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侯丁去疾,帝国最年轻的战功封侯大将军,喜好青衣挂剑。从军前,是星辉帝国最最风流潇洒的大诗人、大才子,十六岁惊鸿出世,当阳学宫与老夫子江兴论语、和诗,竟不分高下,江老夫子惊为天人。丁去疾也是才情恒茂,以古老将军廉颇为喻,感叹“廉颇老矣,善能饭否?”,打动当朝圣皇帝,遂拜江老夫子为天下学子总师。而后三五年,丁大才子更是游历四方,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有丁词”。
谁曾想,丁大才子是个真真切切的提兵山不出世的天骄。在游历中,遭遇变故,坏了道基,转而早三十年杀入沙场保命。不出十年间杀出个冠军侯和头号屠夫的字号。书生在沙场与江湖具是未尝一败,遇到不平事只是左手习惯性一捏拳,方天画戟直接斩杀过去。为书生时最为儒家风姿,讲道理、决善恶;为将时无比嚣张跋扈,唯我独断。
这么个英姿勃发的大才子、大将军,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就取出一枚异常珍贵的军中“急行令符”,传音斩龙关部属,告知自己将于周定鹤隐修周家村了,有事无事不要探视。
等到卯时,万物生发,个个都来到了周家祠堂老屋。
周小正穿上了只有过年才能穿的正式皮袄,头发被阿母收拾得顺溜整洁,小脸洗得干干净净,虽然还是萌萌傻样儿,眼神里也偶尔一点神芒夹着兴奋闪过。之前和徐先生学**国文字,还有不知名的神文,以及先生用神文解说的《虚神决》,虽然不是很懂,但毕竟还是有点体悟的。尤其是今天大日子,要成为先生的开山大弟子了,成为比其他鼻涕娃更大的大官,还是很满足的。
徐先生在后屋挂了一位背剑凝视远山的老头的画像,带着鼻涕娃恭敬的磕了头;也让丁去疾随后磕了头。然后面向弟子以及来观礼的村里族老、小正家人以及周定鹤等,悠然开口。
“今日周小正为我玄天宗青云山徐浩然一脉的开山大弟子,各位见证。我玄天宗没有太多大道理,总的来说,只得一个‘尊师敬祖’就可以了,走的不是太上无情的路子,至于细节的山门规矩,等有机会重整山门再说吧。”
“我既为周氏宗老,那么也就为周氏,做一回‘夫子’了”
随后,又点名让丁去疾做了那个没有谱牒名份的“不记名”弟子,又点了周定鹤、周大正以及村里二十多号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与一众鼻涕娃一起,每日间到祠堂私塾听课。被点名的“年轻人”一个个脸色精彩,却又无可奈何,徐先生如今是地位崇高的“宗老”,一顿板子都是应得的。
又让族长将明显是新刻的一张石碑,放置到祠堂门口,要求全村所有人都要修习上面的《练气虚神功》。这是徐大仙人,根据《虚神决》结合着初界道则,和周家村人的身体、资质情况改变撰写的筑基前基础功法。既然做了宗老,就要做点功德,虽然不是修顺心意的道,总也讲究得失原由的。
然后徐大仙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第一次传道。在传道之前,特意给鼻涕娃嘱咐“听不懂没有关系,先记住了”
周小正虽然懵,但也是知道着是对自己的“特殊关照”,只得讪讪回应。“吾晓得了”。
等到二个时辰的第一次道场讲法结束,除了周小正,其余一个个都是神情恍惚、若有思、若有想的。特别是丁屠夫去疾大将军,震撼的心神俱碎一般。今日听到的关于道、关这个天下这个世界、关于修行的“基础”常识,对比他在山门提兵山所闻,完全颠覆,是开了一扇门、打破一扇门、关了一扇门;自己桀骜十五年,完全是蝼蚁行军、瞎子看世界。
以至于看到周小正,一副本来如此的模样,感觉此身不是身了。
按照徐先生的说法,丁去疾现在还只能叫先生,不能叫师傅。无论修炼何种大道,首先搞清楚道、法、术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大道、不同目的、不同世界,对于道、法、术的脉络解析是不一样的,这也是门派、道统,山上仙人、红尘凡客的认知不同的由来。
