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一直看好昌盛,看好他当然是因为读过他在《读者》上发表不少的文章,小小说,我读的要少些,这次比赛,我也只看了他这篇《修路》。修路这样的事,我们这儿也常发生,动员捐款,筑牌刻名等等,读完这篇小说,你就感觉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昌盛写《修路》可用说没有运用什么写作技巧,只是平实说来,如同乡人在话着家常,可以说,这篇修路里发生的人和事,也许真的就在昌盛身边发生过。说实话看完这篇小说,我真不知如何去评点,好坏可以说对于昌盛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这是他写的小说,不用看名字,我都知道。一个作者写好一篇小说容易,但是把名字抹去,都能让人知道是你写的,这才是让可喜的事。我想修路可贵就在于角度吧,看多了修路中或是村长贪,或是包工头黑,或是……但是这样去描绘都市里老家人的心里,选的角度没有俗,国人那种根在家乡,光宗耀祖的龙的人性,在这篇小说里得以展示。(墨中白:江苏作家)
二
昌盛的作品我以前读过不少,但没有读过这一篇。读了此文,对昌盛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说实话,时下的很多小小说,读了开头我就能猜出结尾;有的虽然猜不出具体怎么来收场,但向哪个方向转还是能猜出来的。但这一篇的结尾实在出人意料,也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文中几个人物的形象都出来了,韩锋的形象尤其丰满。大哥主动替韩锋捐款,并且提前通报情况,怕村里让韩锋捐款;韩锋想多捐点款,甚至为村里做更多好事(当然这里面有私心在);村长却想着为韩锋这样的打工者省一点。这几个人都是好人,按一般的想法,韩锋也许会受感动,捐更多的款,可事实恰恰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他还是大韩庄的一员,还是大韩庄在上海做工而不是工作的一员”,这句话透露了玄机,也深化了本文的主题。
个人感觉,这是一篇堪称经典的小小说。(徐全庆:安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