,一群孩子费尽周折,抢到了一只手表,却那么绅士地送给了罗安,作为他姐姐的结婚礼物;而罗安呢,也不吝啬,“豪气地挥挥手,中午我请大家吃面”。《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中,为了得到孙小丹母亲绣的叶子,郭倩倩愿意“天天买冰棒给你(孙小丹)吃”;当明白孙小丹的家庭情况后,孩子们一个个真诚地表示歉意……无一不给我们纯洁之美的深刻印象。
乡邻间的互助之美。贫困的韩茂廷,儿子得了白血病,他宁愿卖牲畜、卖树、卖房,也不接受乡邻们主动送来的钱,因为乡邻们都那么的贫困(这是一种朴素的自强不息、朴素的不给他人惹麻烦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世代生活在淮北平原上那群人的真实写照)。后来,机智的乡邻们用另一种方式——高价购买的方式,帮助了这个正在遭受噩运的家庭。《飘扬的床单》将这种美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如果说上面几种人物之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美”是一种应当,那么,《老师,你好》中“我”、林强的父亲、监狱长,他们之间的故事,则是一种“大美”,一种人类的本能了。
是的,昌盛的作品中处处都是美,除了上面所说的故事和人物的美之外,大概是昌盛早先写过不少出色的散文的缘故吧,他小说中的语言及环境同样也是美的。“在五彩缤纷的条纹中,图画中,那两片叶子静静地,像一个美丽的女子挥着长袖缓缓起舞”、“许多漂亮的叶子,飞扬的、静静的、大方的、羞涩的,绿了大家的眼,仿佛教室是一片绿的树林”、“春风不错,柔柔的,还有麦苗的清香,大家点了蜡烛,唱了歌,当然吃蛋糕”、“飘扬的床单一下子奢侈了村庄的目光,一下子擦亮了我全新的感觉”等等,这些散文化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读来确实是一种享受。
我与昌盛见过一次面,他有高大而不乏健美的身材、洪亮又富于磁性的嗓音、豪爽却极具低调的性情,他是一个典型的淮北汉子。我想,这样汉子的笔下之所以有如此多的美,应该全部得益于他内心之美吧。
愿已“美”的昌盛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美”!(张爱国:安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