玄天宗为正宗道家修仙门派,道家讲究道者不易、法者时易、术者简易。道家圣人说“道可道,非常道”,说不清、道不明,靠自己体会的、永远不变的“底层”道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二字,是构筑大千世界、三千大道的基础。生而为人,亦或是妖,以至鬼怪物体,都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善者为善,为顺天下,循环而已。进化、报业等都是一个循环,而这个循环就是不变的规律。修道者,就是悟透这些,跳出循环之外,进而长生,进而不死不灭不亡的圣人境界。
法则是一套规则体系,比如这个世界,是不允许出现“仙”的,修道者最高的修为就是渡劫大修士,比如这个世界天道规则中,一般不允许出现既修仙,又炼体的高等级修士出现,在一定时候,会触动某条规则,引动灵气或者其他力量的暴动,落得个道消体灭的下场。除非你的血统或者功法或者其他的等等,不是这个世界的,但依旧受到约束,不会突破这个世界定下的力量极限。
术则就是法则之下的技巧、技术了,道家讲究化繁为简,讲究道法自然。最小的改动,最简单的达到目标,是最佳的修炼道路。所有的外力、所有的功法都是为了掌握法则的“术”。术有高下,法有强弱。
相对道家,儒家、兵家的道法术又不同;相对凡人,帝王将军也有不同。人修道,就是多面的、不同的身份去体悟,什么叫不可名之道。
之前提兵山修习法术,老祖也曾经明了,吾辈修道几无尽头。从练气九层,到真正进入修真门槛,过筑基、开光、胎息、辟谷、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大乘、渡劫,每境都有初期、中期、后期三分层级;今日,又听的徐先生所言,渡劫之后还又散仙/仙人、地仙、天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罗金仙,又还有准圣、圣人、天道圣人、大道圣人等等。所谓长路渺渺,也就是这样了。
大师兄周小正,对这些并不在乎,他现在纠结的肯定是回头叫自己师弟还是叫自己叔叔。
师傅在第一次讲法后,留下他和丁去疾叔叔,而后让自己“代师传道”,将《虚神决》前三章背给丁去疾叔叔听,然后也不等自己和丁叔叔有什么反应,直接从第一章开始,讲解起来。鼻涕娃小正,已经听了很多回了,但依旧不懂,不懂没有关系,反正听多了就背下来。师傅说,对从今天开始要叫师傅了。师傅说,先记下来,将来会懂就可以。
待得徐先生离开了,丁去疾大将军,依旧在消化理解这《虚神决》前三章的一些内容。关键是他不懂神文,强记下来,也需要用这个世界的语言来重新理解一遍。这不得不求助于“大师兄”周小正了,鼻涕娃从此有了必须完成的师门任务了。
周小正脸蛋圆圆,长相神情一看就是那种特别懵的小孩子,不够聪明,也没有那么机灵,与人说话总是曼斯条理,遇到问题还习惯性的抓脑袋,挑眉毛,特别是左眉毛。遇到兴奋的事情,也只是语速快点而已,就是慢性子。
好为人师也是周小正对自己的最新发现。他发现在教丁去疾叔叔神文,向他解释《虚神决》口诀内涵的时候,是自己最高兴的时候,尽管也不知道这些口诀什么意思,但不妨碍他按照师傅的解释来解释。
比如一个“笃”字决,师傅的解释就是,圣人曰“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听得丁大将军又是眼皮直跳,这和他自己之前的为人之道完全相悖啊。这时,就听得远远的徐先生发话了,不看表象,只看内心,只要内心秉持慈俭不争,外相横点又如何?少年不骄横,枉去走红尘。笃字决,是求内心。那怕杀人放火,也是自然天道。
就这样,一日一日,一晃五年,丁大将军按照《虚神决》重修练气九层,周小正也是练气一层、练气二层,然后也是足足炼皮炼骨的在大鼎里被熬煮了八回。
期间,斩龙关一段月派人来宣读天子训诫,被丁大将军揍成猪头后,除了每月例行的信符通报军情外,再也没有了来往,斩龙关也仿佛没有丁去疾这个先锋将军。而周家村,则不知道徐仙人怎么捣鼓下,变得仙气飘渺,村里族人一个个武功大进,连带着周边方圆百里的其他村落的村民野兽都气力大增,无病无灾的。
都说周家村真正的驻跸了神仙。